兗州軍的將領,也包括荀攸這麼個謀士,他們自然是都想了,對己方可真好,沒錯。不過之後的問題也來了,這個九真和日南,不和己方地盤兒接壤,而且距離還不近,這個己方到底要如何到那兩個郡,這個是個問題。曹操之前是就只說了接收兩個郡,卻沒說怎麼去,這個他不是來不及,而是想看下眾人的反應,現在一看,他是滿意的,眾人都想到了這一點,
其實挺好。所以他也是不藏著掖著了,沒什麼用,是直接就把自己想法說了一下,這個卻是必須的。之前沒說是曹操想看一下眾人反應,現在說出來,也是想看他們的反應如何,那都沒錯。不過他也知道,自己既然是都如此說了,那麼眾人肯定都同意如此,那沒說的,必
然啊,沒錯。果然,眾人一聽,就微微點頭,顯然他們都是同意的,那確實是一點兒沒錯。畢竟對他們來說,自己主公早決定了,這個是一方面,關鍵是如此作為應該說是最正確的,至少他們還沒有想出來比這個更好的辦法,所以就沖這麼兩點,他們還有什麼不同意的呢?
是,這個你可以有自己意見,可你有更好的辦法嗎?如果說沒有,那麼自然是反對不了,沒錯。可要真有,那麼自己主公基本上就會採取你的建議了,沒錯。可問題不是沒有嗎,他們也沒有比自己主公更好的辦法了,所以說自然都同意,異口同聲說道:「主公英明,我等
附議!」這就是直接同意了,沒錯。如果說有意見的話,他們不會都這麼異口同聲,那沒錯,
所以這個也是,都同意了曹操的想法。不過知道自己主公親筆信去了建業,所以還得等著孫策親筆書信過來才行。雖說他們都知道,孫策和江東軍肯定同意,但是在其人的親筆書信沒到來之前,曹操和兗州軍也不會派人去,這個沒錯。是給孫策和江東軍他們面子啊,沒錯。
可不就是,不給面子的話,曹操甚至都不會寫什麼信,就直接讓己方士卒去揚州了,不過顯然,那樣兒不可能,對曹操來說,他是不怕什麼,可有什麼誤會的話,終究是不好。哪怕江東軍確實是不如己方,實力不行,可好歹是盟友,這個該給的面子,曹操知道,那少不了
啊。就是,如果說曹操都能不在乎孫策和江東軍面子了,那麼基本上就是兩個原因,要不就是他們兗州軍實在是實力太強,超過了江東軍太多,而後者根本就不敢多說什麼,這個是第一種可能。而第二種,那自然就是江東軍有特別的原因,必須要求兗州軍,後者不答應請求的話,他們都要被滅了,那麼他們自然會忍。可顯然,如今的事兒,還不是那兩種情況,
所以說該給對方的面子,那還是要給的,少不了,沒錯。對曹操來說,他不得不說,是要考慮很多,擔心和顧慮,終究是有,那是。畢竟己方人馬去了揚州,那就是孫策江東軍地盤兒,如果說一路都暢通無阻,那自然是怎麼都好。可就是擔心萬一引起來什麼誤會,那可真
就不好了,真是。那樣兒的話,在人家地盤兒上,己方就算是有十萬人馬,也不好使,真的。當然了,自己派去的人,肯定也不會到十萬啊,比這個少。少了正常,多了才不正常呢。不是曹操小看九真和日南那兩地方,就江東軍占據了交州,那兩個地方也不過才兩萬多人,不到三萬呢。現在是有三萬人了,可那不也是他們十萬援軍到了之後,才變成有三萬人了。
所以之前不過每個郡才有兩萬五千人而已,兩個郡加一起才是十萬人的一半,所以這個……這個連江東軍,那兩郡都在他們地盤兒上,他們也不過就只是派個每個郡三萬人馬,而曹操兗州軍想要占據九真和日南,那他們確實不會比江東軍還多,畢竟人馬多了不是沒有,可確實,這個對郡的負擔太大。顯然九真和日南真就養活不了那麼多人馬,補給是要從兗州
軍的地盤兒上來,那麼要多久才能送到?這絕對是問題,因為和接手的時候不同了,所以怎麼也都不能再從江東軍的地盤兒上走了,那肯定是。所以說補給的運送,那絕對是個問題,而且到底說是要運送多少,這個也沒準。少了肯定不行,可是多了的話……反正從曹操那兒
來看,他還不想那樣兒。不過怎麼都是有辦法,那沒錯,肯定是啊。對其人來說,可不就是那樣兒,最多派六萬人去九真和日南,每個郡三萬人,補給的話,肯定得足夠,不能缺了。畢竟江東軍也才在九真和日南兩地放了六萬人馬,這個還得說是涼州軍過來進攻,他們才各
有三萬的人馬,要不然的話,可不就是比這個少,少五千人,就有兩萬五千人馬了,真的。曹操是不怕什麼,可己方地盤兒根本就不挨著那兩郡,而且那兩郡距離己方真遠,並且中間還隔著涼州軍的地盤兒,這個最重要。如果說要真不是得到兩郡對己方利大於弊的話,曹操和兗州軍他們真是不準備占了,真的。不過對他們來說怎麼都是利大於弊,那麼他們還有什
麼理由不去占,真的。去就去了,那是肯定的,沒錯。而且還得走近路,那也肯定是。畢竟早點兒到那兒,那還是很好的,沒錯。確實,不是必須的,所以說曹操沒採取什麼措施。但是對他來講,肯定是都希望孫策早點兒回信,那是。當然了,就是兗州軍眾人也都是那樣
兒想法。可不就是,一點兒沒錯,對他們來說,都想著早點兒解決了這個事兒,早好,那是。畢竟那地方可不在他們兗州軍的勢力範圍內,而且更是距離他們地盤兒遠,都走陸上是肯定不成了,他們沒法讓大隊人馬從涼州軍地盤兒過去,那真是沒可能,所以就只能是走海
上,沒辦法。這一次走海上,是走揚州登船,比徐州能稍微近了點兒,不過下一次的話,那就得是走己方的徐州了,而不再是揚州。是啊,這一次因為你說想走近路,早點兒接收,那都沒問題,但是下一次的話,孫策和江東軍他們是不會同意的。曹操也清楚,他覺得自己和兗州軍要是孫策他們的話,確實也不會同意,很正常,那是。不過雖說如此,其實走徐州
的海上,也沒說就比揚州那邊兒遠太多,只是肯定要耽誤時日,這個是一定的,那是沒錯。不過這個雖說是問題不假,但是曹操和兗州軍來看,那還不算是最大問題。而他們最大的問題,覺得還是南邊兒異族和異國,也包括涼州軍的,沒錯。雖說他們也認為涼州軍不會來進
攻,但是南邊兒的異族和異國呢?這個確實是保證不了太多,那可沒錯。所以說要和南邊兒異族還有異國交戰,這個怎麼都不是曹操和兗州軍他們想要的,哪怕他們是一點兒都不怕。但是說起來這麻煩事兒,那怎麼都是越少越好,甚至說就沒有了,那最好,可不就是。但是顯然,這個只存在於理想當中,沒錯。對曹操對兗州軍,那可都是那樣兒啊,沒錯,就是啊。
所以說曹操和兗州軍他們是不怕,那都不假,可能儘量不和南邊兒的異族異國碰,不和他們戰,那就儘量不要,真的。那其實就最好,不然的話,確實也是對己方有不好的地方了,沒錯。不過他們是不怕什麼,一點兒都不懼,就像他們都不怕涼州軍,還有可能怕南邊兒的異族和異國?真是沒什麼,他們真是不懼啊,沒錯。想著麻煩少點兒,這個正常,人之常情,
就算是馬超,他也一樣兒。而他所怕的,暫時除了北方異族之外,好像也真是沒有其他的了。那些都不會發生,那麼自己有什麼可懼的呢。而北方異族,他們早晚會南下,馬超說一點兒不怕,那是假話。所以說他是有怕的地方,不過不管如何,再害怕,也改變不了太多,
這個他是一清二楚,那沒錯。對其人來說,北方異族強是強,可只要己方細作成功,那麼就絕對是縮短己方和他們實力上的差距。是,最後的情況依舊是他們強而己方弱,可卻絕對不是現在這樣兒了,這個他是有理由相信,就是如此。可不就是,那還真是沒錯,那真是啊。
對馬超來說,對涼州軍來講,確實是能縮小了和北方異族這個實力上的差距,就怎麼都是好,那沒錯。畢竟現在是沒有更好的辦法能如此了,就只有說是靠著祈禱北方異族那邊兒發生大規模的瘟疫,如此最好。其他的,你還能有什麼辦法,就真是能讓對方一下就損失不少,和己方的實力一下就縮小,這個就得靠天災,因為**什麼的,那確實是都過去了啊,真的。
畢竟鮮卑在檀石槐掛了之後,這個是直接就分裂了,並且還征戰了多年,可以說是誰都不服誰,正常。而最後鮮卑是變成了三大部分,就是現在的三部分,也是他們多少年征戰之後,大的滅小的,實力強的滅弱的,最後就剩下這三部分了。分別是步度根、軻比能還有和連,
這麼三部分。步度根還有軻比能都屬於鮮卑比較有名的部落首領,在檀石槐掛了之後,實力比之前更強了。最後的和連是檀石槐的兒子,所以自然是繼承了其父的一點兒勢力和實力,那都沒錯。和連這個人,那是怎麼都比不上檀石槐了,可他畢竟是其人唯一的兒子,所以說
名兒是有了,其次的實力,檀石槐人走茶涼不假,可秦檜那樣兒的還有仨朋友呢,所以檀石槐活著時候有恩的人,並非是所有的,可有那麼幾個,確實就投靠了和連,讓他實力增加了。最後經過了多年的交戰,就剩下了他們三大部,實力最強的自然是步度根,然後是軻比能,最後是和連。但是哪一方想滅一方,那都不可能,因為被滅的一方可以和第三方聯合,
這個就不是什麼好事兒了。北方異族確實沒說永遠都結盟什麼的,可他們確實,只要利益足夠,那麼一切就都可以做。他們甚至兩方聯合滅掉一方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要好好想想,到底值不值得,所以最後得不償失,他們不會做。所以說北方異族,鮮卑三部也不傻,知道
該做什麼,而不該做什麼,那是。所以說三部分都太平了,這個絕對是馬超最不想看到的,但是沒辦法啊,北方異族就是太平了,那沒錯。所以說真是別再期待什麼**上面的,至少鮮卑三部來說,他們沒大矛盾,馬超都知道,他們是不會交戰了。那麼就只是期待一下這個
天災,那麼……所以說他是覺得更現實的,那還不如瘟疫發生呢,真的。畢竟鮮卑他們也不傻,你真要用個計什麼的,成了倒是都好,可萬一要被人識破了呢,那可真就出事兒了,沒錯。畢竟他們一旦是知道了是涼州軍用計的話,那麼別的不說,至少鮮卑三部是絕對要出兵的。而馬超沒什麼信心能擋住他們的聯合,畢竟他們的實力太強,是超過了涼州軍,沒錯。
對,就一個鮮卑三部聯合,那實力都超過了涼州軍,更不用說再加上其他的北方異族了,真的。所以說這個肯定是,馬超無時無刻不想著讓北方異族實力損失,大損才好呢,最好就是傷筋動骨了,那是。可顯然,確實沒那麼簡單,可不是如此。連自己一直很有信心的瘟疫,
也就是說明年,自己現在還能看到點兒希望,真的。當然了,大多還是沒什麼幾率,這個幾率實在也是太小,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