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把兗州軍徹底逼退之後,也剩不下多少人了,所以在宛城、穰縣和長安,自己是早已下了命令,讓他們徵兵,這個是必須的。至於說錢糧的問題,那根本就不是什麼問題,長安錢糧充足,一點兒問題都沒有。宛城和穰縣的話,自己從司隸調撥點兒錢糧過去也就是了,沒什麼太大的問題。這些年就說自己所了解的,龐德和李恢他們,那可真是,沒有說徵兵過一
次,因此這只要己方一說在宛城和穰縣徵兵,多了馬超不敢說,但是兩三萬人,是綽綽有餘的。別看南陽,尤其是宛城,在黃巾之亂的時候,可以說是損失最慘,不說十室九空,可也差不多少了。但是在涼州軍占據宛城之後,在這兒實施的一系列措施,確實是不錯。雖說
宛城肯定是比不上長安,而且其實連雒陽都比不上,可怎麼說呢,馬超每年在那兒投入的錢糧,可真是不少,還不就是為了發展。因此,哪怕宛城和當年黃巾之亂前的宛城,還是不能相比,但是達到了當初的一半,這個是肯定的,畢竟馬超可投入了那麼多的錢糧,那可是
真金白銀,糧草什麼的,亂世中更珍貴啊。所以說只要有錢糧,還何愁沒有人呢。當然這話反過來說,其實也對,就是只要有人了,那麼何愁就沒有錢糧呢,不過就是時間的問題,差不多就是這樣兒了。所以說這些年來,宛城被涼州軍發展挺好,雖說還是不能和雒陽那個曾經漢朝的都城相比,可也是挺不錯了,至少比剛開始黃巾之亂之後那個時期好上太多了,
這個就是涼州軍的功勞了,一點兒也不錯。也可以說主要是馬超,當然也有他一眾手下,都是支持重建宛城的,畢竟之前南陽在大漢,那確實,還是很重要的。而看著曹操和劉備都是要和涼州軍爭奪南陽,就不用多說了吧。而宛城這個南陽的治所,在南陽的地位,那自然
都是不言而喻了。所以說在這兒投入很多,涼州軍眾人其實都沒什麼太大的意見,在他們看來,這個都是必須的,必要的,必然是如此啊。所以說如今從宛城徵兵,包括穰縣,兩三萬人馬,那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就算是征個五萬人馬,其實也都不是太大問題。當然了,
真要是五萬人的話,就不單單只是宛城和穰縣了,還得加上好幾個縣城,七八個的話,那絕對是沒問題,平均下來,大城池徵兵要多,最多萬人都沒太大問題,其他城池的話五六千,這樣兒還是可以的。所以說最多五萬人的話,確實,在馬超占據的南陽地盤,還是沒問題的,並不會說就給他們在南陽縣城多大的負擔,畢竟從涼州軍占據了南陽後,可就一直都沒征過
兵,所以說五萬人馬,不算什麼。而沒到五萬,就只有兩三萬人的話,可真是半點兒問題都沒有。所以說在南陽徵兵,對於涼州軍來說,還真是不算什麼大事兒,當然了,如果說征太多兵的話,對涼州軍所占據的南陽的地盤,負擔還是很重的。畢竟南陽才只是一個郡,不
是一個州。如果說是一個州的話,哪怕是再小,徵兵個十萬,那還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但是對於一個郡來說,徵兵十萬,小郡肯定是不行,就得是大郡,而且還不能讓其負擔太重了。畢竟南陽可不是漢中那樣兒,多少年都沒有戰事的一個大郡,人口還不少。所以說在漢中征個十萬人馬,最後還是可以的,負擔也不是特別重,可南陽不行啊,就說南陽從黃巾之
亂到現在,都經過多少戰事了,連馬超滅劉備,都是在南陽大戰的,所以這兒還是不能和漢中相比的。除了當年涼州軍占據漢中,和張魯大戰了一次之外,就只有曹操帶著兗州軍進過漢中一次,那一次還不是說就要拿下漢中,而是要占個縣城,讓涼州軍分心。而之後的話,哪還有戰事了?所以說總是打仗的南陽,還真是不能和漢中相比啊。所以說漢中一個郡徵兵
十萬可以,但是南陽,不是說不可以,可就是一半的縣城,想要徵兵十萬,那還真是,不行啊。所以不能和漢中相比的南陽,這地方徵兵,必然也不可能太多,這點馬超他們還是很清楚的。而兗州軍也是明白,連涼州軍徵兵都有限,就更不用說是他們的地盤了。而且他們
的錢糧物資,那也是不能和涼州軍相比的,要不然的話,可不就是沒那麼多問題了。所以說在南陽這兒,加一起,也不好徵兵十萬,這個還是多了。所以說涼州軍因為比兗州軍占據的地盤能大點兒,也就是占據南陽縣城比兗州軍多,他們的錢糧還比兗州軍多,所以要是征
兵的話,必然也是比兗州軍多,這個是肯定的。因此,他們在南陽征個五萬人馬,還是可以的。但是兗州軍的話,肯定是不成,他們最多也就是三萬人馬吧,這都多說了,還不一定。所以說這最後加在一起,也還是不到十萬,這就說明南陽還是徵兵不到十萬。再說了,涼州軍也許會徵兵,兗州軍的話,可是未必,而且徵兵也沒那麼多吧。所以說兩軍在南陽的情況,
就是這樣兒,這一次涼州軍也是要損失不少人馬,所以說很大可能,馬超是要在南陽徵兵,畢竟司隸的話,之前不是都徵兵過了嗎,可是南陽還沒有,這個就是優勢。哪怕這麼一個郡,肯定是不能和司隸一個州相比,這個是肯定的,但是這麼重要的一個郡,確實,也不是哪個
郡都能和南陽相比,這個也是不錯。要不然的話,就看馬超和曹操這麼看重南陽,其實就不難知道一二了,哪怕如今的南陽,不是黃巾之亂前的南陽了。但是其地對於兩軍的重要,在馬超和曹操/他們看來,卻依舊是不輕啊,必然。涼州軍和兗州軍,第五日第五次的大戰,
兩軍確實都沒多少人馬了,和之前所說一樣兒,涼州軍還有三萬多點兒的人,而兗州軍也就是剩下了三萬,就這麼多人,所以他們要先比涼州軍沒有人馬,這個並不是什麼不可能的,就看如今這個情況,從這來說,還是他們先要全軍覆沒,而不會是涼州軍。此時依舊是那幾個將領單挑,然後崔安馬岱是帶著己方士卒廝殺,郭嘉和荀攸,他們自然是在己方親衛的保
護下,對付著敵軍的士卒。而涼州軍和兗州軍的親衛,也是拼死護著己方的先生,知道己方先生可是一點兒都不容有失啊,要不然就要出事兒了。至於說馬超還是基本上沒什麼事兒,有兗州軍士卒敢過來的,都被身邊兒的親衛給咔嚓掉了。要說對於敢過來的兗州軍士卒,馬
超的親衛也不得不說個「佩服」,為什麼這麼說呢,就是因為他們的膽量確實也是不小,而且為了立功,這小命兒是都不要了。傻子都知道,就屬自己主公這兒的守御力量最強,而且自己主公也不是什麼弱者,那可是天底下有名兒的一流上等武藝的武將,大將。可即便如此,兗州軍士卒都敢過來,這就是不得不讓涼州軍的人「佩服」了。其實涼州軍士卒也不是
就一點兒不知道兗州軍的意思,不過他們不願意想那麼多。其實如今這個形勢,都看得出來,兩軍最後就得有一方全軍覆沒了,最後戰事才能完,所以說終歸是個死,那麼萬一能在馬超這兒立個大功什麼的,沒準還能擺脫了如今他們兗州軍的局勢。不過這事兒想起來太簡單,根本也沒那麼容易的。要是真那麼簡單的話,那麼所有兗州軍士卒都過來對付自己主公
好了,但是顯然不可能。別說己方還有比他們兗州軍要多的人馬,就說自己主公這兒的守御力量,多少兗州軍士卒都靠近不得,至少不得有個幾千人啊,才能好吧。可幾千人馬的話,都跑這兒來了,那麼其他地方……那樣兒的事兒,不是徐晃他們能做得出來的,至少涼州軍
士卒都知道,所以不得不說,那種情況有多大可能嗎?沒有,所以說沒什麼太多想法,他們來了,己方就滅了他們,所謂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就是了。一個涼州軍士卒殺死了一個兗州軍士卒,可馬上就有另一個兗州軍的士卒,補充上來就給涼州軍士卒咔嚓了。而還
有一個涼州軍士卒,被兗州軍重傷,不過兗州軍士卒他自己也是受傷了,而受重傷的涼州軍士卒和兗州軍士卒同歸於盡了。主要是他先和對方拼了,可畢竟是身受重傷,所以兗州軍士卒雖說也是受了傷,但是殺了他還是可以的,不過兩人沒一個活下來的,都掛了。這絕對不是戰場上個別的情況,而是大多數的情況,發生在很多地方。可以說涼州軍和兗州軍,確
實都是拼了,都是為了那個能最後勝利的一方。雖說哪怕是最後勝利了,也沒有多少人馬了,可哪一方不希望是最後獲勝的一方呢。更何況為什麼就不可能自己是那活到最後的人呢,但是這個前提,還是要活著,一直都活著,這就是雙方士卒的想法。而且輸的那個也不要緊,
至少還有人能活不是,所以……如今都是,不管是涼州軍士卒還是兗州軍的人馬,可都是想著能活命,對他們來說,這個就是最好的結果了。所以這越到最後,這兩軍廝殺就越是慘烈,畢竟人馬越來越少,雙方士卒也不傻,他們自然是知道,這快要到己方撤退的時候了。
對他們來說,這不管是勝利與否,己方都要是退的,畢竟都沒什麼人了,你不退還留在這兒做什麼?除非是兗州軍獲勝,不過他們也不會在棘陽這兒太久就是了,而涼州軍更是不可能在這兒,因為他們剩下的人馬,是不足以攻下棘陽城,就是這樣兒。所以在雙方士卒看來,這沒兩日,己方可就要退了,真是這樣兒的話,誰能活到最後,就能笑到最後。不管說是涼
州軍士卒還是說兗州軍的人馬,試問誰不希望自己活著呢?確實,如今的拼命,還不是為了之後能活命嗎,所以說他們可都希望自己能活到最後,這個是肯定的。不過顯然,這個事兒沒那麼簡單。就說如今的兗州軍吧,他們最後能活下來如今人馬的十分之一,也就差不多
那樣兒了。涼州軍的話,是能比他們多點兒,也就多幾千人?差不多吧,再多的話,如今來看,好像是不太可能。別看涼州軍的人馬多,戰力也強,不過這事兒可沒那麼簡單。人家兗州軍之前的超常發揮,那可絕對不是沒用,反而還是有了大用。在兩軍廝殺慘烈的過程中,
涼州軍和兗州軍都收兵了,再繼續戰下去的話,會往什麼方向發展,就是他們也未必能掌控得了。所以說對這種未知的東西,顯然馬超和徐晃他們想是不想要的。所以這個時候,他們是果斷收兵了。而他們也是想到了,明日,應該說就是大決戰的時候了,畢竟雙方的人馬確實已經不足以支持超過一次的戰事了,所以他們明日,就是決戰的日子。最後誰先退走,
誰就敗,誰留到最後,自然就是勝者。雙方帶著己方的人馬回了大營。可以說這一戰,雙方都是損失慘重,涼州軍從之前三萬多,今日一戰後,就只剩下了兩萬人左右,沒超過兩萬,也就是還沒到兩萬人。而兗州軍呢,他們人馬更少了,今日一戰,他們之前是三萬人,如今
就只剩下一半還不到了,也就是不足一萬五千人。所以說明日是大決戰,馬超和徐晃他們都是如此認為的,畢竟這己方可沒多少人了,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