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後一個太子 第八十二章:革新與擴軍

    衛所制下的明軍的的確確是不需要大明朝廷額外撥款軍費的。

    只可惜,這衛所制度經歷了太祖皇帝以及成祖皇帝過後,便迅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開始糜爛。

    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這並非說明唐朝以後整個天下歧視軍人,而是因為當兵既是沒有好待遇,又做下許多壞事。

    至於作惡的原因也簡單,生活貧苦。

    衛所制度在朱元璋的設想之中頗為自得。劃撥一塊地方,讓軍隊和平時期種田,戰爭時期打仗,世世代代為軍人,這個構想仿佛十分完美。有農田生產,也不需要國家負擔。

    可實際上,一到和平時期,承平日久,軍隊的重要性就降低。軍官開始侵吞土地,將軍戶壓迫為農奴。整個衛所制度成為一個大號的農奴世界,戰鬥力轟然倒塌。軍戶也紛紛變得十分窮困。

    窮困極了,自然就有惡向膽邊生的人。縱然是老實的,也會逃兵。洪武初年至洪武三年十一月,衛所制下逃亡者計47986人,因此不得不根補、勾補等方法彌補。根補即抓回逃軍,勾補則由其戶中以丁補,但此舉既擾民又擾官,亦有軍官藉此貪污,迫害百姓,使鄉裡間痛苦不堪。最後逃兵有增無減。

    在國朝初年之前,鑑於衛所兵不斷糜爛。大明開始建立京營。

    京師京營又稱三大營,包括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五軍營分為中軍,左、右掖和左、右哨。軍士除來自京師衛軍外,又調中都留守司及山東、河南、大寧三都司衛所馬步官軍輪番到京師宿衛和操練,稱為班軍。

    依靠抽調全國精銳組成京營的做法,朝廷保持了對北面蒙古人的攻勢。依靠強大的軍事實力,一直在土木堡之變前,大明對蒙古都是優勢的一方。

    只可惜,土木堡之變,五十萬京營精銳付之一炬。京營元氣大傷,骨幹折損殆盡。後來雖然時有恢復,但大明軍力在崇禎年間已經潰散殆盡。

    尤其嘉靖年間倭寇為患,曾經在國朝初年時抵抗倭寇的沿海無數衛所毫無作用,甚至讓百餘倭寇橫行到了南京城門前。就是原來的京營,也是不堪一用。

    而這個時候,衛所兵已經糜爛到了最慘澹的時候。最終的結果便是讓衛所制度事實上成為一塊膿瘡,誰都不去碰他,但朝堂也再也失去了以衛所軍製作為國防倚靠的打算。

    為此,大明朝堂便開始改為募兵法。戚繼光用募兵法在義烏募吃苦耐勞的礦工為軍,就此打造了天下赫赫威名的戚家軍。

    但戚繼光的強大卻並非是大明開始變強,而是有賴於張居正的上台。作為戚繼光朝中的奧援,張居正推行變法以後,大明罕見重新振作,讓戚繼光有了練兵的穩固內部條件,不會因為政治上的變動產生人事紛爭,也不會因為缺乏中央支持而缺少軍費來援。

    故而,戚繼光剿除倭寇之後,得以在薊鎮就任,讓戚家軍得以護衛住京畿平安,蒙古人不敢南望。

    但同樣,當張居正下台,朝中局勢動盪以後,戚繼光便只能黯然離開薊鎮,戚家軍漸漸消亡,失去聲息。到這時,唯一戰鬥力還算維持穩固的,就只有邊疆軍陣體系了。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九邊。

    自從大明建國後,其後百餘年間,退居漠北的蒙元殘餘勢力伺機南下,成為大明的嚴重邊患。為此,朝廷不得不在東起鴨綠江,西抵嘉峪關,綿亘萬里的北部邊防線上相繼設立了遼東、宣府、薊州、大同、太原、延綏、寧夏、固原、甘肅九個邊防重鎮,也就是後世所言九邊重鎮。

    因為與蒙古人的不斷交鋒作戰,九邊之中鍛煉出了一批強軍。尤其馬芳,甚至成為一時勇將,名震邊疆。

    到了大明中後期的時候,大明與蒙古議和,以互市換取暫息兵戈。就此,大明與蒙古人的敵對就此緩和。九邊也漸漸因為成本過於龐大,漸漸虛弱。

    在萬曆末年時,遼東努爾哈赤十三副鎧甲造反。一開始,是朝廷不斷派出兵馬進剿努爾哈赤。結果接連不斷的作戰之下,整個東北錦州以東的地區盡數丟失。就連赫赫有名的遼鎮也丟給了建奴。至此,朝堂終於以舉國之力應對,而大明一方也派出了戰略大師孫承宗。在孫承宗的出手下,關寧錦防線鑄就。大明依靠著堡壘戰術築城推進,終於挽回了一直丟城失地的窘境。

    而這樣的結果便是整個大明的軍費以及軍力都堆在了關寧錦防線上。

    關寧軍最強,邊軍其次,再次便是斷斷續續出來盧象升的天雄軍,孫傳庭的秦軍,洪承疇等朝堂掌控下忽起忽滅的其餘軍隊,以及最後在原定歷史上出現過的軍閥如左良玉部,劉澤清部等所謂江北四鎮。

    至此,也就鑄就了朱慈烺穿越後的國防軍事現狀。

    這個時期的大明,除了關寧錦防線上的關寧軍以外,京營已經衰弱腐爛,衛所制不堪一用,邊鎮經歷了數十年失去敵人的沉淪,也已然越發不堪用。

    經歷了朱慈烺到來後的大明,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本裹挾邊患為重的關寧軍因為投降過建奴臨陣倒戈,自然不敢再如何扎刺。九邊軍鎮被李自成的順軍一番衝擊亦是七零八落,收拾起來宛如牛刀切黃油,輕而易舉。

    天雄軍跟著盧象升戰死在了巨鹿,孫傳庭的秦軍幾經輾轉亦是指令破碎,洪承疇投降了建奴等待秋後問斬。

    左良玉在安慶圖謀不軌,被朱慈烺收拾去了黃泉。劉澤清的山東鎮被朱慈烺拿下成了近衛軍團最早擴軍的殼,江北四鎮還未成形就被朱慈烺碾壓不知所蹤。

    一切的一切都迥異於原來的歷史。

    大明,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也要擁有一個全新的軍制。

    原本所有軍事改革的阻力都消失一空。帝國的國防軍事也終於有了有實際推動能力的改革。

    在楊文岳的闡述之中首先陳述了而今各軍清點的情況。

    眼下大明還存在的軍隊,首先分為以下幾個體系。

    第一:近衛軍團系統。包括第一團、第二團、第三團、飛熊團、軍團直屬獨立炮兵營、軍團直屬獨立騎兵營、直屬於皇帝陛下的親衛營,以及陸軍醫院、樞秘處、輜重營等非戰鬥部隊。

    第二:關寧軍系統。包括吳三桂作為山海關總兵的直屬軍隊,駐紮在錦州、寧遠等各處城池裡的守軍。這也是吳三桂與祖大壽參會的原因。

    第三:邊軍系統。也就是除了陷落的遼鎮外的其餘各處邊軍。包括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太原鎮(也稱山西鎮或三關鎮)、延綏鎮(也稱榆林鎮)、寧夏鎮、固原鎮(也稱陝西鎮)、甘肅鎮。代表則是山西鎮總兵周遇吉,宣大總督王繼謨。

    第四:內陸新軍。主要則是孫傳庭所部秦軍,以及各省巡撫組建用於剿匪的地方諸軍。


    而在這一回樞密院審議提出的改革計劃里,以上的四個系統將成為歷史。所有軍隊將重新直屬於中央掌控。

    在朱慈烺嶄新的軍制里,設想的是後世法國的經典軍制。

    當然,從朱慈烺的計劃提出出來的時候,便有了另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周禮。」楊文岳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場上的文官們幾乎都興奮了起來。

    這可是歷代儒生的g點,一按就可以煥發無數的激情與動力。儘管,他們也明白,這只是名詞上的變動。

    &禮·夏官·司馬》:「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魯)三軍,次國(宋虢等公國)二軍,小國(齊晉陳蔡等侯國)一軍,軍將皆命卿。二千有五百人為師,師帥皆中大夫。五百人為旅,旅帥皆下大夫。百人為卒,卒長皆上士。二十五人為兩,兩司馬皆中士。五人為伍,伍皆有長。」

    這一回,大明的軍隊便會按照軍師旅開始重新建制。但基層的軍制則不會照搬周禮,則是依舊採用了旅以下為團,團一下為營,營一下為百戶,百戶一下為總旗,總旗各領小旗。這一輪的建製革新里朱慈烺去除了千戶的建制。實際上,百戶便是連,總旗則是排,每旗便是一班。

    眾人聽楊文岳如此說起,紛紛便是嗡嗡鬧鬧了一陣。

    但很快,眾人便平靜了下來。

    楊文岳接下來便開始提及的是軍銜制。

    一名新兵入伍,首先授銜列兵軍銜。半年期滿,在完成三百個識字要求後,便可以獲得二等兵的軍銜。完成全部識字課程並且服役半年無處分後,便可以獲得一等兵軍銜。其後經過年限不一的要求或者擁有軍功便可以從下士、中士、上士、軍士長、護軍以及上護軍一路升上去。

    這是士官系統。

    其後便是軍官指揮系統。

    從初級尉官的少尉、中尉、上尉。

    然後便是少校、中校以及上校。

    最後便是上將、中將、以及少將。這是將級系統。

    對於近衛軍團系統而言,虎大威、陳永福以及夏晨等人都是瞭然。

    但孫傳庭卻皺眉了,他輕咳一聲,有些不甚適應地看了看座椅,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個禮節發言。畢竟,崇禎年間可是沒有大臣有椅子做的。

    朱慈烺笑道:「舉手示意便可。孫卿家但請直言無妨。」

    &老臣就多嘴幾句。」孫傳庭起身,笑道:「軍銜之制,榮於將士,分明指揮體系。這是大善。然則,若不能讓將士明白上下等階之分,則恐怕會出很多誤會,甚至笑話。尉,軍尉乃晉國古稱,為初級軍官無不妥。一軍之將,少中上之分亦是無礙。唯獨這軍校,還請商榷一番。畢竟……軍中小校,多為尋常之稱。以數千將士之長,以校官論,恐怕不妥。一家之言,諸位評判。」

    楊文岳緩緩頷首,不置可否。

    眾人一陣翁鬧,也都反應了有這些擔憂。

    李邦華沉吟了一下,道:「既然說起晉國古制,那我也想起來了六卿。晉文公回國後建立了新軍。按地位高低分別是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不如改為,少軍佐,中軍佐以及上軍佐。當然,亦可簡稱為少佐,中佐,以及上佐。」

    又是一陣嗡嗡鬧鬧的議論之聲,這一回眾人聽著這個陌生的古稱,倒是紛紛有些不明覺厲的感慨。

    就如同後世不少人聽了日本人的地名都紛紛覺得很厲害,很有含義一樣。

    其實,也只是對陌生不太理解的東西有一種不明覺厲的先決印象。反而對已經熟悉的名字覺得漸漸俗氣。

    朱慈烺心中倒是覺得這些有些像是後世的日本軍制。但轉念一想,日本人設置這些還不是從中國學來的?弟子用的,老師還用不得?

    更何況,往後日本是行省還是加盟國都說不定呢,哪兒還有什麼大日本帝國的事兒。

    一念及此,朱慈烺便笑著點頭:「如此上佳。」

    楊文岳刷刷改了一下,軍銜制便就此取得了共識。

    其後,便是軍制上的細節部分了。近衛軍團的將官們都很淡定,其實,全軍的改革都是以近衛軍團作為主幹進行的擴充調整。

    比如第一團,全團滿編一共有八千人。按照近現代的軍制,這哪裡是一個團,分明是一個師。各營兩三千人,實際上反而更像是加強團或者一個旅。只是朱慈烺一直苦於沒有足夠的軍官這才不能進行更精細化的調整。

    眼下朱慈烺掌權兩年,陸軍學校亦是在兩年時間裡輸送了上千名優秀的軍官種子,原本的短板也就漸漸補齊了。

    最關鍵的是,伴隨著獲鹿鎮一戰以及遵化戰役的勝利,全軍上下都培養了足夠優秀的老兵骨幹以及在戰爭之中脫穎而出的功臣。

    如果是別的朝代恐怕還要頭疼怎麼去賞,有沒有位置,有沒有銀子。

    夏稅過後朝堂當然不缺錢,戰利品亦是格外眾多。那就只有一個問題:有沒有位置。

    但聯想剛剛,朱慈烺原本還苦於沒有足夠軍官種子,這一回功臣如此之多,自然原本擔憂都不在。

    真可謂是:正瞌睡著有人送了枕頭。

    &完待續。)



第八十二章:革新與擴軍  
相關:  帝尊重臨  回到秦朝當皇子    醜女種田:山里漢寵妻無度  星辰之主  劫天運  御鬼者傳奇  龍皇武神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大明最後一個太子第八十二章:革新與擴軍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6s 3.7854MB

搜"大明最後一個太子"
360搜"大明最後一個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