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城之內,出現沒多久的太平氣象驟然就被打破。
江陵大都護府被倭寇攻入,一連燒殺搶掠的消息轉瞬就傳入了漢城城內。一直到景福宮內會議完畢,大明出兵平叛的消息傳出來,漢城城內的氣氛這才稍稍安歇。
朱慈烺站在景福宮的宮牆裡,靜靜地看著兩個禁衛軍整編團走出宮內,走向了位於北城的軍營。
那裡,他們將與一同集合起來的朝鮮官軍出,前往東面江原道與江陵大都護府平定倭寇之亂。
這幾日裡,朱慈烺都顯得頗為忙碌。關於軍事行動就需要皇帝陛下的應允,需要安排國內國外軍政命令,比如遼東鎮移動駐紮進朝鮮,這就需要京師那邊安排清楚這才能移防,要不然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兵變了呢。
當然,朝鮮朝廷這邊也一樣是忙活得夠嗆。
駐紮在城北大營的朝鮮主將是林慶業。
這一位朝鮮名將堪稱傳奇。丙子胡亂期間,清朝入侵朝鮮,堪稱是勢如破竹。將朝鮮一國按在地上摩擦。
但朝鮮一方也並非全然沒有亮點。丙子胡亂期間。林慶業據守白馬山城抗擊清軍,將清軍阻擋在白馬山城防線以北一帶。
但當時主政的金自點封鎖消息,見死不救,以至於清軍順利南下逼近漢城。李亻宗逃亡南漢山,逼迫李亻宗投降。
雖然林慶業在接到了朝廷勤王的詔書以後率軍前往南漢山城救駕,甚至擊斃了皇太極的外甥要槌。然而,臣戰君已降。林慶業再如何努力已經無濟於事。
要知道,這時候林慶業手頭還只有僅僅三千兵馬。
如此傳奇色彩,以至於後世有人感嘆若是讓林慶業執掌朝鮮軍隊,那朝鮮在兩次建奴入侵之中都將是另一個命運。
歷史沒有如果,而林慶業聞名的也並非是這一點。
在朝鮮被迫成為清國的藩屬國以後,林慶業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
當時,朝鮮派出水軍支援建奴進攻大明。林慶業藉助時機,反而將清軍的計劃一一透露給了明軍,以至於清人損失慘重。
在長達五年的時間裡,林慶業作為朝鮮重將,源源不斷將重要軍情傳給明軍。後來伴隨著洪承疇降清,林慶業這才暴露。
為此,林慶業在崔鳴吉的幫助之下,又逃離大明,試圖幫助大明光復遼土,平定建奴。只可惜大明自身難保,自然無濟於事。
當然,歷史已經改變。
在朱慈烺的這個時空裡,林慶業在失勢之後得到了朱慈烺的幫助,帶著麾下精銳,加入水師6戰隊,又組成了外籍軍團與日本外籍將士一同攻城拔寨,殺入瀋陽城。
戰後,水師6戰隊依舊保留了外籍軍團中朝鮮人的位置,但林慶業則是官復原職,重新成了朝鮮軍中大將。
這一回,朱慈烺要建立聯合作戰指揮委員會,林慶業就是朝鮮軍中的主將。
……
林慶業巡視著軍營,看著一個個沉默的將官,不斷地說著鼓勵的話語,一直說得口乾舌燥了,依舊不見眾人臉上露出自己所期盼的表情,不禁變得有些尷尬。
「兄弟們,不是我林慶業偏向外人。我此前的過往,大家也是聽說過的。在明人手底下打仗,那是我林慶業這一生里最暢快的時候。就是比起勤王的時候宰了要槌還要開心。」林慶業說到這裡,終於見場上微微有了動靜。
但這樣的動靜卻不是林慶業所預料的支持,而是質疑。
「林將軍當年領兵的時候,一軍主將,麾下雄兵數萬,那般的日子竟然比不過在明人手底下當一個百夫長?」說話的人名作高敏甘。
這位高敏甘是內禁衛大將,也是此前林慶業來組建聯合作戰指揮委員會之前的朝鮮軍中主將。
林慶業既然當了朝鮮方面軍的主將,自然就沒有高敏甘當主將的地方。於是,所有人都是退了一步,正職成了副職,副職成了閒職。所有將官一瞬間失去了指揮權力,大部分的士兵都等待著篩選,重新整合成軍。
在這樣被直接打散指揮結構的情況之下,哪怕是朝鮮人想要自己獨力解決倭寇的問題也辦不到。
一支軍隊,不在於武器多麼先進,大多數情況之下都需要依靠人。
區別於烏合之眾的軍隊最主要的特質自然也就是組織二字。
組織結構打散雖然有益於明人按照自己的方式訓練出一支強軍,卻也讓這支軍隊想要打仗的時候變得混亂不堪。
當然,打仗雖然用不上了。可要說鬧事,他們卻能一瞬間恢復既往的組織結構。這一切,自然是源自於對利益受損的不滿。
比如高敏甘這等高級將官,從前擔任將官的時候作威作福,吃兵血,驅使士卒如奴僕。而今一朝之間權柄丟失,自然是很快就結成了利益同盟。此前的中級將官也是一般無二,這一回一受衝擊,自然便是迅沒了銀子,紛紛恨得明人幾乎要到骨子裡去了。
若非林慶業是那等要人望有人望,要戰績有戰績,還有一定班底貨真價實的名將,還真鎮不住場子。
故而,這也是林慶業巡視之事,遇到沉默的緣由。
此刻高敏甘嗆聲林慶業,自然是看不爽林慶業,終於忍不住出聲了。
林慶業一聽,卻是心中一喜。他不怕對方說話,卻是怕自己一個勁唱獨角戲根本沒法施展。
此刻一聽高敏甘如此問,林慶業當即笑道:「要說舒坦,那卻還真是在明人手中當一個百夫長來得舒坦。在明軍里,我作為一名基層軍官,就只需要想好如何打仗,如何完成作戰目標即可。糧餉有後方的文職軍官安排,側翼有隊友護衛,不用擔心什麼時候就被賣了。戰後打出了多少戰功,就分得多少賞格。童叟無欺,公平不二。而不是如此前一樣,要請戰,被壓下求和。要糧餉,無人問津。要作戰,卻還要擔心側翼被隊友賣了。換作各位,卻如何不想想,到哪裡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