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溫上前嘉獎了縣長史計濤,再三叮囑他一定要好好對待此事。
他比陳青兕早上任一年有餘,現在卻讓他拔得頭籌,自是有著小小不甘。
一年布局,只為今朝。
計濤看了姬溫一眼,猶豫了一下,說道:「屬下聽得一件事情,事關青溪縣的,一直在想要不要向姬縣令匯報。」
同為睦州的縣官,姬溫、計濤空閒時聊天,難免會說起周邊縣衙的情況。
桐廬縣與青溪縣相鄰,陳青兕的行政風格又與他們相左,多次討論其中的優劣勢。
聚民入縣的優勢有很多,能夠最大化的整合人力資源,聚合財富,集中發展,集全縣力量為一處等等。
但其存在的劣勢也很明顯,叛軍、軍官的前後清洗,縣內急缺幹吏,人越多越考驗官員的行政水平。
不同村的人聚在一起所產生的利益糾葛,還有屋舍田地的分配問題。最嚴重的就是老弱化太重,壯丁太少,老弱婦孺太多。
將他們分散開來,還能憑藉各村分散的資源緩解壓力,將他們聚在一處,一起分食縣裡不多的資源,很容易形成大家都沒得吃的情況。
對於陳青兕的做法,姬溫當初就給了評價:譁眾取寵。
他不信一個鄉村小子有本事克服這一切弊端,他不信陳青兕能夠在手上沒有能人的情況下,管理好窮困的八百戶近五千百姓。
結果自然是無情打臉。
陳青兕壓根就不需要幹吏輔佐,他一個人事無巨細,將一切都處理妥當。
他只需要沒有思想聽從命令的工具人,而不是什麼幹吏。
計濤對此還是很服氣的,只是他明顯感覺到自己的這位上司對於陳青兕有特殊的敵意。
身為桐廬縣的長史,計濤自是明白自己的屁股應該撇向何處。
果然!
聽到計濤如此說來,姬溫表情有著些許變化,故作不經意的說道:「什麼事情?」
計濤低聲道:「青溪縣的主簿來我們縣裡購買蠶種。」
姬溫臉色驚疑不定,緘默了片刻,揮了揮手,暗暗叮囑了一番。
計濤神態先是一變,隨即點頭表示明白。
-----------------
青溪縣。
陳青兕整理了衣著,正要出門。
姜辰迎面走來:「陳縣令,縣衙外有三位士子投遞文章詩集,其中一位是睦州刺史許圉師的侄兒,值得一見。」
陳青兕道:「本官現在有事,你安排人招待他們,說明緣由。等處理了當前的事情,再來與他們會面。」
青溪縣因戰事緣故道路損毀,交通往來不便。
消息傳遞速度很慢,冬天的事情,直到春季,陳青兕才從慕名而來的遊學士子口中知道自己因為《三字經》,在士林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對於前來的遊學拜訪投遞文章的士子,陳青兕都報以極大的熱情,再忙也要湊點時間跟他們喝一杯茶,聊一些詩詞歌賦。
陳青兕自小就長於文科,文學功底紮實,他確實沒有李杜的本事,非讓他作詩,要不當文抄公,要不就是簡單的入門作品,難登大雅之堂。但品鑑詩詞文章,卻不輸任何人,面對這個時代的文風,能夠給出中肯的評價。
以至於不少原本打算拜謁之後就離去的士子,選擇在縣裡逗留,渴望再次得到陳青兕這位年輕有為又平易近人的士林大家的點評。
其實陳青兕一開始的想法很簡單,既然自己多了一層士林大家的身份,能夠吸引讀書人前來拜會,那就趁機打響自己好客之名,多吸引一些士人來青溪縣帶動當地經濟。
只要不請客吃飯,一杯茶水,自己支付的起。
結果發現很多士人來了就不走了,也讓陳青兕更加來勁。
用一杯清茶,換冤大頭在縣裡常駐消費,還能獲得一個敬士人的美名,吸引更多的人來,這世上哪裡還能找到這般划算的買賣?
不過今天他另有要事,暫時不陪冤大頭聊天扯皮了。
青溪縣外,陳青兕翹首以盼。
往來路過的百姓都熱情的打了聲招呼,然後紛紛離去了。
開春是最忙碌的時節,儘管還未到春耕時節,辛勞的百姓已經開始下地整田。
陳青兕依舊維持親民姿態,逐一回禮。
在他身旁的是典史秦依。
陳青兕叮囑著秦依注意事項,說道:「這位來至嘉興貴客,你當好好招待,務必讓她高興開行。別急著說公事,青溪縣山明水秀,領著她遊玩一圈再說,所有消費都由縣裡支出,該花的花,不用給縣裡省錢。」
秦依已經習慣聽陳青兕的命令行事,一絲不苟地記下。
「還有!」陳青兕補充道:「有些事情不必強求,一些深的技藝,人家不願說,就此略過,點到為止就好。畢竟那是他們祖傳吃飯的東西,強求不來,反而會引發不愉快。」
「來了!」隨行護衛的匡正提醒了一句。
陳青兕遠見遠處一輛馬車徐徐而來,在車頭騎馬領路的正是史務滋。
陳青兕當先迎了上去。
來人其實並不是什麼大人物,可在陳青兕眼中卻算是大人物。
在陳青兕的規劃中青溪縣發展的根本是耕種與蠶桑。
耕種自不用說,整個國家民族之本。
蠶桑卻並非青溪縣發展的特點,青溪縣地理位置極佳,水陸通達,適合發展手工業、運輸業。只是當下縣內老弱婦孺過剩,只能以蠶桑過渡。
也是因為一直不重視蠶桑業務,縣裡沒有真正的行家,都是一些以為副業的婦人,補貼家用小規模養殖。
這自家小規模養殖跟大規模養殖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陳青兕在縣裡找不到蠶桑行業的專家,決定向外縣邀請專家指點。
這要請就請最好的,此番請來的是嘉興縣的許王氏。
嘉興縣是絲綢之府,從唐朝來算都有兩千年的歷史,蠶桑之鄉。
許王氏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這個時代的專家,可不是後世那種動動嘴的學院派。
士農工商,四大階級。工名義上位於第三,實則居於最末。
能夠在技藝方面闖下偌大名望的人,絕對是經過千錘百鍊,有著代代相傳的獨門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