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從大業十二年開始 第九十章 棄還洛口權宜舉

    急報是徐世績派人送來的。

    覽罷急報,眾人大驚失色。

    乃是,監門將軍龐玉、虎賁郎將霍世舉所率的關中兵到了洛陽,段達與之聯兵,大敗了李密!

    劉黑闥、趙君德皆在。

    趙君德不可置信,聽李善道讀完這道急報,說道:「魏公兵敗了?」

    劉黑闥也不敢相信,瞪圓了眼睛,說道:「甚麼龐玉、霍世舉?這倆賊廝鳥什麼來頭,居然能擊敗魏公?」急報說是段達與龐玉、霍世舉聯兵,大敗了李密,可段達是個何等貨色,劉黑闥清清楚楚。在段達的指揮下,洛陽守卒被李密連敗,壓根不是李密的對手,則李密的這次失敗,明顯不是敗給了段達和洛陽守卒,而是敗給了龐玉、霍世舉和他倆領率的關中兵馬。

    龐玉、霍世舉領關中兵趕赴洛陽援助的消息,李善道早有聞知。

    聞知後,儘管他不在洛陽,但仍對龐玉、霍世舉兩個人做了些了解。

    便回答劉黑闥的疑問,李善道說道:「龐玉系將門之子,其祖為北魏之衛將軍,其父仕隋,官至儀同大將軍,此人驍勇,明曉軍法。霍世舉亦將門之後。」

    「便是驍勇,靠他兩個,就能讓魏公吃敗仗?」李密一向來,領兵打仗,沒吃過虧,打張須陀、打劉長恭,次次都是以少擊多,反獲勝利,——偃師和金鏞城,儘管李密一直攻不下來,可那是攻堅,與野戰不同,而這次李密突然大敗,劉黑闥有點難以接受。

    李善道說道:「龐玉所任之監門將軍,所掌為門禁守衛。他和霍世舉從關中帶來的兵馬,或是長安的禁軍,或是關中的府兵,皆隋兵之精銳。戰鬥力,不是洛陽倉促招募的那些守卒可比。再加上魏公負傷。一時失利,可能所以就吃了個敗仗吧。」注意到諸人深憂的神色,以輕鬆的語氣說道,「打仗,就是有輸有贏,一場敗仗罷了,既未傷筋,也未動骨,不算什麼!」

    「魏公負傷」,也是徐世績這道急報中說的。

    李密前些天,率秦瓊等還回洛陽戰場後,因急於攻下洛陽,他催促各部,對洛陽城的攻勢更加猛烈了,連日進戰不歇,他並親自前線,指揮各部進斗,結果不小心,被流矢所傷。

    好在傷得不重,臥營養了三兩天,傷勢已大為好轉。

    而龐玉、霍世舉部,就是在這個時候到的洛陽。也不知是他們獲悉了李密負傷,抑或是龐玉、霍世舉部生力軍到達,鬥志昂然,遂與段達聯兵,向李密部發起了這麼一次反攻。

    劉黑闥大手摸著鬍鬚,嘿然片刻,說道:「賢弟,回洛倉都丟了,還不算什麼?」

    急報中講到:這一仗打完以後,李密暫棄了回洛倉,回兵洛口城。

    李善道說道:「賢兄,徐大郎軍報中可是說的明白,『暫棄』而已。何為『暫棄』?暫時丟棄。若我料之不差,過不了幾天,必就會魏公重據回洛、大敗龐玉和霍世舉的捷報傳來!」

    劉黑闥沒有親身參與這一仗,郝孝德到今也沒有給他送信,徐世績的這道急報,語焉不詳,只是說李密放棄了回洛,回兵洛口,他不知道李密到底是吃了多大的敗仗,故此,就李善道對李密「很快就能重據回洛」的信任,他不好反駁,——但依他想來,回洛倉都丟棄了,李密這一仗肯定吃虧不小!那既如此,短時間內能否還據回洛,怕不一定!

    他瞧了眼郭孝恪,搖了搖頭,沒再多說。

    「李密這一仗肯定吃虧不小」,劉黑闥的這一推斷半點不錯。

    ……

    這場仗,李密的確是吃了大虧了。

    此一場戰鬥,發生在回洛倉的西北,戰鬥發生的時間是在上午。

    段達與龐玉主動出擊,趁夜出兵,列陣在了回洛倉的西北方向。

    李密聞報後,即帶著傷,於翌日一早,親與裴仁基率部出迎進戰。

    老實說,這一仗李密之敗,也有他輕敵大意的緣故,已是屢敗隋之名將,一個龐玉、霍世舉,算個甚麼東西?兼以龐玉、霍世舉之部,還是剛從關中長途跋涉而至。故是,李密在進戰前,沒有做足夠的準備和部署,整個的戰前決策、進戰部署的過程都搞得很倉促。

    於是,一邊是倉促接戰,一邊是準備充足,士氣高昂,甫一接戰,李密這邊就落了下風。

    段達、龐玉、霍世舉部是嚴陣以待,陣型已成。

    李密部的陣型還沒列好,霍世舉就率引精騎,率先發起了進攻。


    精騎,俱是龐玉、霍世舉從關中帶來的。他倆率來馳援洛陽的兵馬中,騎兵占了主力。

    驍悍的關中鐵騎,衝鋒馳突,李密雖急遣了騎兵迎戰,失了先機,不是敵手。

    李密部的騎兵先潰,繼而霍世舉引騎直衝李密、裴仁基部的步陣。龐玉適時地調上精銳跟上。段達引洛陽守卒搖旗吶喊,並分出部分兵馬,前出助戰。李密部的步陣隨之大亂,遂致大敗。

    隋兵追逐砍殺,李密、裴仁基帶出來迎戰的部曲,半日功夫,傷亡泰半!

    這傷亡的泰半將士,都是李密部的精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除了這泰半傷亡的出戰將士,還另有兩個李密行軍元帥府的重要人物死在戰中,一個是左司馬楊得方,一個是右司馬鄭德韜。司馬,在幕府的吏職中,僅次長史。兩個司馬也都戰死了。

    這對李密部軍心、士氣的打擊會有多大,可想而直。

    因儘管屯在回洛倉的各營兵馬,合攏尚眾,李密軍中將士沮喪,見段達、龐玉、霍世舉部卻因為此戰之勝而士氣倍增,李密亦是當機立斷,便做出了暫棄回洛的決定,領部還回洛口。

    客觀地說,李密退回洛口的這個決定,是個正確的決定。

    一則,士氣已衰;二則,各營兵馬雖然合攏尚眾,但多是郝孝德等此類的義軍,非是李密的嫡系,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繼續待在回洛倉,段達、龐玉、霍世舉肯定會趁勝再戰,李密部說不得,底下來就會連吃敗仗,敗仗吃得一多,郝孝德等的軍心就會散了,事就不可為矣。則暫避其鋒,且先放棄回洛,退還洛口,待將士氣收拾起後,再還回進戰,自方為上策。

    ……

    出戰將士傷亡泰半,左、右司馬楊得方、鄭德韜俱皆戰死,這兩個情況,徐世績都沒在急報中說,所以,李善道、郭孝恪、劉黑闥、趙君德等對這兩個情況也都還不知。

    但李密暫棄回洛的真正緣由是因士氣這點,郭孝恪已然察出,他說道:「將軍所指甚是。魏公此仗敗後,元氣固是未損,可士氣難免有挫,則於此際,暫避猖敵之鋒銳,還洛口以整軍,實乃應對之上策。劉校尉,且等些時日吧,魏公兵還回洛的消息,一定會傳到咱們這兒!」

    ——大都督,是楊堅時的軍職名稱,校尉是楊廣改後的軍職名稱,這兩個是一回事。

    劉黑闥說道:「是,剛才是俺一時震驚,說錯話了。魏公天授之才,英明神武,用兵如神,一場小挫,確實不算甚麼。賢弟與長史說的對,必然不日之後,魏公定就會重據回洛。」

    到底不是李密的嫡系,也不是瓦崗本系,李密連戰連勝、所向無前時,像劉黑闥這類後來投從的別部義軍,當然樂意跟著吃香喝辣,李密一遇挫折,他們不自覺的就有點旁觀的意思了。

    且也不用多說。

    只說議論罷了徐世績送來的這道軍報,趙君德遲疑說道:「二郎,魏公新敗,饑民安置這事兒,你還要不要給他上書?」

    趙君德這話,倒也是。

    李密才吃個敗仗,這會兒哪有心思去理會黎陽倉外的饑民?若於這時,再就此事上書與他,反會顯得李善道、郭孝恪不知輕重。都什麼時候了!還拿這點事煩人?

    然話說回來,但也不能因為李密吃了個敗仗,就把饑民安置這事兒給停頓下來。

    要知,這數十萬黎陽倉城外的饑民,李善道可不僅僅是把他們當饑民看待的!

    劉秀是何以在河北立住腳的?靠的是他擊敗了銅馬義軍,盡得了數十萬的銅馬降人。黎陽倉外現下的這數十萬饑民,某種程度而言,就是李善道的「銅馬義軍」。

    把這數十萬饑民安置下來以後,他們一來可以成為李善道的兵源;因為是李善道安置的他們,給了他們田、給了他們糧錢,二來,也能較容易地得到他們的忠誠。

    兩個好處之外,還有第三個好處。

    即可以通過安置這數十萬饑民,給河北等地的饑民、百姓打個樣,讓河北等地的饑民、百姓都知道,他李善道是真心愛民,真的仁義,跟著他,有田有食,算是個很好的政治宣傳。

    這麼大的三個好處,李善道是安置饑民此事,一天也不想再拖了。

    他尋思了下,說道:「數十萬饑民,聚於一倉城外,嗷嗷待哺,處置若晚,變故恐生。這件事,不能拖了。不過,四郎說的也不錯,魏公新敗,此際或無心饑民之事。那要不然,就這樣吧,長史,給魏公的上書,你我先不呈,先把給徐大郎的上書呈上,怎樣?」

    「好,將軍的此法好。上書呈與徐公後,可煩請徐公,視時機稟奏魏公。」

    李善道拍板決策,說道:「長史沒有異議,就這麼辦了!……對了,還有件要緊的事,我想一併寫入呈徐大郎的上書中,請徐大郎奏稟魏公。」 「9.1」

    喜歡天命:從大業十二年開始



  
相關:  赤旗  三國之最風流  即鹿    網遊之九轉輪迴  女神的超級贅婿  重返1998  我在大唐賣燒烤  大乾憨婿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天命:從大業十二年開始第九十章 棄還洛口權宜舉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65s 3.7363MB

搜"天命:從大業十二年開始"
360搜"天命:從大業十二年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