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書的幾個設定:
一、關於軍隊編制問題
我借用了唐朝十六衛的軍隊編制,稍加篡改:左右衛、左右龍武衛、左右鐵甲衛、左右驍衛、左右金吾衛、左右領軍衛、羽林衛、虎賁衛、千牛衛、豹韜衛,其中後四衛中,羽林衛為皇帝的貼身衛率,後虎豹牛三衛常用作協同羽林軍京城防守、保護當朝重臣安全等職務。
同時地方也設置有藩鎮軍,總數大致在四十至五十萬人,大雍先皇為防止其產生動亂,曾下令其從屬於十六衛,非朝中將令,其統帥不得調動,而藩鎮軍平時充當城防軍,一旦有戰事,便可立刻結集,聽候調動
……
然後之後幾乎全部都是我編的編制架構,也希望能描摹出我心中的大雍軍隊。
……
十六衛下,前十二衛,每衛下屬三個旗團,設三名旗團長,位列正六品上,六名從旗團長,位列從六品上,下設三到五個營,每營設正從兩名統領,位列正七品下,每營下屬五到十隊,每隊設有隊長一名,統領十縱列長,各縱列長統領十屬,每屬統領十名士卒。
此為大雍軍隊的常規標配,但由於個衛分配於不同地域,常年戍邊的衛隊人數上稍有強化,大約在八萬到十萬之間,而守御內地的衛率大多按照底線配置,人數在四萬五千到六萬左右。
後四衛是直接駐守京城以及京城周圍上關口和下關口,每衛五萬人整,直接聽從皇帝以及皇帝委派的重臣號令。
……
二、關於地圖板塊的說明
我沒有沿用我國唐朝時期的版圖,而是自己設定了一個,具體如下:
1,都城長安,位於大雍中部偏北,是大雍的軍事政治文化中心,長安通化門外五十里出便為北部最大的運河的永安渠
2,蕘南縣,位於江南一帶,所謂江南,及長江以南,同時自長安經長江前往江南,有號稱南北屏障的娘子嶺群山,群山中有一條百里多長的巨大石谷,岩峽石谷,乃是連接南北兩大山脈的必經之路。
3,四大王帳的設定:突厥人定居在大陰山以北的萬里草原中逐水草而居,經歷數百年的戰亂和平,突厥已經大一統,本書所述的時期中由突厥王祁利可汗攜同麾下四大王帳(因其主帥帥帳常用作商議軍事和頒布命令和統帥大軍的標誌,因此得名王帳,因其頂部庭帳結構,又稱作四大王庭,由於大雍的建築結構中帳不比庭有得穩固厚實之意,因此兩國的交往文書中大多以王庭稱呼,而突厥語中對自己的稱呼為王帳,總之就是一個意思!),分別是:虎俥,鬼方,山嚳,溏牙。四大王帳代表了突厥最精銳的四師虎鷹狼豹以及從屬十六旅三十二軍,不效大雍軍中步騎混編,突厥軍隊大多是純騎兵。憑藉遊牧民族特有的文化風俗的薰陶,突厥騎兵不但速度極快,馬力遠超中原騎兵,而且騎士體型高大,力大無比,驍勇善戰。
4,大綱中後期將會有其他國家的元素,如今暫定的只有一個南詔,南詔位於大雍西南隅,面向南海,沃土千里,風景秀麗,文化昌隆,當地雖然軍事力量較為薄弱,但由於交通貫通,商業發達,與南海諸多外國關係親密,是一股不容小覷的隱藏力量。
5,四海設定:大雍僅東部臨海,在北方大雍與突厥沿海的接壤處為北海南線,不過大雍僅占北海海岸線十餘里,北海之下為滄海,滄海之下為東海,東海之下為南海。
……
三、其他設定
1,所有節日與中國相同
2,大雍西邊乃是無盡荒漠,相傳從沒有人能夠穿過大漠並且活著返回
3,據說大雍東邊的大海以東極遠的地方有一片仙境,傳聞只內心有大自在大功德的人才能找到,凡是到了那裡變可求得仙丹妙藥,所謂羽化登仙,長生不老也不是不可……
……
暫時就這麼多,如果後續有所更改,再加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