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智雄在酒店的工作穩定下來,有保險各種福利,於是拿了錢跟企業了斷關係,聽說停薪留職的蔣莎也拿了錢,像上次買房一樣,委託她姐姐蔣春梅全權辦理的。『言*情*首*發..om【全字閱讀boy】
郝麗娜所在的印染車間是新建的繼續保留,盧孝芬雖然在淘汰的生產線,廠里照顧把她調到印染車間的輔助工序,她的好姐妹小芝夫婦雙雙下崗,兩口子有三萬元遣散費,扣除購房款尚有兩萬元,找塗佳蓉出主意,打算開個什麼店做小生意。
吳家因為吳守亮,都保住了工作,可吳其永這次堅決下崗,領取一萬五脫離企業,去報考駕校,郝麗華阻攔不了只好由他去。
工廠整頓要到年後才開工,1996年的春節是2月19日,兩個多月的時間沒有收入,在外縣的大部分拖家帶口回娘家了,盧孝芬雖然想母親但不敢回去,手上沒有錢,有兩個吸血一樣的弟弟,只會增加彼此的憎恨。
盧孝芬發愁兩個月怎麼過,多虧公公婆婆叫她每天回去幫著煮飯,人多吃飯熱鬧,可憐天下父母心,廠里差不多都這樣,老人用微薄的退休金幫子女度過難關。
春節前,解決了分流下崗的人員,過了年,廠里召集餘下的職工開會,工廠將原來的涪陽紡織廠更名為涪陽紡織印染有限公司,選出股東代表,董事長由紡織局一副局長兼任,推舉李兆蘭為公司總經理全權負責責管理經營。
李兆蘭肩上的擔子更重,要對全體股民負責,她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幸運的是她的丈夫公公婆婆非常支持,解除她的後顧之憂。
工廠整改,在三月份掛牌剪彩重新投入生產,基本按照市場的模式,精簡了臃腫的機構,員工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工資獎金比轉制前高,大家看到了希望。
與此同時,沿海地區紡織印染如雨後春筍般發展,基本是私人企業,靈活的用工制度和優越的地理環境,給內地帶來一連串的威脅。
李兆蘭和紡織局領導去沿海考察,那裡的生產效率之高令人驚嘆,一天的生產量差不多比得上他們一周,而且產品結構變化快,他們的機器設備已經適應不了市場的需求。
在那首經典的相約1998唱響後不久,工廠再次面臨危機,李兆蘭不服輸,除了生產廣開經營的門路,把機器設備集中,騰出一部分廠房對外出租,後勤部門承包給個人,完全走向市場,艱難維持公司的運轉。
這時市政府創建全國明衛生城市,凡是污染環境的企業或砍掉或搬遷到郊外規劃的區域,環保措施一律按國家標準,所需資金自行解決,需要貸款的,必須通過銀行評估,李兆蘭和兼任公司董事長的紡織局副局長去開的會,她粗略估算了一下,現在的廠房設備搬遷需要費用,傳統燒煤炭供熱的鍋爐改為燒油來加熱和修建印染污水處理排放這兩項的成本很高。
公司難以為繼,稅收一免再免,銀行不可能把錢貸給一個沒有利潤而無力還款的企業,李兆蘭隱隱感到,她用盡心血的工廠將再次面臨破產,為此她食不知味夜不能眠,十幾歲進入工廠,廠里供她完成學業,一心想為工廠做貢獻,無奈天不遂人願,不甘心啊,愧對跟著她拼搏的員工。
秋天本是收穫的季節,工廠卻要關門了,這一次全部失業了,公司董事會通過調研核算,做出第二次破產的決定,把公司賣給涪陽一家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由他們負責安置分流在職人員,願意一次買斷的一次性領取三萬,達到一定年齡的可以選擇內部退休,公司每月發給生活費並負責繳納養老保險,達到國家法定年齡再辦理正式退休。
一層層開會傳達下去,這一次的解散沒有大吵大鬧,第一次破產有的留下有的走人,大家心裡不平衡,人就是一起砍下反而能夠接受,市場經濟深入人心,大家已經能夠理性面對,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全國大中型國營企業相繼破產,無數的下崗工人走上街頭自謀生路,大家都通過廣播電視知曉,千千萬萬的人沒有因此餓死,廠里先裁減的許多人在社會上就業,開店的開店,打工的打工,活得有滋有味,現在咧嘴笑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