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無事,第二天張三幾人往陶老渡口,陶老渡口作為淮河上眾多渡口中的一個,並沒有什麼特殊,渡口邊上有三個莊子分別是陶家莊,王家莊還有謝家莊。每一個姓占據一個莊子。
莊子往南有一片蒙窪湖的地方,據說這裡一到梅雨時節淮河水倒灌就會被淹沒,過了雨季水流走後就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蘆葦盪,而龐萬春兄妹就住在淮河河堤上,搭了三間草房種田打魚打獵為生。
張三走到渡口並沒有急著去找龐家兄妹而是坐在渡口的茶棚里聽老茶官聊這裡的故事。
和別的地方沒什麼兩樣,地處淮河邊,三家交接的地方是一大片水田,每年因為種稻爭水總要打上幾架,所以這裡的三個莊子極度的團結而且排外,這些外鄉人不僅不能住進他們的莊子,甚至在莊子旁邊建房都不被允許。
所以淮河大堤就成了這些外姓人的居所,而外姓人獲得田地的途徑也只有在這蒙窪湖裡,靠天吃飯,地是足夠的多,但是確是三年兩澇,去了田租幾乎就沒什麼剩餘。
龐萬春的家庭並不複雜,父親不知從何處逃荒到此,開墾幾畝薄田,打魚打獵s的一手好箭。漸漸的日子有了起色,娶了西村王家的姑娘生下一兒一女,龐萬春和龐秋霞。
事情很簡單,龐萬春的父親因為娶了王家的閨女,自然爭水時就站在王家一邊,s傷了幾個陶家的漢子,半夜被人點著了房子,救出老婆孩子之後,因為皮膚燒傷,潰爛最後亡故。
龐家經過此次打擊,只剩下孤兒寡母,王家的女兒也是剛烈,拒絕娘家的改嫁要求,硬是靠自己的雙手每天早出晚歸養大了一雙兒女,無奈心力憔悴,在龐萬春十五歲那年也撒手而去。
龐萬春和妹妹相依為命,龐萬春為了生活和報仇每日苦練箭術,希望有一天能找到殺父仇人,為父親報仇。最後打聽出真兇,用同樣的方法,把陶成一家燒死在家裡。
張三知道古代宗族打架很少報官,就算報官官府也不會管,而且古代報仇殺人是合法的,所以張三絲毫不奇怪為什麼龐萬春殺了人還能活的好好的。
龐萬春的成名之戰就是一人獨站十多隻狼的狼群,s死頭狼在內的狼八隻,更能s下大雁,成了遠近聞名的神s手,方圓幾十里只要有人需要結婚都找他去s雁。
也是在那次殺狼龐萬春認識了謝老七家的閨女謝春花。兩人同處逆境產生了情愫,,恰巧謝老七的岳父陶順當年就是因為中了龐萬春父親的箭,成了瘸子。
所以因為謝氏的阻撓兩人一直沒有能夠在一起,張三來的正巧,前兩天楊橋集的楊家聽說了謝老七家閨女的美貌賢惠,特地下聘禮五十兩白銀給謝老七,為的是給自己的傻兒子沖喜。
楊家在那楊橋集上有八間鋪面,經營著米麵糧油,日用百貨,更有良田幾十傾,家資豐厚,謝氏見錢眼開準備賣了女兒,明天就是楊家前來迎親的日子。
張三聽完老茶官絮絮叨叨的說詞,知道恐怕明天會發生大事,幾人沿著老茶官指引的方向往龐家而去,河堤上走了三里來到一處河灣子,在一打聽一個七歲的孩子帶著張三等人來到龐家門前。
河堤並不是很寬所以堤上除了三間草房只有一個五米長寬的小院,看到七八匹高頭大馬,堤上的人家都紛紛出來觀看,找到龐萬春家,張三隨手扔給孩子幾枚銅錢。去拍院門。
裡面也早就聽到了外邊的馬蹄聲,聽見門想,一對兄妹一臉戒備的打開門,到了姓名說了一些久仰的話,見張三等人帶著禮物,也不好往外邊趕,張三讓張元霸在外邊看著馬匹行禮。帶著史文恭和公孫勝進到院子裡。
張三也不拐彎抹角的試探,對龐萬春直言道:「張某從附近路過,聽說龐萬春壯士箭術了得,我這生意越做越大,缺少護衛人員,我願以月錢百貫延請,想請龐壯士屈就。」
龐萬春還處在迷糊之中,突然院子裡闖入一大票聲稱是京城來的商人,一個個騎著高頭大馬,跑到自己面前告訴自己說想請自己當護衛,一月一百貫。
一百貫是多少,反正龐萬春是沒有見過,不過看著人家一個個綾羅綢緞的光鮮打扮,總不會是消遣自己,自己也沒什麼東西值得這樣的人前來耍笑。
龐萬春偷偷看了看屋裡的弓和箭囊,想想昨晚自己去看謝春花那梨花帶雨傷心欲絕的俏臉,龐萬春最終做出了決定,既然有一線生機自己何必去冒搶親殺人的風險。
龐萬春看著張三鼓足勇氣說道:「俺龐某本是一個農夫,得大官人抬愛,本應立刻應允,但是有一事想請張大官人幫忙,若是大官人幫俺完成心愿,我願意跟你赴湯蹈火報答大恩。」
張三微微一笑:「龐兄弟說來聽聽。」
龐萬春看張三沒有反對,有些興奮的說道:「我家北面有個謝家莊,謝家老七的女兒跟我打獵時認識,我曾請媒人跟謝家提起,謝氏有言只要我能拿出一百貫,她就把女兒許配給我,今日我想請張大官人借我百貫錢……。」
說道這裡龐萬春也有些說不下去,初次相識自己就找人家借錢,看著張三臉色沒什麼變化,但是他的另外兩個跟班確神情古怪的看著自己。龐萬春知道自己是有點唐突了。
其實史文恭和公孫勝古怪的看著他是因為,路上張三曾經跟他倆開玩笑說,估計龐萬春看他們幾個去了第一件事肯定是借錢,然後上門去提親,然後那謝氏肯定不同意要漲價。
張三覺的這些都是言情劇演爛了的橋段,那謝氏既然收了楊家的五十兩銀子,現在龐萬春送上門挨宰,謝氏怎麼肯放過,肯定要價比楊家更高才行。
這種賣女求榮的嘴臉張三聽過也看過太多了,她們從來不在乎自己女兒喜歡誰,也不會在乎女兒跟誰在一起更幸福,她們只關心誰能拿出更多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