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府的百姓們,在惶恐不安之餘,更是讓百姓心裏面,不由的暗暗猜測著…
難道,這太原府,發生什麼大事了?
「…」
終於,有消息靈通者,傳出了消息,太原當地官府,準備組織大量人手撲殺蝗蟲!!
據說,這個提議乃是欽差大臣和珅一力做主的,而知府劉安等地方官員,表示全力支持…
雖說,有其他一小部分的官員表示質疑,但是全都被的太原知府劉安給強行壓了下去。
面對,這一切突如其來的變化,一時之間,質疑、不安、彷徨的情緒,開始在各州、縣、鎮、村開始蔓延…
官府現如今,準備大力撲殺蝗蟲,可是,如果明年蝗神再來報復,哪應該怎麼辦?
百姓們本來打算,到附近的鄉鎮,找有名望的族老、鄉紳們詢問對策,但是,族老、鄉紳們,先一步都被官府給「客氣」的請走了…
眼見世俗沒用,百姓們就想去找附近廟宇、道觀的主持們尋求精神上的答覆,可惜是那些神棍、巫婆、和尚道士們也都被蝗神廟,給提前請了過去。
百姓們吃了數次的閉門羹…
…
一直注意民間百姓們反應的和珅,通過各種渠道獲知,太原府現如今百姓們的情緒。
面對百姓們人心惶惶,物意沸騰,其他官員們很惶恐,但是,和珅並不在意…
在和珅看來,太原府的境內,即使是人心不安,那也是活力的表現,是民間百姓意志的體現…
總比他前些日子,所看到的那一片麻木,乃至於死一樣的絕望要好。
自和珅兩次巡視災區,如今已經去過了七天的時間,太原府各地的族老、鄉紳們,如今已然是齊聚太原知府衙門,等待著這位與眾不同欽差大人的召見…
但是,和珅這邊,卻並不著急,與他們見面。
「…」
因為,和珅正在準備著更重要的事情。
做事情總要分的清輕重緩急。
甚至可以說,這次太原、甚至整個陝西省賑災,最終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都是取決於此。
那就是與太原商人們的會面,準確的說,是與秦商們的會面。
是的,相比較那些族老、鄉紳,和珅更重視這些秦商…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秦商都不怎麼出名,甚至沒有多少人知道…
但是,誰又知道,幾千年的時間中,秦商一直是天下的十大商人之一…
陝西是秦地,陝西人也是唐土…
他們不光是有「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的共存精神,也有盛唐在世,萬邦來朝的氣魄…
除了秦朝、唐朝的赫赫聲名之外,也還有陝西人行商天下,均衡各地的商業,陝西秦商是當之無愧的天下大商…
秦商最早始於商周時代,興於秦朝,盛於漢唐,衰於明清。
世人皆知,晉商、徽商是商幫之首,在歷史長河中經久不衰,可是,誰又知道,陝西秦商,絲毫不比晉商、徽商差…
陝西商人,也就是秦商,是天下十大商幫,他們富甲天下,商行天下,商之有本者,大抵屬晉、徽、秦三者以…
晉商、徽商之所以名揚天下,其影響力,力壓各地商人,除了本身強之外,還在於會宣傳,熱於宣傳影響力的原因…
而陝西秦商,則鮮見於大眾視野,或者說特意保持低調,這也符合陝西人特點,低調而內斂。
與「匯通天下,利義相通,利先義後」的晉商,還有萬貨之利,坐而策之,百倍而回」的徽商相比,「厚重質直,忠義仁勇,才是」秦商精神。
依靠人硬、貨硬、脾氣硬的三硬,陝西秦商走出了拓草原、走東北、下雲南」,西新疆,東山東,東西南北通的商業貿易通道。
與晉商、徽商喜歡做生意不同,大部分陝西人經商,實數無奈之舉…
自從,唐朝之後,黃河改道,陝西省就多有天災人禍,造成百姓流離失所。
地震、水旱災害,加上極端氣候發生,莊稼收之甚少,所以說,很大一部分陝西人,他們也是無奈而經商。
但凡能吃飽喝足,老婆孩子熱炕頭,有誰願意背井離鄉,行商幾萬里,賺那麼一點碎銀子…
古代的行商之路,可是艱辛異常,普通人吃不了這個苦…
陝西人就是能吃苦,肩扛腳走,才能把生意做到天下皆通,遍地都是陝西人…
曾幾何時,「八千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懶漢高唱秦腔,」成為不少人揶揄諷刺陝西人,不會做生意的經典語句,
一大批的人,認為陝西人的脾氣是「生冷蹭倔」。
可是,誰又知道,陝西人的悶聲發大財…
陝西人把東邊的好東西,販賣到西邊,把西邊的好東西販賣到東邊,把南邊的好東西販賣到北邊,把北邊的好東西販賣到南邊…
秦商們長途跋涉的,進行著跨地域的販運,把商號開遍了全國…
秦商的崛起,是由於秦始皇的一項政策。
秦始皇這位掃滅六國,統一海內,開創帝制,加強中央統治,書同文、車同軌、行同輪,統一文字、貨幣的千古一帝,在統一天下後,下令把天下的富豪,都遷徙到國城咸陽。
古代是重農抑商的朝代,當時天下的富豪們,雖然都很有錢,但是他們的地位,在明面上到底還是卑微的…
擁有巨量財富的富豪們,對於朝延很是敵視…
秦始皇這位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絕對不容許商人這樣的危脅,生活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危險他的帝國,於是就下令將他們遷徙到都城。
史書記載:「秦統一後,秦始皇「徙天下富豪於咸陽十二萬戶」,「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咸陽是秦國的國都,秦始皇立於皇宮,能夠觀察到咸陽人的一舉一動,不用擔心有人會謀害他的帝國。
當然了,秦始皇這麼做,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讓商人手中的資源,更好的為國家所用。
銀子這種東西,對於國家而言,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東西。
如果國家沒有足夠的銀子,即世人認可的流動資金的話,那麼這個國家很快就會滅亡了。
雖說,充滿諷刺的是,做了這麼多準備的秦國,自始皇死後,二世而始…
「」
然而,天下富人聚集於一城,商人的思想碰撞,爭鳴於此,極大地促進了商人之道思想的繁榮。
這也是,陝西商人,自稱秦商的最主要原因…
漢承秦制…
秦朝之後,漢朝建立,在政治、經濟、軍事、法律等很多方面都繼承了秦朝所創立的制度。
陝西商人在漢朝地位很重要…
到了漢朝,在陝西商人以長安城的優勢,一越成為了天下第一商幫!
秦漢以來,張騫出使西域之旅,追隨而去的,就是秦商,這是中原與西域的第一次交流…
絲綢之路的起點就是長安,陝西人他們從長安城出發,經過扶風、蘭州過,河西走廊,又進入青海、西藏,進入新疆
他們把中原的物產,特別是絲綢,販賣西域,又把西域產品販賣中原內地,促進了經濟貿易發展…
這就是陝西的秦商,一手創立絲綢之路的商幫…
盛世唐朝之時,陝西的秦商,更是行商萬國,將唐朝之名,傳遍萬國…
「」
到了明朝,陝西的秦商,雖說勢弱了…
但是,隨著明朝「食鹽開中、茶馬貿易」政策的實施,陝西的秦商,又活了過來…
陝西的秦商們,從西安出發,經過三原、銅川、延安、榆林、內蒙古、張家口,把內地貨物販賣口外,這在商人之中,叫走西口。
明朝「食鹽開中、茶馬貿易」這個政策,是明朝開國太祖朱元璋立下的。
當時,明朝初立,他覺得蒙古的殘餘勢力和瓦剌、回鶻、党項羌、于闐、突厥部族雖然被他趕到了亞洲最北邊,但是,還可能隨時反撲河北、中原
為了確保明朝的統治,朱元璋設立九大軍中邊鎮,進行防禦。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邊防軍鎮,需要大量後勤給養,要朝廷供給實在麻煩,而且,因為距離的原因,也有心無力…
於是,朱元璋立下了「食鹽開中」國家政策,意思就是國家號召商人把糧食,運送邊關賣給軍鎮,獲得鹽引。
然後商人用鹽引購買鹽,販賣到指定地點,這樣就解決了邊關糧食問題,商人又賺到了錢…
「…」
到了清朝,情況又發生了變化…
滿清皇族為了拉攏蒙古各部落,仿照明朝的「食鹽開中、茶馬貿易」,號召天下商人向北送糧食、茶、鹽等日用品,送給蒙古各部落,以此獲得鹽引…
「…」
世人都知道,揚州鹽商。
但是,揚州鹽商真正的崛起,卻是在陝西的秦商衰落之後…
隋唐之後的揚州,地處大運河樞紐位置,在水運時代是全國水陸運輸的交通樞紐,又是食鹽運輸的主要集散地。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