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孫策的講述,周瑜皺眉問道:「伯符莫不是在誆騙與我?若此人真有此等神通,那豈不是一人一騎便可蕩平一支軍隊?」
「此乃策親眼所見,千真萬確!若非如此,以父親大人的能力,這二十年間拿下荊、揚二州不成問題,怎會毫無寸進?」
「二十年…」周瑜喃喃自語...
「現已取得江東四郡,公瑾覺得下一步我該如何做?」
「固江而守,伺機搶奪中原!」
「公瑾的意思是...讓我將殺父之仇放於一邊?」孫策皺眉問道。
「哎...且不說我們初掌江東,尚需時日消化,若此時出兵,不但毫無勝算,還會動搖根基!況且伯父千不該、萬不該做那屠滅水鏡莊之事,可以想像,此刻的荊州士林百姓對我等的牴觸情緒會有多大,反觀弘農王,這些年與劉表暗通款曲,通過畫本、書籍、戲曲等潛移默化得到荊州上下的認可,接管荊州反而是水到渠成。這種情況,報仇談何容易?」
「...公瑾,也許你沒法體會,但我卻能明白父親當時的心境。這二十年間,父親一直壓抑著心中情緒,而司馬徽等人本就自詡清高,對待我們這等毫無背景的莽夫,便如同當年那人般不屑一顧,可那人有不屑一顧的資本,而司馬徽他們呢?」
周瑜沒有回答,而是轉過頭來鄭重其事的看向孫策:「伯符,過剛者易折,善柔者不敗的道理你需明白,若我兄弟二人只是孑然一身,大可有仇報仇,有怨報怨,遇到讓自己心境難平之人時,大可提劍殺之,然伯符作為一方諸侯,既然選擇成就霸業之路,便要學會取捨隱忍!雖然我們得到江東四郡,但論實力仍遠遠不及弘農王及曹操,我們還需小心謹慎,攜手前行!」
「受教了...公瑾覺得,如今我們該如何做?」孫策本也是一方梟雄,很快收拾情緒。
「根據最新傳來的消息,弘農王任命趙云為九江郡郡守,領壽春太守,更是將一戰成名的魏延留在九江,目的便是與曹操對峙以及震懾我江東!」
「據說此二人在之前與劉備一戰中,能與關羽、張飛這等名將斗個旗鼓相當,便可見一斑。趙雲...策聽說過,早年跟隨弘農王,也小有名氣,至於魏延...莫非是出自長沙?」
「不錯,這次弘農王之所以能夠勝的這般輕鬆,主要原因便是新投奔的黃忠、魏延,二人皆出自長沙!目前黃忠接替伯父,任長沙太守!魏延則為九江都尉候,此刻部隊便駐紮在與我們這裡一江之隔的歷陽縣!」
「此二人我也見過,據說當年父親大人也多次招募,卻都不為所動,沒想到如今卻便宜了那個靠女人上位的娘娘腔!這運氣...」孫策咬牙切齒,眼神中透露出絲絲寒芒!
周瑜將孫策的反應盡收眼底,不由暗自嘆息,心知自己這位結義大哥與弘農王定然難以善了,不過畢竟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周瑜也沒有理由太過勸阻!
清了清嗓子,周瑜繼續開口:「除此之外,廬江太守蔡瑁、江夏太守黃祖,此二人乃荊州舊將,皆擅長水戰,也不容小覷。尤其現在的蔡家據說與弘農王牽扯頗深,蔡瑁更是其忠實擁躉!
而此三郡互為犄角,再有南陽、長沙二郡作為後盾,絕不是我們現在能應對的!
除此之外,瑜覺得當務之急乃是徹底掌控手中的江東四郡!荊、揚二州同氣連枝多年,而揚州受荊州影響頗深,文風濃郁,必須儘快消除因司馬徽之死而帶來的負面影響,否則即便沒有外力干擾,我們也很難在揚州立足!」
聞言,孫策彎腰撿起一顆石子,甩向江面,石子打了幾個水漂,最終淹沒在滾滾江水之內。如此動作重複十餘次方才收手。
「公瑾,給弘農王去封書信,表明我孫策理解其所為,畢竟戰場之上,刀劍無眼,你死我活都屬正常,我願意與其干戈為玉帛,並以其馬首是瞻!
另外再寫一篇檄文,內容為我父孫堅皆受小人矇騙,才會做出殺害司馬徽一事,然大錯已成,無法挽回,且我父孫堅也已伏誅!為表心意,我孫策從今日起與我父孫堅斷絕父子關係,並...
並...對弘農王表示感激,即便他不出手,我也會大義滅親!」
說完,招呼了聲身旁的周瑜,轉身回城!望著孫策孤單的背影,周瑜長嘆一聲,沒再說什麼,緊隨其後離去...
...
長沙-黃府之內
此刻的黃忠雖然一戰成名,從一屆白丁搖身一變成為長沙太守,但卻仍然住在原來的地方並未變動。何思安看著眼前破舊的院落以及低矮的茅屋也不由感慨。
「漢升,如今你貴為一郡太守,因何還住在此處?」
「稟殿下,在此處居住數十載,臣已然習慣了,而且文長的家就在隔壁,他們全家遷至壽春,房子也空下並贈與黃某!待到我家敘兒康復後,黃某打算將這裡好好翻新一番,留作其娶妻生子所用,而我與妻子則搬到隔壁!」
聞言,何思安搖搖頭,在黃忠的引領下,幾人走進屋中。
「草民黃敘、劉氏見過殿下!」
剛進屋內,眾人便看到黃敘與其母劉氏跪在地上,正準備大禮參拜!看著黃敘蠟黃的臉色以及深陷的眼窩,何思安趕忙上前一步,將其扶起,並按在床上。旁邊臉著白紗的樊玉鳳也是心思剔透之人,知道自家男人是準備收攏人心,也連忙上前兩步,扶起劉氏,笑著說道:「姐姐無需多禮,相公雖出身皇室,但隨性格隨和,見不得人下跪,走,我們去裡屋轉轉,將這裡留給他們男人。」
說完,瞟了一眼何思安,發現後者也投來讚賞的眼神,心中頗為欣喜,便拉著劉氏向內院行去!
見二人離去,何思安拿過兩把椅子擺在床前,示意黃忠也坐下,隨後開口:「我與你父平輩論教,便也托大稱你一聲賢侄!」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