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易學的局限性
誠然,易學在物質生產方面也有過西學至今無法達到的高度,有很多古代遺物其技藝之高超玄奧令人嘆為觀止,現代人還是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更是沒有辦法仿製出來,仿製品只是形似而神非,根本不是一回事情,儘管現代人自以為已經很了不起。這些古董彰顯了中國古代的偉大智慧和巨大成就。但是整體上說,易學對實物的認識與應用遠遠不及西學。這是由於易學是炁流學(氣學),對炁粒沒有辦法進行深入的研究所造成的。
易學的功能使易學社會成為靠天吃飯依地生存的社會,人力資源是很重要的。有人才能夠種地養物採收,才能夠生存下去。人丁興旺就成為了易學社會繁榮興旺的重要標誌和基本要求。有幾間能夠遮風擋雨防澇的房子當家,有一些強壯的有技能的勞力,有一大塊肥沃的好地,有一條好溪流提供水源,日出而作,日落而歸,雖然發家至富無望,生活也就能夠過得不愁不悶、有滋有味、逍遙自在。但是人多地少也不行,例如在市鎮上。怎麼辦?於是易學指出了節制人口的辦法——有中醫、氣功和宗教的方法。宗教的方法是遁入空門,執行色戒,遠離女色,自覺強行節育。宗教戒色有違人倫有悖人性,太難做到了。氣功的方法是通過氣功讓女人斬赤龍、絕月經,使月經幾個月才來一次,甚至永不再來。無月經則不能受孕生育,所以不用戒色。氣功使人們有了比性生活的性**更加高級的氣功性**享受(如同夢淫。不同的是,夢淫會射精,氣功的性**不會射精,而是從陰器處向體內反吸氣,過後體力十分的旺盛,不像過性生活那樣,**過後只剩下半條命了),從而減少甚至杜絕對異性的愛慕思戀。我在大學練氣功的時候,曾經有過唯一的一次氣功性**體驗,之後怎麼努力也來不了啦。這種氣功現象叫做「得藥景象」,在氣功書里多有描述。例如張三丰宗師所講的:「情來歸性,如夫婦配合,如痴如醉,二氣氤氳,結成丹質……得之者,常似醉。身心和暢,如痴如醉,肌膚爽透,美在其中矣」。氣功還能使人「精足不思欲,炁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從而很自然地不想近異性。但是氣功戒色也不是容易做到的,因為氣功會使人的體能增強,**會加強而使人難絕慾念。這一關就很難過去,但是一旦過去了就成功了。易學還提供了房中術這種節育的方法,也是氣功的一種。它通過房中術進行采陰采陽,既能夠充分享受性生活的樂趣,還能夠達到養生目的,又不會生育。在達到性**的時候,有性**的享受,但是不會向體外射陽精射陰水,而是反向體內吸氣(同上面的氣功性**一樣。對於男性叫做采陰,對於女性叫做采陽),所以不會懷孕,甚至還有養生功能。但是又有誰會這樣的技術呢?恐怕已經失傳了。易學還提出了中醫節育的方法,就是用藥物、點穴、按摩、針灸等方法進行抑制**、節育、人流或者絕育。可見易學也沒有很好的節制人口的辦法,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人口和土地的矛盾問題。
易學社會的理想境界是神仙社會。神仙是最高形態的人類,是升華了的具有特異功能的異類人類。神仙是無所不能的,就像孫悟空一樣。人類要想升華為神仙,就需要練氣功,也就是修仙了道的方法。只有修煉仙道之術,才能夠使人蛻變成為神仙,孫悟空就是這樣變成了神仙的。仙道之術理論上可行,實際上是做不到的。為什麼這樣呢?這是由氣功的機理決定的。凡人和神仙的根本差別就在於經絡穴位里的氣物質(元氣、炁體)的多少。經絡穴位里的氣物質的多寡決定了生命能力和生命質量。凡人只有通過修鍊氣功,使經絡里的氣容量增加了,並且把氣煉成了金丹(這是體內金丹,也叫做舍利子,是生物炁子),才算是進入了神仙的門檻。進一步把金丹煉大,把經絡煉大,量變引起質變,把經絡煉成穴位,使人體經絡融合成為一個大穴位。這個時候經絡和穴位就沒有區別了,融為一體了,這就是神仙的境界。到了那個時候就能夠體發神光異香,使金光罩頂圍繞金身,這就是佛光,這樣才叫做羽化成神仙。由於人體是由細胞構成的,人體的骨肉內有體液(主要就是血液)和氣(炁體和炁流)在爭奪經絡穴位的空間。只有通過氣功修煉,才能夠使經絡的氣容量增加,才能夠把體液逼出經絡穴位外(體現為練氣功時產生的口水津液增加,出現排毒現象),這就是氣功的「聚津成精,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過程。鍊氣把體液趕出體外是氣功的前面三個過程,這個時候的經絡里的氣是處在高壓狀態的。最後還要「煉神還虛」,把氣的壓力降下來,這樣才能夠結丹成仙。所以成仙是相當難實現的,理論上可行,實際上是做不到的。現在炁學從根本上解決了這個難題,就是直接把炁體輸入體內,很容易就能夠擴大經絡里的氣容量。再用氣功的方法,在體內煉出金丹就成神仙了。炁學還提供了工業生產金丹的生產技術,今後只要吃上幾顆金丹就能夠直接羽化成仙了。
從方**上講,易學是關於氣(炁流、能量)的學問,對炁粒和炁體的研究不夠,無法充分開發利用實物和炁體,所以就沒有辦法創建高度的物質文明。這就是為什麼在幾千年漫長的易學歷史長河裡,易學的物質生產相當落後的根本原因。易學只是對自然物質進行了簡單加工利用(物理應用和宏觀應用),不像西學那樣能夠充分把自然物質變成人造物質(化學應用、生物應用和微觀應用)。易學社會的物質生產十分落後就是明證,從理論上也可以論證這一點。沒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自然也就不能夠創建高度的精神文明,因為物質決定精神,物質文明決定精神文明,物質文明是第一位的,精神文明取決於物質文明的建設,因為吃穿都沒有,哪裡談得上禮貌與文明!很顯然,易學不能夠滿足人們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重發展的需要,不是我們所需要的終極科學。科學需要發展,於是西學登台了。需要指出的是,我們雖然照舊使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習慣叫法,但是我們必須知道,精神文明也屬於物質文明,物質文明包括了精神文明。精神是人類特有的,是意識的產物,是人的心理狀態,其本質是虛物,精神物質和意識物質就是虛物。所以正確地我們應該把物質文明叫做炁粒文明、物體文明或者實物文明,而精神文明依然不變。而事實上也是這樣,物質建設不就是實物的生產嗎?這樣精神文明就不排除在物質文明之外了。但是作為約定俗成的習慣了的東西,還是可以繼續使用,只要我們知道精神文明也是物質文明就行。
§1.3? 西方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