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戰爭嗎?望著滿地殘屍碎肉,張浩感到噁心、震撼,與此同時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這是他指揮部隊打下的勝仗,雖然倚強凌弱,但畢竟戰士們見了血,只有見了血的部隊才讓他心裡有底。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日本人的屍體留在那裡,穿越眾帶著朝鮮兵湧向鎮子,闖進日本人的院子、房子,鎮子裡傳來日本女人的哀號,張浩沒有去阻止,這本身就不是正義的戰爭,一群強盜大可不必給自己臉上貼金。士兵們要發財,要發洩慾火,由他們去吧,主位面的日本兵在中國就是這麼幹的,主位面的中國人沒有辦法報仇雪恨,就讓他們來干吧。一天下來數十個反抗的日本人的屍體掛在了樹上,在風中搖晃,還有許多年輕、漂亮的女人遭到了蹂躪,黃昏時分朝鮮兵逼迫日本人帶著糧食、牲畜離開了鎮子。日本人拖家帶口,哭哭啼啼地離開了家園,消失在蒼茫暮色中,他們怨恨自己嗎?張浩久久地站在那裡,心裡湧起一個可笑的念頭,隨後他搖了搖頭,在絕對的武力面前,任何反抗和怨恨都沒有意義,落後就要挨打,這是鐵律。
鎮子離港口有兩三里地,港口碼頭十分簡陋,十幾座木頭房屋是給來這裡做生意的商人們居住的,幾座小倉庫里堆了一些布匹和糧食、毛皮,商人們早就坐著船逃了,港口裡只剩下一些小漁船。
占領鎮子的第三天,大偉終於帶著隊伍過來了,穿越眾沒有少,朝鮮人損失了七八個,個個弄的十分狼狽,衣衫襤褸、蓬頭垢面,問起來才知道他們在林子裡遇到了日本人的襲擾,那些日本人對這片山林十分熟悉,尾隨在他們後面趁其不備使用弓箭發起襲擊,所幸穿越眾都穿著防刺服,沒有損失。一路上被日本人糾纏著,隊伍時走時停,耽誤了好幾天,總算趕到了境港。
崑崙號以及半潛艇一起出動,將兩千多朝鮮兵和穿越眾官兵運送到境港,留下一千多人守衛境港,大偉率領其餘人馬殺奔石見銀礦。石見銀礦駐守著一千多日本武士,境港一戰,暴露出朝鮮兵與日本武士對戰缺少應有的勇氣,一擊即潰。這次攻打石見銀礦,穿越眾直接端著突擊步槍就上了,大偉帶出來三個警衛連,迫擊炮端掉了銀礦周圍幾個露天堡壘,兩個警衛連後面跟著一千多朝鮮兵湧上去。數百名殘餘的日本武士逼迫大批日本礦工發動了逆襲,密集的彈雨掃射過去,沖在前面的日本礦工一排排倒下去,這種屠殺太可怕了,日本礦工當即就崩潰了,轉身向後潰逃,日本武士揮舞倭刀劈砍了幾個礦工,逼迫礦工們再次衝殺過來。警衛團的官兵趴在地上,隱藏在樹木、石頭後面不斷射擊,日本礦工沖了數次,丟下六七百具屍體,跟隨日本武士們逃進礦洞。
大偉派出朝鮮兵從兩側接近礦洞,向裡面扔炸彈,迫使日本人退入礦洞深處,隨後又派出大批朝鮮兵搜集木柴堆放在洞內,石頭封住洞口,露出一個缺口,點燃木柴,將缺口堵住,滾滾濃煙灌進礦洞,翌日上午,拆除洞內石牆,清理掉木柴灰燼,大偉派出數百頭戴防毒面具的朝鮮兵進入洞內,發現躲藏在洞內的日本人都被濃煙熏死了。
源源不斷的朝鮮人被崑崙號送到境港,進入礦洞開採銀礦,張浩向礦工們提供了風鑽和炸藥、雷管,朝鮮礦工很快就掌握了這些更先進的東西,開採礦石的效率大為提高。礦石就地冶煉送往主位面,這年夏季,擴建後的慕瑟浦港口又出現了第二艘貨輪,這艘船被命名為泰山號,排水量為六千多噸。
這天張浩乘坐泰山號,在崑崙號的陪同下來到我大清渤海灣,泰山號、崑崙號停泊在距離海岸一百多海里的一塊礁石附近,入夜時分,張浩換乘一艘半潛艇,帶著幾名衛兵由飲馬河入海口處進入昌黎縣境內。此時大清正處於海禁時期,從順治十二年也就是1655年六月開始的海禁,滿清官府下令沿海省份「無許片帆入海,違者立置重典。」順治十八年,強行將江蘇、浙江、山東、福建、廣東等省沿海居民遷移至內陸三十至五十里,設界防守,嚴禁逾越,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平定,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灣告平,清廷方才取消海禁。
半潛艇在昌黎縣城東北方向三十多里處靠岸,張浩將半潛艇送回主位面,帶過來三輛挎斗摩托車和四支突擊步槍、一把手槍。他們在河岸上點起一堆篝火,換上清朝官員和侍從的服飾,腦後掛了個假豬尾辮,張浩身穿正七縣太爺官服,四名衛兵則裝扮成侍衛。五個人這身打扮乘坐摩托車實在有點不倫不類,沒辦法沒有會騎馬或者趕馬車,只好不倫不類了。走了十幾里路,上午八點多鐘來到一個村子。村子周圍青紗帳竄起一人多高,其間偶爾現出農民除草的身影,一群雞鴨在村子附近的草地上搜尋蟲子,還有幾個農夫站在村子前面看著幾個光屁股的小孩子在嬉戲打鬧,好一幅田園牧歌的景象。
摩托車遠遠地駛過來,村口的幾個婦人沒見過什麼世面,以為發生了什麼事情,跑過去抱起自家的孩子,轉身逃進村子。青紗帳里勞作的農夫們聽見摩托車引擎聲,跑出來,探頭向外張望,瞧見幾輛摩托車上坐著官老爺,徑直奔他們的村子開過去,驚惶地向村子跑去。農夫們忐忑不安地跑回村子,見里正和那些村裡的男女老幼全都跪在地上,他們也跪下了。張浩站在一個石磨上,裝腔作勢地指著下面那些村民,大聲喊道:「爾等聽清楚了,當今聖上心憂昌黎百姓地瘠民貧,生養不易,特在關外劃出一大片土地,供爾等建村、植墾,遷移途中均有朝廷派船隻、車馬接送,供應一日三餐,到了關外,每家分良田三十畝,由官府提供種子、農具、耕牛,五年之內免除田賦、勞役。遷徙與否全憑自願,不過留守本地者需向朝廷繳納三兩紋銀,這筆銀錢朝廷將用於遷徙者途中所需。」
此時中國廣大鄉村交通不便,信息不通,農民祖祖輩輩生活在一縣之地,很少外出,均孤陋寡聞,並不知道關外乃苦寒之地,村中赤貧者或者一些佃戶聽說遷徙到關外可得到諸多優惠政策,個個充滿了希望,想著拖家帶口去往關外過上幸福生活。那些有田地的村民聞之面現憂苦之色,遷過去,故土難離,這裡的祖業也要白白拋棄,祖祖輩輩的奮鬥全都打了水漂,不遷,則要繳納三十兩紋銀,自家的房屋、田地就算能賣上三十兩,急切之間到哪裡找到買主,買了田產又拿什麼生活?
「這位官爺,但不知朝廷給幾日期限?」里正跪在地上問道。
「願遷者三日後的午時之前務必到飲馬河畔集合,逾期不至均需繳納紋銀三十兩,違者重罰。」張浩道。
說罷張浩從一名侍衛手裡拿過突擊步槍,衝著數米外一株老乾嶙峋的大樹樹冠掃出一梭子彈,密集彈雨傾瀉過去,打得手臂粗的樹枝紛紛折斷,枝葉落了一地,如此犀利的火器,若是打在人身上還不成了篩子,嚇得這些村民悉數面露驚懼之色。
「不遷者,又不肯交足三十兩紋銀就是這個下場。」
張浩把里正叫過來,讓他立即統計哪些人家打算遷往東北,隨即帶著四名侍衛進入村外青紗帳里,回到主位面取來四頂帳篷和電影放映器材、拷貝以及一個便攜式柴油發電機,另外還有幾名電影放映人員。在村民的幫助下,在村外曬場搭建了三頂小帳篷,一頂大帳篷。
吃晚飯的時候,里正和族長過來請張浩他們過去用餐,張浩對他們表示了感謝,賞了他們每人兩袋水果糖和一袋精鹽,謝絕了他們的邀請。
里正回到家裡,跟婆娘和子女炫耀官老爺對他的賞賜,里正的婆娘和子女們迫不及待地拆開水果糖和精鹽的塑料包裝袋,嘗了水果糖和精鹽,水果糖帶著水果味的甜爽讓他們倍感滿足,精鹽的潔白、細膩令他們大為驚嘆。
「哎呀!這鹽必是上,居然跟雪花一樣白,一樣細,這糖塊也是有生以來才見到的,這兩樣東西都不是花錢能買得到的,這位官老爺待我不薄,我一定要把這差事辦好。」里正感激涕零地道。
黃昏時分里正拿著冊子過來,張浩看了一眼,上面登記了十三戶心甘情願遷往東北的人家,共六十七人。全村一百多戶人家,卻只有十三戶響應朝廷號召,肯遷往東北,剛接受了官老爺的重禮,里正覺得自己沒有辦好事情,特地帶著吃剩下的水果糖和精鹽過來,要把這些東西還給張浩,張浩被他逗樂了。
「這些東西你就拿著吧,大家不願遷居東北這跟你沒關係,這樣吧,一會你把這十三戶人家請過來,就說我要給他們賞賜,還邀請他們看戲。」張浩藹然可親地道。
讀之閣,讀之閣精彩!
(www.玉ed玉e.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