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安徽徽寧池廣太道惠徵女。咸豐元年,後被選入宮,號懿貴人。四年,封懿嬪。六年三月庚辰,穆宗生,進懿妃。七年,進懿貴妃。十年,從幸熱河。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穆宗即位,與孝貞皇后並尊為皇太后。
是時,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協辦大學士尚書肅順等以文宗遺命,稱「贊襄政務王大臣」,擅政,兩太后患之。御史董元醇請兩太后權理朝政,兩太后召載垣等入議,載垣等以本朝未有皇太后垂簾,難之。侍郎勝保及大學士賈楨等疏繼至。恭親王奕留守京師,聞喪奔赴,兩太后為言載垣等擅政狀。九月,奉文宗喪還京師,即下詔罪載垣、端華、肅順,皆至死,並罷黜諸大臣預贊襄政務者。授奕議政王,以上旨命王大臣條上垂簾典禮。
十一月乙酉朔,上奉兩太后御養心殿,垂簾聽政。諭曰:「垂簾非所樂為,惟以時事多艱,王大臣等不能無所承,是以姑允所請。俟皇帝典學有成,即行歸政。」自是,日召議政王、軍機大臣同入對。內外章奏,兩太后覽訖,王大臣擬旨,翌日進呈。閱定,兩太后以文宗賜同道堂小璽鈐識,仍以上旨頒示。旋用御史徐啟文奏,令中外臣工於時事闕失,直言無隱用御史鍾佩賢奏,諭崇節儉,重名器用御史卞寶第奏,諭嚴賞罰,肅吏治,慎薦舉。命內直翰林輯前史帝王政治及母后垂簾事跡,可為法戒者,以進。同治初,寇亂未弭,兵連不解,兩太后同心求治,登進老成,倚任將帥,粵、捻蕩平,滇、隴漸定。十二年二月,歸政於穆宗。
十三年十二月,穆宗崩,太后定策立德宗,兩太后復垂簾聽政。諭曰:「今皇帝紹承大統,尚在沖齡,時事艱難,不得已垂簾聽政。萬幾綜理,宵旰不遑,矧當民生多蹙,各省水旱頻仍。中外臣工、九卿、科道有言事之責者,於用人行政,凡諸政事當舉,與時事有裨而又實能見施行者,詳細敷奏。至敦節儉,袪浮華,宜始自宮中,耳目玩好,浮麗紛華,一切不得上進。」「封疆大吏,當勤求閭閻疾苦,加意撫恤清訟獄,勤緝捕。辦賑積穀,飭有司實力奉行並當整飭營伍,修明武備,選任賢能牧令,與民休息。」用御史陳彝奏,黜南書房行走、侍講王慶祺用御史孫鳳翔等奏,黜總管內務府大臣貴寶、文錫又罪宮監之不法者,戍三人,杖四人。一時宮府整肅。
光緒五年,葬穆宗惠陵。吏部主事吳可讀從上陵,自殺,留疏乞降明旨,以將來大統歸穆宗嗣子。下大臣王議奏,王大臣等請毋庸議,尚書徐桐等,侍讀學士寶廷、黃體芳,司業張之洞,御史李端棻,皆別疏陳所見。諭曰:「我朝未明定儲位,可讀所請,與家法不合。皇帝受穆宗付託,將來慎選元良,纘承統緒,其繼大統者為穆宗嗣子,守祖宗之成憲,示天下以無私,皇帝必能善體此意也。」
六年,太后不豫,上命諸督撫薦醫治疾。八年,疾愈。孝貞皇后既崩,太后獨當國。十年,法蘭西侵越南。太后責恭親王奕等因循貽誤,罷之,更用禮親王世鐸等並諭軍機處,遇緊要事件,與醇親王奕枻校對者注1商辦。庶子盛昱、錫珍,御史趙爾巽各疏言醇親王不宜參豫機務,諭曰:「自垂簾以來,揆度時勢,不能不用親籓進參機務。諭令奕枻與軍機大臣會商事件,本專指軍國重事,非概令與聞。奕枻再四懇辭,諭以俟皇帝親政,再降諭旨,始暫時奉命。此中委曲,諸臣不能盡知也。」是年,太后五十萬壽。
十一年,法蘭西約定。醇親王奕枻建議設海軍。十三年夏,命會同大學士、直隸總督李鴻章巡閱海口,遣太監李蓮英從。蓮英侍太后,頗用事。御史硃一新以各直省水災,奏請修省,辭及蓮英。太后不懌,責一新覆奏。一新覆奏,言鴻章具舟迎王,王辭之,蓮英乘以行,遂使將吏迎者誤為王舟。太后詰王,王遂對曰:「無之。」遂黜一新。
太后命以次年正月歸政,醇親王奕枻及王大臣等奏請太后訓政數年,德宗亦力懇再三,太后乃許之。王大臣等條上訓政典禮,命如議行。請上徽號,堅不許。十五年,德宗行婚禮。二月己卯,太后歸政。御史屠仁守疏請太后歸政後,仍披覽章奏,裁決施行。太后不可,諭曰:「垂簾聽政,本萬不得已之舉。深宮遠鑒前代流弊,特飭及時歸政。歸政後,惟醇親王單銜具奏,暫須徑達。醇親王密陳:初裁大政,軍國重事,定省可以承。並非著為典常,使訓政永無底止。」因斥仁守乖謬,奪官。
同治間,穆宗議修圓明園,奉兩太后居之,事未行。德宗以萬壽山大報恩延壽寺,高宗奉孝聖憲皇后三次祝釐於此,命葺治,備太后臨幸,並更清漪園為頤和園,太后許之。既歸政,奉太后駐焉。歲十月十日,太后萬壽節,上率王大臣祝嘏,以為常。十六年,醇親王奕枻薨。二十年,日本侵朝鮮,以太后命,起恭親王奕。是年,太后六十萬壽,上請在頤和園受賀,仿康熙、乾隆間成例,自大內至園,蹕路所經,設彩棚經壇,舉行慶典。朝鮮軍事急,以太后命罷之。二十四年,恭親王奕薨。
上事太后謹,朝廷大政,必請命乃行。顧以國事日非,思變法救亡,太后意不謂然,積相左。上期以九月奉太后幸天津閱兵,訛言謂太后將勒兵廢上又謂有謀圍頤和園劫太后者。八月丁亥,太后遽自頤和園還宮,復訓政。以上有疾,命居瀛台養。二十五年十二月,立端郡王載漪子溥左亻右雋繼穆宗為皇子。
二十六年,義和拳事起,載漪等信其術,言於太后,謂為義民,縱令入京師,擊殺德意志使者克林德及日本使館書記,圍使館。德意志、奧大利亞、比利時、日斯巴尼亞、美利堅、法蘭西、英吉利、義大利、日本、和蘭、俄羅斯十國之師來侵。七月,逼京師。太后率上出自德勝門,道宣化、大同。八月,駐太原。九月,至西安。命慶親王奕劻、大學士總督李鴻章與各國議和。二十七年,各國約成。八月,上奉太后發西安。十月,駐開封。時端郡王載漪以庇義和拳得罪廢,溥左亻右雋以公銜出宮。十一月,還京師。上仍居瀛台養。太后屢下詔:「母子一心,勵行新政。」三十二年七月,下詔預備立憲。
三十四年十月,太后有疾。上疾益增劇。壬申,太后命授醇親王載灃攝政王。癸酉,上崩於瀛台。太后定策立宣統皇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后。甲戌,太后崩,年七十四,葬定陵隆福寺。二年五月,御史潘敦儼因歲旱上言,請更定諡號,謂:「後崩在穆宗升遐百日內,道路傳聞,或稱傷悲致疾,或雲絕粒霣生,奇節不彰,何以慰在天之靈?何以副兆民之望?」太后以其言無據,斥為謬妄,奪官。五年三月,合葬惠陵,上諡。宣統加諡,曰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恭端憲天彰聖毅皇后。
清史稿后妃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