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凱進了城去,讓崔琰等人安排在三軍犒勞了諸位將士。筆神閣 bishenge.com
自己則和各位文臣武將一起在齊王府,吃起了慶功宴。
宴會一直進行到了很晚,劉凱才在蔡琰的攙扶之下回到了臥房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劉凱先是去拜見了母親,然後才到自己的書房之中處理起了政事。
青兗兩州在他親征期間,並未發生什麼大的變故,只是徐州境內卻因為一而再再而三的戰事,百姓陷入了恐慌和不安之中。
大批量徐州的百姓流入了青州境內,長此以往下去,徐州恐怕會從一個富庶之地變成渺無人煙的荒地。
這件事情必須得儘快解決,要不然真的等到徐州百姓都在青州安了家,劉凱再從哪裡去弄來大量的人口補充徐州。
這個時代最重要的資源不是糧草、不是金錢,而是這些百姓。
有了他們的支持你才能招募到甲士。
劉凱抬起頭,對著門外的衛兵喊道。
「將董昭程昱王朗崔琰幾位大臣素來齊王府大廳議事。」
「諾。」
之前劇縣在重建的時候,劉凱致力於打造了一個內城跟外城,就是為了大臣們方便彼此之間的來往,劉凱剛到大廳沒有多久,四位文臣就快速趕了過來。
劉凱等到他們都落座之後,便拿出了剛才那份奏報,讓他們四個傳閱一下。
他們一邊看,劉凱一邊對著他們講到。
「諸位,這件事情你們應該早就知道了吧。」
只見崔琰抱拳對著劉凱說道。
「殿下,這件事情我們卻是早早就知道了,不過徐州戰事未平,想要阻止那些百姓流入青州,只怕是阻力會是不小。」
「崔公,你說的阻力,寡人也清楚,這些百姓為了活命北逃,寡人不怪罪他們,你們之前沒有處理,寡人也不會怪罪你們,但是現在我們必須要想一下該怎麼辦了。」
董昭這時突然言道。
「殿下,此事是不是要等陳宮大人還有賈詡大人徹底平定了徐州之亂後,我們再著手處理。
到那個時候,徐州沒有了戰事,我們再許下一些惠民利民的政策,相必那些百姓們就不會太抗拒。」
劉凱正在琢磨著董昭說的這番話,門外傳來了士卒的聲音。
「報,廣陵郡八百里加急軍報。」
眼下正苦惱徐州的戰事呢,軍報就傳來了。
「快,拿來予寡人一看。」
「諾。」
這士卒立馬上前,將軍報呈給了劉凱。
劉凱打開大略看了一下,立馬就喜笑顏開了起來。
「諸位,你們擔心的問題都已經沒有了。
賈詡早就在五天之前,就徹底了平定了廣陵郡,並且俘虜了十萬并州大軍以及敵軍主將張遼。
現在寡人派遣到徐州揚州的大軍已經在押著這些降兵往青州而來。」
劉凱說完之後,底下四人皆對著劉凱言道。
「恭賀殿下,殿下此戰一舉平定徐州、豫州以及揚州大部分疆土。
這些地方的百姓有幸了。」
雖說是戰事已經結束了,但是眼下劉凱仿佛又碰到了一個大的問題。
「諸位,不知道現在青州的人才儲備一事,進行的怎麼樣了?」
「殿下,堪堪夠青兗兩州的官員使用。」
一個州,從鄉開始一直往上到州府,需要的官員數字根本就不是科舉在短短時間內就能夠解決掉的,劉凱仔細一想,就想到了一個人,陳群。
於是對著身邊的侍應問道。
「潁川陳家可否遷入到了劇縣?」
「殿下,陳家人現在已經在外城安家落戶,據說是主系族人皆到了劇縣。」
「嗯嗯,你去將陳家陳群召來。」
「諾。」
劉凱還不知道陳群現在有沒有關於九品中正制的構想,若是沒有,劉凱不介意提點一下他。
在等待陳群的時間裡,劉凱又與這四位文臣商議了一下關於徐州豫州以及揚州的利民政策。
最後決定這三處地方都可以免去兩年的賦稅,並且向徐州百姓提供耕種用的種子,還承諾他們只要他們去墾荒,那麼就擁有那塊土地的使用權,官府不會多加干擾。
劉凱一貫都是軍屯,沒有戰事的時候將士們都下到田裡去耕種,只留下三分之一的人訓練,十天一輪換。
糧食早就已經塞滿了劇縣的糧倉,幾處戰略要地糧草也都已經全都裝滿了。
所以對於百姓的收取的賦稅,劉凱根本沒有設置多高。
正討論這些事情的時候,陳群也趕到了。
此刻他正憂心著呢,之前他被張飛抓了,又被劉凱放了,一路上來劇縣的路程也是在漢軍的嚴密監視之下,現如今劉凱得勝歸來,第一天就要見他,他還以為劉凱要問他的罪過呢。
「草民陳群見過齊王殿下,大王千秋無期。」
「陳公子起來說話吧。」
「謝大王。」
陳群見到劉凱的這個樣子,應該不是要去找他算賬,心裡便安穩了不少。
劉凱沒有多考慮其他的,直接就對著陳群張口問道。
「陳公子對於目前我大漢的用人選官制度有何看法?」
陳群也不知道劉凱一上來就問他這個是什麼意思,但是他是戴罪之身也不敢有絲毫的怠慢,於是想了一下便張口說道。
「用人,乃治國之本,不得伯樂,安得千里之足。
國家現在的選人制度太過混亂,無法做到讓有才者進,無才者退。
察舉制必須戶籍才能夠讓地方官員舉薦,不過眼下正當戰亂之年,各地戶籍殘缺,百姓流離失所,此制度必定無法再施行下去,眼下我大漢應當制定出一套選人的法令出來,方可解決這一憂患。」
劉凱沒想到陳群現在就對選拔人才這件事情有這麼深刻的見解,相必之後讓他著手改良科舉制應該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了。
「董昭,陳公子這麼一說,應該是還不知道青兗兩州施行的科舉制度,你先為他簡短介紹一下吧。」
「是,殿下。」
劉凱說完之後,董昭就把陳群拉到自己身旁,開始向他說著關於科舉制的一切。
陳群一邊聽,一邊覺得一扇大門對著他打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