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黃初七年(蜀漢建興四年,吳主黃武五年)春正月,魏帝曹丕駕幸許昌城,三千虎賁開道,兩萬禁軍護行,一路旌旗蔽日,沿途斧鉞生輝。離城十餘里,平原王叡引許昌眾官出迎,跪於道旁,山呼萬歲。曹丕原有皇后甄氏,後失寵被誅,其子叡也因而被疏遠。今日來迎,曹丕並不十分歡喜,只在輦上隨便叮囑幾句,便使其在前,一道望城而來。
許昌曾一度也都,城高牆厚,僅次於洛陽,長安等故都。這數年來與蜀吳無大規模的戰事,天下安定,百姓樂業,聽到兩旁百姓高喊萬歲,曹丕心中十分愜意,又因在輦上坐大半日,也覺氣悶,於是換車就馬,緩騎而行。道旁軍士,百姓見曹丕出來,更是欣喜,將「萬歲」兩字喊得更加賣力。曹丕也更加得意,乃私謂身旁劉曄道:「如此百姓士卒,何愁蜀吳不滅?」劉曄也笑道:「陛下天威,孫權,劉禪望塵不及,海內一統指日可待。」曹丕聞之大喜,哈哈大笑,笑聲未畢,卻聽得一聲震天巨響。君臣二人尋聲望去,只見遠處塵土飛揚,人群慌亂四涌。
劉曄惟恐有人乘機行刺,急忙高聲喊道:「護駕。」便有左右虎賁軍士,手舉盾牌將曹丕等人團團圍護在中心。劉曄乃奏道:「外面兇險,陛下且迴鑾駕。」便要擁簇曹丕上車。不想曹丕確是英傑之主,乃高聲道:「朕命繫於天,豈懼他人?」又喝令旁邊禁衛,道:「速去查明事情原委來報。」
那禁衛行禮完畢,尚不曾離開,卻見曹叡帶著侍衛前來。曹丕因其母之故,本就不十分喜歡,現在又發生如此之事,不禁惱怒,責問道:「究竟發生何事?」曹叡也看出父皇臉色不善,急忙下馬伏地請罪,再三叩首道:「許昌東南城牆,無故崩塌,兒臣失察,誠惶誠恐。」城牆崩塌,可說是多年來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事情。曹丕聽後更是不悅,只是陰沉著臉,並不說話,也不讓曹叡起身,轉而吩咐禁衛,欲親自前往察看。
御馬行至曹叡面前,曹叡膝行上前,勸阻道:「城牆崩塌,事因不明,兇險難測,還請父皇移駕城中。」曹丕又待要發作,旁邊劉曄也明白曹叡心意,不肯要皇帝冒險,也跟著勸諫道:「王爺所言甚是,陛下萬乘之尊,不宜行險。」劉曄向來受寵於曹丕,說話分量遠比曹叡重得許多,既然他也如此開口相勸,曹丕也就不再堅持己意,點頭勒馬不前。
幾人在此遲延片刻,外面的百姓卻是越來越亂,聲音嘈雜,人潮湧動。劉曄又諫道:「外面嘈亂,恐為蜀吳間細所乘,陛下還是登車入城,以保萬全。」曹丕看著外面動亂,也覺得心中不悅,遂調轉馬頭,準備登上龍輦入城。說時遲,那時快,曹丕騎馬剛到車駕旁邊,斜里突然一塊巨型鐵錐砸來,將其所乘坐的鑾駕砸得希爛。一聲巨響之後,木屑橫飛,血沫四濺,曹丕雖然不曾受傷,卻也被嚇的不輕,不知如何應對。還是劉曄一直跟在曹丕身後,急忙護駕在前,高喊「捉拿刺客」。
這一錐便與當年張良行刺秦皇無異,卻是擊中主車,但又是曹丕僥倖,不曾坐在車內,放才躲過這一劫。只是苦了車上御者,與那拉車的八匹駿馬,無一不是筋斷骨折,斃命當場。曹丕回過神來,頓時勃然大怒,厲聲喝道:「抓住刺客者,不論百姓軍士,皆賞金封侯。」周圍禁衛早就向鐵錐飛來方下追去,等到曹丕詔命傳來,更是奮勇向前。但城外百姓眾多,都為一睹大魏皇帝風範而來,卻不想逢此大變,都慌亂逃避,不僅不能幫助官軍捉拿刺客,反而阻塞搜尋。吵吵嚷嚷喧鬧半日,竟無絲毫結果。
曹丕見不能將刺客捉拿前來,更是不能平靜,將隨駕眾官,許昌屬官都一一責罵,當場將許昌城守拿辦。百官皆噤若寒蟬,不敢出言相諫。曹叡於是再懇求其父移駕入城,以策安全。曹丕卻因城牆與行刺之故,心中不滿,乃下令不入許昌城,就在城外紮下行轅。
行轅不時安扎完畢,百官齊來問安,曹丕卻沒有心情理會這些,仍舊在御營內發了一通脾氣,責令三日之內捉拿刺客。眾人退下之後,曹丕枯坐帳中,心中十分煩亂。當年秦皇暴戾,焚書坑儒,大興徭役,才有博浪之錐,而曹丕自登極以來,自問施政清明,百姓安居,卻如何也有人謀刺?曹丕篡奪漢室江山,本就立志為明君,為聖君,今日卻與有數百年罵名的秦始皇一般,心中著實有些難以接受。
晚膳也不曾用多少,曹丕便登榻休息,白日這般受驚,晚上也久久不能入睡。睡著之後,也儘是些噩夢,要麼夢見已故甄皇后,要麼夢見二弟曹彰,都將曹丕滿身冷汗從夢中驚醒。既然不能再寐,曹丕遂起身,招呼內侍問道:「現在是幾更?」那內侍瞅了瞅帳外,答道:「約莫快至五更了,時辰還早,陛下還可休息些時候。」
曹丕卻哪裡還有睡意?便更衣起身,負手在帳內來回踱步。只走得幾個來回,卻又聽帳外喊聲大起,曹丕心中本就有些驚懼,此刻急忙吩咐內侍出去打探。那內侍出去片刻,迴轉奏報道:「御營南面一座營帳失火,夏侯將軍已經帶人撲滅,還請陛下寬心。」
&中起火?」曹丕隨即問道:「可有查明起火原委?」那內侍不好報憂,急忙道:「或者是營中之人貪睡,不曾照管好火燭,以致失火。」曹丕微微點頭,如果御營之中,都有人縱火,豈不是將大魏的禁軍,說得一無是處?恰好外面火勢熄滅,夏侯懋兄弟執掌禁軍,都前來問安請罪。曹丕免不了責罵幾句,才問起失火原由。起火原委夏侯兄弟也不是十分清楚,但卻為了推卸責任,只得說是營房之人,不曾看好火燭。曹丕本來心情不好,此刻聽來,更是火上澆油,於是下詔將失火營帳有關守衛之人,皆推出斬首,才將怒氣稍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