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劉琦為兩個女人莫名其妙的發怒而悲憤不已的時候,在洛陽也同樣有人因為情而悲憤不已。
這個悲憤不已的人乃是大漢的天子,整個大漢天下名義上最高的統治者,但卻是最無權、最窩囊的一個男人,後來被諡為漢獻帝的劉協。
當初獻帝為了能夠冊封劉琦為王,為大漢的復興創造希望,不惜答應曹操的要求,貶皇后伏壽為貴妃,立曹操之女曹節為後。
後來獻帝見與伏後情深,在伏後「無罪」的哭訴下決心動搖,數月之內沒提廢立之事,曹操等不及了,便劍履上朝,逼迫獻帝當庭下旨,貶伏後為貴妃,立其女曹節為後。
伏後受到羞辱,又想起當年董貴人被曹操所殺之事,心中怨憤,便向父親、屯騎校尉伏完寫信,要求其父暗暗聯結楚王劉琦,陰圖曹操。伏完不敢那麼做,便將書信藏了起來。
建安十四年,伏完因病去世,他的兒子伏典繼承了爵位,但卻受到了國舅曹丕的壓迫,心中憤恨,後來伏典偶然發現了姐姐伏壽寫給父親伏完的書信,便決定按照新中所說,暗中聯絡劉琦,共圖曹操,可是哪裡知道他派出去的使者還沒有出城門,就被守城的夏侯淵長子夏侯衡發現了破綻,使者大驚之下意欲逃走,被當眾斬殺。
夏侯衡從使者身上搜出書信,大驚之下立刻送給曹操。
曹操讀了書信也是悚然一驚,如果伏典真的與劉琦勾結的話,一旦有了機會,自己的老命恐怕就保不住了,不由得拍案大怒道:「大膽伏壽,本王念著舊情,這才將你降為貴妃,並未趕盡殺絕,可是你卻心懷妒意,並唆使大臣暗害朝廷重臣。今日若饒了你,我曹字就倒著寫。」
說完之後,立刻命令御史大夫郗慮、尚書令王朗持節策詔,直奔皇宮。將皇貴妃伏壽扔進暴室,施以幽閉之刑。
當時獻帝在外殿,請郗慮坐下,只見伏壽批發赤足來到他的面前,哭著說道:「陛下以九五之尊。臣妾與陛下相得多年,難道就不能保住臣妾一命嗎?」
獻帝眼中含淚,輕輕嘆道:「我都不知道我自己何時會送命,如何能夠保得住你?」
之後又看著郗慮,輕輕問道:「郗公,天下寧有是邪?」
郗慮沉默不言,淡然相對。
隨後獻帝便聽到消息,伏壽被扔進暴室,用了幽閉之刑,不堪折辱。自殺身亡,所生兩個皇子也盡皆被鴆殺,其中還包括當朝太子。
而伏壽的兄弟及宗族有百餘人被殺,母親、嫂子、弟妹等十九人被流配到幽州。
事發之後,司馬懿來到丞相府,對仍然兼任丞相的曹操說道:「主公雖然除了伏後,去了一個大患,但是要防備劉琦會以此為藉口,對洛陽發動進攻,此人這幾年在雍涼並等地站穩了腳跟。再加上三年的經濟恢復,正要想著對我軍一戰,如今有了這麼好的藉口,絕不會錯過機會。」
曹操呵呵笑道:「本王自然想到了劉琦小兒要來。但是本王卻不害怕,因為這三年的恢復,本王的冀州和幽州等地也實力大漲,即便是中原的兗州、豫州和青州,也都收穫了糧食百萬斛,我們也在實行均田令。治下府兵有二三十餘萬,再加上各地鎮守的正規兵,總數不下於五十萬,其中還有幽燕以及并州鐵騎大約十萬,烏桓騎兵五六萬,在這樣強大的力量面前,就算劉琦進攻本王也不怕。更何況,就算本王不處決伏貴妃,劉琦小兒也一定會找藉口對付我們的,現在本王主動挑起事端,又提前做好了安排,我倒看劉琦小兒能奈我何?」
司馬懿略想了想便說道:「大王早有安排,想必不會出現錯漏,不過下官還是有些顧慮,這顧慮主要來自於像伏典這樣的內賊,雖然伏典伏誅,但是朝中卻未必沒有陰謀反叛、或者暗中同情漢室的人物,就如當年的荀彧,大王對其如此恩遇,可是他卻念念不忘漢室,即便如此,大王念故舊之情,讓他到合肥督軍,可他卻無恥的變節,投靠了劉琦,呵呵,之前荀彧在襄陽公開宣稱,只是寄居襄陽,並無變節之舉,可是其子荀惲潛逃襄陽,便可直接拆穿了他的謊言。微臣一直到現在都不明白,荀惲是如何逃離固若金湯的洛陽城的?」
曹操聽了司馬懿的話,不由得臉色一沉,緩緩說道:「你莫非是懷疑這裡面有人與他勾結?」
司馬懿正色說道:「微臣如何敢隨意懷疑他人?但是如今的情況確實由不得人不懷疑,因為據微臣所知,當日屯守東城門的將領名叫郭誕……」
「郭誕?」曹操聞言,眼睛不由自主的眯起來。
這個人他知道,乃是潁川人士,字元奕,與荀彧、荀攸叔侄乃是同鄉,後來經過荀攸的舉薦,成為他的部將,甚至還一度做過他的監軍,此人因是潁川人士,又受到荀攸舉薦之恩,素來與荀彧、荀攸叔侄交厚,所以,如果說此人幫助荀惲逃走,絕對是有可能的。
在歷史上,許多明主在晚年都會犯下一些錯誤,秦始皇如是,漢武帝、唐太宗、康熙等人都如是,三國的這三位開國君主也都沒有避免,劉備因為夷陵之戰遺恨終生,孫權因為猜忌好殺,導致宮廷混亂,曹操的奸雄本性也顯露無疑,荀彧、崔琰、孔融、楊修等人,或因政見不合,或因立儲問題,紛紛遭到貶謫或殺害,而如果遇到了像伏完、董承之類奉了皇帝密詔圖謀於他之人,更是毫不留情的斬殺,其中的崔琰僅僅是因為一句「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就遭到了猜忌,被下獄進而賜死。
而現在的曹操因為之前在爭奪關中之時的一場大敗,劉琦的大軍已經來到函谷關外,直逼洛陽,洛陽城內更是有許多所謂的大漢忠臣心中浮動,準備側應劉琦奪取洛陽,這自然更加劇了曹操的猜忌之心,導致他漸漸產生了一種「寧殺錯,不放過」的心理。
連捕風捉影的猜忌都不會放過,自然更不會放過那些查有實證的「謀反」,所以曹操才果斷的處死了伏壽一家,以杜絕後患,同時也是給朝臣一種威懾,讓他們再不敢對自己心生反意。
而司馬懿正是把握住了曹操這樣的心理,這才在曹操面前獻讒言,詆毀荀攸。
其實如果論軍事才能,司馬懿要比荀攸差上一籌,但是在玩弄政治手段這方面,卻遠比荀攸高明,再加上荀彧「叛降」對荀攸造成的不利局面,所以這一次的中傷竟然讓他輕易得手。
果然,曹操在聞言之後就下令御史大夫郗慮查證荀攸是否有意放走荀惲,結果經過一番查證,郭誕招認,當初放走荀惲確實是得到了荀攸的授意,曹操便下令將荀攸貶為諫議大夫。同時將司馬懿任命為侍中。
荀攸當初幫助荀惲離開,本來只是念著與荀惲的兄弟之情,並沒有絲毫對曹操的不忠,他本以為反正他的叔父荀彧已經離開魏國了,向其送還家眷或許還能換取其日後對曹操的感恩,關鍵時刻也許能夠對曹操產生一些幫追,卻沒想到曹操經過渭南之戰戰敗和伏典反叛之後,猜忌之心已經空前嚴重,又經過司馬懿的挑撥,對他產生了懷疑,結果竟然被他從侍中貶為諫議大夫。
憤懣之下的荀攸生了一場大病,順勢告假在家,從此徹底遠離了曹操的權力中樞。
如此一來,在曹操的謀士之中,能夠和司馬懿相提並論的也就只有程昱一人了,然而程昱此人知道司馬懿受寵於曹操,再加上已是七十餘歲高齡,早已在三年前就繳還兵權,終日閉門不出,即便是曹操偶爾想起來想要問計,也都推說老邁。
也正是因為程昱如此見機,司馬懿才對他很是放心,並沒有讒言相加,讓他安度晚年。
過了不到一個月,曹操殺死伏皇后一家、鴆殺太子和另外一名皇子的消息就傳到了襄陽。
劉琦聞訊大怒,立刻下令起兵討伐曹操,說曹操身為漢臣,竟然威凌君父,擅自廢立皇后不說,還敢將皇后處死,並且鴆殺太子,實乃人神共憤,罪惡之深罄竹難書。
「本王身為漢室宗親、大司馬、太子太傅,當盡起兵馬,戮力討賊,為大漢重申國運,為含冤而死的伏皇后以及太子伸冤報仇,反能得反賊曹操之首者,賞錢一億,爵封萬戶侯……」
隨後的時間裡,只見南陽的呂蒙、雍州的周瑜、并州的龐德、揚州的徐庶、徐州的魏延大軍盡皆調動起來,涼州的馬超、交州的司馬芝以及益州的黃忠作為作戰的大後方,準備好充足的物資和人員,隨時奉命予以支援,而劉琦則親率兩萬親兵、兩萬無當飛軍和五萬府兵,前往南陽,回合呂蒙大軍,準備攻略豫州,然後以此為跳板,與周瑜、甘寧夾攻洛陽,這一次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也一定要攻克洛陽,勤王靖難。
於是,在三年的短暫和平之後,神州大地上再次燃起了烽火,南北雙方出現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