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二年,六月中旬。
這一年天下的局勢混亂至極,四海之內戰亂不休。
關中的天子劉協,以思念舊京雒陽,感傷父母墳塋為理由,前後遣使十餘次向李榷請求東歸雒陽,並最終得到了李榷的同意,現下的劉協同學忙不迭的準備著東歸的事宜,希望趁此良機逃脫李榷的掌控。
幽州的公孫瓚因為前面攻殺了素得人心的宗室劉虞,招致了劉虞的舊部從事漁陽鮮于輔、齊周、騎都尉鮮于銀等人的恨意,鮮于輔聯絡了冀州的袁紹,並拉攏了烏桓、鮮卑的部隊,聯軍在鮑丘將公孫瓚殺的大敗,此戰過後,公孫瓚盛極而衰,勢力一落千丈。
遭此大敗的公孫瓚喪失了雄心壯志,只想著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並根據當下流傳的一句童謠:『燕南垂,趙北際,中央不合大如礪,唯有此中可避世。』在燕之南、趙之北找了個喚作易縣的地方,把大本營遷到了易縣,此時的公孫瓚正熱火朝天的在易縣營造防禦工事,意圖在易縣觀望天下形勢。
而公孫瓚這邊喪失了雄心壯志,冀州的袁紹卻是聲勢正隆,明眼人都可以看的出來袁紹和公孫瓚兩位梟雄間的攻守之勢已經逆轉了,以前是公孫瓚領軍攻打袁紹,而現在是袁紹發兵欲圖攻滅公孫瓚,早晚之間,坐守孤城的公孫瓚就會被袁紹所滅。
往南而去,兗州的曹操在一次次的苦戰下,外加得到了袁紹的援助,終於是擊敗了呂布,平定了兗州,保住了自己的根基。
從兗州敗退的呂布逃難到了徐州,靠著自己是并州人,劉備是幽州人,二人同是邊人的身份,打出了感情牌,得到了劉備的收留,而收留了反覆無常的呂布,也為劉備日後喪失了徐州埋下了伏筆。
再往南,攻略江東的孫策依仗父名,加上自身良好的形象,外加軍紀約束的甚嚴,得到了江東父老的熱情擁戴,此時的孫策在江東不斷的攻城拔寨,並分派將帥駐守,偌大的一個江東,眼見著就要落入孫策的囊中。
宇內的群雄紛紛擾擾,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一般的亂糟糟的打成一片,益州的劉璋自是也不會閒著,他在民間夏收之後,今歲的賦稅錢糧入了庫,糧草充足的他劍指漢中,準備在今年解決掉漢中的張魯,讓益州的天空只有一個太陽,那就是他這位益州牧,再無其他的獨立勢力。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大軍征討,所要商議的事情極多,錢糧、兵械、輜重等等,都需要在大軍動身前備好,不然就如同挫宋一般,端平入洛看是花團錦簇,一片大好局勢,可由於準備不足,前軍和後方只隔著幾百里,硬是讓前軍乏糧,招致了一場大敗。
「明公打算動用多少兵力。」長吏王商問起了一個最關鍵的問題,那就是這次漢中之戰動員的兵力,動員的兵力多,則消耗多,同時所需處理的事情就多了,對他這位留守後方的長吏就很不友好,而動員的兵力少,消耗的糧草輜重就少了,他所需料理的事務就少了。
當然王商並不打著攻伐漢中的兵力越少越好的念頭,漢中是一個關鍵區域,尤其是對蜀地來說,無漢中是無蜀也,漢中的重要性他這個蜀人再清楚不過了。
因此劉璋意圖發兵拿下漢中,對王商來說是一件大大的好事,有了漢中,蜀地的形勢就齊全了,稱得上是沒有闕漏,蜀地的百姓也就能在亂世之中,得居一片淨土,沒有戰亂的紛擾,安安心心、踏踏實實的過日子。
考慮到拿下漢中的重要,有著利國利民之心的王商,自是不會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去憐惜可能因為大軍出動,而大量耗費民力的情況,也不會為了自家的輕鬆,就去壓低劉璋預期想要的兵力。
關於討伐漢中所需的兵力,劉璋在心中早已揣摩了多次了,這個時候他應聲答道:「所需四萬人。」
『四萬。』王商聽著這個數字,這個在他思量中不高不低的數字,心頭不免稍稍放鬆了些。
劉璋伸出手摩擦著下巴,琢磨了一下,補充上了一句:「若是加上巴西郡吳懿統帥的那一路六千的人馬,那就是四萬六千人漢中的戶口丁數,州牧府里有著舊日的記載,當在五萬戶上下,考慮到這段時日以來,關中、涼州為了逃避戰亂,流離入蜀的人口,頂破天也就是七萬戶而已。」
劉璋緩緩的說出了他心中思量,言明著為何只需四萬士卒的緣故:「漢中作為守御的一方,有著本土作戰的便利,不用去擔憂長途運送糧草輜重的耗費,再加上張魯此賊對漢中的看重,所以漢中能動員的兵力當是比遠途征伐能動員的兵力多一些,或許能做到五丁抽一、四丁抽一的程度但就算如此,漢中兵力料想拉到最高,亦是不會超過兩萬人,我方動員四萬,兩倍於漢中,於兵力上是占優的,可謂是優勢在我。」
王商插了一句,說出了他的擔憂:「明公,雖是兵力占優,但米賊定然不會出兵與我軍交戰,肯定是據守陽平關,以要塞對抗我軍,而攻城之戰,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我軍的兵力只是漢中的一倍,想來需要引誘漢中之兵出關交戰,才能拿下陽平關,不然只恐是望著陽平關的城頭嘆氣。」
「關於米賊據守陽平關,不與我軍邀戰的情況,彼據堅城,我便攻城,那是落入了張魯的圈套,令張魯歡心得意,兵法雲,致人而不致於人,這一點我還是明白的王卿大可安心,我的心中已是有了計較,定不會讓張魯得意。」劉璋信誓旦旦、一臉的自信,寬慰起了王商。
孫子曰:『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敵佚能勞之,飽能飢之,安能動之。』
對於孫子兵法的闊論,劉璋認為最核心的一句,就是致人而不致於人,大白話說就是善於統兵作戰的人,一定善於調動敵人,掌握戰場主動權,而不被敵人所調動,孫子兵法十三篇,都是在為這句話服務的。
因此劉璋自然不會落入張魯的圈套,去硬剛天險陽平關,外加攻打一座山嶺上的新陽平關城寨,那是傻瓜才會做的事情。
至於如何規避掉陽平關,不用去頭鐵的撞陽平關,劉璋雖是現下沒有上等的謀士,如賈詡、荀攸、法正、徐庶、龐統、陳宮等人物在帳下為他出謀劃策,但是憑藉腦中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精華,正如他對王商所言,他已是有了計較,有了決斷。
劉璋的話說到這個份上,加上劉璋去年旬月討平巴郡、南中的戰績,王商自認他對具體的軍事不夠熟悉,不能在其中為劉璋出謀劃策一二,因此他只拱手道:「即是明公已有計較,那想必是能馬到功成,這裡當是先為明公賀上一聲。」
而後王商道起了一樁怪事:「劉荊州連連發來書信,說是要襄助明公攻下漢中,並且說他已令大將蔡瑁、張允整頓好了軍馬,只待明公兵發漢中後,就自房陵逆漢水而上,威脅張魯的東面,牽扯張魯的兵力和精力。」
「王卿,這件事你怎麼看?」劉璋反問了一句,想知道王商的看法。
王商斟酌了片刻後應道:「劉荊州的這番動作恐怕不是那麼簡單,不止是想向明公伸出援手,只怕有著其他的打算西城、上庸、房陵三縣本是漢中郡治下,而米賊張魯雖是肆意於漢中,但西城、上庸、房陵三縣卻是沒有拿下。劉荊州先是趁著房陵無主,拿下了房陵,並置蒯祺為縣令,又傳出風聲來,說是想要將房陵縣改為房陵郡,置於荊州治下,依劉荊州對房陵的處置,臣想劉荊州說是向明公伸出援手,但究其根底,八成是相中了西城、上庸二縣,西城、上庸現在是由著當地豪強申氏掌控,沒有朝廷派遣的官吏,明面上屬於無人管控的地方臣以為劉荊州有意趁著明公攻打漢中,無暇顧及上庸之地,將西城、上庸吞入腹中,而後面仗著明公攻打漢中時,出手襄助明公的人情,教明公不好意思遣人去索取西城、上庸之地。」
「王卿之言,甚合吾心這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我們的這位劉荊州,雖是號稱八俊之一,有君子之風,但行事作風卻是不怎麼不符合君子的道義。」劉璋輕蔑的笑了一聲。
劉表的謀劃太過於淺白了,劉璋自是一眼就識破了,雖說荊州和益州結了盟,可平白無故的劉表說要出手幫助他拿下荊州,他十成十的不會去相信。歷史上劉表雖說大多數時候是做個自守之賊,但偷雞的心思可沒消停過,梟雄的手段也是有一些的,先是招攬張繡做肉盾,張繡投靠曹操跑了,又招攬劉備做肉盾,一面用著劉備,一面猜忌劉備,這都是有事實根據的。
「依明公的意思,是和之前一樣,繼續回絕劉荊州嗎?」王商追問了一句。
劉璋卻是搖了搖頭,否定了繼續回絕劉表的好意,他開口道:「且答應了吧。」
「答應下來?」王商有些疑惑,若是應下了劉表的請求,那漢中郡治下的西城、上庸、房陵三縣很大的可能就被劉表奪了去,而且歸還益州的可能性小之甚小。
「對,答應下來。」劉璋肯定了一句,而後給出了理由:「我們答應不答應,劉荊州肯定都是要發兵西城、上庸的,他都已經備好了人馬,連進軍的統帥都挑選好了,我就算拒絕了,劉荊州也還是會發兵的與其多番拒絕,倒不如同意劉荊州,看看劉荊州能弄出什麼花樣來。」
聞言王商嘆了一口氣,他皺起眉頭說道:「明公說的是,劉荊州貪圖西城、上庸之地,我們就算拒絕了,只怕劉荊州也會自行其是只是如此的話,西城、上庸、房陵就很大可能落入荊州的手中了,從我益州剝離出去了不過相比於漢中,西城、上庸、房陵三縣不足言道,且三縣的地勢位於漢水下游,想逆漢水而上,攻入漢中的話,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倒是也不足為害。」
王商先是有些可惜,照他的想法,只要拿下漢中後,順漢水而下,以高臨下,高屋建瓴,就能很輕易的拿下西城、上庸二縣,至於房陵,已是被劉表收入囊中,恐是不好討還。
而現在的話,劉表有伸手西城、上庸的想法,王商一番度量,雖說西城、上庸都是位居險要的地方,道路難以通行,且申氏作為地主,有本土作戰的優勢,但想來還是很難擋住荊州的大軍。
王商愁眉不展,劉璋卻是喜笑自若,天下這盤棋,不是一朝一夕能下處結果來的,也不是幾座城池的得失能分出勝負來的,像西城、上庸、房陵這種邊角料,他在沒有什麼好的措施阻攔劉表伸手的時候,索性由著劉表去吃,反正遲早他要劉表一個不留的全吐出來,連著荊州一併拿下。
只是那都是日後的事情了,眼下劉璋心裡稍稍還是有些不痛快的,他思索了一下,問起了王商:「王卿同荊州名士多有書信往來,可曾與長沙太守張羨有過聯絡?」
『張羨。』
聞言王商在腦海中檢索了起來,片刻他回應道:「張長沙確有發來書信問候過商,但不過是尋常的問禮,交情不怎麼深厚。」
劉璋眯著眼睛露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微笑:「聽聞張羨此人甚得江、湘人心,只是性子有些倔強,不怎麼討劉荊州的歡心,故而劉荊州雖是礙於名望,任命了張羨為長沙太守,卻是不怎麼禮遇張羨,張羨因而對劉荊州亦是有些不滿咳,王卿可同張羨多多書信往來」
劉璋的話沒有說完,但王商已是明白了劉璋的心意,他的眼神一亮,拱手應道:「諾。」
(本章完)
一筆閣 www.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