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既然是滿足人的需要的,尤其是當了統治階級的御用思想的統一武器以後,就變成了家,當然別諸子百家中的雜家,是大有不同的。 ( 廣告)-.79xs.-
但是從功能上講,必須是滿足各種需要。
只要是維護統治所需要的東西,儒家就必須考慮進去,包括在他們的一攬子服務裡面。
而這裡,最主要的就是軍事需要了。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無論是合,還是分,都不是如同種莊稼,只要播下種子,到了天數,就可以收穫了。
也不是釀酒,只要把料配齊,放在酒窖里,經過一段時間,靠自然發酵,就可以往外舀酒喝了。
分也好,合也好,都是打出來的!
你說儒家不懂打仗,能為統治階級服務嗎?
所以,儒家會打仗,稱為儒將。
一流儒將,才是最受歡迎的人才。
而曾國藩算是滿清時期,只好的一個了。
他是科舉出身,又是顯赫一時的曾大帥,因此,才成為歷史上能讓滿清在太平天國的攻擊下苟延殘喘的中流砥柱。
丁善慶,至少軍事理論上還可以,軍事實踐,在歷史上沒於多少機會,也不知道到底怎樣。
可是現在,他的機會來了。
他已經在曾國藩的支持下,建立了以嶽麓學院的學生為領導的嶽麓軍,也就是儒家軍!
在這裡學習的武俠人士,都自然沖了軍官,而那些士兵,除了各位軍官自己帶來的『侍』衛和親朋以外,都是從湘軍調撥來的。( )
這就靠曾國藩的支援了。
為了建立這支獨一無二的儒家軍,丁善慶絞盡了腦汁,經過反覆思考,最後用儒家『精』髓的二十八個字,為這隻部隊命名。
也稱之為「二十八字營」。
哪二十八個字?
就是這些!
道德信思勤忍讓;
仁義禮智友勇寬;
溫良恭儉省恕直;
忠孝節悌德慈嚴!
他這一個營定編三千人,整個儒家軍一共六萬人。
他特意聘請曾國藩當然名譽總司令,大自己則親自擔任儒家軍總司令。
今天,麥柯帶領一幫理論功底深厚的人,和這些儒家理論『精』英展開大辯論,把曾國藩和丁善慶都給纏住了。
現在領軍的是副總司令,也是當時有名的儒家將領,就是一代青年俊傑趙烈文,極得曾國藩看好。
而曾國藩看好他,並不是因為他會阿諛奉承,而是因為他極有主見,而且富有遠見。
有一次他和與曾國藩侃大山,說出了他對滿清朝廷的看法。
他的觀點是,滿清「異日之禍必先根本顛仆,而後方州無主,人自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
曾國藩反駁說:「本朝君德正,或不至此。」
烈文辯駁說:滿清國初創業太易,誅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天道難知,善惡不相掩,後君之德澤,未足恃也。」
意思是說,滿清建國的時候,殺人太多,造孽太重,即使以後的君王不錯,也不能彌補那些開國者的罪孽,因此他們所謂的好,是靠不住了。
從歷史的眼光看,現任趙烈文比曾國藩的眼光高多了reads;!
而有了麥柯等人的助推器以後,曾國藩的觀點就更加站不住腳了。
簡直就是不講理,一味對滿清愚忠了。
雖然二人意見相左,曾國藩對他的欣賞卻與日俱增!
因為,丁善慶一說需要個名厲害的助手,曾國藩第一個就想到了趙烈文。
曾國藩不是沒有想到他手下的其他大員。
可是一方面他們都已經各自負責一攤,難以脫身;另一方,他也認為他們並非是合格的人選。
某一個方面,也許他們不錯,但是全面衡量,他們不是獨擋一面,文武雙全的人才。
而且這種文武雙全,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文武雙全,而是富有開拓進取,滿懷創新『精』神的文
武雙全!
這個趙烈文呢,曾國藩承認,他不少方面比自己都厲害!
因此,他依然派出他來擔任這個儒家軍司令。
雖然是副的,但是和正的沒有什麼區別,因為丁善慶的心思還有嶽麓書院,還有軍事理論的研究。
同時,即使是參與軍事,他也主要在軍隊建設上,而不是在軍事管理上,更不在打仗上面。
因此,今天的兩軍對壘,實際就是趙烈文對羊種!
趙烈文的六萬儒家軍,按照二十八字營的編制,背靠嶽麓山,有人站隊列,有人守營盤,軍紀森嚴,張弛有度,竟然呈現出凜凜軍威。
羊種帶領的是羊家子弟兵,一共兩個軍!
這兩個軍全體出動,兵分左右,對陣儒家軍。
羊種中軍陣中,居中指揮,兩軍在他左右,各有一桿認軍旗reads;。
右面那個軍是永恆軍,認軍旗上兩個斗大的楷書:永恆!
左面那個軍是永生軍,認軍旗上也是斗大兩個字:永生!
兩個軍都是標準編制,都是三三制,一直到班級單位,都是如此。
一個軍下轄三個師,每個師的定員和實際編制都是一萬人。
因此,在人數上,羊家軍也是六萬人,和對壘的儒家軍相等。
這些將士,當然不都是羊家子弟,但是軍官都是!
士兵則是從別處召集而來,歸屬於羊家『精』英的統領。
不過,不管是羊家子弟,還是外姓他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
他們都是基督徒!
這些人經歷了戰火的考驗,信仰上都非常堅定!
今天,他們就要以堅定的信仰為根基,和這些儒家弟子較量一番!
兩家軍隊對面而立,趙烈文果然有點『花』活。他竟然來個陣前動員!
他說:「今天,我們要代表儒家正統,決死一戰!你們每個營都知道自己代表了什麼『精』神嗎?」
「知道!」
霹靂一聲,六萬人爆喝一聲。
讓後就是各個營報名,一千人也都扯破了喉嚨叫!從頭到尾,結果大家都被暴雷轟擊了二十八次!
道!德!信!思!勤!忍!讓!仁!義!禮!智!友!勇!寬!溫!良!恭!儉!省!恕!直!忠!孝!節!悌!德!慈!嚴!
一陣焦雷滾過,儒家軍的士氣陡然高漲!
...q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