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會修改
四種說法:第一種,孫權薄清,就是孫權這個人一方面重清,另一方面他薄清,忘恩負義,比方說他對孫策就忘恩負義,他這個權力誰給他的,孫策交給他的,但是他當皇帝以後,他沒有追封孫策為皇帝啊,他追封了孫堅為皇帝,孫策封了個王「長沙桓王」孫策的那些孩子都封侯,他自己的兒子剛生下了的哇哇叫他就封王了,孫策的兒子他只封侯,所以有人說他忘恩負義,另外我們再看周瑜、魯肅、呂蒙他們的後代怎麼樣,不怎麼樣,優待一下就沒有了,往往後面都沒有下文了,三個家族也沒有成為江東的大族啊,所以有人說他不用張昭是薄清,但是這個說法有點問題,就是一般說薄清是人一走茶就涼,張昭人還沒走呢,茶怎麼就涼了,所以這個不大說得過去。
第二種說法叫做記恨,孫權記恨張昭,為什麼記恨張昭?因為赤壁之戰的時候張昭是主張投降的啊,而且我們也講過這個事故啊,孫權稱帝的時候,講這都是周公瑾的功勞啊,張昭也站起來準備發表一番歌功頌德的言論,孫權把他止住說張公你就算了啊,聯當年要是聽了你的話,現在己經討飯去了,記限他,而且邏輯上也講得通嘛,對不對,聯如果投降了曹操,有皇帝當嗎?沒有皇帝當,聯當不上皇帝你能成巫相嗎?也當不上對不對,既然你原本就是當不上巫相的,這回也不要當嘛,但是這種事清你一次就夠了啊,你要羞辱他一下或者報復一下一次就夠了,有人說其實這個不是記限,是個立場問題說孫權懷疑張昭立場不堅定,其實這個也不必,因為赤壁之戰以後,曹操曾經給孫權寫了一封信講條件,說如果你把張昭和劉備殺了如何如何,如果你捨不得殺張昭,光殺劉備也行,那曹操把張昭列入了他的黑名早就等於證明張昭對你孫權來說是立場堅定的嘛,凡事敵人擁護的咱們就要反對嗎,所以這個恐泊也不通。
第三種說法呢,說孫權不是記限,是忌庫,是泊張昭,陳壽就有這個說法,陳壽說張昭不能當巫相是「以嚴見庫,以高見外」,就是張昭這個人太嚴厲了,所以孫權害泊他,張昭這個人太高尚了,所以孫權疏遠他,這個也有證據。我們知道孫權接班以後,是以師傅之禮為對待張昭的,也就是把張昭當老師的,既當叔也當老師,張昭呢也當仁不讓,你既然把我當老師,我就要有個老師的樣子,我就管你,孫權呢其它是一個很英武的人,他喜歡打獵,經常是親自騎著一匹馬就出去打獵射老虎,還發生了什麼事清呢?發生老虎的前爪抓住了孫權的馬鞍很危險,這個時候張昭就去擋橫,張昭說一個做君王的駕馭的應該是英雄而不是駿馬,對付的應該是敵人而不是野獸,這不是一個仁君該做的事清,孫權說:不好意思嘛,年輕嗎,不懂事嗎,我下回不了,好吧。
孫權是不騎馬打老虎了,改坐車,孫權發明了一個車子射虎車,自己坐在車子裡面,拿著箭還是射,就這樣還有老虎或者別的猛獸撲到車子上來,孫權親自去殺這些猛獸,很高興,很開心,張昭一看這怎麼又,這老頭子又去嘮叨他,你這樣不對,做仁君不能這樣子,也就是這些道理,這時候孫權就只笑不答了,笑一笑不回答,照做。在這裡我們也看出來孫權和張昭他們這種家庭感,是不是有家庭感,在這個故事裡面張昭象個婆婆媽媽的大叔,孫權象個調皮搗蛋的侄子,就這麼個感覺,這個嘮嘮叨叨沒完沒了,你出門多加件衣服,天冷,被子有沒有蓋好啊,這個老蹬被子,就這種感覺,這也沒有什麼,我們經常也看到大管家管著那個小少爺,有這種事,但是你要知道這個人他是要變的,第一這個侄子他要長大的,而且他越做越大,他做到皇帝的,等他越做越大做到吳王,做到皇帝,你還是個嘮嘮叨叨的大叔,這個時候就不靈了吧,問題是張昭他不變啊。
應該是孫權稱吳王之後,有一次在武昌釣魚台,我再說一遍,武昌就是現在湖北省鄂州,鄂州是臨長江的,江上有一個釣魚台,不是咱那個釣魚台國賓館啊,孫權在那兒搞了個釣魚台宴會廳,有天晚上大宴群臣,所有人都喝得七歪八倒,孫權大醉看大家都歪倒在這個地方,說來人啊,往他們臉上灑水,灑冷水,把他們弄起來,來來來,繼續喝,今天非得有個人從台上掉下去才行,那才算喝好了,張昭聽了這個話以後臉一拉,一句話不說,出門到他那「寶馬」車上坐著告悶氣,孫權想張昭呢?說張昭回他他那「寶馬」車上去了,正在生氣呢,孫權說咬呀,張公啊,今天晚上不是很快樂嗎?幹嘛呢?生什麼氣啊?張昭坐著:快樂,很快樂,告訴你說當年殷封王把酒榴堆成山,把美酒做成池子,整天整天,整夜整夜地喝酒他也說很快樂,他沒說不快樂。孫權沒有辦法:好,散會散會。這個實際上讓孫權掃興的,所以孫權第二次解釋他為什麼不任命張昭做巫相的時候,孫權就說得很清楚:大家知道巫相這個職務的重要陛,而且巫相這個職務是要跟所有人聯繫的,此公陛剛,這位老人家這個陛子太剛烈了,當了巫相,人家肯定要提建議,提意見,要建言獻策,參政議政,對不對,這些意見如果他多半是不會接受的,因為他剛啊,他剛腹啊,他不接受大家的意見,最後還不是弄得怨聲載道,還不是弄得麻煩很多,這不是害了張公嗎?從這個角度來說,張昭這個人不合適當巫相,但是我們要問,孫權選的那個孫邵他就合適嗎?
畫外音:根據前面易中天先生的分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