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
這年頭但凡武藝出眾的武將,基本都有著八尺身高,魁梧身材意味著氣力非凡,才能在戰場上占據優勢。
看到趙雲的第一眼,劉禪心裡就有了足夠的安全感。
畢竟自己這條小命,曾經兩次都被趙雲救下,況且趙雲本身也是一身正氣,忠心耿耿。
「趙將軍何須如此客氣,你我之間,不必計較這些俗禮。」
劉禪喜滋滋的去拉著趙雲的手腕說道。
然而趙雲卻是微微搖頭,認真道:「君臣有別,世子身份尊貴,子龍當是要恪守禮儀。」
果然是一板一眼,對此劉禪也不奇怪,不是如此的話,也不會把劉備麾下文官武將得罪光了。
劉禪感嘆道:「父王讓我學習武藝,問我想拜何人為師,公嗣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人,便是趙將軍。」
「趙將軍兩度救命之恩,公嗣一直銘記於心,有心報答,然幼沖之年無以為力,若日後掌得權勢,趙將軍必然是我之肱股之臣。」
歷史記載的趙雲雖沒有演義那麼誇張,但從隻言片語中足可看出趙雲的本事和德行。
在劉禪心中,趙雲幾乎是個貼近於完美的人,個人品德更是走在這個時代的巔峰。
哪怕是老劉在品德這塊,比之趙雲都要差上少許。
趙雲聞言,心中有所悸動。
他不是個挾恩圖報之人,但作為武將,誰不想掌管大軍,於戰場之上建功立業呢。
先前聽到大王讓他擔任劉禪護衛統領的時候,趙雲就感覺到自己的機會來了。
畢竟他知道自己跟王太子之間的情分,等到王太子登臨大位,他自然也會跟著水漲船高。
這話如今從王太子口中直接說出來,則更是不同了。
「這都是子龍的本分,當不得世子如此。」
趙雲謙虛的說道,他本來便是居功不傲的性格。
「好了,這些話我就不多說了,都會記在心裡,父王讓子龍教我武藝,子龍可是想好如何教導,能跟子龍學武,我可是期待得很。」
劉禪適時改了稱呼,稱呼趙雲的字。
雖然他年幼,但作為王太子,是有這個資格的,不算是蔑視,反而要多幾分親近。
「王宮往北約十五里地,可練射法,往返之途,亦能練騎術。」
「子龍已經安排人去取小弓,即刻便能前往。」
劉禪點點頭:「好,便聽子龍安排。」
安排僕從取來小馬,劉禪就跟趙雲一同出發。
除開趙雲外,還有騎兵二十人,這些都是劉備中護軍的,現在被派來保護劉禪,也算是劉禪有了自己的兵馬,雖然人數不多。
劉禪騎上小馬後,趙雲便就騎馬來到旁邊,開始講解騎術。
騎馬首在平衡,這個時期已經有馬鐙了,因此在騎馬的時候,也是很講究自身下盤的力量。
趙雲對騎術的看法很有意思,他告訴劉禪,騎馬主要的作用在於行,就是代替人的雙腳,保存人的體力。
那麼在騎馬的過程中,如何去更大程度的保存自身的體力,這就是騎術的基本了。
「騎馬有四,分別為行,奔,疾,沖。」
「馬行人亦行,騎馬之際,不要以自身之力對抗馬身之力,其中講究融合,人與馬之合,用心去感受馬的律動,融入此律動之中,便可人馬一體,最大程度保存人力。」
「行為存人力,奔則為存馬力,馬奔之時,要感受馬的氣息,不能過快或過慢,否則易耗馬之體力,應當如人奔跑一般,維持在比較適合的速度,如此馬自然能奔更遠之路。」
「疾,便是借馬力,箇中關鍵在於一個『騎』字,人在疾馳之際,與行,奔不同,當依靠雙腿之力,半蹲於馬背,而非是坐於馬背,如此方可加速疾馳。」
「沖,便是對戰之法,沖講究蓄勢而沖,此時要觀察自身於敵人之距離,馬自靜而動,約在五十步至百步內,近則勢弱,遠則勢竭。」
趙雲在教導方面很有耐心,詳細的為劉禪講解騎術要領,這也讓劉禪更為清晰的認知騎術思想。
再度騎上小馬時,劉禪便就開始知道怎麼來練習騎術了。
這跟馬超不一樣,馬超作為漢羌混血,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大,他的騎術主打一個馬背上的時間長,熟能生巧,會騎不會教。
趙雲的騎術顯然是經過嚴格訓練,加上他本身對騎術的認知,教導起來更有方法。
在劉禪前往射山的過程中,趙雲還會騎馬在劉禪身邊,教一些在騎馬時候的小技巧,並且以身示範,讓劉禪觀察他如何騎馬。
有一個好老師是完全不同的感受,這讓劉禪從門外漢迅速入門。
行十里地後,趙雲就示意停下。
因為劉禪的是小馬,比不得成年的戰馬,成年馬持續奔跑二十里地,就需要休息,並且吃精飼料,小馬的續航在十里地左右。
精飼料主要是麥麩跟豆類混合製作而成,還會加上一些鹽,戰馬為了保持體力,實際上吃草料並不算多,主要是以精飼料為主。
略作休整後便再度出發,抵達射山。
這裡已經有許多箭靶立在地上,顯然平常也是作訓練之用。
下馬後趙雲便開始為劉禪講解武藝。
漢朝時期的武藝其實比較粗獷,沒有後世的套路,主要在於刀,劍,射,角。
這個時期已經有很多武術著作了,如《逢門射法》、《陰通成射法》、《李將軍射法》,射法外有《手博》《劍道》《弋法》等。
「射法一道,分步射,騎射,今日子龍為世子講解步射之法。」
「步射之法又分眼法,足法,手法,身法。」
「箭者,殺人於百步之外者也。射者必量其弓,弓量其力,無動容作色,和其肢體,調其氣息,平其心志,目稍瞬,則不及避而制於人,此眼法也。」
「前腿似橛,後腿似瘸,隨箭改移,只在後腳,左眉尖直對右腳尖,丁字不成,八字不就,射右改左,射左改右,此足法也。」
「前手如推泰山,後手如握虎尾,一拳主定,前後直正,慢開弓,緊放箭,射大存於小,射小加於大。務取水平,前手撇,後手絕。」
「射之玄機,一撇,一絕,正相應之妙,一齊著力,使兩臂膞伸合,則箭疾而加於尋常數等矣,此手法也。」
「頤惡旁引,頭惡卻垂,胸惡前凸,背惡後偃,此身法也。」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