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為兄知道了,不急,十弟且安坐好了,慢慢商議著去也就是了的。」
八爺到底不是尋常之輩,儘管被這麼個消息震懾得不輕,可還是很快便回過了神來,但見其緊繃著的臉突地便是一緩,鎮定自若地擠出了個笑容,一派不以為意狀地安撫了十爺一句,而後麼,也沒管十爺聽還是不聽,大步走到了上首,一撩衣袍的下擺,就此端坐了下來,甚或還有閒暇與陸純彥打了個寒暄,就宛若無事人一般。
「不急,不急?爺都快急死了,他奶奶個熊的,那混賬東西何德何能,居然能當主考,不成,爺明兒個就上本去,非得將此事攪黃了不可!」
十也就一糙性子,人雖是跟著落了座,可口中卻是沒閒著,依舊是不管不顧地瞎嚷嚷個不停。
「八哥,十弟這話雖糙,可理卻是不糙,弘晴小兒理政麼,倒也就罷了,可要當春閨主考,卻顯然不夠格,我等若是一體上本,或能讓皇阿瑪收回成命也說不定,縱使不能,也可埋下個伏筆,待得春閨一過,找些個落第舉子鬧上一鬧,足可抵消那小兒為主考之影響,甚或大有收穫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九爺倒是心細之輩,並未跟十爺一道胡鬧,而是溫聲細語地將思忖了許久的想法細細地解說了一番。
「嗯,先生,您看如何?」
八爺靜靜地聽完了九爺的話,又默默地思忖了一番,心中已是有了計較,在他看來,九爺的法子雖是可行,可不過都是常規手段罷了,縱使行了去,也未見得一準能成事,當然了,礙於九爺的情面,八爺自是不好說不行,這便將問題丟給了沉思不已中的陸純彥。
「九爺之策中正平和,算是有可取之處,只是卻難有釜底抽薪之妙,以仁郡王之能,應對起來恐並不甚難,莫忘了這一利器乃是掌握在三爺的手中,與其等論戰,我方先天不利,縱能有所得,亦必不多矣。」
陸純彥的看法顯然與八爺是一致的,並未諱言己方的劣勢所在,一針見血地便指出了九爺所獻之策的要命處之所在,那便是輿論工具並不掌握在八爺一方手中!
「先生所言甚是,是小王所慮不周了。」
這一聽陸純彥說到了,九爺原本閃爍著的眼神立馬便黯淡了下來,不得不承認自個兒所謀之策難見成效。
「不然,九爺之策依舊可以用,雖說效果寥寥,卻可亂敵耳目,非如此,不可行一擊斃命之險招!」
九爺話音方才剛落,陸純彥已是笑了起來,一擺手,給出了個別樣的見解。
「哦?先生可是有甚妙策麼?」
陸純彥這麼句話一出,八爺頓時便動容了,趕忙坐直了身子,朝著陸純彥便是深深一躬,誠懇萬分地出言求教了一句道。
「王爺莫急,且容陸某從頭說起,陛下近來勤於理政,固然是於社稷有利,然,於陛下之龍體麼,卻是大不利也,錯非如此,陛下也不會讓仁郡王這等資歷明顯不足之人去出任主考一職,此無他,概用此來為仁郡王壯勢耳,唯因仁郡王方才是陛下真正圈定之繼位人選,三爺不過一過渡人物而已,實無足掛齒,既如此,但消仁郡王不犯下滔天之大罪,陛下斷然不會真動其根基,值此微妙時刻,須得以奇計方能有決勝之可能,陸某思得一連環策,或可一舉而鼎定乾坤!」
陸純彥並未急著說出所謀之策,而是從全局的角度將時局分析了一番,最終得出必須兵行險招方能爭勝朝堂。
「還請先生教我!」
聽得陸純彥這般說法,八爺的眼神立馬便亮了起來,深吸了口氣之後,再次正容朝著陸純彥便是一禮,恭謙地求教道。
「王爺無須如此,陸某說便是了。」
陸純彥自不敢大刺刺地受了八爺的禮,但見其趕忙一躬身還了個禮,而後方才坐直了身子,伸手捋了捋胸前的長須,飛快地組織了下言語,語調低沉地開口道:「科舉取士乃是社稷穩固與否之關鍵,亂唐之黃巢便是因屢試不弟,這才轉而販起了私鹽,最終揭竿而起,以致釀成滔天之大患矣,是故,歷朝歷代對開科取士無不慎而又慎,斷容不得有差,而今,陛下為壯仁郡王之聲勢,竟不惜以主考之位私相授受,此亂之由也,當先群起而諫之,聲勢愈大愈好,雖不能致仁郡王於死地,卻可擾其心智,一番紛爭下來,仁郡王縱使能保住差使,其心必疲矣,陛下亦然如此,待到那時,王爺可發動宮中那幾枚棋子,務必將科舉之考題悄然盜出,若能得手,方有下一步之可能。」
「這……」
八爺在老爺子的身邊確實是安插了暗樁,但卻從未動用過,此無他,八爺打算將這幾枚關鍵的暗樁用在最緊要的時刻,自是不願輕動,再者,對於能否將考題順利拿到手中,也有著不小的疑惑,一時間竟不知該如何應對才是了的。
「先生,若是能得手又當如何?」
這一見八爺遲疑不決,九爺趕忙出言打岔了一句道。
「九爺問得好,若是真能悄然得手,倒也不急著發難,待得諸考官皆入了貢院之後,著人私下販賣了去,只消抹去一些中間環節,自當查無可查,待得諸舉子們盡皆入了貢院,必然事發矣,如此一來,身為主考之仁郡王便是百口也難分辨個清白,案子一鬧大,陛下本就已將油盡燈枯的身子骨也就該垮將下來了,這等情形一出,不止是京中的阿哥們難以安定,怕是西邊的十四爺也要奮起了罷,天下亂勢一起,王爺的機會也就到了!」
陸純彥陰冷地一笑,毫無顧忌地便將所設之連環計細細地解說了一番。
「先生,十四弟要起怕是難罷,其糧道卡在仁郡王兩門下手中,背後又頂著四川提督年羹堯以及西安將軍赫達兩支兵馬,真要動,姑且不論軍心如何,這兩路軍不解決,十四弟怕是動憚不得罷?」
陸純彥這麼條毒計一出,眾阿哥們盡皆聽得個頭暈目眩不已,倒是九爺反應最快,頭一個出言質疑了一句道。
「九爺能看到這點已是不易,呵,十四爺真要動,四爺定會鼎力支持,年羹堯那一路實無須考慮,待得亂起,京中必然大慌,就算三爺僥倖繼了位,那也須得趕緊調兵平亂,而能動用者,無外乎豐臺大營之兵也,此一去,不是十三爺掛帥,便是仁郡王領兵,待得其軍離了京,剩下的也就只有九門提督那三萬兵力了,而今武丹已是垂垂老矣,御下無能,十八營兵里,握在我方手中的便有八營,真要起事,又有何難哉?待得大寶在手,以王爺在各地軍中之威勢,自可調全國之兵平亂,大事必可鼎定無疑!」
陸純彥顯然早將所有的環節都已詳盡考慮過了,回答起九爺的問話來,自也就顯得自信無比,暢暢而談間,諸阿哥的眼神都已是熾熱得駭人。
「好計,八哥,賭了!」
陸純彥這麼一解說,向來唯恐天下不亂的十爺已是興奮得難以支持,猛地一拍大腿,高聲便嚷嚷了一嗓子。
「八哥,陸先生所言之策應是可行,所慮者便是考題能否順利拿到,對此,小弟實不敢妄言,還請八哥決斷則個。」
九爺同樣很興奮,只是興奮中還是帶著幾分的清醒,慎重地便點出了此策最大的礙難之所在,此無他,照著科舉之慣例,三場筆試的考題皆由老爺子親定,大體上就是從四書五經里隨意摘抄出一句話或是幾個字來當考題,一旦選定,當場便封入錦囊之中,外頭還加蓋上火漆,而後封入箱中,由大內侍衛嚴密看管起來,直到春閨開始前一刻鐘方才由內禁直接送進貢院,再由主副考官驗查過火漆、錦囊是否被動過之後,方才能開封取題,在整套流程中,唯一能悄無聲息地取得試題的機會便在老爺子密封考題之時,除此之外,其餘諸環節要想動手腳幾乎不可能。
「嗯,姑且一試好了,成與不成,就看天命如何了。」
面對著兩位弟弟期盼的目光,八爺也沒敢將話說得太死,只言姑且一試,倒不是八爺不樂意為之,而是實在難有把握可言。
「哈哈哈……,要的就是這話,奶奶個熊的,要賭就賭個大的,是死是活鳥朝上,怕個毬的!」
八爺這話一出,十爺當即便樂了,哈哈大笑了一通,就宛若已然將三爺父子盡皆扳倒了一般。
「八哥乃英主也,天命定當在我等一邊無疑!」
這都已是到了刺刀見紅的時候了,素來謹慎的九爺也不再有甚顧忌,毫不猶豫地便表明了支持的態度。
「多謝二位弟弟鼎力相助了,大事若得成,自當永共富貴,至死不渝!」
不說九、十兩位爺激動,八爺也一樣,挖心掏肺地便許下了重諾,當然了,漂亮的話語誰都會說,至於八爺心裡頭到底作何想法麼,那就只有他自己才清楚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