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山枝葉眾多,但是以上清門下為主,至於上清門下有多少支系傳承,就沒有人去一一統計了。龍虎山乃是張氏正一教嫡傳,天下為此一家,當真是如假包換。至於閣皂山的原始教,乃是承襲於道門靈寶道派始祖葛玄,後來的葛洪發揚光大,形成了道門有名的葛家道。
這個時代,葛家道還遠遠不如上清和正一,它所有名的倒是如今在南唐有所基業的神藥門,據說完全承襲了閣皂山道門要術。
南鋒翰對這些倒不是在意,因為嚴格說來,他們遷居海外極樂島的這一支,當初也還是上清門下。也不知道過了多少代,早已經被排斥了在正道之外了。
倒是佛家宗派眾多,自漢傳以來至前朝唐時,已經形成了八大宗派。有三論宗(法性宗)、法相宗(瑜伽宗)、天台宗、華嚴宗(賢首宗)、禪宗、淨土宗、律宗、真言宗(密宗),這就是中土常說的性、相、台、賢、禪、淨、律、密八大宗派。
佛法本是一味,修行者眾多,由於每個接受者的理解程度不一樣的原因,還有加上生存的時代不同,生活的環境差異的不同,自然對於佛法的看法也就因人而完全不同了。
後人有偈來慨括佛門宗派的區別密富禪貧方便淨,唯識耐煩嘉祥空。傳統華嚴修身律,義理組織天台宗。
佛門的分派立宗南鋒翰深有所知,卻是只有禪宗最後能夠興盛不衰。佛家雖然不礙外物,畢竟還是需要在人間傳法。倒只有南傳禪宗一門,在前朝唐末高僧輩出。
這居於韶州雲門的文偃大師,乃是當代不世出的得道高僧,據說生前曾經數求法門於天下,最後得道成為名揚域內的羅漢,最終在嶺南韶州布道。
因為被南漢朝廷高祖皇帝劉岩尊為了匡真羅漢,文偃大師和他師傅知聖羅漢如敏大師合稱禪門雙聖。也成為自唐末以來,佛門最負盛名的大宗師之一。
這個文偃大師最初參訪睦州道蹤大師,被人尊為陳尊宿的道蹤大師出身名門,師從南嶽馬祖道一座下黃陂希運大師,是南傳禪宗的真正衣缽所在。
道蹤大師在禪門歷史上乃是得道高僧,佛家多有佛偈傳世。文偃大師在他手下開悟證道,被他引申為佛門奇才。自後又推薦他去拜見雪峰義存大師,這又是一個佛門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一位大德。
文偃大師在道蹤大師手下證道,卻是在雪峰義存大師手下得道,此後成立了雲門宗,所布也是雪峰思想,倒是在佛教史上值得人深思。因為他後來更先後參道于越州的干峰大師,靈樹如敏大師。
這個如敏大師也是唐末五代一位難得的大德,更是南傳禪宗的另一位法脈。他師承百丈懷海的弟子長慶大安大師,他曾經在嶺南行化四十多年,在佛門以道行孤峻著稱,是嶺南當地士儒大夫最敬重的長者,嶺南南漢朝廷尊為知聖羅漢。
隨歸在如敏大師座下,沒有多久大師圓寂,文偃大師自然承襲了衣缽。南漢高祖皇帝劉岩聽其大名,仰慕大師道行請大師說法,文偃大師自此大宏法教於嶺南。
禪宗歷來清貧,修行者大多數茅草為頂,石洞棲身修佛。高祖皇帝卻做了一件大事,以皇家的名義給文偃大師修建了禪門最具規模,最為豪華的禪院。還親自御賜匾額「光泰禪院」,自此天下佛門學侶望風而至。
文偃大師在韶州創立了雲門宗,恢弘了禪門雪峰禪法,得到天下佛門的推崇。因為他的弘法,不但大大修繕恢復了禪宗祖庭南華寺,還使得中原之地對嶺南刮目相看,自此對嶺南化外之地的觀念有所改變。
他精擅傳法,於南漢乾和七年坐化,以金身遂塔於光泰禪院。此時嶺南朝廷已經是中宗劉晟手裡,皇帝恍如高祖皇帝一般,格外推崇大師法脈佛理。朝廷賜其塔院為「瑞雲」,寶塔為「寶光」。
時大師座下弟子有上萬之眾,其中門人有機緣語錄傳世者,據說也達七十七人之多,在前後世佛門都可以引申為傳奇。在佛門巨著《景德錄》中,收有大師門人傳紀也有六十一人,故而此時天下間佛門,可以說對大師的尊崇達到了至高。
故而此時天下尚有語云雲門天子,臨濟將軍。
佛家弟子出自雲門座下,這塊招牌不小,如果再是有機緣語錄者,更是被各家山門推為尊者。修行者自然尊崇先悟者,對於達者為師這句話,可以說發揮的淋漓盡致。
南鋒翰歸隱之時,文偃大師尚名聲初響,南鋒翰沒有什麼太大的印象。心裡雖然有所感知,也沒有太在意。後來他雖然歸隱海外,那也是出於無奈,被同屬一脈的道門所驅。
但是,這南鋒翰豈是那種甘於寂寞之人,自然也會想盡千方百計的打探中原的消息,以備自己風雲再起之時。自然陸陸續續聽到各類人物風起中原,道家佛門各有千秋。自後便也聽到不少佛門高僧大德之名,其中佛門自然以這個文偃大師為最了。
本來以他的心思,只待自己再入中原,一定要拜訪這位名揚中原的大德高僧。可惜待得他再出江湖,被張文表請來楚地坐鎮,可是大師已然坐化,心中自然常自引以為嘆。
不過驟然間聽到這個和尚的身份,居然是文偃大師的弟子,心中便有了幾分的詫異。看到他渾身散發出謎一般的感覺,看去整個人朦朦朧朧的不真實,心中對大師的認可便更是多了幾分。
「原來是馬祖南嶽一系座下高僧,據聞匡真羅漢道行精深,弟子遍布中原各處。某家雖是第一次相逢大師,卻早對大師敬仰久矣。據聞大師曾侍奉羅漢近二十載,今日一見果然不虛,尊者果然也是個得道之人哩!」秦莊面色不改,目光卻仍看著面前的金四十八節,看它雖然不停的吞吐,卻也沒有什麼變化,不由也靜靜的昂首啟唇問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