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鈞天!
地上一天,這裡百日!
「就是這樣,朕當初為了探尋其他世界,準備了九份建木的樹枝,煉製之後投向了虛空,其中有一份來到了東漢末年被張角獲得。」
「儘管帝國這裡只過去了幾個月,可是那一方世界卻已經過去了至少數十年,張角獲取了上面的秦法,也認可了秦法,認可了帝國的理念。」
「如今張角被圍在廣宗城之內,便向朕求援,投靠了帝國,局勢就是如此,接下來諸位有何想法建議均可言之。」
眾人直接就沉默了,嬴政剛才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那一方世界的品級和如今的大秦不相上下,那一方世界內部也是存在福地的,也存在真人級高手,所能容納的上限則是至人級別的存在。
雖然如今整個世界表面上看起來都只有一個真人級高手存在,但那不過是漢室蒼天逼迫罷了,一旦蒼天讓步,不在阻攔天下高手突破,真人級別的存在會不會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嘩啦啦啦的冒出來?
面對一個這樣的世界,無論如何謹慎都不為過!
沉默了片刻,尉繚子最先開口:「這一方大漢固然值得重視,但我們大秦顯然更加強大。」
奠定了基調之後,他接著道:「大漢之中,世家和劉氏皇族有矛盾,世家和底下的豪強有矛盾,而無論是世家還是豪強,眼裡都沒有百姓。」
「而我們大秦,在陛下的領導下,上下一心,真正的團結在了一起,內鬥不能說沒有,但整體而言少之又少,可謂是一片和諧。光是這一點,我們就占據了人和的優勢。」
「此外,我們擁有跨越世界征服其他世界的本領,那一方大漢可沒有這種本事,這一點便註定了我們將立於不敗之地,即使失利也只是暫時的,最終的勝利者一定是我們。」
「最後,老夫給大家盤點一下我大秦目前為止的家底,其實大秦的家底遠超諸位想像,我們有……」
尉繚子之後,王翦也盤點了軍方的家底,將戰兵數目公之於眾!
伴隨著世界復甦,戰兵的標準當然在此提高,甚至連民兵的標準都提高了。唯有練出了內氣的,才能成為戰兵,唯有即將練出內氣的才能成為民兵。
「這麼說大漢的世界規則和我們這裡很不一樣,那裡是天地精氣,而不是天地靈氣?」白起忽然問道。
當知曉這個世界是大漢之時,他就動了心思,這一次我要去!大漢這是一個值得尊重,也值得自己出手的對手!閒了這麼多年,在不打仗恐怕就會忘記該如何打仗了!
平日裡總是沉默的白起一開口,即使是嬴政也很是重視:「那裡以天地精氣為主,這精氣滋養肉身,卻對靈魂毫無作用……」
天地精氣很是極端,但也算是大漢特色。
「也就是說,天地精氣更適合肉身,更適合天才,更適合天賦異稟之輩。我說說我對於精氣、靈氣的理解,如果有不對的地方,還望陛下糾正。」
「在靈氣體系之下,功力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即使是無上大宗師,在體內沒有絲毫真氣的條件下,也未必能打得過一個先天高手。」
「而在大漢,只要你天賦異稟,甚至可以在一場戰爭之中,便不斷突破,甚至是成為威懾天下的無雙上將!」
所謂的無雙上將,又被稱之為神將,是當年項羽的境界,堪比大秦的真人之境。
大漢天地之間充滿了大量的精氣,人們鍛煉肉身之時便會不自覺的吸收這些天地精氣,久而久之便有了黃帝內經十二神行,也就是一鼠二牛三虎四兔五龍六蛇……
人們通過黃帝內經之上的導引術,可以更快的修煉到肉身極限!由於他們一開始就可以吸收天地精氣,所以他們的肉身極限要遠遠強於大秦。
大秦世界復甦之前,普通人的極限不過是兩到三倍的平均素質。復甦之後,也才進步到三到四倍平均素質。唯有成就先天,才可以吸收天地靈氣。
然而在大漢,所有人都可以通過導引術提前吸收天地精氣,極個別天賦異稟之輩,甚至可以在沒有導引術的情況下,直接吸收天地精氣!
而當他們達到極限之時,便是練就罡氣之時!
「所謂的罡氣其實就是天地精氣結合個人肉身力量而出現的產物,這種罡氣可柔可剛,柔軟之時和棉花流水相仿,堅硬之時卻可以抵擋刀劍、弓弩甚至是床弩。」
說到這裡,嬴政便拿出了一份資料,上面記錄著十二種導引術還有相關罡氣的資料。
「每一位練就了罡氣的將軍,在罡氣耗盡之前都是金剛不壞水火不傷的存在,在戰鬥方面罡氣確實比真氣領先很多。不過也有缺點,那就是壽命!即使是所謂的無雙上將,戰力堪比上古真人,壽命也沒有絲毫增長!」
仔細研究了一下手裡的資料,東君便搖了搖頭:「這十二種基礎導引術,真的很基礎,和瑜伽、冥想、打坐差不多,想要藉此引動天地靈氣那是想都不要想,這應當就是世界的差異了!」
不同的世界,法則不同,物理常數可能也不一樣,這都是很常見的!
只不過往昔之時,大秦征服的主要是東方靈氣世界,那些世界之中無論是大隋還是陸小鳳所在的大明,都是天地靈氣。
而眼前的這座三國,世界之內的靈氣少得可憐,主要存在形式是天地精氣,是專門滋養肉身的精氣!
「這種罡氣體系,同等級別下,如果在大漢,那麼肯定是修煉罡氣者實力更強,如果是大秦,就看誰準備的更充分了。此次前往大漢的,建議以人仙武道為主。」
「附議!」
「可!」
「善!」
點頭!
「這一次就讓老夫走一趟,去會一會漢末群雄!去瞧一瞧所謂的罡氣,究竟是如何戰鬥的!」
「那就拜託武安君了,此次朕也會前往那一方世界,一方面是牽制蒼天,否則大秦將士很難進入其中!另一方面,就是政治上的考量了。」
或許是蒼天的緣故,或許是世界的緣故,大漢極度排外,一切其他世界之人,都會遭到最猛烈的排斥!
一旦世界之外的人進入,喝涼水嗆死是真的會發生!
大好將士沒有死在征戰的路上,反而死在了世界排斥之上,這豈不是大大的笑話?他們的努力成了笑話,帝國的征戰也成了笑話!
「政治?」
重複了一遍這兩個字,白起便想起了當年長平之戰的往事。
當時戰爭已經持續了三年,整整三年!
雖然大秦自從商君以來,便堅定了耕戰制度,將種田和打仗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但是當時的大秦並沒有遍及每一個村的農官,也沒有如今這樣先進的種田技術,甚至連水利工程都比不上如今。
三年戰爭之後,即使是大秦也沒有任何一粒多餘的糧食!
趙國戰敗之後,四十五萬俘虜能怎麼辦?
直接放回去?那這一戰不是白打了?
過上一段時間,趙國實力就會再次恢復!
到了那個時候大秦怎麼辦?
難道繼續如同這次一樣,再次動用傾國之力打上一場國戰?
萬一敗了呢?
即使勝利,萬一又要打上三年甚至是五年呢?
放是不能放的!
那麼直接充當俘虜,讓他們幹活養活自己?
糧食從哪兒來?
大秦養不活他們!
至少那個時候的大秦,養不活他們!
那該怎麼辦?
殺!
坑殺之!
要麼這個命令由當時的秦王下達,要麼由白起自己這麼幹。
後來白起想了想就主動下令,坑殺了這四十五萬俘虜。這麼一來將責任都扛在自己肩上,避免了秦王親自下令。
可結果呢?他還是成了秦王的眼中釘肉中刺,功高震主,最終不得不假死脫身。
李斯笑呵呵的解釋了起來:「考慮到黃巾軍的特殊性,張角這位太平道主,乃是其他世界之中第一個主動投靠帝國的諸侯。所以如何處理太平道就很關鍵,不僅僅要考慮到目前的局勢,還要考慮到未來。」
這就和肖遙一樣,他是第一個向嬴政坦誠身份,說自己是穿越者的傢伙,所以嬴政處理他的時候,就必須考慮日後其他的穿越者們會怎麼看待這件事?
如今的張角,也是如此!
單純的處理太平道手段太多了,以尉繚子他們心黑手辣的地步,甚至可以讓張角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被坑死,可是能這麼幹嗎?
上去就奪權?
人家跨世界投靠大秦,你一上去就剝奪了他的權力,把他當成了閒人?你大秦就是這麼對待忠臣的?日後其他世界的諸侯,還敢投靠大秦嗎?
可是如果此刻不奪權,那什麼時候奪權呢?難道要仍舊讓他當大賢良師,最高領袖,那到了最後三國世界到底是大秦分部,還是他張角的太平世界?
而如果嬴政親自過去主持大局呢?
一切就都不一樣了,人們只會說這是嬴政重視大漢,而不會說嬴政過去就是為了奪權的。
只要嬴政過去,他就是天然的最高領袖!張角也得服從於他,只能充當丞相的角色,好好的當一個大管家。
「除此以外,由於大漢的特殊性,極度排外,所以第一批的人員必須足夠精簡,甚至連來自大秦的物品都要儘量少帶。」
人太多了,黃巾軍的氣運就遮掩不住他們的身份了。一旦暴露了異界來客的身份,後面就麻煩了。
只有黃巾軍更進一步,或者形勢好轉,才能傳送第二批!或者直接從大秦運輸鎧甲、糧食以及各種物資。
甚至如果黃天壯大到一定程度之後,嬴政甚至可以直接操控黃天,改變世界法則,從極度排外變成歡迎大秦到來。
會議結束之後,白起就找上了韓非子:「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今老夫既不知曉黃巾軍的戰力,也不知曉漢軍的戰力,甚至連他們內部的詳細信息都不清楚。如果就這樣直接過去,即使是老夫也會感到頭疼的。」
「還請先生仔細的給我講一遍,包括黃巾起義的原因、大環境,大漢的政治背景,士族和劉家皇帝之間的關係……」
韓非子捋了捋鬍子便笑了起來:「哈哈,即使此刻武安君你沒有來找我,我也會去找先生說明這些的。」
「大漢這個國家是秦二世而亡之後建立的,和後世的宋、明完全不同,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天子的神聖性還在!」
「五代之後,天子者兵強馬壯者為之,從那個時候起天子的最後一絲神聖性也沒有了,人們都清楚天子之所以強大,之所以可以坐天下,不是因為他真的是上天的兒子,也不是因為他力大無窮天賦異稟,更不是註定的,不過是他實力最強,兵力最強!」
「可是大漢的時候,並不是這樣!那個時候人們真的認為天子之所以可以做天下,就是因為他是上天的子嗣,他不會出錯,他永遠正確。」
「然而這種天子的神聖性被武帝劉徹破壞的乾乾淨淨,一封罪己詔讓世人們忽然發現了一個新世界,原來天子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神聖,那麼強大。」
「從那以後士人們就開始得寸進尺,一步步的試探針對皇帝,在西漢末年之時,甚至引發了遍及全國的大討論。」
「儒家的讀書人認為,只有聖人才能成為天子。而當今天子德行不足,需要禪讓,然後漢天子便禪讓給了當時天下公認的聖人王莽!」
「這就是王莽篡漢,直接將天子的神聖性再一次削弱!再加上光武帝本身就是世家扶持起來的,故此到了東漢之時,士族對於天子已經不怎麼敬畏了,不再害怕天子,雙方就繼續展開爭鬥!」
「世家和皇帝的爭鬥,是東漢二百年間的主線。當然這是隱藏在暗中的,明面上是外戚大將軍和宦官鬥爭,皇帝老子是被蒙蔽的。只不過到了漢末之時,世家連最後一點面子都不給皇帝留了,桓靈二帝,從諡號之上就可以看出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