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前世今生
人類發展到今天,科學似乎被抬上「老大」的地位.其實科學與宇宙相比,前者是後者的「末代悔生子」.宇宙早於科學不知道多少億年已經存在,西方現代的實證科學充其量才四百年歷史,其鼻祖是義大利人伽利略和波蘭人哥白尼等,作為天文學家,他們發現了與教皇宣稱的不同的世界.地球非世界的中心,地球環繞太陽轉.現代科學講實證,可重複.現代科學實際是人類「複印」的部份宇宙.
為什麼人類能以一葉障目部分窺探到宇宙之真面目?因為人類是宇宙之子且是與世間萬物有所不同的「末代悔生子」.人類之心與宇宙相通,法國偉大作家雨果用文學的語言描述人類的心比海洋,星空還要博大,還是回到中央王國的一句老話:天人合一.幾千年前,道家的先哲說過人體像一個「小宇宙」,還將人體的五臟比作太陽系的金木水火土諸星,並以它們的屬性來看病,這就是中醫.伽利略天文望遠鏡可以觀察到成百上千光年之遠的星體,但現代科學儀器觀察不到人體的經絡,經絡又確實存在,能治未病.
佛家有一說法,萬物有靈.搞科學的人似乎不太相信,也不喜歡這個詞.但是照樣流傳至今,不依現代科學為依歸.可見語言是有能量的.
靈是什麼?靈就是意識,通俗說就是靈魂,就是萬物在自然中的地位,依據.森林的定位是植物,木頭的定位是材料,依次類推,各得其所.萬物結在一起是緣分,形成物質世界,也是精神世界,其業子是人類.由此層層剝蔥式的推導,令科學抓耳撓腮的宇宙之神秘終於昭然若揭.
據科學家觀測,無邊無際的宇宙還在向四周護張,大餅越攤越大,就人類目前所知的銀河系,其邊界還不知道在幾百上千光年的距離之外的什麼地方.
&大爆炸,打個比方如人的十月懷胎)後出現了星系,如銀河系,小的有太陽系.天上發光的是恆星,恆星並非恆如泰山,巍然不動.作為恆星的太陽及整個太陽系以每秒220千米的速度繞著銀河系運轉.恆星是生命之源,提供取之不盡的能量,能量以光的形式傳到地球,演化成萬物.這就是佛家所說的無中生有.
恆星和人一樣,也是有生命周期的,它們經歷著出生,生長,衰老,死亡.太陽是恆星的「壯漢」時期,其生命力最為旺盛,大約可持續100億年,直至氫核燃料耗盡.這個階段非常漫長,以百億年計.與人的生命周期相比,人的百年光陰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在整個人類生命周期中,不會遇上太陽熄滅這檔子事,這抑或就是宇宙大帝設計的一個高招吧.
恆星與行星,這是宇宙創世之初下好的一盤棋,用現代科學語言說,在宇宙big&大爆炸)前,「十月懷胎的恆星出世的模式已經坐定,必定是「多子多孫」.這意味著宇宙的生命多樣性模式.
人的出現對宇宙是偶然也是必然,就是說,人類必然會現世,但有許多條件.現世的一切都是為人類面世做鋪墊,但人類也是宿命的.比如隨著人類科技的長足前進,埋藏在人類深處的野心也日益顯露,人與宇宙的關係令宇宙大帝和人類自身處於一種深深的憂慮之中.比如美國人吧,為什麼如此迷戀太空?誠然,這與他們的信仰的基督教文化有關.普通美國人相信人是上帝之逆子,有朝一日會走上自我毀滅的不歸路.因此他們耗費巨資研究「太空諾亞方舟」,準備有朝一日地球毀滅時,他們憑藉強勁的科技實力,乘太空諾亞方舟逃離地球.他們自認為是地球人類中的精英,有理由有能力得人類之先,在別的星球重操舊業.因此,預言人與宇宙的危機,如:地球被掏空了,人類往哪裡去?人類對物質的**如不自我控制或受到外界制約,將與宇宙的「大秩序」構成矛盾,何去何從?這已不是空穴來風.
&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是孔子在「尚書」的話.人心指私念,道心指公德.人的私念重,社會公德式微,是件很危險的事.私心與公心這兩樣東西不能偏頗,要保持不偏不倚的狀態,社會才能平穩前行.
此也可引申為精神與物質的關係,精神與物質不能偏頗,過份強調精神和過份強調物質都不可取.這類教育失策的例子不勝枚舉.應當保持「執乎其中」的態度,這樣才能談得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否則,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大而言之人類社會,都會因「身心」失調,而陷入無窮盡的紛亂中,自食其果.
一個生命死亡,意味著一個新生命誕生,生生不息,循環往復,由此演繹出一部部迴腸盪氣的歷史畫卷。
英子,一位太空「城管」,宇宙的「黑貓警長」,用現在的話:一位美眉,怎麼與中央之國鉚牢了?此事說來話長.
&世紀中葉,地球人類進入登月時期,英子使了個分身術,像西遊記中的孫悟空,用身上的一根豪毛「變」了許多小悟空那樣,她瀟灑地來到人間走一回.
此行意欲何為?原來太空人也有自已的**.每次在執行太空巡航任務時,她總有與那蔚藍色星球割不斷理還亂的情愫在作祟.在她潛意識中,似乎有一個影子一直揮之不去,有個如影隨形的孤男跟著她穿越歷史的長河,欲罷不能.可以說是從公元前的諸子百家時期,一直追隨至今,陰魂不散.
再往前說,就是英子與這個中央之國的緣份了.
大約四五千年前吧,在這個所謂的中央王國漸成氣候的時刻,不知是宇宙大帝安排的一局棋呢,還是歷史的偶然性,此時一氣出了幾位最偉大的政治家,如:堯,舜,愚,及之後的周文王,周武王.自那以後的二三千年中,中央之國再也沒有出現過像他們那樣空前絕後的政治偉人,所以稱他們為聖人也不為過.
堯,舜,愚,及之後的周文王,周武王們最主要的功績就是仁政.如古時周朝創始者公劉,據說也很喜歡錢財,但沒有鑽在銅錢眼裡翻跟斗翻不出來的熊樣,據詩經記載他日:「乃積乃倉,乃裹候糧,於橐於囊,思戢用光.」意思是將收來的糧食裝進內外穀倉,做成麵餅當乾糧,放進小袋和大囊,民眾心裡有安康.至於堯,舜,愚的故事在民間已廣為流傳.說到底,身為一個國君,對人民要有擔當,否則要國君何用?
何謂仁政?仁字拆解就是二個人字.由於是二人,產生了人與人的關係.政在古代就是正,正經事.仁政就是**人民的正經事.不像現在正經事沒人管,卻在做泡女人,打耳光這類不上檯面的事.堯,舜,愚,及之後的周文王,周武王們之所以成為中央王國的人文始祖,現在看來像是宇宙大帝下的一步大棋,意義深遠.宇宙大帝想讓人民知道,已成雛型的中央王國的政治模式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堯,舜,愚,及之後的周文王,周武王們偉大的政治道德和人格魅力要比歷史為他們著墨的偉大得多,人民蒙受其恩,產生了強大的感召力.他們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君臣父子友」的人倫網絡構架和以「仁義禮恥」為核心內容的價值觀.光是周朝立國就有四五百年之久,所以稱他們在中國歷史上有千秋功業並不為過.從此中國走上與世界其他地方的文明共存共榮,「和而不同」的特色之路.
但是宇宙大帝派到人間來的「示範大臣」的豐功偉績也僅此而已,隨著這批聖人退出歷史,他們所起的階段性作用宣告結束,隨之而來的春秋戰國上演了一幕幕兒軾父,父殺子,臣篡權,君殺臣的奪權大戰,這就是人性之複雜的證明.所以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最要緊的不是沾沾自喜科技的驕人業績,或擁有多少人文經典和卷藏,最重要的是要將權力關進籠子裡去,不讓權力去危害人民.
這是中央王國的危機,也是全體人類的危機.
英子,此刻走進來趟這起混水,當然是有使命的,不過沒有像前面提到那幾位「大牌」震耳發饋.
命運安排她當了一名小國的王后,取名英後,她的郎君是一個小諸候國的皇帝,人稱吳帝.英後吳帝下凡以身相挺的是什麼?他們帶來宇宙大帝的何樣密旨?
各位看官,下面再細細道來.
一天,風和日麗.朝事理畢,英後與吳帝在皇家後花園散步,但見園內各種花草爭芳鬥豔,生機盎然.他們信步來到一湖邊,但見湖上大片水域由荷花覆蓋,一朵朵荷花出落得像出水芙蓉;有的一襲白衣,亭亭玉立,儼然像一個妖滴滴的美女;有的荷葉飽滿地伸展開來,似乎在展示她的豐乳肥臀.英後吳帝又來到一處草地,只見地面芳草齊齊,小飛蟲在花草叢中穿梭,草地上一群孩子在玩耍,有的孩子在追逐空中的蝴蝶,一付天真可愛的樣子.
&里哪裡有那麼多的孩子呀!」皇上不解地問夫人.&皇上日理萬機,忘記性大也,那些都是平民百姓的孩子到皇上的花園來玩啦!」
&來如此.」吳帝聽了龍顏大悅,道,「這使朕想起了周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民還嫌小的故事」.皇上今日興致勃勃,一掃平日憂心仲仲的樣子,他居然還還想起了歷史故事,他一邊走一邊對英後吟詩指點.
英後扶皇帝過了一條小石橋,來到一條曲徑通幽的長廊,長廊盡頭有一亭台樓閣,英後扶著吳帝沿著亭子的樓梯拾級而上,登上了亭子的二層.
他們在亭子裡的腰鼓形木凳坐定,抬頭望亭子外面的天空,晴空如洗,一望無際;藍天下蒼松翠柏一片蔥綠.不時,燕子從天空中掠過,排成好看的人字形:地面上遊人如織,老嫗和老叟顫巍巍地結伴而行,享受生命的樂趣和尊嚴.吳帝看到此情此景一片太平盛世,心裡不由想道:與民同樂,不是天堂,勝似天堂噢,呵呵.吳帝興致極好,一掃平日上朝時愁眉不展的樣子,開始與愛妻嘮嘮歷史上周文王的愛民故事.吳帝對英後說:
齊宣王問孟子:周文王的花園有七十里地那麼大?孟子答:史書上這樣記載.
齊宣王又問:當正如此?孟子答:老百姓還嫌皇上的花園小了呢?
齊宣王抓耳撓腮,又問孟子:什麼意思?是老百姓在拍皇上的馬屁?天高皇帝遠.除了皇親國戚,平頭百姓能指望我什麼呢,犯不著麼.老百姓種田照章納稅,這是橋歸橋,路歸路的事,就是我想減稅還有大臣們不同意呢.說我不如周文王,朕的花園才四十里地,與周文王比還差一大截,百姓和大臣們已議論紛紛,本王還不繞這一壺吶!
孟子答:大王此話差也.齊王說:差在何處?請先生指點.
孟子說:周文王的花園是人民公園,不是私家園林.山民,過客,佃農,商販,以至紳士淑女,老人小孩都可在公園捕魚捉鳥,狩臘,割草打柴,盡享自然地利山河之便.文王及皇室人員與老百姓同享湖光水色自然之美,是他的最大心愿.
&來周文王用這一手來籠絡人心,高,實在高,呵呵……」齊宣王若有所思.孟子見齊宣王心裡固有的城堡有所鬆動,但對天賦皇權仍有迷信思想,接著用自已的例子來開導眼前的這位真龍天主,他說:
我是一名學人,四處遊學,所言所行以先哲的人生為範本,踐行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學有餘力就去做官,做官不成就去遊學.做官是為了實現知識分子報國理想,不是為了魚肉人民.初到齊國時我打聽這裡有什麼禁區,以便入鄉隨俗,不要做出有辱讀書人顏面的蠢事.有人告知在貴國的邊境處有一方圓四十里的園林,裡面有珍禽異獸,參天古木.要是有人一不小心進入園林或瀏覽景色,或打臘自娛,這下麻煩可大了,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噢.
齊宣王聽到此臉上多雲轉陰,不太自在地扭動了一下屁股,這是表示牴觸情緒的一種肢體語言.從心理學說,是人在不高興時的一種條件反射.孟子並不因為齊宣王的情緒不佳而放棄說客的職責,去拍馬屁,說那些假大空的話.
&不同,不相為謀」,最不好的結局無非是抬腿走路,但決不放棄以天下為已任的信仰.孟子說:你在自已的國家設下一個方圓四十里的陷井,老百姓怎麼不認為您皇上私家園林太大了呢?
吳帝說得津津有味,仿佛自已是當時的孟夫子,而把坐在對面的夫人英後當作齊宣王.他擦了下汗津津的鼻子還想往下說,此刻內侍大臣屁顛顛地找到了皇上兩口子.「報----,啟稟皇上」
&事驚慌?」皇上摔了下水袖回過身來找哪個倒霉蛋壞了我的雅興,看是內侍大臣正拾級而上,就轉回身去,對英後說,「今天中華先祖的愛民故事暫告一段落,欲知更多內容,請聽下回分解.」英後對皇上的幽默感報以嬌嗔一笑,道:「皇上正事要緊,還是先處置您的公事吧.」
內侍大臣相當於現在領導的機要秘書,皇上的機要秘書具備與皇上熱線聯繫的資格,有必要的話還能隨時晉見皇上.正當內侍大臣滿世界找皇上的時候,有人告訴他皇上去了後花園.他拿著鄰國趙國國王派專史送來的急件,心想要儘快見到「老佛爺」,把這檔子事當面呈上了結,免得將來被朝中多舌之人以貽誤軍機之名在背後說三道四.
&是內侍我怕誰?」內侍在園內曲徑通幽,假山奇石,湖光山水,林中小徑到處找皇上,遇上遊園人就上去詢問:「有沒有見到當今皇上和皇后?」.內侍正張口結舌之際,突然間又將舌頭縮了回去,職業的第六感告訴他此問不妥,有礙皇上和皇后的安全.於是他乾脆放棄了包打聽的做法,儘可能地多走些地方,即使是冤枉路也在所不惜.誰叫俺投奔一個愛民如子的皇帝呢?俺沒有關係,沒有背景,是憑本事海選上來的.俺皇上上朝時經常對眾大臣說:「孟子日,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將使卑逾尊,疏於戚,可不慎與?左右皆日賢,未可也.國人皆日賢,然後察之,見賢焉,然後用之.」意思是說,孟夫子講過,國家君主選拔賢能的人,如果不得已將使地位卑下的人超過尊貴的人,關係疏遠的人超過親近的人,這種事是好事,但要慎重.你身旁的人都說此人賢德,還不能肯定,要全國人民認可才算數.
&跟了這樣的君主侍一路小跑終於來到亭台樓閣,發現目標.
&稟皇上,趙國皇帝有急書一封,特命信使送達.」內侍將文件遞上.
&已瞭然於胸,內侍你退下吧,朕閱後會上朝與眾大臣議事.」吳帝早知道鄰國趙國皇帝會來這一手鴻門宴.
原來鄰國趙國自視強大,國土方圓千里,騎乘萬餘,一心想當中原帝國的第一皇帝,將周圍的弱國,小國,窮國統統歸併到他的麾下,實現他大一統的中央王國之夢.但是他實現王者之夢靠的不是中華始祖堯,舜,愚,及之後的周文王,周武王們的王道:天下仁政,普世同樂.如是,天下和民眾怎麼不會跟著他們走呢?所以史上稱他們幾位是「中華先聖」,就是這個道理.這個稱號不是領導人就能得的.因為一般凡人做不到,所以才會有授命於天的猜測,他們在中央王國形成之初,宇宙大帝就派他們下凡了,給人間未來的皇帝們做個規矩.荒謬嗎?從某種意義上還是靠譜的,天人合一麼.
聖人們離開人世,凡人真相畢露.戰國時代大打出手,搞「搶杆子裡出政權」.搶杆里出政權這一命題本身並無大礙,問題是取得政權後如何保持政權的合法性,即保持行政作為的人民性,得到全體人民的真心擁護愛戴,是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回過頭來說吳帝.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吳帝遇上這樣一個膀大腰園,野心勃勃的鄰國這就是他一直愁眉不展的原因,他的心病原於此矣.
吳帝回宮後稍事休息就與皇后商談此事.他如此這般地與皇后說了有這麼回事,皇后道:
&下,雖是小國之君,但愛民之心與蒼天一樣遼闊,容得下天地萬物和人民,此乃奴家最為放心也是最愛陛下的品質.」接著皇后道出了令吳帝最為擔憂的事,「奴家雖為當今趙王之妹,同胞至親,但既已嫁到吳國,成為吳國母后,心儀天下是我的職責所至.我當堅守婦道,站在陛下身後全力支撐陛下的信念.為了吳國民眾,他們是所有官員的衣食父母,為了他們的尊嚴,我願意躺在地上讓趙國的兵馬從我身上而過.」
吳帝緊握著夫人的手,跪在地上向這位偉大的女性致深深的敬意.
欲知後事,且聽下回分解.(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