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安家的車追上余縣令家的車,後面又跟著本城老鄉紳馮家,開香鋪的孫家,以及安家的鄰居錢家。筆神閣 www.bishenge。com本文由。。首發道兒有野梅,開得正三分好,七分濃。下面一長串子車走過去,迤邐綿綿。
觀音院在城外三十里,是方圓數州縣內最聞名的尼姑庵。庵內供的是大慈大悲觀世音,庵主智通為人正直,立身謹慎,不是那說一套做一套的人,是個真正有圓通的修行者,不但各家的女眷往這裡來,就是一些不信佛的男人說到本城外的觀音院,也欣欣然有得色,認為是本地的一個榮耀。
余縣令不信佛,但不禁止夫人來拜觀音院。
智通庵主今年才得四十歲,長年吃素濡佛的原因,面龐細嫩有如少女,精氣神也完足。她曾是官家的小姐,家遭大難流落吃苦。後來雖平反,智通卻看透世事,不願嫁人,在觀音院落髮,正式成為修行的人。
她的族兄族弟一大堆,為官者不少,對觀音院頗為庇護。因名聲清正,本省有一個官員的小姐自幼多病,父母自願送到院中修養,等待嫁時再接回。跟小姐來的,家人僕婦數十。她的父親是武將,又找了一個理由,藉故在附近派駐兵馬,這附近的安全,就成了全省第一。
見觀音院大門將至,陪老太太坐車的方姨媽心想,四姑娘看似面上混沌,其實卻是慧智在內,她選中觀音院,是最聰明的。
觀音院門上,接近人山人海。庵主智通帶著一干尼姑正在相候,見眾多車轎過來,智通法師含笑步下青石台階,台階上雪掃得點滴全無。
&夫人好?老太太臉面兒看著,比上一回見更好些……」智通法師先問侯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本地的父母官余縣令夫人喬氏。出家人雖在方外,也須圓通之志。本城父母若是怠慢,那也犯呆。
另一個,就是安老太太鍾氏。智通法師的族人在京中的多,與南安侯府常有來往,算是世家熟人。
喬夫人打開轎簾,安老太太也在車中含笑欠身,方姨媽自是不敢還坐著,忙陪笑:「大師你好。」智通法師笑容平和,帶著人一家一家的問候過去,殷勤十足。這也是各家女眷們,都喜歡她的一個原因。
再者,人家真的是有悟道之境,不是一般的喧囂之人。
雪地里,各家女眷們下車下轎,丫頭家人圍得密不透風,生怕讓人看到。頭一個,安家的掌珠是揚眉吐氣,從來不會低下臉兒的人。
她高昂著頭,笑容是十二分的張揚,隔空對幾家認識的略一點頭,就算打過招呼,再就指使家人:「看著些!送祖母進去,再把妹妹們好生護送。我這裡可以怠慢,不可以怠慢祖母和妹妹們。」
和她們家是鄰居的錢家,兩三個淘氣的姑娘們還沒下車,隔著車帘子悄笑:「安家的掌珠一年一年大了,怎麼還是小時候飛揚跋扈的模樣!」
余縣令夫人加意地打量一下兒子的眼光,見余伯南眼睛在掌珠面上一轉,又移開來。余縣令夫人的疑惑,還是沒有找到答案。
她的寶貝兒子,本城學裡稱為第一的少年才子,相中的到底是安家的第幾?
要是大姑娘掌珠……
好是好了,可她那氣勢,還沒出門就壓倒眾人一頭,你總不是公侯伯爵府里出來的,論起安家的背景,不過就是一般的官員。
掌珠見余夫人眼光探尋,會錯意地頷首,笑吟吟:「夫人請先行,我已交待家人們,必不會衝撞夫人的。」
余夫人精明的眸子一閃,把不悅壓在心底,沒有回話,就點點頭,帶著家人進去。進大門後,一邊和陪同的姑子寒暄,一邊把心底的不悅翻上來。
這位安大姑娘說話行事!
從來喜歡壓著人!
年青的姑娘,這算是什麼好習性!
咀嚼她的話意,可以氣死人。好歹,余家是管這裡的官員,什麼叫她交待過家人,就不會衝撞!
難道你不交待,你們家的人全是野的,喜歡衝撞人!
余夫人皺眉,這樣的兒媳婦自己可要不起。
她在庵內腹誹,掌珠在外面腹誹。余夫人是出了名的精明,她生一個肯讀書的好兒子,鼻子從此出氣都往天上。從余伯南三歲,余夫人就年年見媒婆,把本城的姑娘們一家一家念叨來,再念叨去。張家的臉兒不白,王家的腳兒不秀。讓掌珠大為瞧小上。
你不想為兒子挑本城的人,就不要出來這些話!
想為兒子在本城挑人,更不能出來這些話!
掌珠更把臉揚得高高的,反正掌珠姑娘呀,可看不上你那才子兒子,也看不上你們余家,要不是舅祖父南安侯,余縣令這等平庸之才,怎麼能穩穩在本城這雖小,卻富庶之鄉,一呆就是好些年。
腹誹人者,自有人腹誹者。此時掌珠和余縣令夫人,正符合這兩句話。
余夫人進去,余伯南還沒有進去。余縣令沒有來,余伯南為母親操持一切。先看著家人們把東西卸下,見母親走遠,爭取到的這點時間,正好往安家來獻殷勤,找機會見上寶珠一面。
可憐余公子一年到頭,見寶珠的機會,不過就是年節,再就是觀音院。就這還有見不到的時候,一年見寶珠的次數就一個巴掌數得過來。
每一次,對他都是一次相思纏綿。
為掩飾,余伯南還是先從掌珠開始。「大妹妹近來可好。」掌珠笑容不改,眸子裡卻有一絲不屑,你母親傲氣沖天,把全城的姑娘都挑得體無完膚,不就是有你這麼個東西!
&你也好。」掌珠有時候,還不願意和余伯南多說,見到他心情不佳時,就回過話,頭扭一邊。
余伯南正中下懷,轉而去尋三姑娘。三姑娘玉珠才下車,見他過來很是開心。愛書的玉珠,對才子余伯南從來有好感。笑道:「前幾天好大雪,可曾作詩。我見梅香可嚼,胡亂作了幾首,既見你,給我指正指正。」
說著,就背起詩來。
在這個功夫,寶珠從容下車。本來就隔著一輛車的距離,更好似沒見到余伯南,扶著紅花,衛氏帶著另一個丫頭,另一個婆子,前後把寶珠圍住,往庵內走去。
余伯南眼睜睜的看著,卻沒有一點辦法。他不能明顯的把玉珠丟下,去追那走開的寶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