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德很是驚訝,竟然真的求到自己身上了。
張浩則平靜的說道:「火候還不夠,還要壓一壓。
請爹出面,就說事情太倉促,我們還沒有準備好。
總之,要給他們希望,讓他們明確的知道,我們有能力解決這件事情,而且我們很願意『不求任何回報』的幫助他們。
但也要讓他們明白,我們現在真不方便出面,因為我們缺少出面的『身份』。」
張勝德微微點頭。
這話不好說,張浩怕自己不好把握,就請張勝德出面。而且從身份上來說,張勝德是張家的代表。
張勝德沒有張浩那麼多顧慮,來到門口,大聲喊道:「各位各位,對於大家遇到的問題,我深表歉意,我也沒想到事情會這樣。
不管怎麼說,這件事情是因張家而起,張家也將負責解決,一定會給大家一個交代。
但暫時如何處理,我還沒有頭緒。
請大家給我一點時間,好嗎?」
一聽張明德這樣說,立即有人急了:「張家主,我就怕我們堅持不了多久了啊。這人吃馬嚼的,可都不是小數字啊。」
「是啊是啊。張家主,您就行行好,快點解決了不行嗎。」
大家一時間激動了,語氣甚至漸漸地有些不善。
張勝德眉頭微微皺起來,他忽然贊同張浩的觀點——火候還不夠。你們這是求人的態度嗎。
想到這裡,張勝德忽然冷哼一聲:「各位,當初我們公開水鍛術的時候,可是說的很清楚,我們沒有任何要求。
我也不能以此來要求其餘家族、商行等做出改變。
現在,我還沒想好用什麼樣的身份、什麼樣的理由,去與他們商討。
所以,請給我一點時間。
我還有事,先離開了。
告辭。」
說罷,轉身就走。有人想要追上來,卻被侍衛攔住。
眼看著張家的馬車漸漸遠去,大家激動的情緒漸漸穩定下來。
而後,有人忽然懊惱的捶著自己的大腿,剛才說話語氣太激動了。
馬車吱呀吱呀的離開坊市、離開郡城,向張家所在的長山鎮走去。車隊前後左右,還有張勝德僱傭的傭兵等。這一次張家運送的物資實在是太多了,必須要僱傭傭兵。
好在一路平安,張浩回到家裡,第一時間就去查看黃明山等人的進度。
兩天時間過去了,展現在張浩面前的,是一個令人欣喜的結果。
短短兩天時間,在張勝業的監督下,在黃明山等七人的指導下,在趙白石、王旭河、李明峰、何正杰、白曉東五個生產小組的努力下,竟然一口氣生產出足足50颱風機。
而現在,黃明山等七人,卻正在設計和計算第二代風機了。
張浩坐在講台上,靜靜地看著黃明山七人認真的忙碌。
數學與技術的合理結合,勉強可以算是科學的入門。
好一會,黃明山才放下手中的工作,對張浩匯報說,第一代風機在運轉中,發現了一些問題,並做了詳細的計算,現在需要改進。
張浩點頭,鼓勵了、並獎勵了黃明山等人之後,開始下一步的教學了。
數學,開始進入複雜化,多解方程開始出現,代數、幾何等,還有基本的物理知識,新的單位、物質密度等等,一樣樣鋪展開來。
與此同時,這些新單位,也在張家內部,擴散開來。
小時、米、千克、密度、各種本土化的數學符號等等,漸漸獲得了認可,並促進張家在快速向工業化的門檻邁進;科技的大門,一點點的開啟。
這其中,也有幾個小故事,張浩為了讓一些單位更加合理,想出了不少怪招。
因為一個小時只有一個時辰的一半,所以稱作『小』時。然後劃分了『分』和『秒』。好在『分、秒』的概念本地就有,只是度量不同,張浩只要借用下、再規範下就好。
在引出『米』的單位和概念的時候,張浩正在吃米飯,所以指著米飯說道:就用『米』作為新的單位吧;一日三餐少不了米飯啊,『米』真的是太重要了。
至於說『千克』的概念,也與米有關,張浩特意選了一些粒大飽滿的靈米,稱了一公斤,然後讓大家數米粒;差不多一千多粒。於是,張浩就說:一千克就是一千顆米粒,『顆』這個字不太合適,我們用『克』來代替吧,主要是筆畫少。
至於說加速度、壓強等,暫時沒有用簡化符號代替,直接用『米/平方秒』和『克/平方米』代替,以後根據需要再發展吧。
總之,因為東征的腳步迫近,張浩不得不想方設法的加快張家的工業化轉變,哪怕有些手段,聽上去很可笑。
不覺又是五天時間,第二代風機投入運行。新的風機體積更小、效率更高。
當一台颱風機取代了傳統的風箱和工匠,張勝德、張勝業也感受到了工業的力量。
張家的玄鐵冶煉規模越發的宏大,普通風箱已經無法滿足冶煉的需要。隨著第二代風機生產完畢,張家的玄鐵冶煉生產線上,再也看不到老舊的風箱。
至於說第一代風機,漸漸被撤了下來,然後……丟入鐵水裡融化了。
技術,是絕對不會外傳的。至少暫時是這樣。
而在風機的生產過程中,當初特批的『白曉東』和他的生產小組,卻漸漸光芒大放,流水線式的生產方式,在張浩的指點下,終於誕生。
張浩、張勝德、張勝業就親自監督第一條風機生產線投入運行。在白曉東的帶領下,已經增加到三十人的生產小組,有條不紊的忙碌起來,以每小時4到5颱風機的速度生產。
全新的流水線式生產方式,漸漸展露出強大的生命力。
但趙白石、王旭河、李明峰、何正杰四個小組也不甘落後,他們同樣在張浩的指導下,開始鑽研新的生產方式等。
競爭的思想和機制,在張家內部漸漸萌發。
年輕人,看到了新的希望。在張浩的有意引導下,大家開始學會用理性的眼光來觀察世界,去研究四周的一切。
一種學習和鑽研的氣氛,在這裡醞釀。
今天,張浩再次拿出了《算經》,對黃明山七人說道:「各位,第二代風機運行良好。但我們不應該滿足一颱風機、一個只能吹風的風機。
我需要一種全新的風機、或者不能稱之為風機,而應該是一種能夠輸出力量的機器。
我們要用這種機器,來代替拉磨的人,甚至代替辛苦採礦的人。我們要用機器,來替代那些辛苦的工作,而把輕鬆的工作留給大家。」
遠處,工匠們喊著口號,正從事著沉重的工作。
採礦、運輸、粉碎、澆築……
全都是需要工匠們付出沉重的體力。
黃明山七人的眼睛,漸漸明亮了,他們,找到了意義!
(都說作者說話之前,一定要打滾……
各位讀者大大們,跪求推薦票、點擊、賞賜……
若有意見,歡迎留言,評論。每一條評論,天涯都會認真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