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三木城開城向上杉軍投降以後,播磨一國除了本德寺以外大致被平定下來。
上杉氏虎在從四條虎定處得知本德寺教什意圖將其正式顯妙送出本德寺外後,欣然許可,並下令上杉景信、今川氏定兩部兩萬餘軍勢在稍作休整後,迅速前往本德寺外,與四條虎定、直江景綱、黑田孝高等部進行合流,做好勐攻本德寺的準備。
元龜二年,十二月。
在顯妙被本德寺教什送出本德寺外後不久,上杉軍就開始對本德寺發起了勐攻。
由於本德寺守軍的軍心早已因被破門而徹底瓦解,故而上杉軍在大量鐵炮、弓失的掩護下,順利攻破本德寺總門,並突入寺內町之中。
在一番混戰之後,今川勢井尹直緒就率部攻入了法堂,並當場討取了以本德寺教什為首的十餘名僧人。
經此一役,上杉將軍家徹底平定了播磨一國,但此戰之中仍造成上杉軍一千五百餘人陣亡,九千二三百餘人負傷。
因上杉景信認為自己在播磨攻略中沒有取得活躍的表現,便下令麾下各部對本德寺進行屠寺。
在短短兩天之中,本德寺內被生擒者以及寺內町、鄰近村落、寺院之中居住的之僧人、女子、童子、隱匿者等皆沒有被上杉景信所部軍勢放過,被害者更是多達三萬七千餘人。
雖說八條景定是打算對本德寺的一向一揆守軍斬草除根,但沒說要對鄰近保持中立的村落、寺院下手。
在戰後處理上,上杉景信因此受到了景定與上杉氏虎的斥責,鑑於其在圍攻石山御坊的戰事中勞苦功高,就功過相抵,僅僅處以蟄居一月的輕微處分。
而主動開城投降服的置鹽城城主赤松則房處以減封至大和今井城,領有八千石知行地;御著城城主小寺政職處以減封至紀尹錢坂城,領有七千石知行地;高砂城城主梶原景行處以流放陸奧北郡。
對於赤松廣貞、上月景貞、別所重棟等受上杉將軍家一方調略的播磨國人領主,則是皆享有本領安堵。
對於播磨攻略中有功之臣的賞賜,景定則是全權交給了上杉氏虎去進行:
迫使小寺家無法支援本德寺、別所家、赤松家的黑田孝高,因功不僅繼續領有姬路城周邊三千石知行地,並加封原小寺領三萬石知行地,使得黑田家一舉從國人領主轉變為大名;
宇喜多直家調略播磨一國有功,也被上杉將軍家加封備前三石城一萬四千石知行地;
四條虎定出兵迅速攻落英賀城、迫降小寺政職、赤松則房等人,加封備前南兒島九千石知行地;
今川氏定在圍攻石山御坊、攻略播磨的戰事中表現活躍,加封和泉鶴原城等地五萬一千石知行地;
黑川清實加封大和筒井城一萬八千石知行地,以大和守護代兼任奈良奉行;
畠山常重加封紀尹太田城一萬五千石知行地,並繼續擔任紀尹守護;
加地春綱加封紀尹大台原山城三千石知行地;
有馬豐氏從攝津有馬城轉封至播磨三木城,領有三萬石知行地,並實任播磨守護代;
和田惟長從攝津芥川山城轉封至播磨置鹽城,領有兩萬三千石知行地;
······
與此同時,得知大友家大舉發兵南下,負責處理日向新領地事務的島津家久一邊將麾下的兵力集中到高城之中,一邊派遣使者火速前往鹿兒島以及真幸院兩地,分別向兩個哥哥島津義久和島津義弘求援。
島津家久怎麼未卜先知一般,料到大友家此次大舉出兵南下一定會來攻打高城呢?
其實,根據日向一國的地形就可以從中得知,日向一國的核心是宮崎平原,宮崎平原大體呈一個不等邊三角形的形狀,有一個狹長的尖角從南向北延伸,而高城就位於這個狹長尖角之中。
若是大友軍大舉進入日向,並意圖南下至宮崎平原的都於郡城、左土原城等重鎮要地,除非捨近求遠繞行崎區難行的山路,否則必然要經過高城一地。
由於島津家上下普遍沒有料到大友家會這麼快就大舉侵攻日向一國,故而留在日向北部的兵力嚴重不足。
高城之中原本只有山田有信麾下的五百軍勢,就算加上島津家久從左土原城等地帶來的援兵,也不過三千餘軍勢。
但高城的險要地形,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島津家的兵力不足的劣勢。
高城是鎌倉幕府末期修建的城池,建在切原川匯入小丸川河口的山地之上,東、北、南三面環水,西面是陡坡和懸崖,城下還建有「下栫外栫」兩個相當於支城的曲輪,挖有三重壕溝,可謂防禦嚴密,易守難攻。
元龜二年,十月二十日,清晨。
擔任大友軍先陣的左伯惟教、田北鎮周等將率軍抵達高城以北。其中,左伯惟教在切原川北岸、與高城隔河相望的松山布陣,田北鎮周則是在離高城稍遠、切原川東岸的野頸山布陣。
當天夜裡,田原親賢、臼杵鑒速等第二、三陣也陸續抵達高城附近,田原親賢將本陣設在松山北麓的松尾,稱為「松尾陣」,另派出星野鎮種等筑後國人領主在松山東南的河原布下陣勢。
在第二天的卯時(大約早晨6點左右),布陣完成的大友軍開始向高城的「下栫」、「外栫」兩座曲輪發動勐攻。
由於兩軍的兵力相差太過於懸殊,大友軍很快就攻落了這兩座曲輪,島津家守將瀨田刑部、有川備前守等人寡不敵眾被大友軍討取。
但是,大友軍諸將很快就發現了一件事——他們兵力雄厚的軍勢在高城周邊的地形上無法充分展開,只能用一小部分兵力從高城西面的陸坡進行攻城,而其餘將士則只能在原地坐視。
沖在最前面的左伯惟教所部嘗試著進攻了高城的三之丸,但是沒過多長時間,他就發現這樣如同添油戰術一般的攻擊方式很不划算,便撤回了松山陣中,進行休整。
高城之戰的第一天就這樣暫告結束。
翌日,大友軍諸將為了儘快攻落高城,便投入了「國崩」。
可高城是位於海拔近兩百米的山上,需要準確計算好大炮的仰角,才能將炮彈準確射入城中。
但此時的大友軍對「國崩」的使用並不熟練,先後試射了多次,皆未能擊中高聳在山頂之上的高城,反而白白浪費了不少火藥。
要知道「國崩」的子炮以及火藥可是價格不菲,若不是葡萄牙商人、傳教士半賣半送,就算是雄踞北九州諸國的大友家也很難負擔得起這樣的消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