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兄,此行征戰,你沒有受傷吧…」
「沒有,你師兄我的武藝,在江湖上也是數一數二的,最後殺公孫瓚,是我親自帶人殺的,殺敵三千,自己沒有損失,你師兄我是不是很穩健?」
此處為人,董蒙吹牛逼完全沒有什麼壓力。隨夢小說網 www.suimeng.co
畢竟以往董蒙戰績太輝煌,行軍打仗的事兒,蔡文姬渾然沒有質疑,此時尋過董蒙,原本是有其它的事。
「爹爹他…並不是責怪師兄…」
董蒙連連點頭,道:「我知道,蔡師乃是當世大儒,最講究規矩,方才,還要謝過師妹為我說情。」
蔡文姬蹙著眉頭,見著董蒙顯然沒有明白,道:「師兄…你…我是說,師兄不必太在意爹爹的看法…」
「啊,師妹,我沒太懂…」
「師兄,我是爹爹的女兒,哪有女兒說父親愚鈍的…哎,我只怕師兄因爹爹畏首畏尾,誤了一往無前的心氣,虎牢關事,青州已經有所傳聞,我很喜歡那時的師兄…」
「那是他們太菜了,一群烏合之眾,若不是我擊潰呂布,他們現在還被困在虎牢關呢!」
「師兄…你才是太菜了…不予你說了,我先回去。」
蔡文姬沒好氣的瞪了董蒙一眼,轉身沿著小徑回走,留下董蒙一臉懵逼…
胡說什麼呢?
我哪裡菜了…
跟蔡邕和王烈說了一下午,肚子都餓了,正好回家吃過晚飯,又要到天黑啦!
嘿嘿嘿…
公孫瓚被董蒙誅殺的事兒,在韓馥的催促下,兩日後,便到了洛陽城外,身為盟主的袁術,拿著信件,怔怔愣在當場。
董蒙還真將公孫瓚給殺了,沒有任何猶豫,竟是擊潰公孫瓚的精銳騎兵,殺了公孫瓚,隨後搶了公孫瓚麾下的戰馬,扒下士卒盔甲,浩浩蕩蕩的回了青州,而董蒙僅僅上表,明面上請罪。
到了此事,袁術如何還不明白,當日董蒙說的,與公孫瓚換戰馬之事,多半是如此事一般,將公孫瓚擊潰,搶了公孫瓚的戰馬罷了。
韓馥為何與董蒙殺公孫瓚的事撇開關係,將此事宣揚的沸沸揚揚,縱然袁術想要為董蒙隱瞞,也是不可能了,半日之間,聯軍之中,盡在說著此事。
公孫瓚和董蒙的恩怨,所有人都是親眼見到,除了口中斥責董蒙膽大妄為,其實私下裡暗自慶幸,還好沒有與董蒙結怨,否則說不得自己就要步入公孫瓚的後塵。
至於董蒙如何殺的公孫砸,又是如何伏擊的,實則沒有幾人關注。
這些人中,最擔心的人,便是王匡。
王匡與董蒙的恩怨,實則比公孫瓚更早,甚至董蒙帶太史慈張遼救下王匡性命,王匡仍是對董蒙懷恨在心,日間王匡義憤填膺,詢問袁術什麼看法,如何處置董蒙,袁術回應的極為乾脆。
董蒙是青州刺史,公孫瓚與董蒙結怨,早在青州時,虎牢關的時候,大伙兒也都看到了,董蒙在後軍為諸位供應糧草,極為公平,便是公孫瓚,董蒙也沒有故意為難。
這事兒...
只不過是個人恩怨,就像是市井中,相互之間不服的,可光明正大的角逐,贏了的,揚眉吐氣,輸了的,技不如人,那就自認倒霉。
若是有那麼些與公孫瓚關係好的,覺得董蒙當誅的,可前去青州,尋董蒙復仇,想來董蒙也沒有什麼話說。
此言一出,王匡如何看不出袁術是在維護董蒙,如此一來,便是連對董蒙明面上的罪責都省去了,王匡本想藉此機會將董蒙逐出官場,哪能想到袁術會和稀泥,至於先前的大腿袁紹,更沒有心思理會王匡,可真要說去青州找董蒙的麻煩,王匡何曾這個膽子…
董蒙的事兒,在聯軍中,只口傳了三日。
因為第四日,洛陽城破了!
董卓入京,為了站穩腳跟,擴大勢力,曾極力大龍朝中有影響的官員,司徒王允不動聲色,順勢歸在董卓麾下,對董卓迎合,更時而矯情曲意,來換取董卓信任,最終被董卓當作心腹。
虎牢關董卓敗退洛陽,董卓臥病不起,國事由王允代為處置,王允知曉,董卓因虎牢關事,多次責備呂布,使得董卓與呂布關係日漸疏遠,借著城外盟軍圍城的壓力,王允與呂布密謀,收呂布為己用,將董卓誅殺,掌管了洛陽兵事,其後才大開城門,迎聯軍入城。
袁術很不開心!
我特麼從虎牢關打到洛陽,眼看著就要攻下洛陽了,你王允橫出來摘了桃子,這是人幹的事兒麼?
營救天子的功勞你都敢搶,你有沒有將我袁術放在眼裡!
不止袁術,諸如張超張邈這些人,也對王允很有意見,若不是我們費盡辛苦的打洛陽,你王允至今仍在董卓麾下當孫子,眼看最後了,你來搶功勞,誰知道你是狗急跳牆,還是真的為天子分憂,來,我們好好理論一番。
如此,造成的局面,也就使得洛陽城中,雖是董卓身死,卻比以往更為混亂。
城中官員猶豫著跟誰站隊,聯軍的諸侯,對於營救天子的功勞喋喋不休,這等時候,董蒙殺公孫瓚的事,哪裡還有人放在心上。
遠在青州的董蒙,與媳婦無雙好生的過了幾天的幸福日子,直到腰酸腿痛,有心無力時,才算是有所收斂,隨即便傳來洛陽董卓身死之事。
顯然,歷史的軌跡已經完全改變了,董卓沒有機會遷都長安,而直接被王允和呂布在洛陽誅殺。
董卓數百族人,在董卓府中盡數砍了腦袋,使得院子中血氣瀰漫,數日沒有揮散,頭顱懸掛在門前,放置了數排。
至此,半年之久的董卓之亂,終於煙消雲散。
洛陽的事兒,董蒙沒有心思去理會,眼下快要入冬,正要進行休耕,施肥在田地中,為明年的春耕儲備,除卻東萊郡以外的其它五郡,也要逐步開始推行董蒙的農田政令。
白鹿書院第一批的學子,經過蔡邕與王烈的挑選,足有五百人,這其中多半是識字讀文的,入白鹿學院,除了蔡邕與王烈的聲名,更有董蒙曾經答應過的,青州郡縣官職,會從書院中擇賢能任職。
學生的數量,以及學生的身份,董蒙很不滿意,顯然蔡邕仍是堅持他的想法,認為寒門子弟讀書,會浪費了資源,使得無人種地,耽誤了農事,便只有成山村與牟平,長廣,昌陽三縣的成績出眾的寒門子弟,才被收入學院中。
這不是董蒙想要的結果。
在董蒙的預想中,每一個百姓的孩子,不分年齡,不分男女,都要有平等的資格,來以學業作為晉升的唯一途徑。
讀之閣,讀之閣精彩!
(www.玉ed玉e.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