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師征戰四方,逐步實現統一
之後,趙匡胤踏上了實現自己宏圖大業的道路。
在親信趙普的幫助下,他集權中央,改革軍制,制定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作戰戰略。
荊湖之戰,宋軍大敗荊南,占領岳州、朗州,平定湖南,向西直逼後蜀,向東威脅南唐,向南則可直取南漢,戰略地位至關重要。
乾德二年十一月,趙匡胤兵分兩路圍攻後蜀,十二月占領利州。
乾德三年正月,突破劍門險要,大敗蜀軍,占領劍州。
此後東路劉廷帶軍連破突破巴東咽喉夔州、萬州、開州、忠州和遂州等地。後蜀滅亡。】
【趙匡胤以雷霆手段滅亡荊湖、後蜀,令諸國心驚膽戰,南唐、吳越紛紛來降。
開寶四年,也就是公元971年正月,宋軍攻克英、雄三州。
不久後攻陷興王府,南漢滅亡。 開寶八年正月初三,宋軍大敗南唐軍,直逼江寧。
十一月江寧城破,後主李煜投降,南唐滅亡。
至此,趙匡胤襲占荊湖、攻滅後蜀、平定南漢、收取江南,以迅雷之勢掃平大部戰亂,逐步實現了宋朝的統一。】
--趙構:「看不出來啊!這老東西還有兩把刷子啊!」
--趙光義:「混賬!怎麼跟我跟說話的!」
--趙構(連忙賠罪):「太宗息怒,小弟一時口快,並無不敬之意。只是見先祖趙匡胤如此英明神武,心中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言語間難免失了分寸。」
--趙光義(語氣稍緩):「罷了,念你初犯,且情有可原。趙匡胤先祖,確是我大宋開國之君,其文治武功,非我等後輩所能輕易企及。但你也需知,每一份輝煌背後,都凝聚著無數人的血汗與智慧。」
--趙構(點頭):「太宗教誨的是,小弟定當銘記於心。只是,看著先祖趙匡胤一步步實現統一,心中不禁感慨萬千。想我大宋,自太祖開國以來,歷經風雨,方有今日之盛世。我等後輩,更應勵精圖治,不負先祖遺志。」
--趙匡胤(在天幕中仿佛有所感應,微微一笑):「光義、構兒,你二人能如此想,吾心甚慰。統一之路,雖非坦途,但只要心繫百姓,以民為本,定能克服萬難,開創更加輝煌的篇章。」
--武則天(插話):「趙匡胤所言極是。治國之道,在於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這一真理永遠不會改變。」
--唐太宗:「確實如此。我當年開創貞觀之治,亦是深知民心向背的重要性。趙匡胤能以雷霆手段平定四方,又能以仁德之心治理天下,實屬難得。」
--康熙:「趙匡胤的治國理念,與我大清有諸多相通之處。我朝亦強調集權中央,改革軍制,以鞏固國家統一。看來,無論哪個朝代,治國之道總有其共通之處。」
--趙匡胤(再次微笑):「諸位前輩所言,皆是治國之真諦。吾雖已逝,但心繫大宋,願我後輩子孫,能承繼吾志,將大宋江山治理得更加繁榮昌盛。」
隨著趙匡胤的「話語」在天幕中迴蕩,趙聊天群內的氣氛變得更加莊重而肅穆。
每位帝王都仿佛從這場跨時空的對話中汲取到了某種力量與智慧,更加堅定了自己治國理政的信念與決心。
而趙匡胤的英名與功績,也將永遠鐫刻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成為後世子孫學習與敬仰的楷模。
...........
大明!
永樂年間。
朱棣看著天幕上讚美趙匡胤,也是氣的牙根痒痒。
「這趙匡胤都能上榜,為什麼朕遲遲還沒上榜?」
--李景隆(輕聲細語):「陛下,趙匡胤先祖確為一代雄主,其功績自當為後世所銘記。然陛下您亦是文治武功雙全,開創永樂盛世,定能在歷史長河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朱高熾(恭敬地):「父皇,兒臣以為,歷史自有其評判之道。您在位期間,五征漠北,南平交趾,鄭和七下西洋,揚我國威於四海。此等豐功偉績,豈是輕易能忘?」
--朱能、張玉(齊聲):「陛下,我等願隨您再戰沙場,開疆拓土,讓大明的輝煌照耀每一個角落!」
--楊士奇(溫文爾雅):「陛下,治國之道,在於民心與文治。您推行《永樂大典》編纂,重視文化教育,此乃千秋萬代之基業。歷史不會忘記您的貢獻。」
--鄭和(目光堅定):「陛下,吾等雖為宦官,但心向大明,誓死追隨陛下。您的英明與偉大,必將隨著七下西洋的壯舉,傳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朱棣聞言,心中的怒氣漸消,轉而露出了一抹淡笑。
他深知,自己的功績與趙匡胤相比,或許在統一戰爭上有所不及,但在治國理政、文化繁榮、海外交流等方面,卻也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
「爾等所言極是,朕雖不能與趙匡胤先祖相提並論,但亦願為大明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歷史自會見證朕的功績,無需急於一時。」
說罷,朱棣轉身望向天幕,心中湧起一股豪情壯志。
他仿佛看到了自己與趙匡胤、武則天、唐太宗、康熙等歷代帝王並肩而立,共同書寫著華夏民族的輝煌篇章。
而此時的趙聊天群內,也再次熱鬧起來。
各朝各代的帝王們紛紛發言,或讚美趙匡胤的功績,或分享自己的治國經驗,或展望未來的發展方向。
...............
喜歡刷原子彈炸倭島,華夏帝王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