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走偏鋒的大明 第二百六十九章 不服,找張留貞

    潘筠知道雙陽村被屠村,卻不知道被屠得這麼徹底。

    除了那天因為買藥、探親等各種各樣的事情不在村子裡的十一個人外,其餘人都是從屍堆里被扒出來的。

    有四個孩子是被藏在了稻草堆里,兩個孩子被藏在了牛欄里

    而老人能活下來是因為他當時「死了」。

    親眼看著兒孫被殺,老人一口氣沒上來,當時就昏死過去。

    但可能是太擔心了,倭寇離開後,他又一口氣緩過來了,最後在屍堆里翻出了還有氣的小曾孫,拖著他走出了火海。

    哦,那個才三歲左右,喊著自己是武林盟盟主的小孩就是老人的曾孫,他才取了名字,叫陳殺寇。

    因為村里死的人太多,有幾個青年受不了離開了。

    留下來的,都是走不了的。

    老人道:「只有陳秀才,他是能走而不走的,其他人,要麼太小,要麼太老,要麼還有牽絆在此。」

    「別看我們人不多,但每日清晨一睜開眼睛就要吃東西,村里被搶光了,這些時日全靠鄉親們支援,這才一天有一頓粥吃,可也不能一直靠著鄉親們。」老人道:「我們都是陳秀才的拖累,姑娘能送糧食來,我們全村都感激你。」

    潘筠:「衙門不管嗎?」

    老人笑道:「衙門不管,就是最好的管了。他們要是管,這一村的房子和田地都保不住,我們也要保不住了。」

    潘筠抿嘴,心中不悅。

    陶季駕著車在孩子們的帶領下過來了,他停下馬車,走進院子裡掃了一眼,目光就落在陳秀才身上,「這人要病死了。」

    陳秀才:

    潘筠輕咳一聲,找補道:「也沒那麼嚴重吧?」

    陶季:「你是大夫,我是大夫?」

    潘筠立即道:「您是。」

    潘筠和陳秀才介紹陶季,「這是我師兄,他修的丹道,略通岐黃之術,陳秀才,一會兒讓我師兄給你看看吧。」

    「現在就看吧,東西都送到了,我還需要做什麼嗎?」

    潘筠歪頭想了想後道:「有道理,三師兄,順便給老人家和其他人也看一看吧。」

    三車東西並不全是給雙陽村的,裡面還有槐花村的一部分。

    槐花村距離雙陽村不遠,從雙陽村這裡就可以看到槐花村,走路要走兩刻鐘左右,從田野上穿過去,再跑起來,一刻鐘就能到。

    所以陳秀才讓兩個大孩子跑去槐花村叫人。

    他道:「槐花村剩下的人也不多,跟我們村差不離。」

    看到了車上的東西,加上陶季和玄妙給出了道士度牒,陳秀才相信了他們只是來做善事的道士。

    或許是因為前幾日江湖人和道士們聯手官兵剿匪的事傳得很開,讓村民們對他們有很深的濾鏡。

    在知道他們真的是道士後,跟他們有舊怨的三個孩子也擯棄前嫌湊上來,「你們真是道士啊?

    潘筠點頭,「真的啊,只是今日沒穿道袍而已。」

    「那你知道三竹道長嗎?」

    潘筠點頭,「貧道正是。」

    「也就是說,道士的道號是可以重的?那我是不是也可以叫三竹?」

    「那我要叫四水。」

    「我要叫五火。」

    「我不一樣,我要當第二厲害的玄妙法師。」

    圍過來的孩子越來越多,連在附近的大人都忍不住豎起耳朵來聽。

    潘筠連忙叫停,「為什麼玄妙法師是第二厲害?」

    「因為第一厲害是三竹道長啊。」

    潘筠尷尬的「哈哈」笑起來,其實她現在和玄妙誰更厲害一點,誰也不知道。

    比修為,她應當在玄妙之上了,但打架這種事吧

    潘筠總有種感覺,她打不過玄妙。

    她就想知道,這番論道到底是誰在傳啊?

    潘筠直接問出口了,「誰告訴你們的?」

    「外面都這麼傳的,三竹道長沖天一怒,炸開煙花,然後就把所有倭寇都射死了。」

    「還有,還有,三竹道長刷的一下出劍,倭寇就倒了一片。」

    「我們村出事的時候三竹道長要是在就好了。」

    「三竹道長替我們報仇了,他們都說,那些俠士和道士是為了我們去報仇的。」


    「是為了陳二叔和陸道長他們報仇的吧?」

    從他們的七嘴八舌中,潘筠知道了,這個村有個從小跟人出去習武的陳二叔,他混江湖的。

    當時他在家中,正巧他的朋友們路過,那天來找他喝酒,一個是江湖俠士,兩個是道士,四個人剛喝了兩壇酒倭寇就進村了。

    也是因為有他們四個在,雙陽村才能在四野空曠的情況下活下這麼多人來。

    而槐花村則是因為村後面的一座山。

    山不是很大,只是連在一起的兩個丘陵,但山上樹木茂密,當時很多村民抱著孩子往山上跑,這才活下來一批人。

    所以槐花村活下來的大人和孩子的差不多對半分。

    而雙陽村,基本上是舉村之力保護孩子,在村子裡的大人,基本上都死了,當時沒死的也重傷,後來陸續重傷不治。

    玄妙和陶季也的確是聽說雙陽村和槐花村被屠的事才憤怒的趕來加入剿匪大軍。

    但

    玄妙道:「這次剿滅的倭寇和屠殺你們村的倭寇不是一伙人。」

    潘筠連連點頭。

    玄妙:「我們事後查過,那些倭寇離開後直接登船回倭國去了,我們選中的是一支騷擾沿海邊界的海盜,只不過他們背後有倭寇支持,島上的一部分人一直被蒙在鼓裡而已。」

    潘筠狠狠地點頭,「所以三竹沒有替你們報仇。」

    村民們沉默。

    一個村婦啞著聲音道:「但他們也是倭寇,是海盜,不是嗎?」

    玄妙:「是。」

    「那就夠了,」她抓住一個小女孩道:「囡囡,記住,所有的倭寇、海盜都是你的仇人。」

    小女孩一臉嚴肅的點頭,「仇人,要為爹,為爺爺奶奶和哥哥姐姐們報仇!」

    村婦喃喃:「要報仇,一定要報仇」

    她一邊念叨,一邊往廚房裡去,「我給你們煮雞蛋,你們幫我們殺了海盜,得報恩」

    另一個村婦不由的抹了抹眼角的眼淚,跟在她身後進廚房,低聲勸慰道:「你別總讓孩子們報仇,他們年紀還小呢,將來的路還很長,得讓他們自己過自己的日子去。」

    「報仇,哪是那麼容易的,我們難受就算了,不能一直把他們拖在這個泥坑裡。」

    「我不管,我要報仇,他們也要報仇!」

    「唉,好好好,我不跟你爭,報仇也得先把肚子吃飽,我去拿米來煮粥。」

    潘筠聽到了,和孩子們道:「那位嬸子說的不錯,要報仇得先把肚子填飽,還得學好本事。」

    「我想學三竹道長那樣的本事。」

    潘筠摸了摸他們的胳膊腿,道:「那你們要費的功夫不少,得很刻苦才行啊,而且,光學法術和武功還不行,還得學文化知識。」

    「學那個做什麼?能殺倭寇嗎?」

    「怎麼不能,和倭寇打架,也可以叫做打仗,打仗都是要用腦子的,有腦子的打和沒腦子的打區別還是很大的。」

    「所以我不僅給你們送了吃的穿的,還給你們送書了,目的就是讓你們多讀書,學好計謀去殺寇。」

    「那有武功秘籍嗎?我們把陳二叔家翻了一遍也沒找到武功秘籍,我們去鏢局習武,鏢局都不收我們。」

    潘筠看他們的小胳膊小腿,覺得自己要是鏢局的總鏢頭也不會收他們的。

    潘筠在靈境空間裡找了找,忍痛拿出三本武功秘籍的手抄本,還有一本法術的手抄本,她戀戀不捨的撫摸道:「這是我從龍虎山學宮裡抄下來的,本是要送給唉,現在」

    她忍痛遞給他們,「先給你們吧,等我回到學宮再抄一遍。」

    孩子們眼睛大亮,立即伸手接過,但扯了兩下沒扯過來。

    大孩子就推了小孩子一把,小孩子就睜著圓溜溜的眼睛看潘筠,甜甜的道:「姐姐,你是捨不得嗎?那我們就不要了吧?」

    潘筠看他這麼可愛,即便看到了他們的動作,心裡也軟綿綿的,她直接把書拍進小孩懷裡,摸了摸他的腦袋道:「給你,拿去吧。」

    孩子們歡呼一聲,簇擁著小孩一起離開。

    立即有大人去找他們,「快把書給我,一會兒給陳秀才收著,可別搞壞了。」

    「我們自己可以收著」

    玄妙見潘筠肉痛的樣子,就問,「你不是經常去繁禧院嗎?那裡面有那麼多藏書,看上哪本,直接拿就是。」

    潘筠:「這三本武功秘籍就是從繁禧院抄的,直接拿,不好吧,那可都是學宮的書。」

    「誰跟你說那是學宮的書的?」

    潘筠瞪大眼睛,「不是嗎?」

    玄妙面無表情的道:「繁禧院裡所有的東西都是屬於張留貞的,那裡面的書是我們一本一本收回來的,你看上哪本了,和他說一聲,直接取就是。」

    潘筠張大了嘴巴,小聲道:「但我聽說,現在學宮也會在繁禧院裡寄存一些東西」

    「那是學宮的問題,龍虎山自學宮創立以來就有規矩,繁禧院屬於天師府繼承人研學之所,裡面所有的東西都是屬於繼承人的,別說寄存,東西只要踏進那道門,要放在那道門裡,那就是屬於他的!」

    玄妙看著她道:「不服,讓他們去找張留貞。」

    還有一章補昨天的,晚一點上,大家先睡覺一筆閣 www.pinbige.com



第二百六十九章 不服,找張留貞  
相關:  林氏榮華  魏晉乾飯人全文閱讀無彈窗  嬌女種田,掌家娘子俏夫郎  魏晉乾飯人郁雨竹  從現代飛升以後  正良緣  重生娘子在種田    帶着農場混異界  校花的貼身高手  武逆焚天  奧特時空傳奇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劍走偏鋒的大明第二百六十九章 不服,找張留貞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9s 3.7681MB

搜"劍走偏鋒的大明"
360搜"劍走偏鋒的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