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封信是盧宏健寫於年月日,這天是星期天。
你好!孩子有一個天性,就是對生活的美好嚮往。這種天性來自於做媽媽的引導。當一個小孩子手裡握著一個玩具車的時候,盼望著長大以後,也能夠擁有一輛真實的汽車;手裡有一個玩具飛機的時候,也許盼望著長大以後能成為一名飛機駕駛員,翱翔藍色的天空;當孩子看到文字的時候,也許就期待著以後學會很多的漢字,做一位有用的人;當孩子上學的時候,面對老師的學問,內心的潛意識就期待著自己能夠學到老師的本領,做一位有知識文化的人。這一切,都是孩子內心深處的夢想。夢想非常可貴,應該好好珍惜。在一些時候,天真的孩子往往能夠給予大人一些啟發,也會讓大人得到教育。對於大人而言,面對孩子的時候,每一步都走得認真實在,儘可能給予孩子良好的未來。
孩子內心中的美好盼望,來自於家長和老師的培養。孩子最初的夢想,來自於在童年時家長的引導;最初的生活動力,來自於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對未來的期待,來自於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很多時候,孩子的美好想法,來自於人們集體無意識中的深處。在這個意義上,幾乎所有的孩子的天真情懷,都是一樣的。對於一個孩子而言,每天生活的動力來自於哪裡?就來自於對成長的渴望、對世界探知的興趣、對人間真情的追求。這一切,都需要做家長的引導、做老師的培養。幾乎可以肯定,這種美好的理想生活,來自於家長和老師這些長者對孩子的渴望。真、善、美,是人們的追求,要想讓真、善、美也成為孩子的追求,少不了大人們的以身作則、以身示範。孩子在生活中,自然也漸漸以大人為學習的榜樣。
社會中的美好,也來自於對孩子的照顧需要。寬闊的馬路、綠色的花草、生機勃勃的公園、晚上的路燈、博物館、圖書館、青翠的校園、朗朗的讀書聲、運動場上矯健的步伐,都為了給予孩子一個美好的環境和滿足其成長的需要。在二十二世紀的今天,城市的建設已經有著很高的質量,這是為了什麼?美好的環境有利於人們擁有美麗的心靈,生活的動力來自於生活中的審美。孩子天真的眼睛接受優美的環境,有利於培養其身心的健康。社會是一所大學,而在這所大學中,少不了對於孩子的美育。比如,對勞動者的尊敬與欣賞,對改造環境的盼望,對人間真情的肯定與審美,都來自於在社會中的耳濡目染。設想一下,當一個街區的馬路垃圾成堆,到處呈現著醜陋,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沒有好處。
孩子學會孝敬,也是一件很美的事情。想一下,辛苦操勞了大半輩子的父母,人生最好的年華與精力,都為孩子付出了很多,當成年後的孩子,對老人尊敬,讓老人寬心,照顧老人的身體,關注老人的精神需要,陪老人逛逛街、說說話,這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老人累了,需要晚輩扶持著走路;老人累了,晚輩們承擔著繁瑣的家務;老人病了,晚輩陪著老人去看醫生,這都是人作為人的良心的認可。我們這些人,學會關心老人、關注老人,是祖輩留下來的義務。除此之外,孩子也有著自己的思維和思想,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創造生活,才真正有效地為老人提供所需要的生活。因為人生的境遇不同,時代又在不斷地前行,對於老人的一些舊觀念,也要適應社會的發展而更新。對老人的更新教育,也是做晚輩的義務。
學會孝敬老人,是作為一個人的家庭道德的反映。幾乎所有影響孩子一生的道德品質,都是在幼年時期養成,我們需要對家長和老師的偉大之處多加尊敬。有些時候,有人會覺得老人因為年老力衰而忽視了老人的作用。不可以這樣,一位中年人在他童年期的快樂與培養,都是現在的老人在幾十年前的功勞,因此,不能忘記老人曾經的偉大,這也是對人間真情的認可,是對人間道德美好的肯定。什麼樣的行為是有道德的行為?道德的行為就是強者懂得照顧弱者,中年人懂得照顧老年人,同時也懂得照顧兒童。這是中年人的責任,或者說是道德責任。人世間的美好,在於人與人之間懂得互相照顧與幫助。讓這些美好的心靈與行為,在孩子身上生根發芽、開枝散葉吧,孩子是我們的未來。
孩子成長的過程,本身就非常美好。想一想,一個剛出生的嬰兒,漸漸長大,成為懂事的大人,這麼一個過程,就是人間的美景。在短短的十八年中,孩子要學會很多東西,而孩子又是那麼刻苦、那麼努力、那麼堅持,這一份刻苦、努力和堅持,就是人世間的大美。我們應該學會欣賞這一個過程,在很多時候,過程比目的更重要。就如同我們去購物,這個購物的過程,本身就是一件美事。人有目標追求,有發展的需要,有成果去追隨,就是一件美麗的事物。孩子長大了,從學校畢業了,走向社會,創造生活,並努力地工作,堅持不懈地拼搏,就是一件值得欣賞的事情。因此,我們說,發展總是美好的。人類到了今天,依然不斷地追求更好的生活,這就是作為人類的偉大之處。
那麼,可以說,我們告別昨天的美好,珍惜著今天的當下,期盼著明天的美好未來,而這一切,是為了現在的我們,也為了孩子的現在和未來。這一個美麗的過程,伴隨著我和你的一生,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課程。那麼,我將會不斷地抽時間寫信給你,也和你談談我的心思和一些體會。
盧宏健看完當年寫給陳冰的這封郵件,心中有一些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