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第57章 鄭經:海峽風雲

    一、鎮守金廈

    1661年,鄭成功揮師東進,成功收復台灣,展現了非凡的軍事才能與民族氣節。同時,他命長子鄭經鎮守思明州(廈門),意在鞏固沿海防線,確保後方穩定。

    年僅十九歲的鄭經,在承擔重任的同時,個人生活卻陷入了不倫之戀的漩渦。他與四弟乳母陳氏私通,並育有一子鄭克臧。此事在家族內部及台灣士紳間引起軒然大波,被視為大不敬與大不倫。鄭成功得知後,雖因添孫而短暫喜悅,但隨即被強烈的道德感所驅使,決定嚴懲陳氏以正家風。

    然而,鄭經出於保護愛人與孩子的本能,秘密藏匿了陳氏,這一舉動進一步激化了家族矛盾。同年,南明重臣唐顯悅致信鄭成功,嚴厲批評其 家 事 不睦,質疑其治國能力。鄭成功怒不可遏,下令處死包括妻子董氏、長子鄭經及幼孫鄭克臧在內的多名家族成員,以正視聽。

    關鍵時刻,鄭成功麾下將領如鄭泰、洪旭等深感此舉不妥,認為家族內部的紛爭不應以如此極端的方式解決,更不應犧牲無辜的家人。他們提議僅處決陳氏及其子,以平息風波。但鄭成功堅持己見,導致內部出現嚴重分歧,諸將甚至聯合抗命。

    就在這一連串的動盪與衝突中,鄭成功又接連遭受打擊:父親鄭芝龍在北京被清廷處決,南明永曆帝朱由榔在緬甸遇害的消息也相繼傳來。這些沉重的打擊讓鄭成功身心俱疲,最終於康熙元年五月初一日病逝,享年三十九歲。

    二、東征靖難

    在鄭成功逝世的康熙元年,台灣政局驟變,鄭氏家族的權力鬥爭與外部威脅交織在一起。鄭襲被舉為代理國事,但黃昭、蕭拱宸等人因鄭經的私德問題轉而支持鄭襲,並意圖對抗鄭經。面對這一內部分裂與清軍招撫的雙重壓力,鄭經迅速在思明州繼位,並組建以陳永華、周全斌、馮錫范為核心的領導團隊,積極備戰渡台。

    鄭經的策略之一是嘗試通過外交手段緩和與清廷的緊張關係,他提出效仿朝鮮成為清朝的朝貢國,但這一提議被康熙帝明確拒絕,強調鄭經及其部眾乃中國之人,不可等同於外國。這一外交挫敗促使鄭經決定採取軍事行動,他利用清軍暫時停戰的間隙,發動對台灣的突襲,成功擊潰反對勢力,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然而,鄭經的內部清洗並未停止,次年正月返回思明後,他假意邀請曾支持鄭襲的伯父鄭泰赴宴,實則設伏將其殺害,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絕對權威。鄭泰家族的叛逃與投降,無疑削弱了鄭經的力量,也為清軍提供了進攻的契機。

    同年十月,清軍聯合投誠的鄭氏部眾及荷蘭艦隊,對金門、廈門發起猛烈攻勢,鄭經雖奮力抵抗,但終因實力懸殊而撤退至銅山。面對清軍的再次招撫,鄭經堅持原則,拒絕接受削髮、登岸等屈辱條件,展現了其作為反清復明領袖的堅定立場與不屈精神。

    三、經營台灣

    鄭經在1664年三月抵達台灣後,面對著諸多將領叛變的不利局面,他並沒有放棄,而是與洪旭等將領一同東渡台灣,決心在那裡建立穩固的根據地。到達台灣後,鄭經沿襲了其父鄭成功的政策,將軍事力量分散到各個地區進行墾荒,實現了寓兵於農的戰略布局。這不僅有助於提高台灣的糧食自給能力,也為軍隊提供了穩定的補給來源。

    在行政管理方面,鄭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行政體系。他設立了類似於明朝中央政府的六部制度,分別任命官員管理吏、戶、禮、兵、刑、工等政務。這種做法不僅體現了鄭經對台灣治理的決心,也為台灣的長期穩定與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例如,洪磊被委以吏部之職,楊英負責戶部事務,而陳永華則因其卓越的政治才能被委以重任,成為鄭經最倚重的大臣之一。

    陳永華不僅擅長治理國家,還非常重視教育。在他的建議下,鄭經修建了聖廟,並建立了學校,這是台灣歷史上第一次有組織的教育活動,極大地提升了台灣的文化水平。此外,鄭經採納了洪旭的建議,要求各鎮在農閒時進行軍事訓練,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同時,他還下令搜集木材,修造更多的戰船,為未來的海上作戰做好準備。

    在對外貿易上,鄭經採取了開放的態度。他允許英國和西班牙等國商人來台灣進行貿易,但堅決拒絕了西班牙在台灣設立傳教點的要求。當西班牙提出這一請求時,鄭經明確表示,如果西班牙人在呂宋(今菲律賓)騷擾前往那裡的華人商人,將會受到嚴厲的報復。這一強硬的態度保護了台灣不受外國勢力的干涉。

    為了突破清朝的封鎖,鄭經還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他接受陳永華的建議,通過賄賂清朝將領的方式進行走私貿易。這一策略不僅保證了台灣的物資供應,也為鄭軍提供了必要的財政支持。此外,鄭經還利用台灣豐富的資源,如糖和鹽,與日本進行貿易,從而獲得了大量白銀和其他戰略物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通過與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合作,鄭經獲得了先進的武器裝備和技術支持。雙方於1672年簽訂了通商條約,英國人為鄭軍提供火藥和兵器,並幫助訓練炮兵部隊。這種合作關係極大地增強了鄭軍的軍事實力,使之能夠在之後的戰鬥中取得優勢。

    四、西攻福建

    康熙十三年(1674年)4月21日,耿精忠響應吳三桂的號召,發動了叛亂。作為交換條件,耿精忠同意提供戰船給鄭經,以換取鄭經的軍事支持。鄭經接受了這個條件,並在安排好台灣的政務後,從台灣出發,抵達廈門。他的目標是要求耿精忠將漳州、泉州兩地交給他掌控。然而,耿精忠在擁有整個福建省的情況下,認為鄭經的兵力太弱,不願意與之共享權力,拒絕了他的要求。這讓鄭經感到憤怒,他隨即占領了海澄和同安,作為對耿精忠的回應。

    耿精忠為了報復,決定切斷與鄭經的貿易往來。這一舉措加劇了雙方的對立。不久之後,泉州、漳州和潮州等地的官員紛紛倒戈,投靠鄭經。耿精忠看到鄭經的勢力日漸壯大,開始尋求與鄭經進行交涉,希望收回泉州,但鄭經拒絕了他的要求。耿精忠隨後派遣軍隊企圖奪回泉州,但被鄭經麾下的大將劉國軒在塗嶺擊退。接著,雙方在漳浦地區發生了戰鬥。直到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月,耿精忠終於履行了最初的承諾,向鄭經提供了五艘戰船,並且以楓亭為界,北方歸耿精忠,南方歸鄭經,雙方這才停止了戰鬥。

    雖然鄭經之前兩次成功地擊退了廣東的清軍,但潮州府的部分轄縣仍然拒絕服從。在與耿精忠達成和解之後,鄭經計劃南下征服潮州。他首先派遣劉國軒擊敗了尚之信的軍隊,然後親自率軍抵達海澄。此時,漳州守將黃芳度私下與清朝聯絡,鄭經對此表示懷疑,要求黃芳度出城見面或者派遣軍隊協助進攻,但黃芳度拒絕服從命令。六月,黃芳度公開反抗鄭經,鄭經親自率軍包圍了漳州。經過數月的圍攻,鄭軍於十月初六(11月22日)攻破漳州城,迫使黃芳度投井自殺。為了報復黃梧之前破壞鄭家祖墳的行為,鄭經下令將黃梧和黃芳度的屍體車裂,並將黃芳度留在漳州的族人全部處決。

    到了康熙十五年(1676年),廣東的尚之信再次遭到鄭軍的擊敗,並被迫加入三藩反清陣營,將惠州割讓給了鄭經。此時,鄭經已經控制了漳州、泉州、潮州和惠州四個首府,但周圍都是盟友的地盤,沒有更多清軍領土可供奪取,這使得他很容易與盟友發生領土爭端。五月,耿精忠計劃與吳三桂聯手進攻江南,要求汀州總兵劉應麟出兵相助。劉應麟不願派兵,反而暗中聯繫鄭經,導致汀州被鄭軍攻占。這一事件導致了鄭、耿之間的同盟再次破裂。耿精忠發現自己處於鄭軍和清軍的夾擊之下,最終選擇向清朝投降。

    失去了耿精忠的支持後,鄭經不得不直接面對清軍主力的威脅。他先派遣三萬人進攻福州,但在十月十五日(11月20日)於烏龍江遭遇清軍的重創。之後,鄭經控制的其他地區也相繼失守,他被迫撤退回到廈門。

    五、晚年

    鄭經在經歷了一系列軍事失敗後,轉而採取了防守的姿態,試圖堅守廈門。為了穩定局勢,他派遣將領防守福建、粵東、浙南沿海的島嶼,以期維持自己的勢力範圍。在等待劉國軒返回廈門的過程中,鄭經任命他為大軍統帥,準備反攻閩南地區。在此期間,清朝方面提出了和談的條件。康熙十六年(1677年),清朝的康親王傑書向鄭經許諾,如果鄭軍願意撤離大陸沿海島嶼,退守台灣,清朝將承認台灣為藩屬,並允許兩岸通商貿易,彼此之間不再有嫌隙。

    然而,鄭經並未立即接受這一提議,而是選擇了繼續戰鬥。康熙十七年二月十八(1678年3月10日),鄭經派遣劉國軒率軍先攻下虎渡橋,切斷了漳州與泉州之間的聯繫。經過大約三個月的圍攻,鄭軍於同年七月二十八日(六月初十)攻陷了海澄。但在接下來的戰鬥中,鄭軍在漳州和泉州一帶並未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戰況陷入僵局。

    同年,清朝將領賴塔給鄭經寫信,再次提出了退守台灣的條件,表示清朝願意讓鄭氏永遠占據台灣,無需剃髮、易衣冠,並可以像箕子之朝鮮、徐福之日本一樣保持一定的自治權。然而,同年十二月,清朝恢復了遷界令,從福州到詔安的沿海地區都被設立為要塞,並且築起了圍牆作為邊界,這嚴重影響了鄭氏的商業活動,使其無法再通過賄賂清朝將領進行交易。

    經過多年的征戰,鄭氏的財政狀況已經十分緊張,軍隊也面臨著補給短缺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鄭經不得不放棄了東南沿海的所有據點。康熙十九年(1680年)正月,清朝福建水師提督萬正色率軍進攻金門和廈門。鄭經派遣右武衛林陛督師抵抗,並得到劉國軒部隊的增援,但戰鬥並不順利。鄭經不得不率領諸將撤回台灣。他的母親董夫人見到他後指責說:「七府連敗,二島亦喪,皆由汝無權略果斷,不能任人,致左右竊權,各樹其黨。」鄭經面對母親的責備,無言以對。

    到了康熙十九年秋天八月,清朝的貝子賴塔再次致書鄭經,表示可以按照朝鮮的事例處理台灣問題,即鄭氏不需要剃髮、登岸,只需稱臣入貢即可。鄭經回復請求按照約定,同時要求保留海澄作為互市之地。然而,福建總督姚啟聖並未同意這一請求,使得和談再次陷入僵局。

    最終,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3月17日,鄭經在台灣去世。

    結語

    鄭經的一生充滿了波折與挑戰,他是那個時代的一位重要歷史人物,不僅因為他是鄭成功的兒子,更因為他本人對台灣乃至整個東亞海域的歷史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儘管晚年的一些決策導致了不利的結果,但鄭經對台灣的貢獻仍然值得我們銘記。

    喜歡古代歷史著名人物



第57章 鄭經:海峽風雲  
相關:    神話版三國  娛樂帝國系統  百鍊飛升錄  九星霸體訣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古代歷史着名人物第57章 鄭經:海峽風雲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5s 3.761MB

搜"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360搜"古代歷史着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