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筆從戎
岳鍾琪,這位清朝著名的軍事將領,出生於一個武將世家,是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的後人。在成長過程中,岳鍾琪深受家庭環境的影響,自幼就展現出了不同於常人的軍事才能與領導氣質。他對古代兵法頗有研究,並且對於自然界的天文地理也有著濃厚的興趣,這為他後來的軍事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到了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岳鍾琪已經是一位飽學之士,不僅在文學上有一定的造詣,更是在軍事理論上有所建樹。然而,面對當時邊疆地區頻繁發生的戰事,他內心深處的軍人情懷被激發出來。這一年,岳鍾琪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放棄文官的身份,投身於軍隊之中,成為一名真正的戰士。這一舉動,在當時被稱為「投筆從戎」,意即放下筆桿子,拿起槍桿子,投身到保衛國家的戰鬥中去。
康熙帝得知岳鍾琪的請求後,對他這種勇於擔當的精神表示讚賞,並特許他以游擊的軍銜進入軍營,正式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岳鍾琪的這一轉變並非偶然,而是他長久以來對於軍事抱負的一種實現,同時也是他對家族榮譽感的一種繼承與發揚。
隨後的幾年裡,岳鍾琪在軍隊中的表現十分出色,很快便獲得了上級的認可。他的軍事才能和對地形的敏銳洞察力使他在處理邊疆事務時顯得遊刃有餘。特別是跟隨父親岳升龍來到四川之後,岳鍾琪更是利用一切機會熟悉當地的山川地理,這些都成為了他日後能夠成功指揮戰役的重要因素之一。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四月,岳升龍去世前留下遺願,希望將家族遷移到四川成為當地居民。這一請求得到了康熙帝的批准,岳家因此正式成為四川籍貫的家庭。這樣的安排不僅讓岳鍾琪更加深入地融入了四川社會,也為他日後的仕途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
二、奇兵入藏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清朝與準噶爾汗國之間的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此前,準噶爾汗國大汗策妄阿拉布坦與沙俄勾結,意圖吞併青藏地區,導致了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準噶爾軍隊入侵西藏,占領拉薩,並控制了達賴喇嘛和班禪喇嘛。面對這一嚴重挑戰,康熙帝決定採取行動,派遣大軍分兩路進兵,意圖收復失地。
在這一背景下,岳鍾琪憑藉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對地形的深刻理解,成為了前線作戰的關鍵人物之一。康熙五十八年初,岳鍾琪被任命為直隸固關營參將,並迅速晉升為四川永寧協副將。此時,都統法喇正率領清軍從打箭爐(今四川康定)出發,準備向西藏方向推進。
五月,岳鍾琪率領六百綠營兵作為法喇的先鋒部隊,先行向理塘和巴塘進發。到達理塘後,岳鍾琪遇到了當地領袖第巴色布騰阿住以及達哇拉木渣木巴等人帶領的數千藏兵。面對這一情況,岳鍾琪並沒有選擇直接對抗,而是試圖通過宣示朝廷旨意來爭取和平解決的可能性。然而,當達哇拉木渣木巴等七人拒絕服從時,岳鍾琪果斷採取行動,設下計謀擒殺了這七位反抗者,並擊敗了他們的部隊。
通過這次行動,岳鍾琪不僅穩固了自己在當地的地位,而且還成功地安撫了其他部落,收服了理塘全境。在此基礎上,岳鍾琪繼續推進他的戰略,招降了巴塘的叛軍頭目喀木布第巴。隨著竹巴籠、古樹、江卜、阿足、洛加宗、乍丫、巴貢、察木多及嚓哇等地的堪布、喋巴和土司紛紛歸降,岳鍾琪在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裡,深入藏區兩千餘里,拓展了約十四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岳鍾琪的這一系列勝利引起了康熙帝的關注,皇帝隨即下令增派兵力支持岳鍾琪的行動,使其麾下的兵力增加至四千人。這一舉措不僅鞏固了岳鍾琪在當地的地位,也為後續的軍事行動奠定了基礎。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隨著準噶爾勢力在西藏的擴張,清朝決定採取更為積極的措施,以恢復對這一重要地區的控制。岳鍾琪作為南路清軍的先鋒部隊指揮官,承擔起了深入西藏腹地,掃除障礙的任務。
在接到定西將軍噶爾弼的命令後,岳鍾琪率領四千精兵從察木多出發,向西藏進發。行軍途中,岳鍾琪得到情報,得知準噶爾勢力正在加強對落龍宗(今西藏洛隆縣)的控制,並且在怒江上的三巴橋(今嘉玉橋)部署了重兵防守。考慮到三巴橋的戰略位置至關重要,岳鍾琪決定先行一步,突襲並占領這一要塞。
為了確保行動的成功,岳鍾琪挑選了三十名能講藏語的士兵,穿上藏族服裝,騎上快馬,星夜兼程趕往落龍宗。在那裡,他們與當地的藏族土司三圖鼐取得了聯繫,並迅速行動,活捉了準噶爾使者金巴等五人,殺死了六名隨從。隨後,岳鍾琪的部隊迅速轉向饒巴,一舉擊潰了守橋的藏軍,成功控制了三巴橋。這一突然襲擊讓沿途的叛軍部落措手不及,六個部落的數萬戶人家紛紛歸降,為清軍的順利進軍鋪平了道路。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在拿下三巴橋後,岳鍾琪並未停止前進的腳步,而是繼續向拉薩推進。他巧妙地捉拿了被稱為「萬人敵」的叛軍猛將黑喇嘛,並攻下了拉薩的門戶喇哩。然而,正當岳鍾琪準備乘勝追擊時,卻收到了來自青海的十四阿哥胤禵下達的暫停攻擊的命令。面對這一情況,岳鍾琪心急如焚,多次向噶爾弼建議迅速行動,以免錯失戰機。
最終,岳鍾琪的建議被採納,噶爾弼下令大軍快速向拉薩挺進,岳鍾琪再次擔任先鋒。經過連續幾天的晝夜兼程,岳鍾琪率領的部隊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八月十九日抵達噶爾濯木魯,並成功強渡河流,攻破敵堡,殲滅了準噶爾軍,逼近拉薩山城。藏王達克咱聞訊後,率領地方政教官員出城迎接清軍,岳鍾琪則立即部署兵力,穩定局勢,抓捕了準噶爾軍在拉薩的內應喇嘛四百餘名,迫使七千餘名協助準噶爾軍的藏兵投降。
此次戰役中,岳鍾琪以其出色的軍事才能和靈活的戰術運用,成功地平定了拉薩的叛亂,挫敗了準噶爾策妄阿喇布坦的陰謀。岳鍾琪的表現贏得了噶爾弼的高度評價,並為他贏得了康熙帝的嘉獎。康熙六十年(1721年)春,岳鍾琪因功被晉升為左都督,並在五月被提升為四川提督,獲賜孔雀花翎,表彰其在平定叛亂中的卓越貢獻。
三、速平叛亂
康熙六十年(1721年)十月,青海轄境內的索羅木地區爆發了一場由郭羅克(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上中下三部落聯合發動的反清叛亂。面對這一突發狀況,康熙帝迅速做出反應,命令岳鍾琪率軍征討叛軍,平息事態。
岳鍾琪接到聖旨後,立即著手組織兵力,督率瓦斯、雜谷等地土司所轄土兵,從松藩出發,向叛亂地區挺進。郭羅克一帶地勢險峻,山高林密,不利於騎兵行動。鑑於此,岳鍾琪調整了作戰方案,命令部隊放棄馬匹,改為徒步行軍,以便更好地適應山區作戰。
岳鍾琪首先將目標鎖定在下郭羅克,這裡地形複雜,叛軍據險而守,試圖以此來抵禦清軍的攻勢。然而,岳鍾琪指揮下的清軍憑藉著良好的訓練和嚴密的組織,成功擊敗了數千叛軍,攻取了下郭羅克所屬的吉宜卡等二十一座石碉寨。
在取得初步勝利後,岳鍾琪沒有給叛軍喘息的機會,隨即命令部隊乘勝追擊,向中郭羅克發起進攻。經過一天的激戰,清軍再度告捷,攻陷了中郭羅克的納務等大小寨堡十九座,消滅了三百多名敵人,並俘獲了叛軍首領酸他爾奔等人。
清軍士氣高昂,岳鍾琪抓住戰機,繼續揮師北上,圍攻上郭羅克的六個寨子。在強大的壓力面前,叛軍頭目坦增選擇臨陣投降,而其餘的二十二名叛軍首領也被清軍生擒。隨著上郭羅克的平定,郭羅克上中下三部落的叛亂最終被徹底平息。
這場戰役中,岳鍾琪採取了靈活的戰術,包括「以番攻番」、根據地形特點調整作戰方式等策略,實現了速戰速決的目標。從出兵到勝利,整個過程僅僅歷時七十多天,彰顯了岳鍾琪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康熙帝得知捷報後,非常高興,授予岳鍾琪拜他喇布勒哈番(即騎都尉)的世職,以表彰他的功績。
緊接著,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岳鍾琪繼續執行平叛任務,討伐羊峒番。在成功平定該地區後,岳鍾琪著眼於長遠治理,建議設立南坪營(今四川九寨溝縣),以加強對這一地區的管理和防禦,確保邊疆的安全穩定。
四、萬里西征
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蒙古和碩特部的台吉羅卜藏丹津發動叛亂,集結了吹克諾木齊、阿爾布坦溫布、藏巴扎布等大小台吉,聚集了十餘萬兵馬,侵犯西北邊陲重鎮西寧,並劫持了親王察爾罕丹津,甚至殺害了朝廷派去調停的欽差大臣。面對這一嚴重的邊境危機,雍正帝決定採取果斷行動,任命川陝總督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岳鍾琪為征西副將軍、參贊大臣,共同率領大軍西征。
岳鍾琪接到命令後,於同年十一月三日率領六千精銳部隊從松藩出發,沿甘南直撲青海。在行軍途中,岳鍾琪採取了靈活的戰術,對於願意歸順的部落進行招撫,對於頑抗到底的部落則堅決予以打擊。十二月初十,岳鍾琪駐紮在歸德堡,並安撫了上寺東策卜、下寺東策卜等番部。隨後,他率軍連夜奔襲敦策卜,僅用不到半天時間便攻破了二十七個堡寨,殲滅數千敵人。
緊接著,呈庫、果密、和爾嘉、沙密等部落(今青海共和、興海一帶)集結流散武裝,占據了大石山。岳鍾琪率部前往大石山隘口,叛軍見狀立刻組織防禦。岳鍾琪利用夜間進行戰術調整,分左中右三路突襲叛軍陣地,成功切斷了叛軍的退路,並取得了戰鬥的勝利。
雍正二年(1724年),岳鍾琪被晉升為奮威將軍。當年羹堯部抵達西寧時,羅卜藏丹津的主力已經將西寧城圍困。二月二十六日,岳鍾琪率六千鐵騎趕到西寧城外,看到羅卜藏丹津正猛烈攻城,便指揮大軍沖向敵陣,打得敵軍潰不成軍。年羹堯見狀,立即命令城內清軍全力出擊,內外夾擊之下,羅卜藏丹津的軍隊大敗,僅帶著少數騎兵逃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儘管取得了初步勝利,但羅卜藏丹津及其主力依然駐守在額穆納布隆吉爾,並有阿爾布坦溫布、吹拉木克諾木齊等大首領在各關隘要塞屯兵,總兵力不下十萬。年羹堯計劃來年春天再行進兵,但岳鍾琪認為應該抓住戰機,乘勝追擊。年羹堯將岳鍾琪的建議上報朝廷,雍正帝對此表示贊同,並下令按岳鍾琪的計策行事。
隨後,岳鍾琪率五千精兵,一萬良馬,分三路悄然離開西寧城,向羅卜藏丹津駐地額穆納布隆吉爾進發。岳鍾琪指揮部隊晝夜兼行,迅速攻破了敵人的多個據點,並在伊克喀爾吉、噶斯、次布爾哈等地連戰連捷,俘獲了阿爾布坦溫布及其家人,以及其他重要人物。在哈達河畔,岳鍾琪率軍飛馬突襲,殲滅了南岸的敵軍,並成功渡河,攻占了北岸。
岳鍾琪率軍繼續追擊,最終在烏蘭木呼兒包圍並擊敗了羅卜藏丹津的主力,活捉了他的母親、妹妹和其他重要人物,羅卜藏丹津本人則化妝逃走。
岳鍾琪僅用十五天時間,便以五千精兵擊敗了羅卜藏丹津的十餘萬叛軍,收復了青海地區。雍正帝對岳鍾琪的戰績非常滿意,封他為太子太保,三等威信公,並賜予「四團龍褂、五爪龍袍」等殊榮。雍正帝還在岳鍾琪的奏摺上硃批表揚其智勇兼備,並御筆題詩兩首以示嘉獎。
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岳鍾琪在剿滅羅卜藏丹津之後,暫時留守西寧,處理軍務。然而,即便羅卜藏丹津的主力已經被擊潰,仍有部分叛軍殘餘勢力在甘肅莊浪衛(今甘肅蘭州永登一帶)活動,其中以謝勒蘇番子的威脅最大,他們不斷襲擾城堡村屯,搶掠兵民財物,給當地帶來了極大的不安定因素。
面對這一情況,朝廷命令岳鍾琪統領三萬大軍,兵分十路,從青海出發,越過祁連山脈,向甘肅莊浪推進,旨在徹底清除這一地區的叛亂勢力。岳鍾琪在部署軍事行動時,採取了周密的計劃,他留下五千兵力駐守東山要衝,確保後方安全,自己則親自率領五千精兵返回石堡城,與原有一萬主力會合,對謝爾蘇噶住的老巢實施突然包圍。
為了確保突襲的成功,岳鍾琪精心挑選了二十名擅長攀爬和奔跑的士兵,趁著夜色的掩護,他們悄悄登上山頂,然後用牛皮繩索順著陡峭的山壁滑落到石堡城內。叛軍原本以為石堡城易守難攻,加之他們誤以為清軍主力仍在黃羊川一帶,因此城內幾乎沒有做好任何防備。當哨兵突然發現清軍從天而降時,頓時陷入了混亂,官兵們趁機裡應外合,迅速攻入石堡城內,經過不到兩個時辰的激戰,成功殲滅了三千餘名叛軍,並占領了石堡城。
雖然「莊浪王」謝爾蘇噶住逃脫了清軍的追捕,但岳鍾琪並沒有放棄追緝。他善待被俘虜的叛軍頭領阿屋側零等人,給予他們酒飯,並以誠懇的態度勸說他們為清軍充當嚮導。在這些叛軍頭領的帶領下,清軍繼續搜剿,又捕獲了三千多人。剩下的叛軍見清軍勢如破竹,且失去了首領,便紛紛向清軍乞降。
岳鍾琪接受了叛軍的投降,並收繳了他們的武器裝備,將繳獲的物資如牛羊駝馬、糧草種子等全部發放給了當地的牧民,鼓勵他們安心從事生產和放牧,不再參與叛亂活動。對於抓獲的小部落首領如絡力旦達兒等十六人,岳鍾琪則責成莊浪衛同知王廷松妥善安置。
一切安排妥當之後,岳鍾琪向朝廷報告了此次行動的勝利,並提出了將莊浪衛改設為平番縣的建議。雍正帝對此非常滿意,下旨授予岳鍾琪兼任甘肅巡撫的職務,並負責督辦甘肅、青海兩地的軍務政要。
五、招忌被貶
雍正三年(1725年),岳鍾琪的官職進一步得到提升,被雍正帝任命為兼甘肅巡撫。同年四月,年羹堯因涉及多項罪名被解除了兵權,並最終在天牢中被賜死。岳鍾琪則上繳了奮威將軍的印綬,並在年羹堯離職後署任川陝總督,負責保護和管理川陝地區的所有軍隊。隨後,岳鍾琪正式被任命為川陝總督,手握川陝甘三省的兵權,並被封為三等公爵,成為了當時清朝一位重要的軍事和行政官員。
然而,隨著權力的增大,岳鍾琪也開始遭遇一系列的政治風波。雍正五年(1727年),居住在四川的一名湖廣人盧宗漢散布謠言,聲稱岳鍾琪將會利用川陝的軍隊發動叛亂。面對這一指控,岳鍾琪迅速向朝廷匯報了此事。雍正帝對此非常重視,命令巡撫黃炳和提督黃廷桂嚴格審訊此案,同時對岳鍾琪進行了安撫。經過調查,最終發現這些謠言是由盧宗漢製造的,他因此被判死刑。
緊接著,在雍正六年(1728年),湖南靖州的一名秀才曾靜派遣他的學生張熙給岳鍾琪送去了一封信。信中不僅對雍正帝進行了嚴厲的批評,還引用岳飛抗金的歷史事跡,試圖激勵岳鍾琪掉轉槍頭,反對滿人,為宋、明兩朝復仇。面對這樣的誘惑,岳鍾琪並沒有動搖,反而假裝同意,從張熙口中套出了更多的情報,並將曾靜和張熙二人抓捕,從而揭開了呂留良案的序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呂留良案是一起涉及文字獄的重大案件,它反映了當時社會上存在的不滿情緒以及對朝廷的批評。岳鍾琪在這一事件中的表現得到了雍正帝的高度讚揚,稱讚其忠心耿耿,並繼續委以重任。然而,就在同年,道士李不器再次散布關於岳鍾琪密謀反叛的謠言。
這些針對岳鍾琪的謠言非常荒謬,甚至有人聲稱岳鍾琪作為岳飛的後代,有意為宋、金之間的歷史恩怨報仇。雍正帝對此表示震驚,並指出這些指控的荒謬性。岳鍾琪為了澄清自己的名譽,極力為自己辯護,並最終使得這些誣告得以澄清。儘管如此,這些事件還是對岳鍾琪的仕途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雍正七年(1729年)二月,科爾沁和喀爾喀草原的緊急軍情促使雍正帝迅速作出反應,他任命黑龍江將軍、內大臣傅爾丹為靖邊大將軍,統領滿、蒙旗兵組成北路大軍;同時,岳鍾琪被授為寧遠大將軍,統領川陝甘漢兵組成西路大軍。同年六月,朝廷派遣吏部侍郎查郎阿和刑部侍郎常齎攜帶寧遠大將軍的印信以及雍正帝特授的兵、吏兩部黃帶到陝西,在西安東郊舉行隆重的拜授儀式,正式任命岳鍾琪為寧遠大將軍。
雍正八年(1730年)八月,岳鍾琪下令西路大軍各部從陝西、四川、甘肅三地出發,取道河西,在巴里坤集結。出征前,雍正帝特地下旨讓岳鍾琪的長子岳濬(時任山東巡撫)從濟南趕來陝西,代表他送岳鍾琪出征。
西路十六萬大軍全部集結於巴里坤。遠在準噶爾的噶爾丹策零得知清軍大舉進兵的消息後,一方面調兵遣將準備迎戰,另一方面派遣使節進京,表示願意交出朝廷欽犯羅卜藏丹津,請求罷兵議和。雍正帝見狀,便下詔命西北兩路大軍暫緩進兵,並召兩路大軍主帥進京商議軍務。噶爾丹策零得知清軍主帥離營返京的消息後,立即派出二萬人馬突襲清軍西路科舍圖卡倫馬廠大營。清軍西路科舍圖馬廠大營是重要的軍事基地和軍需倉庫,這裡儲存了大量的駝馬、糧草、輜重。由於事出突然,清軍毫無防備,被劫走了大量物資。清軍奮力追擊,與敵軍激戰七晝夜,終於擊潰叛軍,奪回部分物資,但損失慘重。
岳鍾琪趕到前線帥營時已經是雍正九年(1731年)的二月。他對護理大將軍印的紀成斌的行為感到憤怒,並誓言要與噶爾丹策零決一死戰。岳鍾琪得到情報,稱噶爾丹策零率兵十萬準備攻打吐魯番,並且敵軍前頭部隊正向阿岔山移動。岳鍾琪認為決戰時機已到,便命樊廷、冶大雄、張元佐、馬會伯等將官率部速赴吐魯番一帶迎敵,自己則親率中軍主力從巴爾庫爾移營穆壘,準備決戰。
然而,當樊廷等部趕到吐魯番時,並未遇到噶爾丹策零的主力部隊,只與小股叛軍交鋒。噶爾丹策零意識到西路清兵乃為甘、川、青漢軍主力,戰鬥力強,於是將主力精銳布置在北路清軍的必經之路——博克托克嶺和通呼爾哈諾爾一帶。五月,噶爾丹策零派台吉哈蘇爾海丹詐降於北路清軍大營,誘使北路清軍主力近六萬人進入博克托克嶺峽谷,遭重兵包圍伏擊。經過十數日激戰,清軍以慘重代價衝出峽谷,且戰且退至和通呼爾哈諾爾,又被噶爾丹策零圍追堵截。戰鬥異常慘烈,清軍幾乎全軍覆沒。
與此同時,駐守吐魯番的西路清軍面臨酷暑、糧草短缺等問題,軍心不穩。岳鍾琪派兵往吐魯番運送糧草給養,途中遭到噶爾丹策零部搶劫,損失嚴重。吐魯番屢遭叛軍騷擾,紀成斌防守的瘦集、張元佐駐防的無克克嶺接連被攻破。雍正帝得知後,非常不滿,下令將紀成斌斬首示軍,張元佐降職留用。
當北路清軍與噶爾丹策零激戰時,岳鍾琪施以「圍魏救趙」之計,率西路主力迅速越穆壘過阿察,兵抵額爾穆克河,分三路向烏魯木齊城下進攻,意在分散噶爾丹策零主力,減輕北路清軍的壓力。沿途將士奮勇作戰,攻取敵寨多處,殲敵甚眾。當大軍攻進烏魯木齊時,守城叛軍聞風而逃,西路清軍占領了新疆首府。
雍正帝對此表示讚賞,並下諭表揚岳鍾琪「此次領兵襲擊賊眾,進退遲速,俱合時宜」。
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噶爾丹策零率領七千人馬偷襲哈密,這一突如其來的行動給清軍造成了不小的壓力。岳鍾琪迅速作出反應,派遣總兵曹讓等將士在二堡迎擊敵人,同時派副將軍石雲倬等將官趕赴南山口、梯子泉一帶設伏,意圖切斷敵人的退路。
準噶爾部的七千人馬在攻打哈密時主要目的是焚燒糧草、搶奪駝馬輜重。儘管曹讓部成功擊退了敵人,但由於石雲倬部未能及時趕到指定位置,導致準噶爾軍在撤退時並未受到有效的追擊,成功帶走了大量物資。石雲倬在發現準噶爾軍已經撤離後,選擇了不追擊,使得叛軍得以安然撤退。
這一事件迅速傳到了雍正帝那裡,雍正帝對此極為不滿,下令治石雲倬、曹讓斬首示軍,並嚴厲指責岳鍾琪「攻敵不速,用人不當」。岳鍾琪接連受到雍正帝的嚴厲責備,明顯已經失去了皇帝的信任。軍機大臣鄂爾泰藉此機會上奏彈劾岳鍾琪,雍正帝批准了鄂爾泰的彈劾,命令將岳鍾琪的三等公爵和太子太保封銜削去,降為三等侯,但仍保留了大將軍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然而,不久之後,雍正帝又下旨召岳鍾琪離疆返京「商辦軍務」,由副將軍張廣泗代理寧遠大將軍印。岳鍾琪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趕往京城,而此時張廣泗也上奏彈劾岳鍾琪。在鄂爾泰和張廣泗的聯手彈劾下,雍正帝於同年十月下詔將岳鍾琪「交兵部拘禁候議」。
岳鍾琪被捕入獄後,等待兵部的判決,這一等就是整整兩年。直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十月,兵部的判決才最終下達,判決結果竟是「斬決」。這一嚴厲的判決震驚了許多人,但雍正帝在收到兵部的議奏摺子後,經過深思熟慮,考慮到岳鍾琪過去在平定西藏和青海叛亂中的巨大貢獻,最終決定將「斬決」改為「斬監候」,並罰銀七十萬兩。
六、應召復出
乾隆年間,岳鍾琪這位歷經滄桑的將領,在沉寂多年後,因大金川叛亂再次被推向歷史舞台的中央。乾隆二年,岳鍾琪因故被貶為庶人,歸隱成都百花潭,過上了淡泊名利的生活。然而,命運並未徹底遺忘這位曾經的沙場宿將。十三年後,大金川的烽火再起,清軍久攻不下,乾隆帝毅然決定起用岳鍾琪,委以重任,希望他能平息叛亂。
六十二歲的岳鍾琪臨危受命,迅速趕赴金川前線。面對複雜的戰場形勢,他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冷靜的判斷力。在黨壩,他敏銳地察覺到清軍戰術上的失誤,並勇敢地質疑上級的決策,最終通過密奏揭露了清軍內部的奸細問題,贏得了乾隆帝的信任和支持,從而接管了金川的軍事指揮權。
接管軍權後,岳鍾琪立即採取果斷措施,清除奸細,重組軍隊,制定了周密的作戰計劃。他利用地形優勢,採取分兵合擊、水陸並進的戰術,對叛軍進行了致命的打擊。在康八達的戰役中,他更是巧施妙計,以假亂真,誘敵深入,最終一舉攻克了叛軍的重要據點,為平定大金川叛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軍事上的勝利之外,岳鍾琪還巧妙地運用了政治手段。他深知莎羅奔與自己有著舊交,且對其有恩,因此決定親自渡河前往勒烏圍,以誠意和威望招降莎羅奔。這一舉動不僅展現了他的勇氣和智慧,也體現了他對邊疆民族關係的深刻理解和尊重。最終,莎羅奔等人在岳鍾琪的感召下,決定歸順朝廷,大金川之亂得以平息。
戰後,乾隆帝對岳鍾琪的功績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和豐厚的獎賞。他不僅恢復了岳鍾琪的爵位和榮譽,還將其子提拔為御前侍衛,並免除了其因西征獲罪而被追賠的巨額白銀。
七、保障西南
乾隆十四年末至十七年間,西南邊疆再次面臨動盪,乾隆帝果斷決策,派遣重臣穩定局勢。面對西藏郡王珠爾默特那木札勒的叛亂傾向,乾隆帝未雨綢繆,秘密命令策楞與岳鍾琪率部進駐打箭爐,以備不時之需。次年,駐藏大臣傅清、拉布敦英勇地剷除了已顯露叛意的珠爾默特那木札勒,卻不幸遭其黨羽反噬,壯烈犧牲。這一突發事件加劇了西藏局勢的緊張,也凸顯了岳鍾琪等將領的重要性。
六十四歲高齡的岳鍾琪,不顧年邁與足疾纏身,毅然領命再赴康定,親自駐守打箭爐,成為穩定西南邊疆的關鍵人物。同時,策楞率精銳入藏,迅速處理善後事宜,有效遏制了叛亂的蔓延。岳鍾琪的忠誠與果敢,不僅贏得了乾隆帝的讚賞,也為其家族帶來了轉機,其子岳濬因此得以赦免。
緊接著,雜谷土司蒼旺的叛亂又給西南邊疆帶來了新的挑戰。岳鍾琪雖身患重病,但心繫國家安危,毅然抱病出征,採取突襲與智謀並用的策略,迅速平息了叛亂。為鞏固勝利成果,他提議並實施了部分地區的改土歸流政策,設立理番直隸廳,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同時,也保留了部分地區的土司制度,體現了靈活務實的治理策略。這一系列舉措,在四川總督黃廷桂的協助下得以順利實施,為西南邊疆的長期穩定奠定了基礎。然而,岳鍾琪也因勞累過度,病情日益加重
八、晚年
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慶地區爆發了由陳琨領導的會黨叛亂。這場叛亂給當地帶來了嚴重的動盪。此時,岳鍾琪已經年近七旬,且剛經歷了喪子之痛,身體狀況不佳。然而,面對國家的召喚,岳鍾琪毅然帶病出征,肩負起了平叛的重任。
岳鍾琪率領清軍進入大巴山地區,對叛軍展開了追擊。在一系列戰鬥中,岳鍾琪指揮有方,成功擊敗了叛軍,並最終擒獲了叛亂頭目陳琨等人。然而,長期的征戰和勞累使得岳鍾琪的健康狀況急劇惡化。在回師途中,岳鍾琪的病情日益加重,最終於同年三月初十(1754年4月2日)在資州(今四川資陽)不幸逝世,享年六十八歲。
岳鍾琪的逝世消息傳到京城,乾隆帝深感悲痛。乾隆帝高度評價了岳鍾琪多年來的貢獻,稱其「宣力有年,勞績懋著」,並對岳鍾琪在此次平叛行動中帶病奮戰的精神表示讚賞。乾隆帝對岳鍾琪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並下令免除岳鍾琪因先前西征獲罪而被追賠的部分款項,將岳鍾琪之子岳濬在巡撫任內應追賠的四千九百餘兩欠銀免予追繳,並將已經抵交的家產退還給岳鍾琪的家屬。此外,乾隆帝還下令賜予岳鍾琪祭葬,並賜諡號「襄勤」。
乾隆帝對岳鍾琪的褒揚不僅體現在物質上的補償,還體現在精神上的認可。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朝廷將岳鍾琪的牌位遷入賢良祠進行奉祀,這是對岳鍾琪一生功績的最高肯定。
九、結語
岳鍾琪的一生,是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他身歷三朝,戰功顯赫,在平定青海叛亂、逐准安藏及討平大小金川的過程中屢建大功,被乾隆帝譽為「三朝武臣巨擘」。他的軍事才能與政治智慧,不僅為清朝的穩定與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更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史稱「終清世,漢大臣拜大將軍,滿洲士卒隸麾下受節制,鍾琪一人而已」,這既是對岳鍾琪個人能力的極高讚譽,也是對他歷史地位的充分肯定。
喜歡古代歷史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