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第163章 高斌:從地方官員到朝堂重臣的傳奇

    一、包衣起家

    高斌的仕途起步於內務府,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他由內務府主事升任內務府員外郎兼佐領,這是他仕途上的第一個轉折點。同年四月,他又進一步晉升為內務府郎中,這標誌著他在宮廷內部的地位進一步穩固。高斌在內務府的工作表現優異,這為他後續的升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到了雍正四年(1726年),高斌被委派管理蘇州織造,這意味著他從宮廷轉向了地方管理崗位,負責監督絲綢生產等重要經濟活動。蘇州作為當時中國最繁華的城市之一,其織造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一任命顯示了皇帝對高斌能力的信任。

    隨後,雍正六年(1728年),高斌被任命為廣東布政使,不久之後又調任浙江布政使。這兩次調動表明,高斌在處理政務方面的能力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布政使作為一省之財賦與民政的主要負責人,其職責重大,涉及財政、教育、治安等多個領域。

    雍正七年(1729年),高斌再度被調任至江蘇布政使,這表明他的治理能力得到了進一步肯定。江蘇是當時全國最為富庶的省份之一,高斌在此任職無疑是對其實力的考驗。

    到了雍正九年(1731年),高斌的職業生涯迎來了一個新的高峰。這一年二月,他被調任河南布政使,九月即被任命為河東副總河。這次調整意味著他開始涉足更為專業的治水工作。同年十二月,他被臨時委任為江南河道總督,開始全面負責長江下游地區的防洪和水利工程。

    此後,高斌在治水領域的成就逐漸顯現。雍正十二年(1734年),他主持修復了長達六萬多丈的范公堤,這項工程對於保護沿岸地區免受洪水侵襲起到了重要作用。同年八月,他還重新承擔了兩淮鹽政的職責,併兼任江寧織造,顯示了其在多個領域的綜合管理能力。

    雍正十三年(1735年),高斌再次被委以重任,正式出任江南河道總督,這一年四月他還重掌鹽政事務。

    二、致力治河

    高斌在治河方面的貢獻始於乾隆元年(1736年)。這一年,他上書請求河工搶修時,使用河兵挑運所需土方的百分之四十,而剩餘的百分之六十則由民工完成。此外,他還提議將葦盪營采柴的任務統一歸工廠運輸,並且提出各州縣涉及河工之外的各項開支應該統一歸入河庫道管理。這一系列措施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分配資源,並加強財務管理。

    面對河南永城、江南蕭縣等地連續幾年遭受洪災的情況,乾隆帝命高斌與兩江總督趙弘恩、河南巡撫富德共同商討解決辦法。他們共同上奏,提出了關於黃河南岸碭山毛城鋪、蕭縣王家山以及睢寧縣峰山等地的治理方案。方案中提到,這些地方原有的 減 水 設施由於年久失修,導致洪澇頻發。為此,他們建議疏通舊有的洪溝和巴河,並新開挖蔣溝河,同時修建新的壩體來控制水流方向,確保洪水可以通過新的渠道分流,減輕對永城、碭山等地的影響。

    高斌還提出了關於淮揚運河的綜合治理計劃。他建議在天妃、正越兩閘之下各建三座草壩,並在這些草壩下再建正石閘和越河石閘,以此來調節水流速度,防止洪澤湖水過多湧入運河,影響沿岸百姓生活。這一計劃得到了皇帝的認可,並隨即付諸實施。

    面對御史夏之芳等人對毛城鋪引河開鑿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的擔憂,乾隆帝再次召集了包括高斌在內的多位官員進行討論。高斌解釋說,毛城鋪的減水壩是康熙年間建立的,旨在幫助清理黃河泥沙,減少洪水災害。他認為,現有的河道改造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反而有助於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水資源。最終,乾隆帝支持了高斌的觀點,並批評了反對者。

    乾隆二年(1737年),高斌請求覲見,期間與趙弘恩一起就治河方案進行了深入討論。乾隆帝聽取了各方意見後,最終決定採納高斌的意見,並命令重新打開新運口,以避免黃河倒灌的問題。

    到了乾隆三年(1738年),淮揚運河的工程完工,高斌因此受到了表彰。然而,對於新運口的位置選擇,社會上仍然存在一些爭議。乾隆四年(1739年),皇帝派遣大學士鄂爾泰前往現場勘查,鄂爾泰贊同高斌的意見,認為新運口的設計合理。同年,高斌再次入京,被命令與直隸總督孫嘉淦、總河顧琮一起檢查直隸的河道情況。

    乾隆六年(1741年),高斌繼續關注河道治理,提出了多項改善措施,包括加固運河南岸的堤壩,以抵禦黃河的衝擊;調整江都瓜河的口門,以減少淮水的流入;以及建議將鎮江南岸的埽工改為磚工,以提高防洪標準。這一系列建議均得到了批准,並得以實施。

    三、任職直隸

    高斌在乾隆時期的直隸總督任上,繼續展現了他的治水才能和對水利建設的深刻理解。乾隆年間,他被調任直隸總督,併兼管總河事務,這意味著他需要同時關注直隸地區的行政管理和河道治理工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乾隆五年(1740年),高斌上奏,建議對永定河進行治理。他認為永定河的關鍵在於保持尾閭的暢通,並提出在三角淀旁邊開闢引河,連接大清河老河頭與鄭家樓水口。為了防止河水向北或南側溢出,他建議在北岸築坡埝,在南岸則根據需要進行加固。此外,他還提議在河口處隨時進行疏通,並在雙營、胡林店、小惠家莊等地點增建三合土滾壩,以降低河水的壓力。這些措施旨在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來減輕永定河下游的洪澇風險。

    乾隆七年(1742年),淮揚地區遭遇水災,高斌被委派與侍郎周學健及總督德沛等前往災區進行賑濟工作。救災任務完成後,他回到直隸,並繼續關注永定河的治理問題。這一次,他提出了一個更長遠的計劃,即在永定河上游,也就是桑乾河區域,利用兩岸的地形開渠灌溉農田。特別是從山西大同到直隸西寧這一段,他認為如果在山口處採用巨石堆疊的方式建造玲瓏水壩,將有助於減緩水流速度,從而減少下游地區的河患。


    乾隆九年(1744年),高斌因病接受治療,期間,乾隆帝派遣太醫前去診視,體現了對他的關心。同年,他反對直隸藁城知縣高崶提出的在山東開礦的建議,這一觀點得到了朝廷的支持。

    乾隆十年(1745年),高斌的官職進一步提升,被加封為太子太保,並擔任吏部尚書,負責管理直隸的水利和河道工程。此外,他還被任命為議政處行走,併兼任總管內務府大臣。年底,他成為了經筵講官,並擔任協辦大學士、軍機處行走,這標誌著他在朝中的地位更加顯赫。

    乾隆十一年(1746年),御史楊開鼎彈劾南河河道總督白鍾山隱瞞黃河決堤的消息,高斌與總督尹繼善被委派調查此事。最終,白鍾山因失職被罷官。在此期間,高斌還提出了關於淮河與黃河水量監測的標準,並強調了閘壩開閉的重要性。同年,淮河水位上漲,乾隆帝再次派高斌前往視察,並採納了他的建議,豁免了海州、沭陽、贛榆等地區的部分賦稅和相關費用。

    高斌認為黃水應當合併管理而非分散處理,清水則應當積蓄而不是排放,只有通過對湖泊和河流水勢的精確測量,才能確定何時蓄水何時泄洪,從而避免泛濫成災。這些見解展示了他對水利管理的深刻理解和前瞻性思考。

    乾隆十二年(1747年),高斌被任命為文淵閣大學士,進一步鞏固了他在朝中的地位。同年,他被派往江南與河道總督周學健共同監督防汛工作。在他的領導下,直隸的水利項目順利完成,得到了乾隆帝的嘉獎。

    四、屢遭貶職

    乾隆十三年(1748年),高斌的仕途遭遇了第一次重大挫折。這一年三月,他與左都御史劉統勛一同前往山東查辦賑災事宜。緊接著,他又被派往浙江與總督顧琮一起審理浙閩總督喀爾吉善彈劾浙江巡撫常安貪污的案件。在這個過程中,高斌和其他審理人員對常安的行為採取了較為寬鬆的態度,這引起了乾隆帝的不滿。乾隆帝指責高斌態度含糊,最終部議決定革除高斌的職務,但皇帝出於對其過往貢獻的考慮,允許他留任。

    閏七月,高斌又被指派兼管江南河道總督的事務,因為原本負責此職的周學健得罪了朝廷。然而,在處理周學健家產的查抄過程中,高斌再次表現出猶豫不決的態度,最終被革去了大學士的頭銜,但仍保留了河道總督的職務。

    乾隆十五年(1750年),由於之前修建的十字河竹絡壩在臨黃、臨運兩地的效果不佳,高斌又一次面臨革職的風險,但乾隆帝給予了他寬恕的機會。

    到了乾隆十六年(1751年),高斌的命運似乎有所好轉。這一年三月,乾隆帝南巡期間,仍舊賦予他以大學士的名義管理河道總督的事務。閏五月,他暫時接管了兩江總督的職責。同年八月,面對盱陽縣陽武漫工未及時合攏的情況,高斌主動請纓前往協助修築。乾隆帝對此表示讚賞,並稱讚他為急公任事的大臣典範。

    然而,好景不長,乾隆十七年(1752年),雖然高斌已經七十歲高齡,乾隆帝仍然對他寄予厚望,並賜詩一首以示表彰。然而,次年,即乾隆十八年(1753年),洪澤湖發生了嚴重的洪災,導致邵伯運河的兩個閘口被沖毀,高郵、寶應等縣遭受水災。在此背景下,學習河務的布政使富勒赫上奏指出南河公費存在虧空問題,乾隆帝派遣策楞和劉統勛前往調查。調查結果揭露了多名官員的貪腐行為,其中包括外河同知陳克濟、海防同知王德宣以及通判周冕等人。乾隆帝對高斌未能及時制止這些違法行為感到極為不滿,並因此將他與協辦河務張師載一同撤職,但允許他們在工地上效力以贖罪。

    同年九月,黃河在銅山張家路決口,水流南下注入靈、虹等縣,最終匯入洪澤湖,導致淮河水位上升。乾隆帝對這一事件的發生表示不解,認為既然秋汛已過,為何還會出現如此嚴重的決堤?他命令高斌前往銅山,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堵口任務。在處理過程中,策楞上奏揭發同知李敦和守備張賓涉嫌貪污並延誤工期,乾隆帝下令將二人斬首,並讓高斌與張師載在場見證行刑,以此作為警示。然而,在行刑後,乾隆帝還是赦免了高斌與張師載,讓他們繼續留在工地效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五、死後哀榮

    乾隆二十年(1755年)三月,高斌在工地上去世,享年七十二歲。乾隆帝得知消息後,給予了他內大臣的頭銜,並從內庫撥款一千兩白銀用於辦理喪事,以示對其一生貢獻的肯定。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南巡期間,發布諭旨,高度評價了高斌在其擔任河道總督期間所取得的成績。乾隆帝特別提到了高斌在治理毛城鋪時所採取的有效措施,如設立徐州水位標誌,規定水位達到一定高度才開啟閘門,以控制黃河水量。然而,後來的人沒有遵循他的方法,導致了黃河水量減弱,河床淤積等問題。此外,高斌還堅持每年冬季親自率領下屬填築黃河兩岸的支河,這些做法有效地減少了洪水帶來的損失。尤其是在三滾壩泄洪方面,高斌堅持堵閉,使得下游的州縣多年獲得了豐收。儘管在後期因過於自信而導致了張家路和運河河閘決堤的失誤,但總體而言,高斌的貢獻不應被抹殺。

    基於此,乾隆帝決定將高斌與歷史上著名的治河專家靳輔、齊蘇勒、嵇曾筠一同列入祭祀名單,以此激勵後來的河務管理者。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高斌被追贈「文定」的諡號,彰顯了他作為文臣的卓越貢獻。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乾隆帝御製《懷舊詩》,將高斌列為五位傑出督臣之一,進一步肯定了他在治理河道方面的成就。

    最終,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高斌被追認為賢良,併入祀賢良祠,成為後人緬懷的對象。

    六、結語

    高斌的一生,既是一位傑出治水專家的成長曆程,也是一個時代變遷下的縮影。從默默無聞的內務府小吏,到治水功臣,再到政壇風雲人物,最後以悲劇收場,高斌的故事告訴我們,即使遭遇挫折,只要堅持本心,依然能夠獲得世人永久的尊敬與記憶。

    喜歡古代歷史著名人物



第163章 高斌:從地方官員到朝堂重臣的傳奇  
相關:    奧術神座  逆天邪神  百鍊飛升錄  大官人  修羅武神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古代歷史着名人物第163章 高斌:從地方官員到朝堂重臣的傳奇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2s 3.7967MB

搜"古代歷史着名人物"
360搜"古代歷史着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