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講將1 第二十五章 孝文皇后——竇漪房

    竇皇后,名猗或漪,清河觀津人,漢文帝皇后。漢惠帝時,被選為家人子,入宮伺候呂后,稱竇姬,後被賜予代王劉恆,前往代國。劉恆即位後,冊立為皇后,育有一女二男:長女館陶公主,長子漢景帝劉啟、少子梁王劉武。

    漢景帝即位後,尊竇氏為太后,竇太后大力提拔外戚,致使竇氏一門三人封侯,開啟漢代以姻親封外戚為侯的先河,並多次提議讓漢景帝拜自己侄子竇嬰為丞相,但終究未被漢景帝採納。又因私仇殺害震退匈奴的將領郅都,導致匈奴騎兵重新入侵,縱容幼子劉武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僭越天子,甚至圖謀讓漢景帝傳位於劉武,但遭大臣反對而未能成行,劉武心生嫉恨,派人刺殺袁盎等十餘名議臣。劉武病逝後,竇太后絕食大鬧,宣稱是漢景帝殺了劉武,致使漢景帝哀懼。

    漢景帝駕崩,漢武帝即位,尊竇氏為太皇太后。漢武帝推行建元新政,竇太后不喜儒術,認為漢武帝在挑戰她的權威,遂將新政成員趙綰、王臧全部誅殺,廢除武帝所推行的全部新政。

    漢高祖初年,竇氏出生於清河郡觀津縣,其父經歷秦朝動亂,隱居於觀津縣不問世事,過著清貧垂釣的生活,後不幸墜河而死。竇氏年少時,頭髮越來越少,直至禿頭,她的家人常為此感到不齒,每逢七月七日夜,她的家人們都出門皆看織女,唯獨不許竇氏出門。後來,有一束光照到竇氏的臥室,後世認為這是上天賜予竇氏的祥瑞。竇氏有兄弟二人,兄名竇長君,弟名竇廣國,字少君。

    漢高祖去世後,繼位的漢惠帝劉盈仁善,由呂太后掌攬大權。這時,竇氏以良家子身份入漢宮伺候呂太后,稱為竇姬。後來,呂太后欲釋放一批宮人出宮,並將她們賞賜給諸侯王,竇姬也在其中。竇姬因為自己的家鄉清河郡離趙國較近,故而請求負責遣送的宦官務必將自己的名籍,放到去趙國隊伍的名簿中。宦官臨了卻忘了此事,將竇姬安排到了去代國的隊伍中,名簿上奏之後,詔書應允。隊伍將要出發時,竇姬才得知此事,哭泣著埋怨宦官,不想去代國,因有詔書的強制命令在,竇姬才不得不往。

    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劉恆,打敗陳豨平定代地,建都於中都縣,始立代國,並封時齡八歲的劉恆為代王。受詔去代國的宮女,除了竇姬以外還有其餘四人,然而到達代國之後,代王劉恆唯獨寵幸竇姬,榮寵中的竇姬很快便為劉恒生下了一女,取名劉嫖。竇姬生下一個男孩,取名劉啟,後又育有一子,名劉武。在此期間,劉恆的王后亦先後生下四子,然而代王王后和四位王子離奇早逝,劉恆沒有復立王后。

    太后呂雉去世,群臣擁護代王劉恆回京即位,是為漢文帝。漢文帝即位數月後,太常上書請立太子。此時,先王后所生四子皆先後病逝,一番議論之後,有司認為竇姬所生長子劉啟純厚慈仁,可立為太子。文帝表示許可,立劉啟為太子,賜予天下已為人父的百姓爵位一級,封母舅薄昭為軹侯。有司上書文帝請立皇后,薄太后藉此對文帝說:「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為皇后。」於是,文帝立竇姬為皇后,並因此賞賜天下鰥寡孤獨貧窮困苦以及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和九歲以下的孤兒布匹絹帛、糧食和肉類。竇皇后的女兒劉嫖被封為長公主,封邑館陶。奏可有司之議,竇皇后的次子劉武被立為代王,立二年徙淮陽王,徙為梁王。

    由於竇皇后的雙親早已去世,並葬在家鄉觀津,薄太后便下詔命令有司追封竇皇后的父親為安成侯,母親為安成夫人。讓清河郡為竇皇后的雙親設置二百戶的園邑,由長丞侍奉看守,一切禮法皆按薄太后為父親靈文侯所置靈文園的制度。

    竇皇后早年離家,和自己的兄弟也再沒有往來,在她被冊封為皇后之後,她的弟弟竇廣國還在給別人做僕役。竇廣國四五歲的時候,因為家裡貧困,父親早死,被人搶奪拐賣,家中亦不知他被賣往何處,經過十餘次的轉賣,廣國最後被賣到宜陽,在為其主人做工的時候險些遇難,算卦後得知自己將要封侯。

    於是,跟隨主家來到長安,到長安後聽聞新皇后姓竇,為津觀人,便知皇后是自己的姐姐,於是書陳幼時事上予皇后。竇皇后將此事告知文帝後,文帝便詔廣國來見,悉問舊事,皆能回答上來。並說幼時姐姐離家前曾討來藩汁為自己洗頭,又要來食物給自己吃,而後才安心離去。竇皇后聽後拉著竇廣國痛哭流涕,文帝感動,賞賜竇廣國很多財物田地和房宅,後又賞賜與竇皇后同祖的竇氏兄弟,讓他們遷居到長安。並在周勃、灌嬰等人的建議下,挑選品德高尚的長者及行為端正的士人與之相處,使竇氏兄弟在耳濡目染下不過仗勢而驕,成為謙虛禮讓的君子。

    後來,竇皇后因病失明,文帝對其寵愛也逐漸衰退,文帝寵幸邯鄲的慎夫人和尹姬,甚至讓慎夫人與皇后同席而坐。有一次,文帝游上林苑,竇皇后與慎夫人隨從,待入席時,郎署長依照在宮中時布置皇后與慎夫人的席位。袁盎卻將慎夫人的席位往後移了一點,慎夫人看見後非常生氣,不肯入席,文帝亦非常氣憤,直接回了宮中。袁盎對文帝說了一番尊卑應該有序才能上下和睦的道理,又建議文帝寵幸慎夫人可以用賜予她財物來表示。


    漢文帝崩於未央宮,太子劉啟即位,尊竇皇后為皇太后。竇太后幼子劉武入朝,景帝酒後言自己去世後便將帝位傳於梁王,梁王與竇太后聽後皆大為歡喜。太后的侄子竇嬰卻說:「漢法規定,帝位傳給長子、長孫,現在陛下怎可傳給弟弟,擅自搞亂高皇帝的規定呢!」竇太后聞之心裡很不愉快,並由此憎惡竇嬰,竇嬰亦嫌官小而以借病為由辭官,竇太后便在進出宮的名簿上將竇嬰的刪除,梁王劉武從此更加驕橫。

    吳楚七國之亂爆發,景帝覽遍諸竇子弟才能沒有能超過竇嬰的,竇嬰因之前被竇太后削了名簿,便稱病言不堪重任,竇太后由是慚愧。後景帝拜竇嬰為大將軍,竇嬰負責守衛滎陽,監齊國與趙國的兵。七國之亂平定後,景帝以軍功封竇嬰為魏其侯,於是游士賓客們爭相歸附竇嬰,每次朝議大事,列侯都不敢與之抗禮。至此,竇氏一門三人封侯。

    竇太后之孫臨江王劉榮,侵占宗廟之地為自己興建宮室一事被揭發,漢景帝讓中尉郅都審訊劉榮,劉榮恐懼,畏罪自殺。竇太后得知長孫劉榮死訊之後大怒,痛恨郅都執法嚴苛不予寬容,用嚴刑峻法處置郅都,將郅都革職歸鄉。漢景帝卻秘密派使者持節,任命郅都為雁門郡守,讓他抗擊匈奴,不必到長安領旨,直接赴雁門上任。

    當時,匈奴鐵騎連年南侵,騷擾邊境,導致邊境數郡久不安寧,匈奴向來聽聞郅都的節操威名,得知郅都就任雁門太守,驚恐萬分。郅都抵達雁門郡後,匈奴騎兵便全軍後撤,遠離雁門,郅都在任時匈奴始終不敢靠近雁門郡。匈奴對郅都恨之入骨,便派人深入內地,四處散布不利於郅都的謠言,竇太后聽到後,不加追究分辨,立即下令逮捕郅都。漢景帝知道郅都冤枉,說:「郅都乃忠臣。」於是準備釋放,竇太后不忘舊恨,堅決不許,在她的蠻橫干涉下,郅都被殺。郅都死後不久,匈奴騎兵再度侵入雁門。

    漢景帝崩於未央宮,太子劉徹即位,尊皇太后竇氏為太皇太后。武帝欲推新政,由於一系列的動作影響到了權貴們的利益,因此毀謗魏其侯竇嬰等人的言語每天都傳到竇太后的耳中,而竇太后喜歡黃老學說,新政推崇者與之理念不同,竇太后由是不悅。

    竇太后崇尚無為而治的黃老思想,這種思想雖在漢朝建立之初有利於恢復國民經濟,但隨著時代的變化與更替,其弊端已日漸凸顯。在此種思想的指導下,國家統治政策呈現姑息與妥協的特徵,甚至有滯後性與倒退性。

    一、在農業上,因對農民控制政策的放鬆,許多農民為逃避賦稅而脫離戶籍,致使政府對農民失去控制,直接不利於漢王朝的政權鞏固與加強;二、在治理地主階級內部上,一些皇室貴胄、富商巨賈、地主官僚因勢力的急劇膨脹,竟目無君上,胡作非為,極其嚴重的擾亂國家的法制。這無疑是危及漢王朝的政權鞏固的重大隱患;三、在處理漢匈關係上,一再妥協與退讓的政策讓匈奴日益強大,直接危及西漢政權的生死存亡。

    以上三點,無論是對西漢王朝的進一步發展還是對皇權的鞏固與加強都是極其不利的,它顯然不合適封建帝制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需要。故而新繼位的漢武帝想要為國家革除弊政,並試圖用適合當時統治需要的儒學思想取代黃老之學,成為西漢王朝的統治思想,以興國運。

    鑑於此,漢武帝在股肱之臣衛綰的輔助之下立即著手革除弊政,進而推行新政,正式拉開了由儒學代替黃老之學的序幕。為了推行新政,趙綰被任命為御史大夫、王臧被任命為郎中令,使列侯就國除矣,以禮為服制,以興太平。朝中大臣盡儒者,連竇太后的侄子竇嬰也與漢武帝的舅舅田蚡共同輔佐漢武帝推行儒術。

    漢武帝的一系列做法深深觸動了竇太后敏感的政治神經,他的做法讓竇太后深感這並不是簡單的僅限於意識領域的學術派別之爭,而是對她太后權威的嚴重挑戰,故而竇太后韜光養晦以備反擊。

    趙綰上書武帝說,勿將政事稟奏給太皇太后,竇太后得知後大怒,暗中找到趙綰及王臧的過錯,責備武帝說:「他們這是要當第二個新垣平呀!」將御史大夫趙綰、郎中令王臧下獄,其後二人自殺。而後,竇太后罷免丞相竇嬰、太尉田鼢,並將之換成與自己崇尚的「黃老之學」相符的心腹大臣:任命柏至侯許昌為丞相,武強侯莊青翟為御史大夫。而武帝所推行的新政亦全部廢除,轟轟烈烈的建元新政終以趙綰、王臧的被迫獄中自殺,竇嬰、田蚡的罷職,宣告失敗。

    竇太后崩,與漢文帝合葬霸陵,遺詔將自己東宮所有的金錢財富都賜予自己唯一還在人世的女兒,大長公主劉嫖。



  
相關:  史事講將    天降鬼才  生生不滅  網遊之九轉輪迴  破天蹤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史事講將1第二十五章 孝文皇后——竇漪房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9s 3.6898MB

搜"史事講將1"
360搜"史事講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