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講將1 第六十章 陽明心學——王守仁

    王守仁,本名王雲,字伯安,號陽明,浙江餘姚人,明朝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南京吏部尚書王華的兒子。起家刑部主事,歷任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南京兵部尚書、左都御史等職,接連平定南贛、兩廣盜亂及朱宸濠之亂,獲封新建縣伯,成為明代憑藉軍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心學的集大成者,陽明心學後傳入了日本、朝鮮等國,其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文章博大昌達,行墨間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傳世。

    王守仁天生有特殊的氣質,他的母親懷孕十四個月才分娩,在他誕生之前,他的祖母夢見天神衣緋玉,雲中鼓吹,抱一赤子,從天而降,祖父遂為他取名為「雲」,並給他居住的地方起名為「瑞雲樓」。5歲時仍不會說話,但已默記祖父所讀過的書。有一高僧過其家,摸著他的頭說「好個孩兒,可惜道破。」祖父根據《論語·衛靈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為他改名為「守仁」,隨後他就開口說話了。他的父親王華喜愛紹興的山水,才舉家離開餘姚,移居紹興,幼年的王守仁,有著良好的家世,也因此擁有一個非常優越的學習環境。

    十二歲時,王守仁正式就讀書塾,母親鄭氏去世,幼年失恃,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挫折。但他志存高遠,心思不同常人,一次與書塾先生討論何為天下最要緊之事,認為「科舉並非第一等要緊事」,天下最要緊的是讀書做一個聖賢的人。當時國家朝政腐敗,義軍四起,英宗被蒙古瓦剌部所俘。這件事情在王守仁幼小的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陰影,他發誓一定要學好兵法,為國效忠。十五歲時就屢次上書皇帝,獻策平定農民起義,未果。出遊居庸關、山海關一月之久,縱觀塞外,那時已經有經略四方之志。

    十七歲時,到南昌與諸養和之女諸氏成婚,可在結婚的當天,大家都找不到他,原來這天他閒逛中遇見一道士在那裡打坐,他就向道士請教,道士給他講了一回養生術,他便與道士相對靜坐忘歸,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去。十八歲時,與夫人諸氏返回餘姚,船過廣信,王守仁拜謁婁諒,婁諒向他講授「格物致知」之學,王守仁甚喜。之後他遍讀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謂「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學說。為了實踐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決心窮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麼都沒有發現,人卻因此病倒。從此,王守仁對「格物」學說產生了極大的懷疑,這就是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王守仁第一次參加浙江鄉試,與胡世寧、孫燧同榜中舉,其後,學業大有長進。越來越喜歡談論軍事,並且很會射箭,二十二歲時考進士不中,內閣首輔李東陽對其笑道:「你這次雖然不中狀元,下一次科舉必定會中狀元,試一試為下一次科舉作個狀元賦。」王守仁拿起筆就完成了,朝堂上的元老們都很驚奇他的天賦才能,嫉妒他的人就開始議論說,這個年輕人如狀元及第,必然是目中無人。二十五歲再次參考科舉,再次落第,父親開導他說,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但他笑道:「你們以不登第為恥,我以不登第卻為之懊惱為恥」。

    二十八歲的他參加禮部會試,因考試出色,舉南宮第二人,賜二甲進士第七人,觀政工部。出治葬前威寧伯王越,回朝上疏論西北邊疆防備等八事,隨後授刑部主事,在江北等地決斷囚獄,隨後因病請求歸鄉,後起用授兵部武選司主事。

    宦官劉瑾擅政,並逮捕南京給事中御史戴銑等二十餘人,王守仁上疏論救,而觸怒劉瑾,被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當龍場驛棧驛丞。同時,他的父親王華也被趕出北京,調任南京吏部尚書。路途中,王守仁被劉瑾派人追殺,偽造跳水自盡躲過一劫,逃過追殺的王守仁暗中到南京面見父親王華,王華對他說:「既然朝廷委命於你,就有責任在身,你還是上任去吧。」隨後他踏上路途,來到貴州龍場,「萬山叢薄,苗、僚雜居」,龍場在當時還是未開化的地區。王守仁沒有氣餒,根據風俗開化教導當地人,受到民眾愛戴。在這個時期,他對《大學》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領悟,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在這段時期寫了「教條示龍場諸生」,史稱「龍場悟道」。

    王守仁謫戍期滿,復官廬陵縣知縣,而劉瑾被楊一清聯合宦官張永設計除去,王守仁隨即被召入京,歷任吏部驗封司主事、署員外郎、吏部文選司主事。兵部尚書王瓊對王守仁的才能十分賞識,在王瓊的推薦下,王守仁被擢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南、贛、汀、漳等地。

    當時,南中地帶盜賊蜂擁四起,謝志山占領橫水、左溪、桶岡,池仲容占領浰頭,各自稱王,與大庾的陳曰能、樂昌的高快馬、郴州的龔福全等遙相呼應,攻占、剽掠各處府縣。而福建大帽山的盜賊詹師富等又起兵,前任巡撫文森託病去職,謝志山聯合樂昌的盜賊奪取大庾,進攻南康、贛州,贛縣主簿戰死。守仁到任後,知道官府中有不少人是盜賊的耳目,於是責問年老而狡黠的僕役,僕役渾身哆嗦不敢隱瞞,如實坦白。守仁赦免了他們的罪過,讓他們偵探叛軍的情報,守仁因此掌握了盜賊的動靜,隨後他傳檄福建、廣東會兵一處,首先討伐大帽山的盜賊。王守仁用兵「詭異」、獨斷,素有「狡詐專兵」之名。


    王守仁親自率領精銳在上杭屯兵,假裝撤退,出敵不意進攻,連破四十餘寨,斬殺、俘獲七千多人,向朝廷上疏稱,權力太小,無法命令將士。王瓊上奏,給了王守仁旗牌,可以便宜從事。進兵大庾,克左溪、橫水,破巢八十四,斬殺、俘獲六千多人,戰畢,在橫水設置崇義縣。隨後師還贛州,討伐利頭的盜賊,斬殺兩千多人,王守仁率領書生和偏裨,蕩平為患數十年的盜賊,附近的人都驚呼守仁是神。

    寧王朱宸濠發動叛亂,據說消息傳到北京後,朝中大臣震驚不已,只有王瓊卻十分自信地說:「王伯安在江西,肯定會擒獲叛賊。」王守仁正準備前往福建平定那裡的叛亂,行至江西吉安與南昌之間的豐城,王守仁得到朱宸濠叛亂的消息,立即趕往吉安,募集義兵,發出檄文,出兵征討。一開始,王守仁來了個疑兵之計,他深知如果寧王順長江東下,那麼南京肯定保不住,作為留都的南京丟了,叛軍在政治上就會占有一定的主動,平叛就會有困難。

    王守仁平定盜賊後兵符已上交兵部,手中無兵,在江西境內的朝廷官吏都來幫助守仁,又在袁州聚集各府縣士兵,徵調軍糧、製造兵械船隻。假裝傳檄各地至江西勤王,在南昌到處張貼假檄迷惑宸濠,聲稱朝廷派了邊兵和京兵共八萬人,會同自己在南贛的部隊以及湖廣、兩廣的部隊,號稱十六萬,準備進攻寧王的老巢南昌。為爭取時間集結軍隊,又寫蠟書讓朱宸濠的偽相李士實、劉養正勸宸濠發兵攻打南京,又故意泄露給宸濠。

    此時,李、劉二人果然勸宸濠進兵南京,宸濠大疑,按兵不動。寧王猶疑不定,等了十多天,探知朝廷根本沒有派那麼多的兵來,才沿江東下,攻下九江、南康兩城,逼近安慶。而在朱宸濠率兵六萬自九江沿江而下、窺伺南京的時候,王守仁已經率領倉促組建的八萬平叛軍,直搗寧王的老巢——南昌,迫使朱宸濠回援。當時,有人建議王守仁往救安慶,他不肯說:如果救安慶,與寧王主力相持江上,而南康和九江的敵人就會乘虛攻我後背,我們腹背受敵;而我們直搗南昌,南昌守備空虛,我們的軍隊銳氣正足,必可一舉而下;寧王必定回救,到時我們迎頭痛擊,肯定會取勝,後來的事實果如王守仁所料。

    此時守仁大軍已集結完畢,宸濠精銳都前往安慶,留守南昌的兵力空虛,守仁率兵攻打南昌,宸濠回兵救南昌。最終雙方在鄱陽湖決戰,經過三天的激戰,寧王戰敗被俘,寧王叛亂歷時35天後宣告結束。然而,平叛大功卻沒有得到武宗的認同,武宗身邊的佞幸之臣,平時與寧王交往密切,心態極端複雜,一些佞幸之臣希望王守仁將朱宸濠釋放,然後再讓已經南巡的武宗親自「擒獲」朱宸濠,以滿足武宗的虛榮心。面對這樣複雜的情勢,王守仁急流勇退,他將朱宸濠交付當時尚屬正直的太監張永,然後稱病,以避免捲入更多的政治事端中。所以,終武宗一朝,王守仁平叛之功沒有得到朝廷的封賞,直到世宗即位以後,王守仁才加官晉爵。

    世宗即位,由藩王入繼大統的世宗,在對王守仁有過短暫的賞識之後,便對這位非常能幹的臣子採取了冷漠的態度。在世宗即位之際,王守仁因父老請歸,世宗說王守仁有擒賊平亂之大功,正要論功行賞,不許他辭官。先升其為南京兵部尚書,不許他推辭,稍後又准許他順路回去探視父親,不久,加封王守仁為新建伯,世襲。

    父親王華去世,王守仁回鄉守制,受邀在稷山書院講學,又在紹興創建陽明書院,其弟子亦開始講學,傳播「王學」。原配夫人諸氏去世,王守仁續娶張氏,並於次年喜得一子,在赴廣西平叛前夜,在天泉橋留心學四句教法: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領盧蘇、王受造反,總督姚鏌不能平定,於是下詔讓守仁以原先的官職兼左都御史,總督兩廣兼巡撫。黃綰藉此機會上書爭辯守仁的功績,請賜給他鐵券和歲祿,並敘錄平定寧王叛亂功臣,世宗都答應。守仁軍至思恩,盧蘇、王受早就聽聞了守仁平定盜賊和叛亂,十分害怕,投降了守仁。王守仁率湖廣兵抵達南寧,而盧蘇、王受剛歸降,願意立功自贖,王守仁於是派遣大臣商議,並命湖廣僉事汪溱、廣西副使翁素、僉事吳天挺及參將張經、都指揮謝佩監湖廣土兵,襲剿斷藤峽叛軍。此後仍然總督分永順兵進剿牛腸等寨,保靖兵進剿六寺等寨,約好各至抵達地點。

    當時,叛軍聽聞明軍檄湖廣土兵抵達,均逃匿深險之中,又聽聞盧蘇、王受歸降,王守仁進駐南寧,故以為王守仁以散遣諸兵布陣,於是防備弛緩。至此,湖廣兵皆偃旗臥鼓馳馬抵達,與明軍一同突進,四面夾擊。叛軍大敗,於是退守保仙女大山,據險結寨。官軍攀木緣崖仰攻,並隨後連連攻破油榨、石壁、大陂等地,直擊斷藤峽。隨後王守仁密檄諸將移兵剿仙台等賊,分永順兵、保靖兵各自進剿,約定在五月十三日抵達巢穴。叛軍退守永安力山,仍然被王守仁圍困的大軍打敗,潰軍為副將沈希儀斬殺。至此,斷藤峽叛軍幾乎全盡。

    平亂後,王陽明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還鄉,推薦勛陽巡撫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批覆就回去了,後病逝於江西南安府大庚縣青龍港舟中。臨終之際,弟子問他有何遺言,他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喪過江西境內,軍民都穿著麻衣哭送守仁。先前因平定寧王叛亂封特進光祿大夫、柱國、新建伯;隆慶時追贈新建侯,諡文成;萬曆時從祀於孔廟。

    王守仁,反對把孔、孟的儒家思想看成是一成不變的戒律,反對盲目地服從封建的倫理道德,而強調個人的能動性,提出的「致良知」的哲學命題和「知行合一」的方法論,具有要求衝破封建思想禁錮、呼籲思想和個性解放的意義。王陽明廣收門徒,宣傳他的思想主張,史稱「陽明學派」,又稱「姚江學派」。他的著作有《王成文公全書》三十八卷行世,被學術界評價為中國封建中世紀社會後期出現的最早的啟蒙哲學。陽明學,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學說之一,後傳於日本,對日本及東亞都有較大影響。



  
相關:  史事講將    百鍊飛升錄  天道天驕  大官人  網遊之劍刃舞者  校花的貼身高手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史事講將1第六十章 陽明心學——王守仁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s 3.7209MB

搜"史事講將1"
360搜"史事講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