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萬春,本名雷震,字鳴空,號一元,范陽郡涿縣人,祖籍鄱陽,唐朝時期忠臣、儒將。自幼學武,智勇兼備,博通群書,驍勇善戰,安史之亂時,跟隨張巡把守雍丘和睢陽,城陷遇害。唐肅宗即位,追贈榮祿大夫、忠烈將軍;宋徽宗時期,追封忠勇侯,後人尊奉「雷霆驅魔大將軍」;台灣民間信仰,尊為「三田都千歲」、「雷府千歲」。
雷萬春,自幼學習武術,天生智勇兼備,進入四十八寨赤松山,跟隨磨鏡老人學習拳術及兵法,磨鏡老人賜給雷萬春將軍法名叫道闡,雷萬春在四十八寨修習拳術及兵法時間達16年之久,後從軍。有志為國效力,但是未逢其時,他與南霽雲相識,兩人義結金蘭。經結義兄長雷海青推薦,投奔真源縣令張巡麾下。
安祿山舉兵范陽,以奉密旨討楊國忠為名,率15萬叛軍南下叛唐,史稱「安史之亂」,叛軍僅用半年時間,就攻克河北諸郡直至洛陽,又攻陷長安門戶潼關,迫使唐玄宗倉促逃往蜀中,叛軍進駐長安。叛軍占領的地區,「以洛陽為支點,北起范陽,沿常山、鄴郡構成南北一線,再西經陝州、潼關直到長安,東沿陳留、汴州,勢連譙郡、漕州構成東西一線」。此後,為了鞏固和奪取全國政權,叛軍意圖東進,目標是雍丘、睢陽,「睢陽據江淮之上游,為汴洛之後勁,南控江淮,北臨河濟,彭城居其左,汴京建於右,形勝聯絡,是以保障江南,襟喉關陝,為大河南北之要道」。
睢陽,素有「江淮之蔽屏,河洛之襟喉」之稱,叛軍想據睢陽南下江淮和江漢地區,以切斷唐王朝的錢糧來源,掠奪其財富作為持久戰爭的資本。因此,對唐王朝來說,以兵力扼守睢陽不落入叛軍之手是平定叛亂的基礎。唐將張巡、許遠等領導的轟轟烈烈的『睢陽保衛戰』拉開了序幕。
尹子琦,安祿山特別重視的愛將,率13萬大軍前來攻打睢陽城,睢陽太守許遠派兵向張巡告急,張巡部署好寧陵守衛,帶領二千精兵殺進睢陽,與城父令姚誾一起共6800人駐守睢陽。敵眾我寡,張巡激勵將士們說,逆賊乃烏合之眾,雖然很多,但不足畏懼,只要上下齊心,必能打退賊逆,且兵不在多在精,將不在勇在謀,賊眾寡謀,賊驕則無智,烏合之眾少謀且犯上作亂,必敗無疑。
尹子琦增兵睢陽,張巡採取心理戰術,打退叛軍數次進攻,又用計射傷尹子琦,叛軍士氣低落,巡不但擅長守城,也注重攻心,瓦解敵軍。史載:「賊士攻城者,巡以逆順說之,往往棄城來降,為巡死戰,前後三百餘人」。叛軍增兵數萬,尹子琦更加囂張,睢陽城的形勢更加嚴峻,大敵壓境,城內軍糧緊缺,全城軍民每日每人分米1勺,與樹皮、茶、紙熟牛皮混合煮食。將士們日漸消瘦,但士氣不減,當睢陽糧盡時,將士曾提議棄城東奔,得糧食後,與敵軍決一死戰,張巡、許遠認為,睢陽是豫東門戶,中州鎖鑰,江淮屏障,河洛襟喉,叛軍據而有之,必將戰火引向江南,大唐便失去糧餉供應,更何況城中將士被飢病、戰爭折磨得無力逃奔,不如堅守孤城,以待朝廷援軍的到來。
城中完全絕糧,連樹皮、茶紙也吃光了,將士就殺馬而食,戰馬殺光了,就羅雀掘鼠而食,尹子琦帶領叛軍最終將西南城門搗破進城,張巡等人被俘。尹子琦幾次勸降張巡,得到的都是連連痛罵,「吾欲氣吞逆賊,顧力屈耳」,張巡、許遠、南霽雲等36人不屈而死。
睢陽城破三日後,唐朝廷新任命的河南節度使張鎬率軍趕到,大敗叛軍,重新奪回睢陽。在睢陽保衛戰中,雷萬春站在城上督戰,在激烈的戰鬥中,雷萬春面部中六箭,仍站立在城頭巋然不動,面不改色,使敵軍懷疑他是一個木刻之人。後來探知,射中的原來是一個活生生的真人——雷萬春。叛軍將令狐潮禁不住讚美張巡說:「向見雷將軍,已知足下軍令矣!」。最後,這位連敵人都稱讚的勇將,終於與張巡同時死難,雷萬春也因此英名流傳千古,備受後人的尊敬。
睢陽保衛戰,名垂青史,悲壯卓絕,視死如歸,使江南人民免受戰亂之苦的民族英雄,它遏止了叛軍南下,保住了大唐大壁江山和江淮豐厚的財源,為大唐王朝反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和物質保障。
喜歡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