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醍醐灌頂
劉慶感慨地說道:「皇上,鄭大人說的對,時機尚早。陛下自小鐘鳴鼎食,卻不知天下之事,貴在於兵事。陛下若無兵符在手,早晚要低於人下。那竇憲擁兵在外,更視我等於無物,揮刀剁肉,哪裡還有什麼猶豫。我們計劃得再周詳,人家只需揮軍而入,旦夕之事啊!」
鄭眾看了看緊皺眉頭,心亂如麻的皇帝,心裡也不是滋味,他自明帝永平年中,初給事太子家,便對皇室忠心無二。章帝暴病身亡後,竇太后封了他一個主管園林的鉤盾令,明明白白的就是將他排除在了皇室大權之外。
主管園林的閒差,他當得不甘心,倒不是自己利慾薰心,而是看著竇家一黨主掌朝政,劉氏皇族日益衰敗,心痛不已。
劉肇登基後,每日的朝中之事,他都詳詳細細的問好,打聽清楚,希望有一天能助小皇帝重新掌權,雖然明知此事不易,卻是不得不行之事。
他柔聲的安慰道:「陛下,既然目標已定,就是最大的收穫。陛下不可著急啊,臣在宮中日久,也多少摸著了一些太后的脾性,臣會想辦法,將天子六璽給陛下收回來。否則,什麼事都是一個空字啊!」
劉肇拉住了他的手,覺得厚重沉穩,溫暖且有力,心中便覺安心。「鄭眾,朕便將希望寄於你的身上。本來朕以為,得了些證據就可以置竇憲於死地,如今聽了你的話,才知道朕見識得太淺了。倘若大膽而行,可能真的要性命不保了。如今即使是刀砧上的魚還要蹦達幾下,朕孤注一擲,這也是唯一的路。」
「陛下,臣並非是善言之人,如何做,如何說,還是要想一想。」鄭眾回頭看了眼清河王劉慶,微笑道:「臣聽說清河王的府上,有一位謀士,不知是否是真?」
劉慶一愣,心中一凜,不知他突兀的一問,是何目的。再說,李郃在自己府中之事,只有自己和皇上知道,他一個管園林的宮人,如何得知?所以,低頭不語,只拿鞋子踢那案腿。
鄭眾見他謹慎,便笑道:「陛下,你看看,清河王還防著老臣呢!」
劉肇看了一眼假裝氣定神閒的劉慶,也覺啞然失笑,說道:「皇兄,鄭大人是可信之人!」
劉慶苦笑道「皇上,臣不是這個意思,只是覺得奇怪,鄭大人在宮中管理園林,怎麼會知道我府中之事?」
鄭眾嘆道:「陛下,此事朝中人人皆知啊,只是清河王是陛下倚重之人,所以即使如竇憲之流,也只當一笑罷了。」
劉肇全身一震,仿佛一道極亮的光從腦海中划過,旋即又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陛下,朝中宮中都是竇憲派來監視的人,你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竇憲的耳目。這樣做有三個好處。」
鄭眾緩緩踱著步,徐徐說道:「一,可以知道陛下的行止,以利於應變。二,陛下結交的什麼人,處置了什麼人,都心知肚明,以利於除掉對手,拉攏結黨。這第三,他本身太過強勢,獨攬政務,他需要與皇上分庭抗禮,做事不致於梗阻。」
「可惡!」劉肇咬著牙,心裡煩燥異常。
「清河王在京中置宅,然後便有人進入,這些事都逃不過竇憲一黨的耳目。何況陛下每次去過清河王府,便有新旨意出台,這便是實證。所以千防萬防,也防不得小人,不如不防,由他們去吧,我們公事公辦,在公事中做手腳,也就斷了他們的猜疑。不過,這位清河王府中的謀士,我卻想見一見,天子六璽如何要,我還想聽聽他的看法。」
鄭眾一口氣說完,劉肇至此猶如醍醐灌頂,滿心滿目一片清亮,呵呵笑道:「朕一直獨自如在黑暗中摸索,每一步的盤算都是千思萬慮,卻總是處處荊棘,處處出錯。實在如閉門造車,沒想到一舉一動都在別人的掌控之中,若無你的提醒,朕還事事蒙在鼓裡。鄭大人分析得真是入木三分,妙哉斯言!」
劉慶也拊掌笑道:「陛下,如此,我們可以把事情放到明面上,該怎麼著就怎麼著,他們總也是暗中行事,總不會來搜我們的身,檢查我們的東西。鄭大人真是大才,一團亂麻的時局,經大人一番解剖,立時顯得涇渭分明。」
劉肇也心情大好,有了這樣一個幫手,似乎人一下子就放鬆了,感到全身都酸痛起來。但是鄭眾要見李郃之事,還要從長計議。所以堅持著正色說道:「鄭愛卿,朕想辦法,儘快讓你見到李郃!」
此時蔡倫從殿門進入說道:「陛下,天已過午,陛下還未傳膳,鄭大人還是先回去吧,陛下正準備在宮中多種些新鮮的果木,待陛下回宮,再召鉤盾令吧!」
他向外邊使了眼色,鄭眾會意,笑道:「陛下,那臣就告辭了,太后宮中自然多種些,陛下放心就是了。」說罷,一揖到地,退出了殿門,卻見一個人影閃過,不由暗暗冷笑。
第二日,劉肇回宮,只把沈文城殺了泄憤,並沒有處置鄧磊,甚至提也未提刺殺之事,事情就這樣平平靜靜的過去了。
鄧磊戰戰兢兢的回了府去見鄧疊,提到西苑之事,尚自驚魂未定,嘴裡罵道:「你們怎麼不多個腦子,派這麼一個廢物去,不僅不成事,還險些把我們鄧氏一門全賠了進去!」
郭舉正和鄧疊喝酒,見他面無人色的進來,互相看了一眼,問道:「皇上怎麼說?」
「怎麼說?皇上念在大將軍的面上,並未追究,但是我們弒君的罪是坐實了的,我是撿了一條命回來,怎麼說?你們倒是試試!哼!」他甩了寬大的袍袖,恨恨然回了後堂。
郭舉站起來在廳中轉了許久,他相貌堂堂,比之都鄉候劉暢雖差些,卻也是十足的美男子。他頻入宮中,早已成了竇太后的新男寵。他的父親便是長樂少府郭璜,幾個人都是竇憲身邊的紅人。刺殺皇帝一事,他們事先並未稟告竇憲,因為竇憲從未有過殺死小皇帝的想法。事情一旦敗露,就會引來殺身之禍。可是事情還是敗露了!
他們的計劃的確還欠著周詳,只是沒想到,竟然無風無浪就這樣,平平安安的結束了。
「你覺得會這麼平靜?」鄧疊喝了一口酒,看也沒看郭舉,他心裡倒不是太過擔心,這趟渾水,他已經邁進來了,就不怕濕了鞋。
「平靜?平靜的背後,總是會有暗流涌動,我們不能就這麼結束,找個機會,還是要——」郭舉做了一個用手砍脖子的手勢。
「呵呵,這是必須的,我們已經沒有回頭路了。不管大將軍如何想,我們不僅做了,而且還暴露了行止,只能是一不做二不休!」一股旋風忽然從門外刮入,將桌上的酒菜都沾染上了灰塵。
過了七夕節,京城內涼風乍起,秋雨便接連著下了起來。細細的,密密的。風夾雜著雨,雨跟隨著風,飄零著。樹葉上不斷地滲出顆粒飽滿的雨滴,落到地上,散成了千萬顆。
劉肇這幾次去清河王府都帶了幾名侍從和宮人,拿著一些賞賜,幾次之後也就見怪不怪,沒有人去多看那些宮人一眼,鄭眾便就在此時,跟著劉肇混出了宮。
馬車上靜悄悄地,只聽到馬蹄打在街上的聲音,清脆之極。劉肇時而打開帘子向外觀望,見雨水兀自下個不停,清清冷冷的,似乎風也變得濕潤了起來,讓雨顯得不再單調。忍不住低聲吟道:「秋風吹吹,秋雨飛飛;秋風颯颯,秋雨涼涼。」
他自與鄭眾談後,便放開了手腳,事事不受拘束,公開宣召,找一些事情來讓眾人做。暗地裡找鄭眾談了幾次,就連眾位老臣都受了宣召,來宮中暢談國事。他身為一國之主,這樣做誰也無可厚非,所以雖然還是有人將這些事情一一回報,卻反而平安無事,太太平平。
當然他也不能做得太過明顯,竇憲一黨,他也一樣委以重任,顯出了一個國君公平相待的一面。
鄭眾與他一同坐在車中,他之所以選擇這樣一個秋雨的天氣出行,就是為了更好的掩人耳目。果然一切都順順利利,沒受任何阻障。
眼見得清河王府近了,他呵呵地笑了起來:「鄭愛卿,看來事情越來越好了,我看竇大將軍也懶得管我這個小皇帝,與兄長之間的情誼了。」
鄭眾嘿然良久,才說道:「陛下,只要我們六璽在手,萬事可定,只是此時,平心一想,太后不肯舍權,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陛下精銳外露,她若交付了大權,以陛下的性格,怕是容不得他竇家人吧!」
劉肇冷笑道:「那是自然,朕若除惡,便是除盡,決不姑息養奸。」
鄭眾瞟了皇帝一眼,心中升起一層寒氣,但是他知道,皇帝這樣做無可厚非,是正確的。因道:「竇憲在宮中有太后撐腰,在宮外有一眾黨人合眾,而陛下,實是孤家寡人,那些老臣雖忠,卻無實權,陛下這樣做,實是對江山有利,要穩,決不可以亂啊!」
雨勢突然加大了,噼里啪啦的打到車上,劉肇又向外看去,見那車夫雖穿著蓑衣,卻仍凍得哆嗦成一團,不僅覺得不忍,大聲說道:「要不然找個地方避雨吧,你這樣生病了可怎麼好?」
車夫見皇帝關心自己,心頭一熱道:「不礙事的陛下,快到了,到時候,請陛下賞小人一碗熱湯就行了。」
劉肇答道:「那是自然!」回頭向後看去,見幾個侍從和宮人雖打著傘,也被風雨折磨得東倒西歪,暗自後悔起來,光想著鄭眾出宮方便,卻忘了眾人要受風雨之苦。
正想著,見對面兩輛馬車駛來,正正好好停在了對面,甘英從車裡打了傘出來,大聲道:「陛下,先生說陛下準會選這種天氣出行,便讓我帶了馬車來迎。陛下讓宮人和侍從們上車吧!」
劉肇大喜,便召喚一眾人等上車,等車再行起來,鄭眾嘆道:「李郃其人,果然神算,如此奇人,遇到是人生之幸事啊!」
劉肇笑道:「你見到了就知道,他啊,可更神得多呢!」車外雨水更大,順著路面向下流去,匯成了無數條小溪,天邊一道閃電划過,隆隆的雷聲接踵而至,天真的要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