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疑惑道:
「奚康生?奚家父子是忠臣?朕聽說當日搜捕清河王叔的,就是奚難當,他們父子怎麼會是忠臣?」
元子攸本來就早慧,自身又刻苦,他最喜歡鑽研本朝國史,對於宮廷政變很有見解。
元子攸說道:
「奚難當搜捕清河王,是因為他妻子侯氏,因侯剛謀反案牽涉其中,江陽王許諾赦免其妻家族,他才肯動手。」
「而且搜捕清河王后,奚難當就請辭歸家,又心懷愧疚多次請辭千牛備身,這是他心中還有道義。」
元子攸又說道:
「其實當日政變,元乂和劉騰也只是險勝。」
小皇帝元詡聽得認真,元子攸反覆復盤,將這場政變研究的很透徹。
他說道:
「關鍵還是右護軍將軍奚康生。」
「政變之要,就在護軍將軍這個職位上。」
「此為統領皇城禁衛的要職,當年元乂想要對清河王動手,就是想辦法控制了護軍將軍這個職位,但是最關鍵的時候奚康生沒有參與政變,所以當時元乂和劉騰只能用宮人和他們拉攏的部分禁軍控制北宮和中宮。」
「如果當時清河王帶領白衣秀士沖入中宮,其實勝負也猶未可知。」
小皇帝連連點頭,經過元子攸一復盤,這奚家父子果然是忠臣。
但是他又苦著臉說道:
「可是知道又如此,朕也沒辦法拉攏這對父子。」
小皇帝現在也明白了,只是一個皇帝的名義,是無法拿出籌碼拉攏奚家父子的。
元乂和劉騰之所以能控制朝堂,就是他們一內一外配合默契。
內是劉騰控制了皇帝璽印,外是元乂控制了門下省。
官員的任命,經過門下省的起草,劉騰蓋章後就可以發還尚書台執行,這才是完整的朝堂。
也正如之前胡太后和清河王那樣。
小皇帝元詡在外沒有支持者,門下省內也沒有自己的人。
元子攸也研究了很久,他知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這一次他就想要做一次巧婦。
他說道:
「奚難當就在陛下身邊,陛下可以表示親近,並許諾赦免他的妻族,或許就能拉攏他。」
「奚康生這邊,臣有個辦法。」
小皇帝急迫的說道:「你我兄弟,還不快說!」
元子攸說道:「佛法。」
「佛法?」
「奚康生先前是南征大將,手上的殺業太重,中年歸入佛門後,在涇州刺史任上就大造佛寺,還曾經引起涇州的民亂。」
「若是有一佛門高僧點醒他,他定然能為陛下所用。」
元詡大喜道:
「高僧何在?」
元子攸說道:
「如今洛陽高僧中,首推的自然是龍華寺辯機。」
「辯機?」
聽到這個名字,小皇帝本能有些厭惡。
宣光之變後,胡太后被囚禁宣光殿,除了一些元乂特許的活動,胡太后都不能離開殿內。
胡太后常日在宣光殿中哭鬧,最後江陽王在其妻胡氏的勸說下,同意了胡太后的請求——可以讓她召辯機進宣光殿內講法。
在這件事後,胡太后又繼續哭鬧,最後得到了和小皇帝見面的權力。
元詡在宣光殿見過這個和尚,他也是聽說過這個和尚的神異之處,可對於母后寵幸的這個和尚,總有些說不出來的厭惡。
元子攸知道小皇帝對辯機的觀感一般,其實小皇帝對其母胡後的不滿,遷怒在胡太后身邊人身上。
胡太后臨朝的時候,並不在意自己兒子的感受,牢牢的把持朝政,還和不少人私通,這些在長大的小皇帝看來都是不能容忍的。
母子關係本不親近,又留下了裂痕,才讓江陽王元乂趁虛而入,挑撥了關係,誅殺了清河王。
元子攸深諳權力運轉的邏輯,他說道:
「陛下,您和太后可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要剷除江陽王,也必須要和太后聯合。」
元詡仔細一想,也確實是這個道理。
他和胡太后都是一個生態位的,胡太后作為太后,也同樣能夠代表皇權。
只有兩人共同進退,才不會讓外人鑽空子。
明白了這一點後,元詡對著元子攸說道:
「長樂王,這一切都要請你籌辦了!」
——
除夕的守歲夜宴和往年沒什麼區別,只是這一次宴會的主角從胡太后變成了江陽王元乂。
陳留公主從宴會回來,在綠珠伺候下脫下了宮裝。
召來女史(【普通的女聞報司使】),陳留公主說道:
「今天劉騰沒來宴會。」
女史眯著眼睛說道:
「看來宮內的消息沒錯,劉騰真的快死了。」
陳留公主點點頭,這樣重要的日子不出席,說明劉騰病的很重了。
宣光之變後,劉騰的身體每況愈下,上一次的中秋宴會,劉騰都是被抬著出席的。
「劉騰一死,洛陽又要出變化。」
女史點點頭,她最擅長從各種資料上分析未來發展,劉騰和元乂這種執政聯盟中,其實劉騰才是更重要的環節。
包括上一次的政變中,如果不是劉騰果斷控制了太后和小皇帝,說不定江陽王元乂就已經失敗被誅殺了。
可以說在名義上,江陽王元乂的地位更高,但是在權力結構中,劉騰的作用更大。
陳留公主又說道:
「最要命的是,劉騰沒有繼承人。」
這倒不是說劉騰沒有繼任者,劉騰有很多義子干孫,不少人都能夠繼承他大長秋的職位。
但是劉騰沒有一個能夠壓服所有人的繼承人,只要他一死,宮內的職位就會被瓜分。
陳留公主想了想說道:
「找機會還是要去多覲見皇嫂。」
提前燒冷灶,這就是陳留公主的專業技能,劉騰一死,說不定胡太后就能重新執政。
換上了舒服的褻衣後,陳留公主又說道:
「永泰公主提出要去嵩山出家,被皇帝拒絕了。」
永泰公主是小皇帝元詡的同母姐,但是陳留公主其實並不關心永泰公主,她只是借著這件事說道:
「父皇和皇兄都在嵩山有行宮,也有皇家寺廟,本宮要不要也去嵩山落髮?」
綠珠和女史對視了一眼,出家也是北魏公主們的一個選擇。
一旦出家,那宮廷的繁文縟節就不會再束縛她們,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自由離開洛陽。
至於陳留公主想要去哪裡,在場的所有人都心照不宣。
但是陳留公主還是自己否決了這個想法:
「算了,還是洛陽好玩。」
「都怪那天殺的,非要去河州,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陳留公主對某人咬牙切齒,但是她也知道這幾年洛陽的局勢非常關鍵,為了蘇澤的未來,她也只能繼續留在洛陽這個政治漩渦中。
——
被陳留公主咒罵的某個沒良心的傢伙,此時正在「大戰」後的賢者時間。
呂秀寧全身都被汗水濕透了,此時已經沉沉的睡去。
蘇澤不由的想起了其他幾個女人。
陳留公主是那種名門貴女,雖然她本身也比較奔放,但是骨子裡那種氣質是讓蘇澤難以抗拒的。
山豬就是愛吃細糠,那是一種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征服感,也是蘇澤思念最多的。
壽陽公主的記憶已經很淡了,蘇澤甚至已經記不得太多的細節,短暫為了自己渣男行為懺悔幾秒鐘,他又想起了安娘子。
也許是商人身份的原因,安娘子更多是迎合蘇澤,主打一個異域風情和逆來順受,也曾經讓蘇澤食髓知味過一陣子。
不過在安娘子懷孕後,蘇澤就沒有再碰過肉。
沒辦法,吃過好的,手下進獻來的那些民女,他也看不上了。
呂秀寧倒是另外一種風情,每次都是一場激烈的「戰鬥」,很顯然落敗一方都是這位女將。
這種近乎於原始的激烈「肉搏」,倒是能讓蘇澤精神放空,只是每次收拾床鋪的時候,都會讓呂秀寧鑽進地縫裡去。
此時落敗女將的身子顫抖了一下,也不知道夢到了什麼,蘇澤用手撫摸她的髮絲,查看起洛陽的消息。
劉騰比歷史上死的更快了。
蘇澤的判斷和陳留公主一樣,劉騰一死,洛陽政治局勢會再次變化。
沒辦法,政變是南北朝特色,不得不品嘗。
蘇澤在思考,如何在新一輪政變中,給自己爭取一些利益。
給洛陽朝堂的時間不多了。
蘇澤很清楚,六鎮一亂起來,朝堂就會飛快的失去對地方的控制力,以一種任何人都無法想像的速度倒塌。
只能說這座屋子實在是太破了,只是還維持了表面的光鮮,只要再用力踹上一腳就要塌了。
六鎮之亂開始後,蘇澤身上的將軍號,持節,開府,也會迅速的貶值。
現在蘇澤一個平西將軍,都是花費大量的財寶賄賂江陽王元乂才能得到,還受到了洛陽士人不少非議。
六鎮之亂後,鎮西將軍征西將軍這種將軍號,朝堂批發起來都沒有任何心理壓力。
官職不值錢,地盤才值錢,人才才值錢。
當然,朝廷的大義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是很有用的,比如元氏在北周和北齊篡位前,都以東魏西魏的名義存在了很多年。
不過這也是象徵性大於實質性了,元氏子弟不少,就連蕭衍都立過幾個大魏皇帝呢,比如陳慶之護送到洛陽登基的那位。
蘇澤思來想去,瞄上了洛陽一個東西——將作監。
孝文帝設置的將作監,最早是用來營造洛陽城的。
從這個部門設置的開始,就註定是一個巨無霸的超級衙門。
事實上也是如此。
在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前,洛陽飽受戰亂,是一個殘破的城市,晉代的宮室傾頹,城內雜草叢生。
但是等孝文帝去世的時候,洛陽城內已經是宮宇林立,還建造了彌須天閣這樣的超級皇家佛寺。
除了建築之外,將作監還為洛陽十幾萬禁軍打造了武器和鎧甲,為整個洛陽城製作了廚具和農具。
這樣的一個衙門,蘇澤又怎麼能不垂涎呢?
從女史遞交的報告中,蘇澤看到了一個機會。
歷史上,永泰公主確實在嵩山出家,為了這位公主出家,元詡還下令將作監前往嵩山,重新整飭孝文帝和宣武帝在嵩山的行宮和佛寺。
而且北魏還有一個傳統,會將將作監的匠人作為陪嫁或者宗王成年就藩的禮物,賞賜給宗室。
如果陳留公主能從將作監得到一批匠人呢?
無論是涼州、河州、梁州還是隴西郡,都非常缺乏經驗豐富的工匠。
各地的水利工程需要修葺,秦嶺中的棧道要重修,破敗的城池要修理。
就算是在五胡亂華的時代,工匠也不在屠城的範圍之列,如果打不過撤退,就算是不毀城,也會帶走城內所有的工匠。
大魏將作監現在還有匠戶兩萬兩千,這其中當然也有水分,但是粗劣估計也有過萬的匠人。
只是如何能在洛陽的政治站隊中獲利,讓皇室將這些匠戶賞賜給陳留公主,這是蘇澤需要思考的問題。
通過蘇順的報告,蘇澤清楚了元詡和元子攸的密謀。
在蘇澤看來,他們的計劃太稚嫩了,很難成功。
原因還是小皇帝的親信太少,就算是剷除了元乂,他也沒有在外朝的代理人,無法控制朝堂。
而在蘇澤穿越前的歷史時間線上也是如此,在劉騰死後,胡太后發動政變,重新奪回了朝堂的控制權,小皇帝依然沒有能得到權力。
既然這樣,關鍵還是胡太后。
蘇澤向洛陽的函使發布指令,讓他去提醒陳留公主,這段時間多進宮探望胡太后,將冷灶燒熱了,日後等胡太后重新奪回權力,就可以得到最大的好處。
——
正光二年,正月初十,懷朔鎮。
高歡頂著暴風雪沖回到家裡,妻子婁昭君連忙頂上了門,暴風雪才沒有衝進屋子裡。
高歡脫掉了氈帽,脫下了厚重的大衣,婁昭君關切的問道:
「賀六渾,城外怎麼樣了。」
高歡失魂落魄的說道:
「白災,是白災。」
婁昭君也楞在原地。
白災,就是雪災,這是北方遊牧民的說法,是所有遊牧民族最懼怕的災難。
大雪覆蓋草原,致畜群無處放牧,積雪融化前草場也長不出牧草,就會有大量的牲畜餓死。
正光二年,辛丑年,白災席捲六鎮。一筆閣 www.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