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相公所擔心的,朕心中清楚,不見金使,是想讓金國換人來談。隨夢小說網 http://www.suimeng.co/」趙寧說道。
這些年每年都掀起數場打仗,且不說前線,後勤都已經疲倦了。
「陛下深謀遠慮,遠非臣所能及,相信陛下已有打算。」
趙寧又問道:「張相公認為,現在軍政格局該如何安排呢?」
「張浚不能再在西北待下去了。」張叔夜絲毫沒有買關子,他都七十好幾歲的人了,也為大宋操勞了大半生。
他的觀點,必然已經有很多人支持,說明朝中有相當一部分人也是這麼想的。
西夏的威脅滅了,不代表西北危機就徹底解除。
「若是召回張浚,派誰去西北?」
「張浚的幕僚和參軍們逐步調到別處,提拔李彥仙,此人雖然暫無大帥之才,卻又捨身為國之志,必不會辜負朝廷,人才都是能慢慢培養出來的。」
「如此說來,邊患尾大不掉之嫌,依然未解除。」
「其根本在於恢復更戍法。」張叔夜說道,「邊將的帥與將,要三年一調,不可再如以前那般。」
「若是頻繁調換,有將不知兵的麻煩。」趙寧又說道。
「如今這個現象會弱許多,我軍內部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軍制,兵與將皆要遵守軍制,已然削弱了將的作用,尤其是軍督司和參軍制完善之後,練兵和軍團的指揮,都不再過度依賴將領。」
「真正依賴將的是戰場上的隨機應變,若是有嚴格的軍規和參軍輔助,能加強將對軍隊的指揮,是可以彌補將與兵之間因不熟悉的配合的。」
趙寧點了點頭。
趙寧想要的強軍,不是某一個人強,而是有一套完整的強軍體系。
即便哪天岳飛不在河北了,河北的神武軍依然按照那套強軍體系運作,而不是什麼都依賴在岳飛身上。
這樣弱化個人對軍隊的影響,就可以很好地管控邊軍,至少大幅降低反叛。
要建立這套體系,最基本的原則是:依法治軍!
最大程度弱化人治,弱化個人的影響力。
「陛下,老臣已經不能在輔佐陛下,請允許老臣請辭吧。」說著,張叔夜咳嗽了幾聲。
趙寧嘆了口氣,說道:「沒有了張相公,朕似失去了股肱。「
「現如今大宋人才濟濟,老臣也該退位讓賢了。」
趙寧知道,張叔夜這是要給張浚讓位。
張浚肯定不能繼續待在西北,但是張浚又立了大功,必須往上升。
樞密院早已被拆散,現在主導全國軍政的是軍政院,現在最好的安排就是讓張浚來主控軍政院。
這樣既能解決西北尾大不掉的隱患,也能維護有功必賞的軍功制度。
其實趙寧也是打算提張浚回來的,但是回來後必須給新的更高的職位。
否則如何服人心呢?
對於邊事問題,趙寧也有一套自己的處理方法。
他不想用強硬的手段處理邊事,因為軍政和行政不同,軍政本身作風硬朗,不能一味只用強硬手段,還得柔和。
否則激化朝廷和邊軍的矛盾,幾大經略使不會有意見,下面的人難免也會出問題。
這本身就是極其敏感的事情,處理起來一定要小心謹慎。
這朝堂之上,總歸有人要讓出位置的,身為人臣,最應該清楚的是,任何權力、地位,都只是一時的。
皇帝不可能讓某一個人一直待在某一個地方。
一旦局勢變了,英主必然會做出調整。
「恕臣不能再協助陛下解決如今的邊軍問題。」
「張相公操勞十數載,於國有功,朕又怎忍心你帶病之身繼續勞作呢,卿的請求,朕答應了,卿提的問題,朕也會好好考慮的。」
次日,張叔夜的辭呈便提報了上去。
賜張叔夜太保榮譽銜。
這是正一品,以示恩寵之極。
退休後,能有這種職位的,沒多少人。
張叔夜的突然請辭,在東京城的朝堂引起了不小的動靜。
眼下康王正面臨問責,張叔夜又此去軍政使一職,邊事的問題被范致虛當中提起,引起軒然大波,金國使者又被迫回去。
穩定了許多年的朝堂中樞,突然之間好像起了波瀾。
倒是有不少官員還在為康王求情,至少堆在趙官家面前的奏札厚厚一堆,都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康王這些年對朝廷的功勞。
客觀來說,趙構確實有功勞。
哪怕歷史上的趙構,對宋朝也有很大的功,最大的過是殺岳飛,但不能將他的功全盤否定。
趙構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人。
或者說,人都是複雜的,不能用簡單的對錯、功過一言蔽之。
二月初三,汪伯彥下馬車,進了康王府。
「殿下。」
「你來了。」康王在後院種樹,倒是怡然自得。
「殿下好閒心。」
「要不然呢?」
「看來殿下去西北幾年,比過去更加與眾不同。」
「種種樹能有什麼與眾不同呢?」
「現在朝堂上有不少人對您不太友好。」
「隨他們去吧。」
趙構繼續在挖土,一邊的下人將樹苗搬運過來。
「殿下難道要任他們宰割嗎?」
趙構卻不回答他,而是將樹苗放下去,埋下土,澆了水。
「你們先下去吧。」
等下人們走了,趙構擦了擦汗,喝了杯熱水,說道:「這萬事,都忌憚一個急躁,官家自然有官家處理的方式。」
「殿下何不現在進宮,去主動請辭。」
「你是讓我以退為進?」
「是的。」
「你說的倒不錯,本王也正有此意。」
「殿下,有一件事,下官不知當說不當說。」
「說吧,我們都那麼多年的交情了。」
汪伯彥在趙構耳邊小聲說道:「秦相公與三皇子趙瑜走得很近。」
「各自奔波前程而已。」
「殿下也要早做準備。」
趙構向屋裡走去,吩咐下面的人為汪伯彥上茶,他自己則去換了一身正裝出來,說道:「咱們的官家不是一直教導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趙構一路向皇宮行去。
他其實並不擔心,朝廷接下來對西北有大動作,就目前的朝堂之上,沒有人比他更了解隴右都護府的民生和軍政情況。
倒是唯一最大的變化是,趙構對儲君的位置已經不抱太大希望,而是有了別的想法。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