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兩個字後面,蘇逸夏不知道怎麼形容。
顧暖直接在心裡接上一句:偏偏那人說的,全都是事實。
&說,我現在更有錢了。沒辦法,有錢就是命好。」蘇逸夏打出那人寫的微博,再加一個吐槽的鬼臉。
敢說這樣話的人,不是發瘋了,那就是欠扁。正常人都會這樣想。
顧暖看著這句話,卻不由沉思了起來,接著,打回字給蘇逸夏:等我回來以後,我們一起去長達吧。
蘇逸夏先是一陣高興,後來突然想起什麼:「你說什麼?你去哪裡了?不是和吳子聰去度蜜月了嗎?」
她和吳子聰的事兒,學校里和他們兩個有接觸的人,幾乎都知道。畢竟是青梅竹馬。和顧暖的爸媽一樣,絕對想不到十年的愛情都能瞬間破裂。所以,暫時,還沒有人發現他們兩個其實已經分手了。
顧暖簡單兩個字:分了。
要說同是一個學校的人,聽到小道消息,肯定還是有點的。蘇逸夏在對面,良久的沉默。或許不知道拿什麼話來安慰她。
顧暖合上手機。
蘇逸夏的反應,讓她突然痛惡到一點。可能最後一個知道事情真相的人,是她顧暖。
沒過多久,蘇逸夏在發來了一條簡訊:「你沒有接收他的東西吧?千萬不要和他要任何東西。」
顧暖眸子一眯:他媽拿來錢,我拒絕了。
&蘇逸夏一個長長的嘆號,頓了會兒,再來一句,「他哪有你聰明,顧暖。遲早會後悔的>
不懂的人不知道蘇逸夏說的是什麼。蘇逸夏說的是顧暖爸媽給女兒支付首付的那套房子。
那套房子,是顧暖一個人挑的。那會兒,吳子聰藉口三四,不肯和她一塊分付首付。說到底,是吳子聰當年看不上那套房子。
房子是三年前買的。
現在那套房子的房價,比三年前最少翻了一倍以上。而且,照這個趨勢看,這套房子的升值空間還有。
足以說明,顧暖的投資目光,整整比吳子聰高出不止一倍。
蘇逸夏哧的一聲說:「他學投資的,結果還比不上你,說起來到外面都是笑話。不過,顧暖,說真的,是我,都想不到你那套房子居然能升值。」
那時候,連吳子聰、蘇逸夏都看不到那套房子的升值空間。
蘇逸夏坦白地問:「顧暖,你怎麼能推測到政府在那裡有規劃呢?」
說到國內炒房一族,押的都是房子的升值空間。房子能不能升值,說穿了,不是房子本身的建築如何,是和房子的位置有關係。
她顧暖不是炒房族,本來買的是婚房,是剛需。可是,說是剛需,現在的剛需,哪個不是一樣要考慮自己買的房子值不值。值不值,可就必須顧慮到投資的問題了。所以有時候,那些財經學家們說的話,只是無比美妙。說什麼剛需的話,不需要顧慮房子的投資問題。以為人都是傻的嗎?
沒理由他人買的房子能升值,自己不能升值吧?
人心都是這樣子的,至少自己不能比別人差。尤其是本來手頭拮据的剛需,更需要精打細算,如果能買到一套有升值空間的房子,無疑是讓自己的家庭財富增加。到時候,哪怕家裡突然出了什麼問題要錢,把這房子賣出去,暫住在比較差的房子,或是如法炮製再來一次升值投資,不是更好嗎?
剛需,不過是財經學家美其名曰安慰人的名詞,因為知道你腦子不想在這方面用。
顧暖能理解,要不是自己是學金融準備干金融的,有其它的工作需要專注的話,哪有這個閒心花精力時間去研究一套房子。
真正能研究房子價值的人,可不是那麼容易的。當你處在人云亦云的時候,跟在其他人身後屁顛屁顛地去跟著入場時,第一桶金已經被人搶走了。
那畢竟是自己和家人的第一套房,顧暖真的是心思都投在那上面了。因為顧暖作為金融生,深深明白一個道理:
好的金融家、投資家,必須是預言帝!
必須比其他人更早發現埋藏在沙子裡的金子,叫做眾人皆醉你獨醒。
顧暖選中的那套房子,處於j區。當時,吳子聰知道她把房子準備買在那兒的時候,雖然口上沒有說什麼,可那看她的眼神,無疑是有點兒鄙視的,想你顧暖不就是小家子氣嗎?
投資哪能小家子氣呢?小家子氣等於買堆垃圾,因為有價值的東西總歸是有價值基礎的。要他吳子聰的話,哪怕負債,多借點錢,都去買b區的房子。
&與n區在這個城市裡只有一條河之隔,可是房價卻天差地別。b區的房價那時候,平均值是n區的一倍。當然是因為b區的發展好,n區的發展差。
顧暖入手這套房子的時候,正是所有人對n區的房價到了最大失所望,很多投資家大賣特賣。
誰能想到,三年之後,城市的決策者突然出了一道消息,說是要把b區和n區合併起來。在n區再修建幾條通道,要在n區往外延伸方向繼續建設。如此一來,n區的房價勢必要和b區看齊了,而且,有可能在b區的房價上再翻,因為眼看明顯n區這下發展空間比b區更大了。
等於說,顧暖投資的房子,翻了一番不夠,要再翻一番,雙翻基礎上再翻。而如果按照吳子聰的投資法,到現在,b區的房價,三年前三年後,不過是升值了三分之一不到。
現在小道消息剛傳出來,投資客蜂擁而入,房價已經在翻了。吳子聰也算是聰明,消息靈通,知道這個事兒後,馬上讓自己媽拿十萬來騙她顧暖,想分一勺。
如果是真心和自己共同奮鬥的男人,顧暖肯定不會計較這點錢,家是兩個人的,是她的錢,也是他的錢。可是,現在他不仁,她能義嗎?
一分錢都別想從她這裡拿到手!
&怎麼能猜到那裡要合併呢?」蘇逸夏對她佩服的五體投地,顧暖可是三年前n區房價最低迷的時候入手的,等於說是最有價值的投資效率。
三年前,沒有人想到n區和b區會合併。否則的話,那時候沒有人拼命賣n區的房子了。可能連三年前,是決策者都沒有想到自己會把兩個區合併吧。
顧暖給出的答案很簡單:因為三年後b區的土地註定不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