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義大利首相奧蘭多因和會未滿足其領土要求而退出會議提前回國。義大利的首相本來以為會分得很多利益,沒有想到巴黎和會完全就是美國英國和法國三國的利益分割,5月1日,英國代表將巴黎和會關於山東問題的決議通知中國代表。中國代表抗議巴黎會議割山東權利給日本。陸征祥密電北京政府,報告中國外交在巴黎和會失敗的消息。北京國民外交協會議決,如果巴黎和會不能採納中國主張,即請政府撤回代表,並決定於5月7日在中央公園召開國民大會。
5月2日,北京《晨報》發表林長民《外交警報敬告國人》,證實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消息。
5月3日下午四時,北京國民外交協會開全體職員會,議決5月7日在中央公園召開國民大會,並電全國各省各團體同日舉行。晚7時,北京大學全體學生在法科禮堂開會,高師等校代表亦參加,議決4日齊集天安門舉行學生界的大示威。同時通電各省於5月7日舉行全國遊行示威運動。5月4日,北京爆發了以學生為主體、得到全國工人、商界大力支持的反帝愛國運動。北京十三所學校的學生三千餘人齊集天安門前舉行示威,提出「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抵制日貨「等口號,主張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要求懲辦北洋軍閥政府的親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展開聲勢浩大的五四運動。
5月5日北京中等以上學校實行總罷課。6日,北京學生聯合會成立。
5月7日,五四愛國運動迅速向各地擴展。同日,上海舉行國民大會;天津、濟南、太原、長沙、吉林、南京、廣州、武漢、南昌等城市群眾也先後集會聲援北京愛國學生。此外,東京留日中國學生也在同本日集隊向英、美、法、俄、意各國公使館呈書,要求將膠州灣直接交還中國。由北京女師發起,北京各女校代表集會,議商救國方法,呼籲全國女界同胞奮起救國。北京政府迫於群眾壓力,釋放全部被捕學生。
5月8日北京政府再次頒布鎮壓學生運動的命令。
5月9日,北大校長蔡元培抗議當局鎮壓「五四「運動,憤然離職出京。
5月13日南北議和再次破裂,南北雙方議和代表均提出辭職。
5月14日天津學生聯合會正式成立。
5月19日,在巴黎的中國代表決定不承認和約。
5月20日孫中山著作《孫文學說》出版。5月28日孫中山發表《護法宣言》。
是月《新青年》6卷5號,即「馬克思研究號「,刊載李大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實際出版時間在1919年9月)。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唯物史觀、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7月4日,義大利人為要求降低糧食及食品的價格而舉行了全國總罷工;7月7日,居住在阜綠的義大利人與法國人之間爆發了嚴重的流血事件。由於巴黎和會期間,英法等背棄倫敦密約,拒絕履行原已同意的滿足義大利領土要求的許諾,引起義大利國內的強烈不滿,之後發生多起武裝衝突和流血事件。
7月6日,張作霖借日軍力量稱霸東三省。從此以後東北三省正式的變成了張作霖一個人的天下
7月14日,毛澤東主編的《湘江評論》創刊。
7月21日周恩來主編的《天津學生聯合會報》創刊。
7月25日,蘇俄發表第一次對華宣言,宣布廢除沙俄同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廢除俄國在中國的特權、放棄在華一切利益。8月1日,孫中山領導創辦的《建設》雜誌在上海創刊。自創刊號起,連載孫著《實業計劃》。1919年12月28日馮國璋逝世:馮國璋,直系軍閥。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曾任北洋步兵學堂總辦兼督練營務處總辦。1903年中央練兵處任軍學司正使。後歷任統制和第一軍總統。辛亥革命時率領北洋軍鎮壓武昌起義。曾奉命率軍進攻南京,鎮壓「二次革命「。後出任江蘇都督,坐鎮東南。袁世凱稱帝後曾任命他為參謀總長,後來又讓他代替段祺瑞兼理征滇總司令,他均未上任。反對袁世凱稱帝。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經過國會補選馮為副總統,在南京辦公。後黎元洪與段祺瑞府院之爭,引發張勳復辟,為段祺瑞所鎮壓。黎元洪辭職,馮國璋進京任代理總統,段祺瑞復任國務總理。馮國璋是直隸河間人,1859年生。他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在淮軍中嶄露頭角。1896年起,協助袁世凱在小站練兵,與王士珍、段祺瑞合稱「北洋三傑」。此後他歷任第一軍總統、直隸都督、江蘇督軍。袁世凱死後,成為直系首領,曾當選副總統。
馮國璋(1859年—1919年),字華甫,河北河間縣西詩經村人,明代開國勛臣馮勝的後代,北洋軍閥首領,曾任民國代總統。馮國璋年幼聰穎,心寬志遠,性情豪放。童年在家鄉私墊讀書,青年時求學於保定蓮池書院,邊學習,邊謀生計,最後因貧困難支而輟學。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進北洋武備學堂學習,由於刻苦好學,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1889年7月畢業時因成績優異被留校充當教習,頗受學生敬佩。1893年投聶士成軍中當幕僚,忠於職守,甲午戰爭中,隨聶轉戰東北前線,屢為聶出謀劃策,所以聶軍戰績較佳,頗得聶士成重用,這也是馮國璋發軔的開始。
1903年中央練兵處任軍學司正使。後歷任統制和第一軍總統。其為人亦尾亦首,但聰明好學、勤奮刻苦。辛亥革命時率領北洋軍鎮壓武昌起義。曾奉袁世凱之命率軍進攻南京,鎮壓「二次革命」。後出任江蘇都督,坐鎮東南。袁世凱稱帝後曾任命他為參謀總長,後來又讓他代替段祺瑞兼理征滇總司令,他均未上任。並聯合五將軍發出逼迫袁世凱取消帝制的通電。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經過國會補選馮為副總統,在南京辦公。後黎元洪與段祺瑞府院之爭,引發張勳復辟,為段祺瑞所鎮壓。黎元洪辭職,馮國璋進京任代理總統,段祺瑞復任國務總理。1893年10月至1894年5月,隨聶士成率武備學堂學生考察東三省邊境地區,充任注說。同時協助聶士成編撰《東遊紀程》,該書所記為逐日行程及沿途見聞,有關當地歷史沿革、風土人情、物產貿易均有記載,尤詳於兵要地理、地形地貌、駐軍駐防、驛站道路等邊疆地區情況。中日戰爭中,馮國璋因功受清廷褒獎,隨聶士成駐山海關保衛京畿,任該軍軍械局督辦。
1895年4月,以軍事隨員身份隨駐日使臣裕庚出使日本,在日本結識了福島安正、青木宣純等,並留心考察軍事,日積月累,編成兵書數冊。初呈聶,未受重視,轉呈袁世凱,被視為「鴻寶」,並謂「軍界之學子無逾公者」。遂被委任為督操營務處總辦,新軍兵法操典多為他一手修定。與合肥段祺瑞、正定王士珍有北洋「陸軍三傑」之稱。1899年,馮國璋鎮壓義和團為清朝「立功」,次年由袁世凱保補用知州升為補用知府。1901年袁由保定創設軍政司,下設兵備、參謀和教練處,馮國璋為教練處總辦。負責創辦將弁學堂、武師學堂及測繪學堂等。1903年,馮於北京擔任清政府練兵處軍學司司長,親手培養了一批具有濃厚北洋派系觀念的軍官,對北洋軍閥反動集團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1906年,馮署正黃旗蒙古副都統兼陸軍貴胄學堂總辦,與滿族親貴建立了密切聯繫,這是他後來能控制、駕馭禁衛軍的主要原因。從1907年至1911年,他一直任軍咨使,曾條陳時事數萬言。如對中國當時的練兵方法,對認識利用中國地理條件及改置軍事區劃,加強軍事教育,提高軍隊素質等作了精闢分析,並提出了必要的改進措施,但未被採納,這對他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以後的一段時間裡,他「鉗口結舌,隨聲畫諾,不復言天下事了」。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10月25日,清廷從袁世凱所請任命馮國璋為第一軍總統,馮國璋於1859年1月7日(清咸豐八年十二月初四)出生在直隸(今河北)河間縣西詩經村,馮家原是村中大戶,但到其父時,家道開始中落,他7歲入本村私塾讀書,5年後入其外公家所在地三十里舖毛公書院讀書,1876年結業,考試名列前茅。在堂叔馮甘棠的資助下,馮國璋1881年到保定蓮池書院進修2年,因家境艱難,1883年輟學回家。為了找尋出路,馮國璋於1884年在經叔父介紹後,未告別父母妻子,隻身去大沽口投淮軍,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