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所有人名、地名、團體名稱,皆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華天大學是一所國家重點的綜合大學,在全國排名百位之內。所在的c市多山,飲茶之風甚盛,茶館茶樓遍地,喝茶聽書更是當地人主要的日常消遣。
謙益齋茶室離華天大學正門不遠,卻不同於一般的茶館。此間並無說書唱曲的節目,只有清茶一杯,古琴一張,唯供二三知己清談而已。所以來此喝茶的大都是一些較為傳統的知識分子,尤其是華天大學的退休老教授,更是這裡的常客。偶爾有一些年輕男女來此附庸一下風雅,卻總是奈不住這裡的清靜。
進得茶室,只見零星擺放著幾個茶几,白煙裊裊,茶香四溢。四壁懸掛的幾幅書畫,絕不是批發市場十塊錢包裝裱的那種,不論梅竹,俱是墨痕清淡,並非俗物。
今天是周日,此時正是下午四點多,離吃晚飯尚有些時候,茶室里坐著十幾個人,大都三三兩兩,慢慢品茶,細聲交談。
西北角落裡獨自坐著一個年輕人,在桌上放了一本線裝古書,邊飲邊讀。只見他相貌清秀,戴著厚厚的眼鏡,身上罩了一件大大的白襯衣,身形十分瘦削。
正在此時,從旁邊茶座上站起一人,走到年輕人身旁,使勁兒鞠了一躬,道:「打擾了。」
年輕人一抬眼,見來人年紀不大,身材矮小,西服革履,並不相識。於是站起身抱拳還了一禮,道:「不知先生有何指教?」
那人道:「我的名字叫山下實木,是華天大學的日本留學生,看見閣下在獨自飲茶,希望和您聊聊。」他說中文倒也順暢,只是語調十分生硬,聽著好不刺耳。
那年輕人一聽來人是日本人,眼中顯出厭惡之色,便又坐下獨自飲茶,不再理他。
山下實木仿佛並沒看見對方的態度,便自己坐在那年輕人的對面,道:「閣下可知道茶道?」
那年輕人抬頭看了他一眼,十分不耐,並不回答,仍然低頭百~萬\小!說。
山下一見,臉露笑容,說道:「看你喝茶的樣子,我想你一定並不十分了解,茶道本來是緣自你們中國,我們日本的茶道卻把把它發揮到了極致,而你們中國現在的茶道這樣粗糙。你們中國人的文化,反而由我們日本人發揚光大,不知你對此有何看法?」
那年輕人頭也不抬,就好像沒聽見一樣,全當山下不存在。
山下臉上登時顯現鄙夷之色,道:「中國有偉大的文化,可惜你們子孫並不珍惜,既然如此,就應由我們日本人來繼承,像你這樣的人根本不配飲茶!你覺得呢?」
他說到後來聲音越來越大,十分放肆,茶室里的人都朝這邊看來,個個面露怒色。
那年輕人這時慢慢放下手裡的書,抬起頭看著山下,斥道:「倭奴,也配與我論道!」說罷,站起身來拿書就朝外走。
山下也「騰」地站起身來,不住冷笑,茶室里便有旁觀的人要出來喝斥。
正在這時,從裡間走出一個中年人來,大約五十歲年紀,十分儒雅,一見那年輕人,連忙跑過來道:「哎呀,左羽,你來了怎麼不告訴老哥哥一聲。」
左羽見了來人,笑道:「老哥這樣忙,我只來喝一杯茶便走的。對了,這卷《伯牙心法》我已看完了,原物奉還。」說罷把手中的書遞給那中年人。
那人接過書,朝左羽身後看了一眼,道:「咦,山下,你也來了,你那個導師沒來麼?」
山下一見那人,連忙跑過來,鞠了一躬,恭恭敬敬地道:「師叔好。」
原來出來這人叫做王謙儒,本是華天大學中文系的研究生導師,後來和他的師兄李康因為學術研究的事而交惡,那李康在學術上有些建樹,他本人又有些手段,竟然混上了系主任的位子,從此處處打壓王謙儒,王謙儒一氣之下辭了工作,在學校附近開了這家茶室,從此不再受那閒氣了。
李康擠走了王謙儒,心裡高興,平常帶了自己的研究生跑來喝茶,王謙儒每見他來,便躲在後面不出,其實是厭看李康的臭臉,李康卻以為王謙儒是退避三舍的意思,來得更加勤了。
山下正是這李康的留學研究生,跟他學習古文字學,近日作論文十分不順,被導師臭罵一頓,心裡好不憋屈,便跑出來喝茶散心,正好見了獨自飲茶的左羽,面前只有一壺一杯,看來不諳茶道,又像是大一的新生,便跑過來找茬出氣。
聽見王謙儒問話,山下道:「今天我只是一個人來飲茶的。」
王謙儒對李康和山下,那是既討厭屋子,也討厭屋子上的烏鴉的。便不再理他,拉了左羽的手,道:「你來的正好,今天來了三位高人,我領你去見見。」便要轉身離去。
這時只聽山下對左羽道:「希望你以後能好好學習你們中國的茶道,師叔再見。」
王謙儒一聽,看了一眼左羽,對山下道:「什麼,你讓他學習茶道?哈哈,笑死我了,你也配!」說罷拉著左羽向裡面去了。
山下憋了個大紅臉,看著王謙儒和左羽進去,才覺得四周的眼光有些殺氣,不敢多待,趕忙夾了尾巴出門去了。
左羽跟著王謙儒朝茶室後面走,才發現這後面原來十分幽深,前幾次來卻不曾注意過。
兩人左拐右拐,來到一個雅間,王謙儒敲了兩下門,聽得屋內人道「進來」,這才輕輕推開門。左羽見他動作十分恭敬,心知屋內之人定是大有來頭,連忙凝氣收神,看是什麼樣的高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