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不能再繼續下去!」杜文和嘆了口氣,他來到西川才幾個月功夫,雖然已經預料到了二郎神廟的影響,但未曾想到,整個蜀中人都在為其奔走。
若是再繼續下去的話,不說彈劾他的人,就言若是激起民變,亦或者受到本土官吏的抵制,他這個知府真的做到頭了。
「書信發下去了嗎?」
「早就發了,應該不會發生什麼大事!」幕僚輕聲道:「二郎神廟一時半會肯定解決不了的。」
「那就好!」杜文和嘆了口氣,說道:「某本以為,在朝廷周旋於諸相公之間,已然不易,不曾想,任地方封疆大吏,竟然也有如此難處!」
「難啊,難——」
幕僚們則無言以對,地方官吏本就難為,上有高官,下有胥吏,中有豪右,還有大量的普通百姓,可以說,應付起來都很困難,若是經驗不足,定然傷透腦筋。
而朝廷就簡單了,只需要應付相公,結交同僚,會應酬就行了,那些大事,則是宰相們的活力,普通的朝臣只需要悶頭做事就行了,平常拍拍皇帝馬屁就完事了。
「府君,二郎神乃是福德正神,庇佑一方安寧,可不是那些害人的淫祠,毛頭小神,須謹慎對待!」
一個機靈的幕僚認真地說道:「許多蜀人去朝廷任職,他們許多是二郎神信徒,若是處置不好,彈劾可是免不了的!」
「那又該如何?」杜文和幾個月來,雖然有了些許經驗,但到底是不足,還是需要依賴於幕僚,眾人智長。
「清楚淫祠,可是朝廷,以及陛下的意思,我若是放過二郎神廟,雖然不會得罪蜀中百姓,但絕對會惡了陛下和政事堂,這可是自絕前途——」
杜文和感慨道:「得罪蜀中百姓事小,大不了我又去他地為官,但若是得罪政事堂和聖人,那就糟糕了,前途就罷了,最後很有可能回家種田了,我這四肢不勤的樣子,怎麼會種田?」
幕僚們也面面相覷。
杜知府要是去職了,他們是幕僚,可都是他聘請的,自然就被解散,衣食父母就沒了,這就有點難受了。
「在下有一計,不知可行否?」
「快快說來——」
幕僚好整以暇地說道:「淫祀、正祀,本就是朝廷所分,而二郎神廟雖不在正祀之列,但卻不得為淫祀,而且二郎神乃李太守之子,本是功臣之後,其根底清晰,不是什麼山精野怪,淫邪之徒,府君何不上奏朝廷,正式將二郎神廟納入正祀?」
「到時候不僅蜀中百姓對您感恩戴德,就連那些蜀中出去的官吏也會對您大有好感,對您的前途,可謂是大有助力!」
「更關鍵是,府君剛來西川府不久,西川府也剛剛組建,百萬蜀民何曾知曉府君的威嚴?此事若成,西川州縣,不盡皆俯首帖耳?」
「妙哉!!」杜文和拍了拍腦袋,開心的笑道:「我們一直糾結怎麼拆了神廟,走入了死地,如今得先生一語,可謂是茅塞頓開!」
「化不利為有利,先生真是大才,請受我一拜!」
杜文和這番話,讓其他的幕僚們瞬間羨慕嫉妒恨了,嘖嘖,這可是重用的前奏,若是一個舉薦,立馬就是官身,真是好運。
「這份奏章,就由先生代我草擬吧!」
「在下幸甚!」
這下子,幕僚們心中已經嫉妒地發狂了……
很快。這份周章就來到了長沙城,呈交到了李嘉的書案前,宰相們也聚集而來,一起商議這件大事。
「你們覺得如何?」李嘉看著眾人神色不定,輕聲道:「這個二郎神又是什麼來頭?果然如其所說,是李冰次子?」
對於二郎神,李嘉熟得不能再熟了,後世多少的神話電視劇,寶蓮燈,西遊記,可是大名鼎鼎。
只是,神話里。傳說二郎神不是叫楊戩嗎?力劈桃山救母啊,還有個妹妹叫楊嬋,華山聖母來著。
怎麼成了大名鼎鼎的李冰的次子?
李冰的名氣也很大,治理都江堰,從而造就了天府之國,沿用數千年,可謂是極為厲害的水利工程師了。
讓其兒子當神,其實也是可以的。
「具朝廷所知,應該如此!」趙誠輕聲道:「二郎神廟名氣極大,乃是蜀中赫赫有名的神祇,若是拆其廟,恐怕不亞於送人劫掠蜀中,朝廷大失民心!」
「另有傳聞,其二郎神廟,供奉的乃是隋朝時,名喚趙昱,隱居青城山學道,因隋煬帝迫其入仕,出任四川嘉州太守。時有老蛟興風作浪,成一方禍害。
趙昱乃持刀投江,沒入水中,與老蛟大戰,頃刻間江水盡赤,石岸半崩,吼聲如雷。最終趙昱左手持蛟首,右手持刀,奮波而出。於是州人頂戴,奉為神明!」
「太宗得知,立其廟,封神勇大將軍,玄宗皇帝西狩蜀中,加封赤城王!」
「無論是何人,都為民間福德正神,臣附議杜知府所奏,為朝廷計,為百姓計,可冊封為二郎神廟為正祀,並進行加封,允許百官和百姓祭祀。」
「臣也附議!」孫釗看了一眼趙誠,無奈地贊同道。
他曉得皇帝的底線在哪,若是為了反對而反對,那就由爭權變成黨爭了,宰相的位置就到頭了。「太宗得知,立其廟,封神勇大將軍,玄宗皇帝西狩蜀中,加封赤城王!」
「無論是何人,都為民間福德正神,臣附議杜知府所奏,為朝廷計,為百姓計,可冊封為二郎神廟為正祀,並進行加封,允許百官和百姓祭祀。」
「臣也附議!」孫釗看了一眼趙誠,無奈地贊同道。
他曉得皇帝的底線在哪,若是為了反對而反對,那就由爭權變成黨爭了,宰相的位置就到頭了。「無論是何人,都為民間福德正神,臣附議杜知府所奏,為朝廷計,為百姓計,可冊封為二郎神廟為正祀,並進行加封,允許百官和百姓祭祀。」
「臣也附議!」孫釗看了一眼趙誠,無奈地贊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