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燕王 第794章 白日飛升

    測試廣告1

    像楊叢義這種在軍中、民間,威望、聲望極大的人,早已身不由己,想脫離權力中心,根本不可能。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縱使不去尋求權力,甚至刻意避開權力,權力的影響也會如影隨形。

    所以,楊叢義想安度餘生並不容易,況且趙昚也不放心他呆在汴京,更不放心讓他離開汴京。

    病情好轉,第一時間入宮面見皇帝,也沒能讓趙昚感覺輕鬆和放心,畢竟楊叢義對軍隊和朝廷的影響不像史浩那般溫和,可以用皇帝權威迅速排除。

    楊叢義、趙昚這對相識二十五年,相互配合十幾年的君臣,自大宋順利收復河東關中,化解西金從西面對汴京的威脅之後,他們之間的關係便出現了裂隙。

    隨著北伐大軍收復幽燕、真定府,這種裂隙便進一步擴展,原因只有一個,楊叢義擁有顛覆大宋政權的能力。

    相互試探一番後,楊叢義離開皇宮,回到楊府,自此閉門不出,舊日同僚屬下,也一概不見。

    整個北興二年,大病初癒的楊叢義,始終沒有上過一次朝堂,每日只在府中看書習字,陪著夫人和孩子。

    期間,趙昚也召見過他幾次,但他秉持自己的想法,不論任何軍政大事,只聊看書學習心得體會。

    北興三年二月初,關中京兆府傳出一個流言,說有人指證五年前在京兆府刺殺金軍降將的兇手是當朝一位聲望極高的重臣夫人。

    此流言很快傳至汴京,由於涉及當朝重臣,兇手又是其夫人,爆點滿滿,短短几天之內,傳遍全城,從民間到官員,無不議論。

    沒幾天,甚至還補充擴展成了多種版本的恩怨情仇,而官府並沒有干預流言傳播。

    隨著流言傳開,幾乎人人都在猜測,女刺客到底是誰,會是哪位高官夫人?

    能成為刺客,能殺人,首先就不能是出生名門、手無縛雞之力的大家千金,其次她還得有一身武藝。

    整個汴京城裡符合條件的官員夫人和小妾並不多,或者還有符合條件的人,但藏得很深。

    就在眾人所知的那些官員家眷中,素有女俠之名的燕王府楊夫人首當其衝,而且還是兩位,都是女中豪傑,武藝高強。

    因此在私下裡,原本不清楚的故事主角逐漸清晰了,那就是燕王府的兩位楊夫人。

    原本力求低調,恨不得直接隱形的楊叢義,在聽二夫人孟芸娘講述了多個版本的女刺客故事之後,叫來大夫人顧清塵和三夫人楊四娘,告訴她們,流言之事不用放在心上,也不用擔心,他會擺平。

    當年刺殺金軍降將是誰做的,根本不重要,但如今要藉此污名燕王府,絕對不行!哪怕是試探也不行!

    次日,楊叢義一改往日低調做派,乘坐華麗的車駕直入宮門,登上大慶殿,參加朝會。

    燕王楊叢義參加朝會,這是第一次,眾臣皆驚,私下裡議論。

    「如果有人認不得我,不妨站出來,讓我看看。」楊叢義回頭,掃視眾人。

    趙昚未到,眾臣一聽這話,頓時安靜下來,不再議論。

    其中一紫衣重臣笑道:「燕王說哪裡話,滿朝文武誰不認得燕王,同僚不過是好奇燕王怎麼今日有閒心來上朝了?」

    「縱使大病初癒,也不能因為有點功勳,就拿著朝廷給的俸祿不上朝、不為朝廷辦事,李大人以為如何?」楊叢義微笑回道。

    「燕王功高蓋世,可不是一點點功勳,縱使燕王休養玩樂,永不上朝,滿朝同僚也不會有人有異議,燕王多慮了。」李大人答道。

    楊叢義未再繼續與對方理論,因為按時辰看算,趙昚該來了。

    不多時,趙昚進入大慶殿,他看向楊叢義的目光里並無多少意外,顯然內侍已經提前向他稟報過楊叢義入朝的消息。

    「楊愛卿怎麼不在府里休養,抱病來參加朝會?」落座之後,趙昚如此一問,算是表達了意外之情。

    「臣的舊疾已經基本康復,無甚大礙,想著不能吃著朝廷的俸祿不為朝廷出力,所以臣就來了。」楊叢義恭聲回復。

    「好好好,眾卿家當以楊愛卿為楷模,一心為公才是。」趙昚臉上神情不變,一句話終結楊叢義再臨朝堂之事。

    「諸位愛卿,今日可有要事啟奏?」

    朝堂上十分安靜,時間似乎停滯。

    片刻之後,方才有人出列奏稟道:「皇上,臣聽聞揚州知府陳清私自加收稅賦,每年得百萬之巨,卻不向朝廷上交一文錢,欺上瞞下,橫徵暴斂,鬧得揚州民怨沸騰,有商人告狀都告到汴京來了。此事非同小可,臣請皇上下旨,將揚州知府陳清革職拿問,以儆效尤!」

    「真有此等事?」趙昚有些心不在焉的詢問。

    「臣見過前來告狀的商人,應當不會有假,請皇上下旨。」那朝臣答覆。

    「王大人,沒有查清事實,沒有確鑿的認證物證,僅憑一個商人一面之詞,和捕風捉影之事,就要皇上下旨革去一州知府之職,太過兒戲了吧!諸位同僚以為如何?」王大人話音剛落,楊叢義便緊隨其後提出質疑。

    此語一出,眾人心裡頓時一驚,不知一向不會主動表明態度,縱使發言也很謹慎的楊叢義是何意思。

    「燕王此話有理,揚州乃富庶之地,為不少官員所惦記,難免有人會動歪心思。另外,揚州轄境人口百萬,又是長江南北物資貿易中轉之地,此地主官調整任命都應該慎重。臣以為,應該先查清楚再做決定,不宜匆忙革職。」一紅衣官員出列附和。

    趙昚一見如此,馬上開口道:「揚州非一般州府,確實要慎重。關於揚州知府陳清是否有貪贓枉法之事,戶部派人去查,兩個月之內復命。」

    「是,皇上。」戶部侍郎出列接旨。

    像楊叢義這種在軍中、民間,威望、聲望極大的人,早已身不由己,想脫離權力中心,根本不可能。

    縱使不去尋求權力,甚至刻意避開權力,權力的影響也會如影隨形。

    所以,楊叢義想安度餘生並不容易,況且趙昚也不放心他呆在汴京,更不放心讓他離開汴京。

    病情好轉,第一時間入宮面見皇帝,也沒能讓趙昚感覺輕鬆和放心,畢竟楊叢義對軍隊和朝廷的影響不像史浩那般溫和,可以用皇帝權威迅速排除。

    楊叢義、趙昚這對相識二十五年,相互配合十幾年的君臣,自大宋順利收復河東關中,化解西金從西面對汴京的威脅之後,他們之間的關係便出現了裂隙。

    隨著北伐大軍收復幽燕、真定府,這種裂隙便進一步擴展,原因只有一個,楊叢義擁有顛覆大宋政權的能力。

    相互試探一番後,楊叢義離開皇宮,回到楊府,自此閉門不出,舊日同僚屬下,也一概不見。

    整個北興二年,大病初癒的楊叢義,始終沒有上過一次朝堂,每日只在府中看書習字,陪著夫人和孩子。

    期間,趙昚也召見過他幾次,但他秉持自己的想法,不論任何軍政大事,只聊看書學習心得體會。

    北興三年二月初,關中京兆府傳出一個流言,說有人指證五年前在京兆府刺殺金軍降將的兇手是當朝一位聲望極高的重臣夫人。

    此流言很快傳至汴京,由於涉及當朝重臣,兇手又是其夫人,爆點滿滿,短短几天之內,傳遍全城,從民間到官員,無不議論。

    沒幾天,甚至還補充擴展成了多種版本的恩怨情仇,而官府並沒有干預流言傳播。

    隨著流言傳開,幾乎人人都在猜測,女刺客到底是誰,會是哪位高官夫人?

    能成為刺客,能殺人,首先就不能是出生名門、手無縛雞之力的大家千金,其次她還得有一身武藝。

    整個汴京城裡符合條件的官員夫人和小妾並不多,或者還有符合條件的人,但藏得很深。

    就在眾人所知的那些官員家眷中,素有女俠之名的燕王府楊夫人首當其衝,而且還是兩位,都是女中豪傑,武藝高強。

    因此在私下裡,原本不清楚的故事主角逐漸清晰了,那就是燕王府的兩位楊夫人。

    原本力求低調,恨不得直接隱形的楊叢義,在聽二夫人孟芸娘講述了多個版本的女刺客故事之後,叫來大夫人顧清塵和三夫人楊四娘,告訴她們,流言之事不用放在心上,也不用擔心,他會擺平。

    當年刺殺金軍降將是誰做的,根本不重要,但如今要藉此污名燕王府,絕對不行!哪怕是試探也不行!

    次日,楊叢義一改往日低調做派,乘坐華麗的車駕直入宮門,登上大慶殿,參加朝會。

    燕王楊叢義參加朝會,這是第一次,眾臣皆驚,私下裡議論。

    「如果有人認不得我,不妨站出來,讓我看看。」楊叢義回頭,掃視眾人。

    趙昚未到,眾臣一聽這話,頓時安靜下來,不再議論。

    其中一紫衣重臣笑道:「燕王說哪裡話,滿朝文武誰不認得燕王,同僚不過是好奇燕王怎麼今日有閒心來上朝了?」

    「縱使大病初癒,也不能因為有點功勳,就拿著朝廷給的俸祿不上朝、不為朝廷辦事,李大人以為如何?」楊叢義微笑回道。

    「燕王功高蓋世,可不是一點點功勳,縱使燕王休養玩樂,永不上朝,滿朝同僚也不會有人有異議,燕王多慮了。」李大人答道。

    楊叢義未再繼續與對方理論,因為按時辰看算,趙昚該來了。

    不多時,趙昚進入大慶殿,他看向楊叢義的目光里並無多少意外,顯然內侍已經提前向他稟報過楊叢義入朝的消息。

    「楊愛卿怎麼不在府里休養,抱病來參加朝會?」落座之後,趙昚如此一問,算是表達了意外之情。

    「臣的舊疾已經基本康復,無甚大礙,想著不能吃著朝廷的俸祿不為朝廷出力,所以臣就來了。」楊叢義恭聲回復。

    「好好好,眾卿家當以楊愛卿為楷模,一心為公才是。」趙昚臉上神情不變,一句話終結楊叢義再臨朝堂之事。

    「諸位愛卿,今日可有要事啟奏?」

    朝堂上十分安靜,時間似乎停滯。

    片刻之後,方才有人出列奏稟道:「皇上,臣聽聞揚州知府陳清私自加收稅賦,每年得百萬之巨,卻不向朝廷上交一文錢,欺上瞞下,橫徵暴斂,鬧得揚州民怨沸騰,有商人告狀都告到汴京來了。此事非同小可,臣請皇上下旨,將揚州知府陳清革職拿問,以儆效尤!」

    「真有此等事?」趙昚有些心不在焉的詢問。

    「臣見過前來告狀的商人,應當不會有假,請皇上下旨。」那朝臣答覆。

    「王大人,沒有查清事實,沒有確鑿的認證物證,僅憑一個商人一面之詞,和捕風捉影之事,就要皇上下旨革去一州知府之職,太過兒戲了吧!諸位同僚以為如何?」王大人話音剛落,楊叢義便緊隨其後提出質疑。

    此語一出,眾人心裡頓時一驚,不知一向不會主動表明態度,縱使發言也很謹慎的楊叢義是何意思。

    「燕王此話有理,揚州乃富庶之地,為不少官員所惦記,難免有人會動歪心思。另外,揚州轄境人口百萬,又是長江南北物資貿易中轉之地,此地主官調整任命都應該慎重。臣以為,應該先查清楚再做決定,不宜匆忙革職。」一紅衣官員出列附和。

    趙昚一見如此,馬上開口道:「揚州非一般州府,確實要慎重。關於揚州知府陳清是否有貪贓枉法之事,戶部派人去查,兩個月之內復命。」

    「是,皇上。」戶部侍郎出列接旨。

    像楊叢義這種在軍中、民間,威望、聲望極大的人,早已身不由己,想脫離權力中心,根本不可能。

    縱使不去尋求權力,甚至刻意避開權力,權力的影響也會如影隨形。

    所以,楊叢義想安度餘生並不容易,況且趙昚也不放心他呆在汴京,更不放心讓他離開汴京。

    病情好轉,第一時間入宮面見皇帝,也沒能讓趙昚感覺輕鬆和放心,畢竟楊叢義對軍隊和朝廷的影響不像史浩那般溫和,可以用皇帝權威迅速排除。

    楊叢義、趙昚這對相識二十五年,相互配合十幾年的君臣,自大宋順利收復河東關中,化解西金從西面對汴京的威脅之後,他們之間的關係便出現了裂隙。

    隨著北伐大軍收復幽燕、真定府,這種裂隙便進一步擴展,原因只有一個,楊叢義擁有顛覆大宋政權的能力。

    相互試探一番後,楊叢義離開皇宮,回到楊府,自此閉門不出,舊日同僚屬下,也一概不見。

    整個北興二年,大病初癒的楊叢義,始終沒有上過一次朝堂,每日只在府中看書習字,陪著夫人和孩子。

    期間,趙昚也召見過他幾次,但他秉持自己的想法,不論任何軍政大事,只聊看書學習心得體會。

    北興三年二月初,關中京兆府傳出一個流言,說有人指證五年前在京兆府刺殺金軍降將的兇手是當朝一位聲望極高的重臣夫人。

    此流言很快傳至汴京,由於涉及當朝重臣,兇手又是其夫人,爆點滿滿,短短几天之內,傳遍全城,從民間到官員,無不議論。

    沒幾天,甚至還補充擴展成了多種版本的恩怨情仇,而官府並沒有干預流言傳播。

    隨著流言傳開,幾乎人人都在猜測,女刺客到底是誰,會是哪位高官夫人?

    能成為刺客,能殺人,首先就不能是出生名門、手無縛雞之力的大家千金,其次她還得有一身武藝。

    整個汴京城裡符合條件的官員夫人和小妾並不多,或者還有符合條件的人,但藏得很深。

    就在眾人所知的那些官員家眷中,素有女俠之名的燕王府楊夫人首當其衝,而且還是兩位,都是女中豪傑,武藝高強。

    因此在私下裡,原本不清楚的故事主角逐漸清晰了,那就是燕王府的兩位楊夫人。

    原本力求低調,恨不得直接隱形的楊叢義,在聽二夫人孟芸娘講述了多個版本的女刺客故事之後,叫來大夫人顧清塵和三夫人楊四娘,告訴她們,流言之事不用放在心上,也不用擔心,他會擺平。

    當年刺殺金軍降將是誰做的,根本不重要,但如今要藉此污名燕王府,絕對不行!哪怕是試探也不行!

    次日,楊叢義一改往日低調做派,乘坐華麗的車駕直入宮門,登上大慶殿,參加朝會。

    燕王楊叢義參加朝會,這是第一次,眾臣皆驚,私下裡議論。

    「如果有人認不得我,不妨站出來,讓我看看。」楊叢義回頭,掃視眾人。

    趙昚未到,眾臣一聽這話,頓時安靜下來,不再議論。

    其中一紫衣重臣笑道:「燕王說哪裡話,滿朝文武誰不認得燕王,同僚不過是好奇燕王怎麼今日有閒心來上朝了?」

    「縱使大病初癒,也不能因為有點功勳,就拿著朝廷給的俸祿不上朝、不為朝廷辦事,李大人以為如何?」楊叢義微笑回道。

    「燕王功高蓋世,可不是一點點功勳,縱使燕王休養玩樂,永不上朝,滿朝同僚也不會有人有異議,燕王多慮了。」李大人答道。

    楊叢義未再繼續與對方理論,因為按時辰看算,趙昚該來了。

    不多時,趙昚進入大慶殿,他看向楊叢義的目光里並無多少意外,顯然內侍已經提前向他稟報過楊叢義入朝的消息。

    「楊愛卿怎麼不在府里休養,抱病來參加朝會?」落座之後,趙昚如此一問,算是表達了意外之情。

    「臣的舊疾已經基本康復,無甚大礙,想著不能吃著朝廷的俸祿不為朝廷出力,所以臣就來了。」楊叢義恭聲回復。

    「好好好,眾卿家當以楊愛卿為楷模,一心為公才是。」趙昚臉上神情不變,一句話終結楊叢義再臨朝堂之事。

    「諸位愛卿,今日可有要事啟奏?」

    朝堂上十分安靜,時間似乎停滯。

    片刻之後,方才有人出列奏稟道:「皇上,臣聽聞揚州知府陳清私自加收稅賦,每年得百萬之巨,卻不向朝廷上交一文錢,欺上瞞下,橫徵暴斂,鬧得揚州民怨沸騰,有商人告狀都告到汴京來了。此事非同小可,臣請皇上下旨,將揚州知府陳清革職拿問,以儆效尤!」

    「真有此等事?」趙昚有些心不在焉的詢問。

    「臣見過前來告狀的商人,應當不會有假,請皇上下旨。」那朝臣答覆。

    「王大人,沒有查清事實,沒有確鑿的認證物證,僅憑一個商人一面之詞,和捕風捉影之事,就要皇上下旨革去一州知府之職,太過兒戲了吧!諸位同僚以為如何?」王大人話音剛落,楊叢義便緊隨其後提出質疑。

    此語一出,眾人心裡頓時一驚,不知一向不會主動表明態度,縱使發言也很謹慎的楊叢義是何意思。

    「燕王此話有理,揚州乃富庶之地,為不少官員所惦記,難免有人會動歪心思。另外,揚州轄境人口百萬,又是長江南北物資貿易中轉之地,此地主官調整任命都應該慎重。臣以為,應該先查清楚再做決定,不宜匆忙革職。」一紅衣官員出列附和。

    趙昚一見如此,馬上開口道:「揚州非一般州府,確實要慎重。關於揚州知府陳清是否有貪贓枉法之事,戶部派人去查,兩個月之內復命。」

    「是,皇上。」戶部侍郎出列接旨。

    像楊叢義這種在軍中、民間,威望、聲望極大的人,早已身不由己,想脫離權力中心,根本不可能。

    縱使不去尋求權力,甚至刻意避開權力,權力的影響也會如影隨形。

    所以,楊叢義想安度餘生並不容易,況且趙昚也不放心他呆在汴京,更不放心讓他離開汴京。

    病情好轉,第一時間入宮面見皇帝,也沒能讓趙昚感覺輕鬆和放心,畢竟楊叢義對軍隊和朝廷的影響不像史浩那般溫和,可以用皇帝權威迅速排除。

    楊叢義、趙昚這對相識二十五年,相互配合十幾年的君臣,自大宋順利收復河東關中,化解西金從西面對汴京的威脅之後,他們之間的關係便出現了裂隙。

    隨著北伐大軍收復幽燕、真定府,這種裂隙便進一步擴展,原因只有一個,楊叢義擁有顛覆大宋政權的能力。

    相互試探一番後,楊叢義離開皇宮,回到楊府,自此閉門不出,舊日同僚屬下,也一概不見。

    整個北興二年,大病初癒的楊叢義,始終沒有上過一次朝堂,每日只在府中看書習字,陪著夫人和孩子。

    期間,趙昚也召見過他幾次,但他秉持自己的想法,不論任何軍政大事,只聊看書學習心得體會。

    北興三年二月初,關中京兆府傳出一個流言,說有人指證五年前在京兆府刺殺金軍降將的兇手是當朝一位聲望極高的重臣夫人。

    此流言很快傳至汴京,由於涉及當朝重臣,兇手又是其夫人,爆點滿滿,短短几天之內,傳遍全城,從民間到官員,無不議論。

    沒幾天,甚至還補充擴展成了多種版本的恩怨情仇,而官府並沒有干預流言傳播。

    隨著流言傳開,幾乎人人都在猜測,女刺客到底是誰,會是哪位高官夫人?

    能成為刺客,能殺人,首先就不能是出生名門、手無縛雞之力的大家千金,其次她還得有一身武藝。

    整個汴京城裡符合條件的官員夫人和小妾並不多,或者還有符合條件的人,但藏得很深。

    就在眾人所知的那些官員家眷中,素有女俠之名的燕王府楊夫人首當其衝,而且還是兩位,都是女中豪傑,武藝高強。

    因此在私下裡,原本不清楚的故事主角逐漸清晰了,那就是燕王府的兩位楊夫人。

    原本力求低調,恨不得直接隱形的楊叢義,在聽二夫人孟芸娘講述了多個版本的女刺客故事之後,叫來大夫人顧清塵和三夫人楊四娘,告訴她們,流言之事不用放在心上,也不用擔心,他會擺平。

    當年刺殺金軍降將是誰做的,根本不重要,但如今要藉此污名燕王府,絕對不行!哪怕是試探也不行!

    次日,楊叢義一改往日低調做派,乘坐華麗的車駕直入宮門,登上大慶殿,參加朝會。

    燕王楊叢義參加朝會,這是第一次,眾臣皆驚,私下裡議論。

    「如果有人認不得我,不妨站出來,讓我看看。」楊叢義回頭,掃視眾人。

    趙昚未到,眾臣一聽這話,頓時安靜下來,不再議論。

    其中一紫衣重臣笑道:「燕王說哪裡話,滿朝文武誰不認得燕王,同僚不過是好奇燕王怎麼今日有閒心來上朝了?」

    「縱使大病初癒,也不能因為有點功勳,就拿著朝廷給的俸祿不上朝、不為朝廷辦事,李大人以為如何?」楊叢義微笑回道。

    「燕王功高蓋世,可不是一點點功勳,縱使燕王休養玩樂,永不上朝,滿朝同僚也不會有人有異議,燕王多慮了。」李大人答道。

    楊叢義未再繼續與對方理論,因為按時辰看算,趙昚該來了。

    不多時,趙昚進入大慶殿,他看向楊叢義的目光里並無多少意外,顯然內侍已經提前向他稟報過楊叢義入朝的消息。

    「楊愛卿怎麼不在府里休養,抱病來參加朝會?」落座之後,趙昚如此一問,算是表達了意外之情。

    「臣的舊疾已經基本康復,無甚大礙,想著不能吃著朝廷的俸祿不為朝廷出力,所以臣就來了。」楊叢義恭聲回復。

    「好好好,眾卿家當以楊愛卿為楷模,一心為公才是。」趙昚臉上神情不變,一句話終結楊叢義再臨朝堂之事。

    「諸位愛卿,今日可有要事啟奏?」

    朝堂上十分安靜,時間似乎停滯。

    片刻之後,方才有人出列奏稟道:「皇上,臣聽聞揚州知府陳清私自加收稅賦,每年得百萬之巨,卻不向朝廷上交一文錢,欺上瞞下,橫徵暴斂,鬧得揚州民怨沸騰,有商人告狀都告到汴京來了。此事非同小可,臣請皇上下旨,將揚州知府陳清革職拿問,以儆效尤!」

    「真有此等事?」趙昚有些心不在焉的詢問。

    「臣見過前來告狀的商人,應當不會有假,請皇上下旨。」那朝臣答覆。

    「王大人,沒有查清事實,沒有確鑿的認證物證,僅憑一個商人一面之詞,和捕風捉影之事,就要皇上下旨革去一州知府之職,太過兒戲了吧!諸位同僚以為如何?」王大人話音剛落,楊叢義便緊隨其後提出質疑。

    此語一出,眾人心裡頓時一驚,不知一向不會主動表明態度,縱使發言也很謹慎的楊叢義是何意思。

    「燕王此話有理,揚州乃富庶之地,為不少官員所惦記,難免有人會動歪心思。另外,揚州轄境人口百萬,又是長江南北物資貿易中轉之地,此地主官調整任命都應該慎重。臣以為,應該先查清楚再做決定,不宜匆忙革職。」一紅衣官員出列附和。

    趙昚一見如此,馬上開口道:「揚州非一般州府,確實要慎重。關於揚州知府陳清是否有貪贓枉法之事,戶部派人去查,兩個月之內復命。」


    「是,皇上。」戶部侍郎出列接旨。

    像楊叢義這種在軍中、民間,威望、聲望極大的人,早已身不由己,想脫離權力中心,根本不可能。

    縱使不去尋求權力,甚至刻意避開權力,權力的影響也會如影隨形。

    所以,楊叢義想安度餘生並不容易,況且趙昚也不放心他呆在汴京,更不放心讓他離開汴京。

    病情好轉,第一時間入宮面見皇帝,也沒能讓趙昚感覺輕鬆和放心,畢竟楊叢義對軍隊和朝廷的影響不像史浩那般溫和,可以用皇帝權威迅速排除。

    楊叢義、趙昚這對相識二十五年,相互配合十幾年的君臣,自大宋順利收復河東關中,化解西金從西面對汴京的威脅之後,他們之間的關係便出現了裂隙。

    隨著北伐大軍收復幽燕、真定府,這種裂隙便進一步擴展,原因只有一個,楊叢義擁有顛覆大宋政權的能力。

    相互試探一番後,楊叢義離開皇宮,回到楊府,自此閉門不出,舊日同僚屬下,也一概不見。

    整個北興二年,大病初癒的楊叢義,始終沒有上過一次朝堂,每日只在府中看書習字,陪著夫人和孩子。

    期間,趙昚也召見過他幾次,但他秉持自己的想法,不論任何軍政大事,只聊看書學習心得體會。

    北興三年二月初,關中京兆府傳出一個流言,說有人指證五年前在京兆府刺殺金軍降將的兇手是當朝一位聲望極高的重臣夫人。

    此流言很快傳至汴京,由於涉及當朝重臣,兇手又是其夫人,爆點滿滿,短短几天之內,傳遍全城,從民間到官員,無不議論。

    沒幾天,甚至還補充擴展成了多種版本的恩怨情仇,而官府並沒有干預流言傳播。

    隨著流言傳開,幾乎人人都在猜測,女刺客到底是誰,會是哪位高官夫人?

    能成為刺客,能殺人,首先就不能是出生名門、手無縛雞之力的大家千金,其次她還得有一身武藝。

    整個汴京城裡符合條件的官員夫人和小妾並不多,或者還有符合條件的人,但藏得很深。

    就在眾人所知的那些官員家眷中,素有女俠之名的燕王府楊夫人首當其衝,而且還是兩位,都是女中豪傑,武藝高強。

    因此在私下裡,原本不清楚的故事主角逐漸清晰了,那就是燕王府的兩位楊夫人。

    原本力求低調,恨不得直接隱形的楊叢義,在聽二夫人孟芸娘講述了多個版本的女刺客故事之後,叫來大夫人顧清塵和三夫人楊四娘,告訴她們,流言之事不用放在心上,也不用擔心,他會擺平。

    當年刺殺金軍降將是誰做的,根本不重要,但如今要藉此污名燕王府,絕對不行!哪怕是試探也不行!

    次日,楊叢義一改往日低調做派,乘坐華麗的車駕直入宮門,登上大慶殿,參加朝會。

    燕王楊叢義參加朝會,這是第一次,眾臣皆驚,私下裡議論。

    「如果有人認不得我,不妨站出來,讓我看看。」楊叢義回頭,掃視眾人。

    趙昚未到,眾臣一聽這話,頓時安靜下來,不再議論。

    其中一紫衣重臣笑道:「燕王說哪裡話,滿朝文武誰不認得燕王,同僚不過是好奇燕王怎麼今日有閒心來上朝了?」

    「縱使大病初癒,也不能因為有點功勳,就拿著朝廷給的俸祿不上朝、不為朝廷辦事,李大人以為如何?」楊叢義微笑回道。

    「燕王功高蓋世,可不是一點點功勳,縱使燕王休養玩樂,永不上朝,滿朝同僚也不會有人有異議,燕王多慮了。」李大人答道。

    楊叢義未再繼續與對方理論,因為按時辰看算,趙昚該來了。

    不多時,趙昚進入大慶殿,他看向楊叢義的目光里並無多少意外,顯然內侍已經提前向他稟報過楊叢義入朝的消息。

    「楊愛卿怎麼不在府里休養,抱病來參加朝會?」落座之後,趙昚如此一問,算是表達了意外之情。

    「臣的舊疾已經基本康復,無甚大礙,想著不能吃著朝廷的俸祿不為朝廷出力,所以臣就來了。」楊叢義恭聲回復。

    「好好好,眾卿家當以楊愛卿為楷模,一心為公才是。」趙昚臉上神情不變,一句話終結楊叢義再臨朝堂之事。

    「諸位愛卿,今日可有要事啟奏?」

    朝堂上十分安靜,時間似乎停滯。

    片刻之後,方才有人出列奏稟道:「皇上,臣聽聞揚州知府陳清私自加收稅賦,每年得百萬之巨,卻不向朝廷上交一文錢,欺上瞞下,橫徵暴斂,鬧得揚州民怨沸騰,有商人告狀都告到汴京來了。此事非同小可,臣請皇上下旨,將揚州知府陳清革職拿問,以儆效尤!」

    「真有此等事?」趙昚有些心不在焉的詢問。

    「臣見過前來告狀的商人,應當不會有假,請皇上下旨。」那朝臣答覆。

    「王大人,沒有查清事實,沒有確鑿的認證物證,僅憑一個商人一面之詞,和捕風捉影之事,就要皇上下旨革去一州知府之職,太過兒戲了吧!諸位同僚以為如何?」王大人話音剛落,楊叢義便緊隨其後提出質疑。

    此語一出,眾人心裡頓時一驚,不知一向不會主動表明態度,縱使發言也很謹慎的楊叢義是何意思。

    「燕王此話有理,揚州乃富庶之地,為不少官員所惦記,難免有人會動歪心思。另外,揚州轄境人口百萬,又是長江南北物資貿易中轉之地,此地主官調整任命都應該慎重。臣以為,應該先查清楚再做決定,不宜匆忙革職。」一紅衣官員出列附和。

    趙昚一見如此,馬上開口道:「揚州非一般州府,確實要慎重。關於揚州知府陳清是否有貪贓枉法之事,戶部派人去查,兩個月之內復命。」

    「是,皇上。」戶部侍郎出列接旨。

    像楊叢義這種在軍中、民間,威望、聲望極大的人,早已身不由己,想脫離權力中心,根本不可能。

    縱使不去尋求權力,甚至刻意避開權力,權力的影響也會如影隨形。

    所以,楊叢義想安度餘生並不容易,況且趙昚也不放心他呆在汴京,更不放心讓他離開汴京。

    病情好轉,第一時間入宮面見皇帝,也沒能讓趙昚感覺輕鬆和放心,畢竟楊叢義對軍隊和朝廷的影響不像史浩那般溫和,可以用皇帝權威迅速排除。

    楊叢義、趙昚這對相識二十五年,相互配合十幾年的君臣,自大宋順利收復河東關中,化解西金從西面對汴京的威脅之後,他們之間的關係便出現了裂隙。

    隨著北伐大軍收復幽燕、真定府,這種裂隙便進一步擴展,原因只有一個,楊叢義擁有顛覆大宋政權的能力。

    相互試探一番後,楊叢義離開皇宮,回到楊府,自此閉門不出,舊日同僚屬下,也一概不見。

    整個北興二年,大病初癒的楊叢義,始終沒有上過一次朝堂,每日只在府中看書習字,陪著夫人和孩子。

    期間,趙昚也召見過他幾次,但他秉持自己的想法,不論任何軍政大事,只聊看書學習心得體會。

    北興三年二月初,關中京兆府傳出一個流言,說有人指證五年前在京兆府刺殺金軍降將的兇手是當朝一位聲望極高的重臣夫人。

    此流言很快傳至汴京,由於涉及當朝重臣,兇手又是其夫人,爆點滿滿,短短几天之內,傳遍全城,從民間到官員,無不議論。

    沒幾天,甚至還補充擴展成了多種版本的恩怨情仇,而官府並沒有干預流言傳播。

    隨著流言傳開,幾乎人人都在猜測,女刺客到底是誰,會是哪位高官夫人?

    能成為刺客,能殺人,首先就不能是出生名門、手無縛雞之力的大家千金,其次她還得有一身武藝。

    整個汴京城裡符合條件的官員夫人和小妾並不多,或者還有符合條件的人,但藏得很深。

    就在眾人所知的那些官員家眷中,素有女俠之名的燕王府楊夫人首當其衝,而且還是兩位,都是女中豪傑,武藝高強。

    因此在私下裡,原本不清楚的故事主角逐漸清晰了,那就是燕王府的兩位楊夫人。

    原本力求低調,恨不得直接隱形的楊叢義,在聽二夫人孟芸娘講述了多個版本的女刺客故事之後,叫來大夫人顧清塵和三夫人楊四娘,告訴她們,流言之事不用放在心上,也不用擔心,他會擺平。

    當年刺殺金軍降將是誰做的,根本不重要,但如今要藉此污名燕王府,絕對不行!哪怕是試探也不行!

    次日,楊叢義一改往日低調做派,乘坐華麗的車駕直入宮門,登上大慶殿,參加朝會。

    燕王楊叢義參加朝會,這是第一次,眾臣皆驚,私下裡議論。

    「如果有人認不得我,不妨站出來,讓我看看。」楊叢義回頭,掃視眾人。

    趙昚未到,眾臣一聽這話,頓時安靜下來,不再議論。

    其中一紫衣重臣笑道:「燕王說哪裡話,滿朝文武誰不認得燕王,同僚不過是好奇燕王怎麼今日有閒心來上朝了?」

    「縱使大病初癒,也不能因為有點功勳,就拿著朝廷給的俸祿不上朝、不為朝廷辦事,李大人以為如何?」楊叢義微笑回道。

    「燕王功高蓋世,可不是一點點功勳,縱使燕王休養玩樂,永不上朝,滿朝同僚也不會有人有異議,燕王多慮了。」李大人答道。

    楊叢義未再繼續與對方理論,因為按時辰看算,趙昚該來了。

    不多時,趙昚進入大慶殿,他看向楊叢義的目光里並無多少意外,顯然內侍已經提前向他稟報過楊叢義入朝的消息。

    「楊愛卿怎麼不在府里休養,抱病來參加朝會?」落座之後,趙昚如此一問,算是表達了意外之情。

    「臣的舊疾已經基本康復,無甚大礙,想著不能吃著朝廷的俸祿不為朝廷出力,所以臣就來了。」楊叢義恭聲回復。

    「好好好,眾卿家當以楊愛卿為楷模,一心為公才是。」趙昚臉上神情不變,一句話終結楊叢義再臨朝堂之事。

    「諸位愛卿,今日可有要事啟奏?」

    朝堂上十分安靜,時間似乎停滯。

    片刻之後,方才有人出列奏稟道:「皇上,臣聽聞揚州知府陳清私自加收稅賦,每年得百萬之巨,卻不向朝廷上交一文錢,欺上瞞下,橫徵暴斂,鬧得揚州民怨沸騰,有商人告狀都告到汴京來了。此事非同小可,臣請皇上下旨,將揚州知府陳清革職拿問,以儆效尤!」

    「真有此等事?」趙昚有些心不在焉的詢問。

    「臣見過前來告狀的商人,應當不會有假,請皇上下旨。」那朝臣答覆。

    「王大人,沒有查清事實,沒有確鑿的認證物證,僅憑一個商人一面之詞,和捕風捉影之事,就要皇上下旨革去一州知府之職,太過兒戲了吧!諸位同僚以為如何?」王大人話音剛落,楊叢義便緊隨其後提出質疑。

    此語一出,眾人心裡頓時一驚,不知一向不會主動表明態度,縱使發言也很謹慎的楊叢義是何意思。

    「燕王此話有理,揚州乃富庶之地,為不少官員所惦記,難免有人會動歪心思。另外,揚州轄境人口百萬,又是長江南北物資貿易中轉之地,此地主官調整任命都應該慎重。臣以為,應該先查清楚再做決定,不宜匆忙革職。」一紅衣官員出列附和。

    趙昚一見如此,馬上開口道:「揚州非一般州府,確實要慎重。關於揚州知府陳清是否有貪贓枉法之事,戶部派人去查,兩個月之內復命。」

    「是,皇上。」戶部侍郎出列接旨。

    像楊叢義這種在軍中、民間,威望、聲望極大的人,早已身不由己,想脫離權力中心,根本不可能。

    縱使不去尋求權力,甚至刻意避開權力,權力的影響也會如影隨形。

    所以,楊叢義想安度餘生並不容易,況且趙昚也不放心他呆在汴京,更不放心讓他離開汴京。

    病情好轉,第一時間入宮面見皇帝,也沒能讓趙昚感覺輕鬆和放心,畢竟楊叢義對軍隊和朝廷的影響不像史浩那般溫和,可以用皇帝權威迅速排除。

    楊叢義、趙昚這對相識二十五年,相互配合十幾年的君臣,自大宋順利收復河東關中,化解西金從西面對汴京的威脅之後,他們之間的關係便出現了裂隙。

    隨著北伐大軍收復幽燕、真定府,這種裂隙便進一步擴展,原因只有一個,楊叢義擁有顛覆大宋政權的能力。

    相互試探一番後,楊叢義離開皇宮,回到楊府,自此閉門不出,舊日同僚屬下,也一概不見。

    整個北興二年,大病初癒的楊叢義,始終沒有上過一次朝堂,每日只在府中看書習字,陪著夫人和孩子。

    期間,趙昚也召見過他幾次,但他秉持自己的想法,不論任何軍政大事,只聊看書學習心得體會。

    北興三年二月初,關中京兆府傳出一個流言,說有人指證五年前在京兆府刺殺金軍降將的兇手是當朝一位聲望極高的重臣夫人。

    此流言很快傳至汴京,由於涉及當朝重臣,兇手又是其夫人,爆點滿滿,短短几天之內,傳遍全城,從民間到官員,無不議論。

    沒幾天,甚至還補充擴展成了多種版本的恩怨情仇,而官府並沒有干預流言傳播。

    隨著流言傳開,幾乎人人都在猜測,女刺客到底是誰,會是哪位高官夫人?

    能成為刺客,能殺人,首先就不能是出生名門、手無縛雞之力的大家千金,其次她還得有一身武藝。

    整個汴京城裡符合條件的官員夫人和小妾並不多,或者還有符合條件的人,但藏得很深。

    就在眾人所知的那些官員家眷中,素有女俠之名的燕王府楊夫人首當其衝,而且還是兩位,都是女中豪傑,武藝高強。

    因此在私下裡,原本不清楚的故事主角逐漸清晰了,那就是燕王府的兩位楊夫人。

    原本力求低調,恨不得直接隱形的楊叢義,在聽二夫人孟芸娘講述了多個版本的女刺客故事之後,叫來大夫人顧清塵和三夫人楊四娘,告訴她們,流言之事不用放在心上,也不用擔心,他會擺平。

    當年刺殺金軍降將是誰做的,根本不重要,但如今要藉此污名燕王府,絕對不行!哪怕是試探也不行!

    次日,楊叢義一改往日低調做派,乘坐華麗的車駕直入宮門,登上大慶殿,參加朝會。

    燕王楊叢義參加朝會,這是第一次,眾臣皆驚,私下裡議論。

    「如果有人認不得我,不妨站出來,讓我看看。」楊叢義回頭,掃視眾人。

    趙昚未到,眾臣一聽這話,頓時安靜下來,不再議論。

    其中一紫衣重臣笑道:「燕王說哪裡話,滿朝文武誰不認得燕王,同僚不過是好奇燕王怎麼今日有閒心來上朝了?」

    「縱使大病初癒,也不能因為有點功勳,就拿著朝廷給的俸祿不上朝、不為朝廷辦事,李大人以為如何?」楊叢義微笑回道。

    「燕王功高蓋世,可不是一點點功勳,縱使燕王休養玩樂,永不上朝,滿朝同僚也不會有人有異議,燕王多慮了。」李大人答道。

    楊叢義未再繼續與對方理論,因為按時辰看算,趙昚該來了。

    不多時,趙昚進入大慶殿,他看向楊叢義的目光里並無多少意外,顯然內侍已經提前向他稟報過楊叢義入朝的消息。

    「楊愛卿怎麼不在府里休養,抱病來參加朝會?」落座之後,趙昚如此一問,算是表達了意外之情。

    「臣的舊疾已經基本康復,無甚大礙,想著不能吃著朝廷的俸祿不為朝廷出力,所以臣就來了。」楊叢義恭聲回復。

    「好好好,眾卿家當以楊愛卿為楷模,一心為公才是。」趙昚臉上神情不變,一句話終結楊叢義再臨朝堂之事。

    「諸位愛卿,今日可有要事啟奏?」

    朝堂上十分安靜,時間似乎停滯。

    片刻之後,方才有人出列奏稟道:「皇上,臣聽聞揚州知府陳清私自加收稅賦,每年得百萬之巨,卻不向朝廷上交一文錢,欺上瞞下,橫徵暴斂,鬧得揚州民怨沸騰,有商人告狀都告到汴京來了。此事非同小可,臣請皇上下旨,將揚州知府陳清革職拿問,以儆效尤!」

    「真有此等事?」趙昚有些心不在焉的詢問。

    「臣見過前來告狀的商人,應當不會有假,請皇上下旨。」那朝臣答覆。

    「王大人,沒有查清事實,沒有確鑿的認證物證,僅憑一個商人一面之詞,和捕風捉影之事,就要皇上下旨革去一州知府之職,太過兒戲了吧!諸位同僚以為如何?」王大人話音剛落,楊叢義便緊隨其後提出質疑。

    此語一出,眾人心裡頓時一驚,不知一向不會主動表明態度,縱使發言也很謹慎的楊叢義是何意思。

    「燕王此話有理,揚州乃富庶之地,為不少官員所惦記,難免有人會動歪心思。另外,揚州轄境人口百萬,又是長江南北物資貿易中轉之地,此地主官調整任命都應該慎重。臣以為,應該先查清楚再做決定,不宜匆忙革職。」一紅衣官員出列附和。

    趙昚一見如此,馬上開口道:「揚州非一般州府,確實要慎重。關於揚州知府陳清是否有貪贓枉法之事,戶部派人去查,兩個月之內復命。」

    「是,皇上。」戶部侍郎出列接旨。

    像楊叢義這種在軍中、民間,威望、聲望極大的人,早已身不由己,想脫離權力中心,根本不可能。

    縱使不去尋求權力,甚至刻意避開權力,權力的影響也會如影隨形。

    所以,楊叢義想安度餘生並不容易,況且趙昚也不放心他呆在汴京,更不放心讓他離開汴京。

    病情好轉,第一時間入宮面見皇帝,也沒能讓趙昚感覺輕鬆和放心,畢竟楊叢義對軍隊和朝廷的影響不像史浩那般溫和,可以用皇帝權威迅速排除。

    楊叢義、趙昚這對相識二十五年,相互配合十幾年的君臣,自大宋順利收復河東關中,化解西金從西面對汴京的威脅之後,他們之間的關係便出現了裂隙。

    隨著北伐大軍收復幽燕、真定府,這種裂隙便進一步擴展,原因只有一個,楊叢義擁有顛覆大宋政權的能力。

    相互試探一番後,楊叢義離開皇宮,回到楊府,自此閉門不出,舊日同僚屬下,也一概不見。

    整個北興二年,大病初癒的楊叢義,始終沒有上過一次朝堂,每日只在府中看書習字,陪著夫人和孩子。

    期間,趙昚也召見過他幾次,但他秉持自己的想法,不論任何軍政大事,只聊看書學習心得體會。

    北興三年二月初,關中京兆府傳出一個流言,說有人指證五年前在京兆府刺殺金軍降將的兇手是當朝一位聲望極高的重臣夫人。

    此流言很快傳至汴京,由於涉及當朝重臣,兇手又是其夫人,爆點滿滿,短短几天之內,傳遍全城,從民間到官員,無不議論。

    沒幾天,甚至還補充擴展成了多種版本的恩怨情仇,而官府並沒有干預流言傳播。

    隨著流言傳開,幾乎人人都在猜測,女刺客到底是誰,會是哪位高官夫人?

    能成為刺客,能殺人,首先就不能是出生名門、手無縛雞之力的大家千金,其次她還得有一身武藝。

    整個汴京城裡符合條件的官員夫人和小妾並不多,或者還有符合條件的人,但藏得很深。

    就在眾人所知的那些官員家眷中,素有女俠之名的燕王府楊夫人首當其衝,而且還是兩位,都是女中豪傑,武藝高強。

    因此在私下裡,原本不清楚的故事主角逐漸清晰了,那就是燕王府的兩位楊夫人。

    原本力求低調,恨不得直接隱形的楊叢義,在聽二夫人孟芸娘講述了多個版本的女刺客故事之後,叫來大夫人顧清塵和三夫人楊四娘,告訴她們,流言之事不用放在心上,也不用擔心,他會擺平。

    當年刺殺金軍降將是誰做的,根本不重要,但如今要藉此污名燕王府,絕對不行!哪怕是試探也不行!

    次日,楊叢義一改往日低調做派,乘坐華麗的車駕直入宮門,登上大慶殿,參加朝會。

    燕王楊叢義參加朝會,這是第一次,眾臣皆驚,私下裡議論。

    「如果有人認不得我,不妨站出來,讓我看看。」楊叢義回頭,掃視眾人。

    趙昚未到,眾臣一聽這話,頓時安靜下來,不再議論。

    其中一紫衣重臣笑道:「燕王說哪裡話,滿朝文武誰不認得燕王,同僚不過是好奇燕王怎麼今日有閒心來上朝了?」

    「縱使大病初癒,也不能因為有點功勳,就拿著朝廷給的俸祿不上朝、不為朝廷辦事,李大人以為如何?」楊叢義微笑回道。

    「燕王功高蓋世,可不是一點點功勳,縱使燕王休養玩樂,永不上朝,滿朝同僚也不會有人有異議,燕王多慮了。」李大人答道。

    楊叢義未再繼續與對方理論,因為按時辰看算,趙昚該來了。

    不多時,趙昚進入大慶殿,他看向楊叢義的目光里並無多少意外,顯然內侍已經提前向他稟報過楊叢義入朝的消息。

    「楊愛卿怎麼不在府里休養,抱病來參加朝會?」落座之後,趙昚如此一問,算是表達了意外之情。

    「臣的舊疾已經基本康復,無甚大礙,想著不能吃著朝廷的俸祿不為朝廷出力,所以臣就來了。」楊叢義恭聲回復。

    「好好好,眾卿家當以楊愛卿為楷模,一心為公才是。」趙昚臉上神情不變,一句話終結楊叢義再臨朝堂之事。

    「諸位愛卿,今日可有要事啟奏?」

    朝堂上十分安靜,時間似乎停滯。

    片刻之後,方才有人出列奏稟道:「皇上,臣聽聞揚州知府陳清私自加收稅賦,每年得百萬之巨,卻不向朝廷上交一文錢,欺上瞞下,橫徵暴斂,鬧得揚州民怨沸騰,有商人告狀都告到汴京來了。此事非同小可,臣請皇上下旨,將揚州知府陳清革職拿問,以儆效尤!」

    「真有此等事?」趙昚有些心不在焉的詢問。

    「臣見過前來告狀的商人,應當不會有假,請皇上下旨。」那朝臣答覆。

    「王大人,沒有查清事實,沒有確鑿的認證物證,僅憑一個商人一面之詞,和捕風捉影之事,就要皇上下旨革去一州知府之職,太過兒戲了吧!諸位同僚以為如何?」王大人話音剛落,楊叢義便緊隨其後提出質疑。

    此語一出,眾人心裡頓時一驚,不知一向不會主動表明態度,縱使發言也很謹慎的楊叢義是何意思。

    「燕王此話有理,揚州乃富庶之地,為不少官員所惦記,難免有人會動歪心思。另外,揚州轄境人口百萬,又是長江南北物資貿易中轉之地,此地主官調整任命都應該慎重。臣以為,應該先查清楚再做決定,不宜匆忙革職。」一紅衣官員出列附和。

    趙昚一見如此,馬上開口道:「揚州非一般州府,確實要慎重。關於揚州知府陳清是否有貪贓枉法之事,戶部派人去查,兩個月之內復命。」

    「是,皇上。」戶部侍郎出列接旨。

    測試廣告2



第794章 白日飛升  
相關:    最後一個契約者  我可能是一隻假的奧特曼  活在電腦里  重生之都市仙尊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大宋燕王第794章 白日飛升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673s 4.4928MB

搜"大宋燕王"
360搜"大宋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