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六日,申時,絕望中帶有一絲希望的崇禎皇帝,宣召左中允李明睿到德政殿議事。早在崇禎十七年正月初三,當時人心動盪的北京城,沉浸在一派春節營造的盛世假象中,李明睿就單獨向崇禎皇帝低聲提出過「御駕親征南京」的建議,御駕親征是說得冠冕堂皇的話,也就是放棄北京、遷都南京,理由很充分:北京離西北闖賊太近,一旦他們攻下山西,過了居庸關和昌平就到京城了,而且北京已三番五次受到關外滿清韃子的攻擊,十分危險!李明睿還舉了例證:盤庚遷殷,讓商朝獲得中興;趙構南渡,使宋朝延續了一百五十年國祚。大明至少也可以這麼做,先躲過天災人禍再說,等將來中興之後再收復北京。
但遷都涉及放棄祖先宗廟陵墓的敏感大事,而且大明祖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加上遷都意味著承認自己十七年來的勵精圖治徹底失敗,崇禎當時就警告李明睿:「此事重大,爾且密之,切不可輕泄,泄則罪坐汝」。
此時,闖賊已經快到居庸關,崇禎皇帝再次召見李明睿,希望李明睿牽頭提出遷都事宜,然後由他出面否定,再由大臣們固請,他「不得已」遷都南京。這樣,自己才有可能繼續保持「聖君」顏面,不去背負丟掉京師的屈辱和罪責。崇禎把這樣的意思告知了李明睿,李明睿大為惶恐,跪在大殿上問道:「如此一來,若日後追究棄京的罪責,何人可擔?臣人微言輕,恐怕得首輔出面才行!否則斷不會有大臣站出來犧牲自家性命,附和此議!」
讓大臣固請遷都,左中允李明睿不同意出頭,崇禎想來想去,茲事體大,確實只有內閣首輔大臣出面,群臣才有附議的可能!過了半響,崇禎皇帝下定決心,深夜在德政殿秘密召見內閣首輔魏藻德!
那晚,德政殿上的高燭火焰搖曳如舞,跳躍在崇禎臉上愁苦的龍顏上,發出令人生畏的異芒。崇禎見了魏藻德,劈頭蓋臉直奔主題道:「魏大人,朕昨日號召群臣捐餉,你說家無餘財,朕不怪你。但有一事,汝為首輔重臣,此事要先生一擔!」
要擔責的,估計不是什麼好事,魏藻德連忙問道:「皇上深夜召臣來,所為何事?」
崇禎道:「此事有朝臣議過,請朕御駕親征南京!」
魏藻德頓時聲淚俱下,跪下道:「現在御駕親征南京,皇上祖宗的陵寢宗廟怎麼辦?大臣怎麼看?百姓怎麼看?天下將士怎麼看?」
作為官場老油條,魏藻德特別擅長揣摩崇禎的心思,他知道此時崇禎提出御駕親征,必然是為了保存自己聖君的顏面,下定決心要為遷都南京找替罪羊了!原來的內閣首輔周延儒,兵部尚書袁崇煥,不就是這麼被幹掉了嗎?魏藻德連家產都不願意為崇禎捐獻,更何況性命乎?於是,在這關鍵時刻,一向擅長演戲、口若懸河的魏藻德,開始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向崇禎痛哭遷都的壞處,包括皇帝會讓百官恥笑,皇帝祖輩的陵寢宗廟可能被賊人挖盜,甚至皇帝本人也有可能在御駕親征路上被抓,明英宗就是因為聽信了奸臣的讒言才被俘的。最後,魏藻德站起來悲憤地說:「到底是哪個亂臣賊子現在給皇上你提這樣愚蠢的建議?臣身為首輔,就算拼了這條老命也要將這包藏禍心的奸臣趕出朝廷!」
崇禎默默看魏藻德演完戲,壓抑著內心的怒火,道:「南方富庶,或可堅守!他日或可收復北京城。」
魏藻德一看崇禎還不死心,便重提「太子南行,皇上固守」的遷都方案來敷衍了事,他知道「太子南行,皇上固守」是崇禎最不願接受的方案,因為這樣太子朱慈烺,和一幫大臣可體面撤離去南京,崇禎卻必須死守北京。一旦有人在南京擁戴太子為帝,他即便沒因守衛北京而死,也只能成為有名無實的太上皇,就像唐肅宗在靈武即位,遙尊因安史之亂而逃難的唐玄宗李隆基為太上皇一樣。這對才三十四歲、一心想中興大明的崇禎皇帝來說,完全是不可能接受!
聽魏藻德提「太子南行,皇上固守」,崇禎再也壓抑不住內心的悲憤,站起身把大殿上的龍椅一下子推倒在地,朝魏藻德大吼一聲:「滾!給朕快滾!」
魏藻德早就兩腿顫抖,巴不得早點離開宮,趁著崇禎還沒叫他「回來」,趕緊一溜煙滾出紫禁城,滾到住西瓦廠的小妾床上老漢推車去了!
經過籌捐兵餉和遷都一鬧,崇禎皇帝身心俱疲,他對手下那幫文官大臣恨得咬牙切齒,又無可奈何。他走出空蕩蕩的德政殿,一輪鉤月懸在紫禁城的上空,寒氣逼人!回到寢宮,他躺在龍床上,一直睜著眼睛,等下一個天亮!
三月初七日,還未到三更,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興奮跑進寢宮,口中呼道:「皇上,皇上,救兵來了!」
崇禎一夜未合眼,聽到王承恩說「救兵到了」,他一骨碌就爬下床,鞋子都未穿,跑過去拉住王承恩的手,急促問道:「誰?誰帶救兵勤王來了?」
王承恩喜極而泣,用衣袖摸了一下眼角的淚水,回答道:「回稟聖上,是昌平總兵唐通率八千人馬抵達京師,現已經駐紮在城外了!」
崇禎內心十分歡喜,連聲叫好,道:「唐通真乃大明之忠臣也,重重有賞!」
王承恩聽到崇禎說「重重有賞」,面露難色,說:「皇上,諸臣因嘉定伯承諾的捐餉只有三千兩,也各自找理由求皇上寬限時日。宦臣們的捐款,也要兩三天的時間才能收上來。現在重賞唐通,恐怕只能用內帑,不如皇上親自在金鑾殿召見唐通,嘉其忠義。」
崇禎一聽,連忙罷手,道:「不行,那樣絕對不行!要是在金鑾殿召見唐通,他問起二十萬兵餉,朕的顏面何存?去取內帑犒賞唐通吧,雖然少點,但相信唐通不是那種貪愛錢財之將!另外可加賞大紅蟒衣紵絲。現在居庸關形勢危急,讓他立即帶部下去守居庸關吧!」
一般情況下,崇禎是不會主動用內帑的。王承恩知崇禎的心意已決,便道:「好吧,老臣這就去辦。」
王承恩轉身正準備出門,崇禎把他叫住了,道:「回來,朕差點忘了,讓御馬監的監丞杜之秩前去唐通軍中督軍,協守居庸關。居庸關乃是京城最後一道天險屏障,萬萬不得有失!」
三月初七日傍晚,殘陽如血,照在北京城高大的城樓上。高高的城牆外面,白色營帳一個接著一個。被崇禎封為定西伯的昌平總兵唐通,身穿一套發亮的鐵盔鐵甲,坐在中間一個最大的營帳中,和副將陳大典等將官在議事!唐通正在和手下將領商議哪些人陪主將去金鑾殿面聖比較合適——這在封建社會,是極其光宗耀祖的事情!尤其對明朝地位相對低下的武將來說,進宮面聖的名額有限,很多人一輩子都沒這樣的機會。
副將陳大典跪下對唐通行禮,請求道:「總兵大人,末將聽說進京勤王的大將離京出戰,皇上一定會在蘭台召見,賜宴勉勵,還會親自登城樓送行,這樣將軍肯定會被載入史冊!末將跟隨總兵大人多年,從未有過不情之請!這次進京面聖帶上小人吧!這樣即便末將戰死在帝都門前,也不枉此生!將軍要是不答應,末將就不起來!」
唐通哈哈大笑,說:「陳大典,起來說話!你這小子,殺賊寇時可沒見你這麼積極呀!好吧,本帥就答應你了。」
唐通手下的將官見名額又少了一個,也都起勁和他套近乎,想讓主帥帶自己進宮。這時,營帳外有太監叫道:「恩旨到,請定西伯唐通接旨。」
唐通等將領趕緊擺下香台接聖旨。進帳宣旨的正是王承恩,他從黃稠包裹的錦盒裡取出崇禎的聖旨,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患難之際,方見忠良。定西伯唐通率軍勤王,朕心甚慰,茲特贈賞銀四十兩,大紅蟒衣紵絲二表里。內孥另發銀四千五百兩,以犒勞諸將士。居庸關軍情緊急,即刻率所部人馬拔赴。御馬監監丞杜之秩為督軍,協守關口。欽哉。」
「賞銀四十兩?」唐通接了聖旨,懷疑自己聽錯了!剛才接旨時臉上的笑容頓時僵化!他唐家世代為將,為朱家守衛邊關近三百年,家族中殉國者不計其數,他率兵星夜兼程前來勤王,崇禎就給他賞銀四十兩!內孥發銀四千五百兩犒勞諸將士八千零八十二人,每兵分五錢都不夠!而且,崇禎皇帝還沒有召見,沒有賜宴!最可惡的是,崇禎還給唐家軍中派了一個御馬監的太監,監軍太監是有權將他這主帥當眾殺頭的!唐通徹底怒了,怒火把雙眼燒得通紅。隨後,唐通站起身,手一松,剛接下的恩旨飄然落地,他也不撿起,朝身後諸將大聲喝道:「全軍拔營,連夜返回居庸關!」
居庸關有南北兩個關口,南稱「南口」,北稱「居庸關」。居庸關兩旁山勢雄奇,關隘、墩台、箭樓依山傍谷,易守難攻。李自成命大將劉宗敏率領兩萬青衣白帽的大順軍攻取居庸關。劉宗敏率領闖軍繞過八達嶺外的岔道城,進入柳溝城,沿河谷向西翻山越嶺,於三月十一日突然出現在居庸關前!
當晚,監軍杜之秩和隨軍的十來個太監在城樓的大廳聚眾商議投降事宜。杜之秩對眾人說道:「大明氣數已盡,我們刑餘之人,誰當了皇帝,也只能做太監!闖軍如天兵突現關前,想必岔道城、八達嶺、上關城皆已失守,吾等應識天命,不如獻關投降,方可保住身家性命!」
杜之秩這一番話正被闖進來的唐通和副將陳大典聽見,唐通大怒,拔劍直抵杜之秩的咽喉,怒罵道:「杜之秩,你這閹狗,蒙受皇恩豢養,又委以監軍重任,不思盡忠報國,卻欲降賊求榮,本帥今日就將你這閹狗斬了!」
杜之秩這時面無懼色,哈哈大笑,道:「唐總兵,你是朝廷重將,為了皇上四十兩賞銀欲盡忠死節,流芳百世,為子孫做榜樣,我不攔你;但我是宦臣,無後牽掛,但求在當世苟全性命,圖個溫飽,你也休要攔我。我們各走各的路,別擋別人的道。否則,我奉旨監軍,有權殺你,你卻無權殺我!須知殺了監軍,乃是謀逆死罪。」
唐通大怒,揮劍欲砍杜之秩,副將陳大典趕忙阻攔,道:「總兵大人,此時賊軍在前,我等須同心協力。更何況皇上一向信任宦官,你萬萬不可衝動,毀了一世英名!」「哐當」一聲,唐通氣得扔劍在地,轉身離去。
就在唐通率軍鎮守居庸關,與劉宗敏的兩萬大順軍對峙時,袁文弼等人星夜奔馳趕到了京城,看守城門的明軍見太監王之心面色有些不對勁,攔住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