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杭地區的各種物資沿著京杭運河,源源不斷地湧入元大都,運河之上的繁華再度顯現。讀字閣 m.duzige.com可惜的是元朝統治者自作孽,將漢族百姓壓迫的太厲害,導致了紅巾軍起義,敲響了元朝的喪鐘。
朱元璋定都南京後,天下糧賦不需要運到北方,而十三塞王及其邊軍的糧餉,朱元璋開創性的採用了「邊中海支」法,鹽商們為了換鹽引,都在邊關種地,直接交給邊軍,換取鹽引,因此無須大規模的運輸漕糧,漕運又一次陷入沉寂。
無論是隋運河還是元運河,河面之上只有少量的運糧、運鹽漕船。
明朝大規模的漕運是在永樂十八年後,北京的皇宮建好,朱棣下令遷都北京,帶了幾十萬人馬過去,後來直到宣德年間,每年還要遷一部分富戶填充北京,直到有百萬人口為止。
為了應對這一百萬張吃飯的嘴,朱棣在永樂四年下令,重新疏浚通濟渠和永濟渠,打通了江南賦稅運輸到北京的通路,每年有四百萬石糧食及其他物資直接運輸到京城。
後來,因為寶鈔貶值,朝廷財政面臨崩潰,明孝宗年間,戶部尚書葉淇提議取消邊中海支法,改為商人以銀代米,直接付錢給朝廷購買鹽引。
這個政策一出來,立馬受到江淮地區商人的歡迎,他們原本拿不到鹽引,因為他們運糧北上成本很高。現在好了,拿錢就能買到鹽引,於是紛紛出錢買鹽引,一時間太倉銀多至百餘萬,國家的財政收入驟增。
朝廷一看用錢買鹽引這麼賺錢,立馬把這個政策給固定了下來。
然而,得之桑榆,失之東隅!
朝廷拿到了現錢,邊軍的糧餉就成了問題,於是全國各地的糧賦,就通過京杭大運河和隋運河,源源不斷的運輸到北京周邊通州倉、蔚州衛倉(清朝的常平倉)、臨清倉等糧倉,以應付龐大的軍費開支。
明朝邊軍有兩百多萬人,加上馬匹、驢騾,一年耗費何止千萬石糧食,於是就產生百萬漕工,依賴運河吃飯。
但運河運輸能力很小,耗費糜多,加上官員上下其手,運一石糧食到北京,中間可能損耗三五斗之多。每當有人提出重開海運之時,便會有人勸諫皇帝,「百萬漕工,衣食所系,廢漕改海,斷然不許……」
此時的大明,漕運還沒大興,連苗頭都沒有。再過兩年,皇帝就會下令疏浚通濟渠,為興建北京城做前期準備,大規模漕運才會開始。
李雲睿決定先拿太原城到南京城運煤,做個漕運的樣板出來,目的有二。
一來拉動太原城的經濟,太原城有二十多萬人,總共五萬餘戶,李雲睿一下子就僱傭了六千人,相當於六千戶人家有了收入。除此之外,太原三衛有一萬六千多人,這些人是拿糧餉的。
月俸二兩多嗎?真心不多,但有了這二兩銀子,百姓們就能下個館子,喝點小酒,吃點肉,買身衣服。有了這麼一大批有收入的人,會帶動很多商業的發展。
在經濟學中,有個貨幣乘數效應,簡單舉個例子,一個人花一兩銀子買衣服,成衣商就要八錢銀子買布,布商要買棉線,棉線商要買棉花,一輪輪下來,就能產生幾兩銀子的效應,通常來說,貨幣乘數在四到五之間,產業鏈越長,這個貨幣乘數越大。
李雲睿招這麼多人,一年支付的薪水也不過在十五萬兩銀子,但加上貨幣乘數,就能產生七八十萬兩銀子的效果。
相當於整個太原城的百姓,每個人都有賺三、四兩銀子的機會。
當然,李雲睿相信,這些錢大多數都會被有錢人、官員掙去,但就算有一半能流入下層百姓,這就是一個突破。
改革開放幾十年,得到的最寶貴經驗不是技術,不是思想,而是學到了讓百姓富起來。
貪官是能貪,貪一億、十億又如何?只要老百姓一個人能賺一千,領導人嘴上就會笑開了花,每人一千,十四億人就是一萬四千億!
這個道理,大明沒有人懂,但李雲睿懂。
當年鄧爺爺在地圖上畫了一個圈,深圳成為了特區,深圳也創造了各種奇蹟,一座邊陲小鎮,僅僅用四十年的時間,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
李雲睿也想畫一個圈,但大明要啥沒啥,想搞大規模出口,根本不現實。他思來想去,才想出了能源型城市這一點子,畢竟後世的沙特就是這麼幹的。
只要太原城的經濟能夠活泛起來,百姓生活能夠富裕起來,李雲睿就能拿太原城說事。
到時候,李雲睿就可以以太原為模板,跟大明那群吊書袋子出身的人官員,將如何發展經濟,推動廢除免費徭役。
有些時候,沒有真實的例子,你就是說一百遍、一千遍,那些官員也只會置若罔聞!
還是用事實來打臉比較好。
李雲睿的第二個目的,則是想利用太原府到南京城運煤的機會,打造一支運輸隊伍。
後世有個著名的幫派,叫做青幫,青幫的前身是漕幫,漕幫因漕運而來。
明清兩代,依靠京杭運河實現南糧北調,供應京師和邊防,圍繞著漕糧的徵收和運輸,生長出一套盤根錯節的潛規則,專有名詞曰「漕規」。為了讓大家遵守這些漕規,漕幫就應運而生。
可以這麼說,漕幫就是一個改變漕運利益劃分格局的執行者,本來碼頭就是窮苦百姓掙點安身立命錢的場所,但有了漕幫,就成了官商、官匪勾結的場所,漕幫用所謂的漕規,通過「浮收」的方式,再從農民身上刮幾刀,然後在漕幫內部、官府之間分肥。
漕幫的成分比較單一,以無產的青壯年男性為主;組織非常嚴密,通過漕規、家法來約束幫眾,用江湖義氣維繫著體系;還有準軍事化的打手。
看看,像不像後世的某些黑澀會組織?
可以這麼說,漕幫就是一個中國古典ng的範本。
李雲睿來了,肯定不會給這些人機會?自己拼了命的想往普通百姓手裡撒錢,怎麼可能容忍出現一個組織趁火打劫?
門都沒有。
所以,李雲睿想打造一支正規的運輸隊伍,後世德邦、順豐都是他想學習的榜樣。
從太原府到南京城,兩千多里地,李雲睿準備沿途建立二十到三十個休整補給點,然後在一些有淺灘的地方,自己直接僱傭縴夫,
什麼潛規則、暗規則?都統統給老子滾!
雖說有人的地方,就要有規矩,但規矩不能靠拳頭說話,得明明白白的告訴打工人。
如果誰敢呲牙,看看李雲睿不把他的牙拔掉才怪?
什麼縣官不如現管?什麼官商勾結?李雲睿身為曹國公府世子,手裡要錢有錢,要人有人?你來管管試試?你來勾結試試?李雲睿會教你如何好好做人!做個誠實的人,正直的人。如果屢教不改,可以!大獄向你招手,發配三千里不是夢想,斷頭台也可能是你的歸宿!
要想搞人,陰的、陽的、損的、下作的,李雲睿能想出一千種方法來,搞到你服為止。
當然目標是偉大的,但道路肯定是曲折的,凡事只能一步一步來。
機會就在這裡,如果瞻前顧後,止步不前,一生只會碌碌無為,只有邁出了第一步,全力以赴接受挑戰,才有可能成功,後面很多東西就自然而然的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