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啊,實不相瞞,這事兒臣早就想說了,官員的薪俸定的太低了。
您瞅瞅海大人,正二品的官員,裡衣領子邊還打著補丁。
去年是殺了上萬的貪官,但有時候也不能全把問題推給貪官,咱們朝廷也得找找自己的問題不是?」張世康補充道。
一旁的海中期聽了這話,下意識的就將朝服往上拉了拉,以蓋住裡衣的補丁。
他被崇禎皇帝破格提拔之前,不過是個五品的主事,俸祿並不高的情況下,還總是拿自己的俸祿接濟吃不上飯的平民。
「回稟陛下,臣當官只為天下蒼生,個人飯食但求溫飽而已,臣不曾餓了肚子,是以,對此並不怨言。」海中期回道。
張世康聽了這話氣不打一處來。
「你海大人可以這樣,難道就能要求所有官員都跟海大人一樣的想法嗎?
諸位都是寒窗苦讀過的,咱大明科舉之難想必諸位都清楚。
人家寒窗苦讀十年,一朝得中後當了官,發現過的還是不夠體面,這本就是不合理的。
他們付出了常人沒有的辛苦,當了官當若能好好處理政務,朝廷就該給他們應有的體面。
又想馬兒跑,還想馬兒不吃草,沒有這樣子的。
別人不說,如果臣真是靠著寒窗苦讀當了官兒,發現連體面的生活都過不了,那臣估摸著也會貪。」張世康反駁道。
這話也就張世康敢放到檯面上說,如果是其他人,估摸著早被拉下去杖斃了。
當著天子的面說要貪,這頭該是有多硬啊!
可崇禎皇帝連面色都沒有改。
「官員薪俸乃是太祖皇帝所定,兩百多年來都未曾更改,朕身處深宮裡,此前不曾聽到此傳聞,諸位閣老們以為如何?」
「回稟陛下,僅以我大明最多的縣令為例,縣令為正七品,月俸為七石五斗。
若以此數來看,只是略低而已。
但朝廷發放俸祿,其中大半都是以實物折俸,只是實物折俸的價格基本都會遠低於扣的那份俸祿。」吏部尚書倪元璐回道。
「你說的不全!」張世康不滿道。
他今年算是真真正正的在民間溜達了一年,對各級官府的情況了解的更多。
「實物折俸確實很離譜,臣記得之前朝廷還用蘇木折俸、胡椒折俸,家貧的官員去領俸祿,還要親自背著個麻袋去往集市賣。
又因為所有的官員集中全都發的胡椒,致使短時間內胡椒價格下跌嚴重,官員壓根賣不出去。
這還只是其一,即使領到了一半的俸祿,但還是以七品知縣為例,這半份兒俸祿還要分成若干份兒,包括師爺什麼的。
這些人都是縣令雇來幫助處理政務的,朝廷不給發俸,就只能從縣令本就不多的俸祿里出,若是不夠,就會滋生腐敗。
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就算都察院、東廠錦衣衛再狠,也很難將腐敗控制住。」
張世康又解釋道。
朝廷拿實物一直都是慣例,太倉里什麼東西多的處理不了,就拿什麼當俸祿發。
但到了萬曆年間竟然搞出了用木頭折俸的離譜操作,也實在是算得上無恥了。
當官的都體面不了,這是從根上就出了問題。
崇禎皇帝見其他閣臣都不吭聲,也明白他們大概是限於本身就是官員不好開口,於是便同意了張世康的提議。
反正銀子都是這小子搞來的,他想漲便漲唄,到時候官員們自會對他這個天子感恩戴德。
給官員們漲一漲薪俸也無妨,官員俸祿在朝廷財政支出的比例並不大。
當然了,若是日後出了問題,比如朝廷又缺銀子了,崇禎皇帝第一個想到的,還是張世康。
搞錢小能手了屬於是。
「既然現狀已經不符合,那便漲吧,只是這個漲的幅度當如何定?」崇禎皇帝問道。
「回陛下,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臣這小本本上,都是實地核實過的。
仍舊以七品知縣為例,綜合目前的情況來看,臣以為正七品知縣的月俸當提高到十石。
除此之外,此後發放俸祿不得以實物折俸,且直接發放銀兩,十石便以二十兩為宜。
還有,既然縣令無法全部處置政務,不得不需要師爺等吏目輔助。
倪閣老,你是吏部尚書,當與吏部官員合議,儘快將這些吏目納入到大明官員體系里,由朝廷發放俸祿,以此杜絕可能的腐敗。」
知縣的官職雖然不高,但這時候的縣比後世的都要大,後世的縣委還要弄出來那麼多的副職輔助縣長管理。
可這時候的知縣,不僅是縣長,同時還是公安局局長、教育局局長等等,不僅要審案,還要顧及全縣的民生,全由一個人管壓根忙不過來。
倪元璐聞言看向崇禎皇帝,得到崇禎皇帝的首肯之後,這才欣然領命。
不論如何,朝廷若能給官員漲俸祿是件好事兒,將師爺等吏目納入官員考核體系也不算什麼,無非就是給個正八品或者從八品的官職。
見眾人都沒什麼意見,張世康便將其他品級官員的俸祿漲幅也說了出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以七品知縣月俸二十兩白銀為參照,最低者正九品月俸祿六兩,從八品月俸祿八兩,正八品十一兩,從七品十四兩。
中位數正五品月俸為四十八兩,最高者正一品為月俸兩百兩。
也就是說正一品的年俸將達到兩千四百兩,但大明從一品和正一品的官職並不多,諸如各部尚書也就是正二品,月俸為一百四十兩。
之所以如此定,主要是與張世康對未來糧價的預期有關,如今糧價高漲到一石三兩多,這主要是由於北方遭災。
而這個問題也將是容後要解決的,張世康計劃用兩到三年時間來恢復糧食生產,將糧價恢復到以前一兩一石的合理區間。
若如此算的話,大明最低一級官員正九品為月俸六兩,而大戶人家的僕人月銀一般為一兩齣頭,最低一級的官員相比於百姓,在收入和地位上還是非常不錯的。
對於宗室的處理也遵循了這個原則,比如親王年俸一萬兩,郡王年俸四千兩,但經過這次改革,親王和郡王的人數將在未來迅速下滑。
而郡王之下,鎮國將軍的月俸直接被腰斬到三十兩,最低一級的奉國中尉月俸僅為二兩。
這主要是因為宗室成員是從振國將軍開始泛濫的,奉國中尉的人數最多,但最低的宗室成員也比大戶人家的僕人收入要高。
更何況張世康還放開了對底層宗室成員的限制。
倪元璐按照張世康給的漲幅標準大致算了一下,皺起了眉頭。
「侯爺,倘若按照這個標準來發,全國官員大概為兩萬一千多人,全年薪俸就要發出去八百多萬兩。
宗室倒是能少不少,但也有兩百多萬兩。
是不是有些過於高了?」
「還成,倪閣老知道全國官員,此前一年要貪掉多少銀子嗎?」
……
喜歡大明第一攪屎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