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日,早朝,皇極門。
張世康身著蟒服,他此時所處的班列已經十分靠前。
天子還沒到,泰寧侯陳延祚等人都時不時瞄一眼張世康,似乎很好奇這小子怎的突然也來上朝。
不止是張世康,同來的還有徐文遠、孫大勝、鄭沖等一應勛戚少壯派。
歷經兩次大戰,這些勛戚子弟都有了爵位和軍職在身,他們也有資格站在這裡。
只是孫大勝和鄭沖畢竟太年輕,杵在一群父輩中間顯得格外不搭。
大部分勛戚對山西發生的事還不知曉,只覺得今日朝堂的氣氛有些古怪。
不僅張世康所代表的少壯派來了,那群文官們似乎也不太正常。
一個個眼觀鼻鼻觀心,站的筆直,臉上看不出悲喜,雖然朝堂上有規矩,但平日裡多少總有人會交頭接耳的。
可如今朝堂出奇的安靜,那些文臣沒有一個說話的,但陳延祚仍舊從個別朝臣身手看出了不對勁兒。
就比如有幾個拿著奏疏的朝臣,捏著奏疏的手指頭都在顫抖,這當然不會是因為恐懼。
究竟生了什麼事呢?竟讓這群老雜毛如此憤慨,真是好奇呢。
張世康也扭頭看了一眼鄭三俊等人,他心裡十分清楚,現在就是暴雨前的寧靜。
半刻鐘後,崇禎皇帝在王承恩的高唱聲中來到龍椅前。
文武大臣行過禮後,王承恩讓諸臣奏事的聲音剛落,鄭三俊便出班奏道:
「陛下,臣昨夜驚聞山西晉商之變,宣大總督盧象升與漢中總督孫傳庭聯合,竟毫無緣由的對晉商痛下殺手。
不知陛下可知此事?」
一般情況下,即使群臣要對付某個人,基本第一個開口的,要麼是六科給事中,要麼是都察院的御史。
最後才輪到發起此事的正主——各部的尚書或者閣臣來總結意見。
鄭三俊身為吏部尚書,一上來就第一個發言,足見這件事對朝臣的震動有多大。
鄭三俊是在快到五更的時候得知這個消息的,驚得他當時就睡意全無,他立即吩咐下人,迅速的將這個消息告知其他的同僚。
一直到上早朝,鄭三俊就再也沒睡覺,直到現在,他還在琢磨那封信里的內容。
盧象升和孫傳庭敢這麼幹,那張世康絕對是脫不了干係的。
而張世康此人,如今早已取代了楊嗣昌,成為東林黨人最大的敵人。
「唉,朕也是剛得知的消息。」崇禎皇帝嘆了口氣道。
聞聽天子嘆氣,眾人還以為天子是在為晉商的遭遇感到惋惜,幾個給事中正打算痛斥盧象升的罪行,沒成想崇禎皇帝繼續道:
「朕嘗聞商賈無國,卻沒想到那些晉商竟真的敢裡通外國,多虧了盧卿和孫卿慧眼如炬,識破了這群叛國之輩的圖謀。」
崇禎皇帝這話一出口,等同於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同時也是給這群晉商定了性。
可文官們哪裡肯承認,鄭三俊繼續道:
「陛下怎能輕易聽信他們的一面之辭?此非明君所為也。」
「呵,陛下沒聽你們的,就不是明君,這是何道理?
難不成你們的話,便是金科玉律?」霸州伯徐文遠反駁道。
作為次子團的骨幹,張世康的忠實擁躉,徐文遠當然知道,不能什麼事都讓大哥親自出手,那也太丟面了。
徐文遠畢竟也是紈絝出身,這話自然就沒那麼好聽,張世康的言傳身教之下,次子團的弟兄對這群文官都沒好印象。
「本官在與陛下敘話,你個小輩安敢胡言?」
鄭三俊見狀鼻子都氣歪了,說罷還看了一眼定國公徐允楨,意思是你若不管好你兒子,休怪惹火上身。
一日之間,晉商幾乎團滅,這裡頭牽動的利益之大,在場的人當然知道厲害。
可定國公徐允楨只是瞥了鄭三俊一眼,並不對兒子的舉動有絲毫干預。
笑話,朝堂之上無大小,只論事,你這不是倚老賣老嗎?
身為定國公,徐允楨與張之極一樣,對內閣乃至六部高官,絲毫不懼。
自打張世康被崇禎皇帝封作大元帥後,徐允楨就明白,定國公的命運已然與此子強綁定了。
張世康若無事,那他家小子,乃至他這位定國公都會相安無事。
但倘若張世康倒下了,以徐允楨對文官的了解,那群人絕對會落井下石。
就目前而言,不論是徐允楨也好,還是泰寧侯陳延祚等人也罷,凡是有自家孩子入了京營的,都對目前的局勢相當滿意。
父子同朝,不論是對於文官還是武官來說,都是極為榮耀的事,更別提自家孩子都是靠著實打實的軍功獲得的爵位。
眼瞅著孩子朝氣蓬勃的與文官互懟,他們心裡別提多滿足了。
「何為小輩?文遠兄為霸州伯,品級比你高多了。
再說,此乃朝堂,議事本就該就事論事,難不成還要排個輩分?
你鄭大人年齡大,你就說的在理?是這個意思嗎?」靖虜伯孫大勝也站出來嚷嚷道。
孫大勝人高馬大,嗓門也大,一副脾氣不好的暴躁模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鄭三俊正想反駁,崇禎皇帝擺了擺手阻止了這場爭執,他並不想剛一上朝就鬧得不可開交,便道:
「盧象升與孫傳庭也算得上朝中老臣,為人沉穩有加,朕想來,他們既然敢如此做事,定然有原因。
冠軍侯,此二人為你的部下,此事,你應當知道吧?」
事兒本來就是這小子整出來的,崇禎皇帝擔心言多必失,十分平靜的將好大一個皮球提到了張世康面前。
張世康穩穩的接住了皮球,出班奏道:
「回陛下,此事臣知曉。
涇水之役,建奴潰逃時,臣抓住不少隨行建奴的商賈,這其中大半都是晉商。
臣當時好奇,這群晉商跟著建奴作甚,便對他們拷打,才知道晉商竟然為了利潤,暗中資敵。
此事有人證物證,建奴劫掠的不少物資,皆在那群人所在的商隊中截獲。
於是臣便給盧、孫兩位大人下令,讓他們徹查此事。」
聞聽此言,內閣首輔劉宇亮皺了皺眉頭,似乎很是生氣。
「既然只是讓他們二人查案,他們二人怎敢擅動刀兵?
一千多口人吶!說殺就殺,沒有定罪就敢如此做派,豈不是將我大明律視作兒戲?
還有,冠軍侯,當時你不是說並未截獲物資嗎?」
當時閣臣就在現場,當著天子的面希望那些截獲的物資可以物歸原主,可包括張世康在內,所有武將都推說並無此事。
如今卻又拿出來當作證據,劉宇亮覺得張世康實在是不要臉。
不過他還是見識太少了,張世康聞言面不改色道:
「好像是死了不少人,不過劉閣老,這好像並不能說明晉商無罪吧?
難道就沒有可能是,晉商得知事情敗露狗急跳牆,盧大人不得已才動了刀兵?
至於截獲物資的事,本侯也是後來清查才發現的,只是忘記跟諸位說了。
物資不多,只有一車,貌似是高陽某位退休老臣家的。
你若需要,幾天後給你送去。」張世康張嘴就來道。
……
喜歡大明第一攪屎棍